《红楼之甄费奋起全集.com》第3/47页


“你母亲很好,你放心就是,你母亲总算是没有白疼你一回,如今醒来就知道询问你母亲的状况,知道关心你弟弟的事儿,可见你是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孝顺了。为父很高兴。“
看看不过是问候了一句,立马获得了这样的好评,这简直就是一本万利的好事儿不是,不做的人才是傻子呢。周大宝忍住了嘴角想要往上翘的*,艰难的又咽了咽口水,心里想着,这男人就是不够细心啊,自己都渴成什么样了,都不知道给大爷我来点水喝。
只是这样的话他是万万不能直接说出口的,不然刚才好容易营造的形象可就没了,说不得还会遭遇一场口水的洗礼,外带老爹的一顿白眼,所以只能婉转的说道:
“父亲也去歇着吧,儿子没事儿了,您忙了一天了,家里又刚经历了这样的大事儿,您更该好生保重才是。“
(赶紧走吧,走了我好招呼那些小丫头老婆子的伺候我。)
甄老爷是听不到周大宝童鞋心里的吐槽的,听到的只是儿子关心他,心里那个美啊,看看,自家儿子就是好啊,一睁眼,不是弟弟,母亲,就是自己这个父亲,一句都不说自己的伤势,只想着让自己好生的保重,这样的好孩子,自己不疼他疼谁。
想到这里,忍不住也慈父了一把,伸手摸了摸周大宝,不对,这会儿不能继续这么喊了,该说是甄费了,不然后头可就不好写了,反正就是摸了摸甄费的额头,感觉了一下,好像没有发烧的迹象,终于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才准备走人,
“也好,为父这就走了,你也好生的歇着,刚醒来,不要太费神了,好好睡一觉,补充一点元气,想来躺上几日,身子就能好很多了,为父让人给你炖了些补身子的汤药,你也要记得吃,早些好起来才是正紧,别让你母亲坐月子也不安心,就是你最好的孝道了。“
这就是训诫了,周大宝从记忆里知道,凡是当爹妈的这么说话的时候,当孩子的必定是需要毕恭毕敬的听的,只是这会儿他起不来,倒是也沾了便宜不用什么束手而立,不用垂头恭敬什么的了,只是一脸的肃容,然后说一句:
“孩儿谨遵父亲教诲。“
当爹妈的或许在这个时候是最有成就感的,听着儿子这样正紧的回答,甄老爷很是满意,点了点头终于出去了,而甄费在甄老爷走了不到一盏茶的时间,确认了自己出声不会让他听到之后,忙不迭的开始喊人,他真是快要渴死了,真是的,这些个丫头也不是个省事儿的,到了这会儿也不知道怎么伺候人,真是欠□□。
好吧,这娃过来才多久啊,立马就化身地主阶层会使唤人了,*的真够快的,怪不得历朝历代反腐不断呢,这堕落的速度实在太快,无力抵挡啊。
家中大爷是什么地位,那就是下一任的家主啊,这样的身份,在下人中那是绝对的好使的,不过是说了几句口渴,说了饿,立马吃的喝的都上来了,虽然甄费这会儿还不能动弹,(毕竟是大阵仗,身子上摔的人都嗝屁了,不可能没一点事儿对吧,骨折,淤青,扭伤,都是常见的。)可是有人伺候着,甄费立马什么都不用担心了,就是上厕所,解决五谷轮回的事儿也有人伺候着,刚开始一两回,甄费还有些不习惯,一个大老爷们,连脱裤子都要人帮忙,则算是什么事儿啊,脸红没有?还有擦屁股,这自打三四岁之后,他可就在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待遇了,到了这里倒是又来一回,能不让他尴尬嘛。
可是时间一长,也就那样了,堕落啊!甄费自己都忍不住吐槽感慨一下,然后忍不住安慰自己,这不是自己病着吗,这不是身子不能动弹吗,权当是半身不遂,老年痴呆,护工帮忙好了,眼睛一闭,什么都能接着。
不得不说,甄费的心里十分的强大,换个人不一定能这么坦然就接受呢,倒是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儿他这会儿正想法子呢,占据了他几乎全部的注意力。
原来他就觉得自己这名字有些熟悉,这些日子总是在床上躺着,一来二去的,倒是让他想到了一点线索,好像以前看的那什么红楼梦里头就有个这样名字的人,结局挺悲惨的,到底怎么样,说不好,他都不记得了,只是知道反正是个家破人亡的命格,真是很是晦气呢,和这么一个人同名。
作为山里出来的山里娃,即使在现代大城市呆过,即使接受了无数的教育,军队又是个无神论的地方,可是骨子里,从小养成的一些观念还是有些根深蒂固的,比如这不吉利什么的。这会儿他就觉得这名字不吉利,细细的一念自己的名字,能吉利才怪啊,听听,这都是什么谐音:真废,这是说是个废物?还是个确认的废物?这都什么名字,老爹起名字的水平太差了,以前那个什么大宝的名字虽然也说不上好,老是让战友嘲笑他是什么护肤品,可到底听着就是宝贝不是,可到了这会儿,怎么就成了废物了呢,这要是放到现代,光是上学的时候让人起个错号什么的,就能让人奔溃了。
所以这会儿吧,甄费是一门心思想着怎么让老爹把这名字给改了。只是他心里也知道,这年头,对于名字这事儿吧,特别的慎重,特别是像他这样的所谓的大户人家,还是出过官宦的人家,那一般都是有祠堂的,孩子起了名字之后,基本上都是已经写到了族谱上的,想要更改,没有特别的事儿,特别的理由,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也正是因为知道这些,所以这会儿甄费才头疼的要命,脑子里全是一个个的馊主意,连着一哭二闹三上吊,他都想了一遍了。

  ☆、第7章

甄老爷一屁股坐在书房的椅子上,满脸的疲惫,浑身都觉得有些乏力,眼珠子盯着桌子上的茶盏,感觉自己无比的口渴,可是愣是连抬手拿茶盏的力气都不想出了,只想静静的,好好的歇一歇。
眯着眼睛,细细的想想这些日子的忙碌,他真的觉得,这一辈子都没有这么折腾人的时候,或者是以前日子过得太过逍遥了,导致如今忙碌的事儿一股脑的一起来了,这简直就是事后算账的格调。
不过即使在忙碌,只要想着这些忙的事儿,他忍不住左嘴角就含着笑,只要是喜事,即使是忙碌,那也是心甘情愿的,更不用说是为了孩子们了,他这个当父亲的自然是需要更加的用心才是为父之道。
说起甄老爷如今忙碌的事儿,不外乎就是他那妻儿的事儿了,一家子人,如今算起来,那也有五个主子,可是除了甄老爷自己,两个是刚出生的,一个正在坐月子,还有一个大爷摔断了腿,正躺在床上,也就是说,这一家子的事儿,能做主的如今就他一个人,连个帮忙的人都没有,偏偏事儿却紧赶着这时候全来了,先是双胞胎洗三,这个好说,说一句孩子还小,把办大了受不住什么的,就解决了很过的问题,只邀请家族里亲近人家,和一些世交过来坐一坐也就是了,可是满月怎么办?眼瞧着就是日子了,可是甄老爷是一点法子都没有啊,自家媳妇因为是高龄生产,又是双胎,大夫都说了,最好是做双月子,不然只怕身子有损,甄老爷和妻子,绝对是鹣鲽情深,这会儿一听这话,还有什么可说的?自然是一口应下。
只是如此一来,这满月宴就成了问题了,筹措宴会,管家理事的,他还能自己想法子,或者指使着下人管事什么的出门料理,可别的事儿呢?需要主人家出面的事儿怎么办?他没有什么兄弟,自然也没有兄弟媳妇可以帮忙,这到时候来了女眷怎么办?没人接待了呀。
想到这些甄老爷就觉得头疼,想了又想,终于不得不想了个理由,和外头说,因为是双胎,孩子生的小了些,为了保险起见,所以孩子不做满月,直接做双满月。
这个理由放出去,那绝对是站得住脚的,这年头双胞胎本来就稀奇,家长们宝贝些,着紧些也是有的,毕竟这年头,孩子的夭折率可不低,想要孩子站住了可不容易呢,为了孩子好,谨慎些,小心些也是常理。大家都能理解。
唯一不满意的估计也就是那些一心期待着抱抱这双胞胎,想着沾染一下这龙凤呈祥的福气,让自己也你能有个身子,或者让自家子嗣更旺盛些的妇人们了。这些人里不是常年无孕,为了生孩子有点魔怔的,就是刚嫁人没多久,膝下还没有孩子,有点着急自己地位的新妇。不管是哪一个吧,好歹这些人有一点脑子还是清楚的,知道这是自己想要沾人家的福气,是占人家的便宜,即使心里着急,也不至于说出什么不妥当的话来。所以这甄老爷这一手,好歹也算是把家里的难事儿混过去了。
这事儿刚处理完,一边秋收又来了,作为家有恒产的书香世家,虽然说有管事,有庄头,去乡下收租什么的,并不用他亲自处理,可是毕竟不是什么高门大户,有专门的人处理这些事儿,他作为家主,很多事儿还是要亲力亲为的,比如看账,比如整理各处的新消息,调整地租什么的。
因为这个,他忍不住又想起了自家还躺在床上的儿子,大小子如今也有六岁了,按照往日自己的谋划,今年开始本来是要让这孩子跟着一起学着看账册的,不说别的,让孩子知道一些家业的事儿,知道点管家理事的经营之道,不想如今倒是好,不但用不上,还要担心他的身子,虽然说大夫说了,并没有大碍,也不会有什么不妥当,只要好生养着就成,可是想想,这伤筋动骨一百日的说法,就觉得这孩子实在是吃了大苦头,让他这个当爹的心疼的紧。
想到大儿子,自然也会想到小儿子,小闺女,算起来甄家家业也不算少,上等良田百亩,中等的三百亩,还有坡地三百亩,林子一座,城里铺子三间,这样的家业在苏州城里虽然说算不得什么最上等的,可是也绝对是个富户,是有底气的人家。这样的家业将来传到儿子手上,他也觉得很有脸面。
可如今不一样了,他又有了一儿一女,虽说这孩子才出生,可是他这会儿却不自觉的就开始想着将来闺女要给多少嫁妆,小儿子又该分给他多少家产,这么一想,甄老爷突然觉得,自家产业似乎又太少了些,这样分一分,自家只怕将来就要败落到了小门小户的层次了,这简直让他大惊失色啊。
这怎么行,自家可是官宦人家,他老爹可是七品县令,一地父母,这样的人家要是成了寻常人家,他死了都没法去见祖宗。
有了这么一个觉悟的甄老爷一下子觉得这肩膀上担子重了起来。细细的琢磨了许久,终于下定了决心,将原本准备修缮祠堂的银子拿了出来,趁着秋收的时节土地变动多一些,想着再买上一点田地,想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有生之年,把家业再扩大几分,好让儿子们将来分家的时候能更加的体面些,活的更好些。闺女的嫁妆也好更好看贵重些,不至于让婆家看不起。
所以说,当爹妈的都是最不容易的,甄老爷因为突然多了两个孩子,年近四十,在这个时代已经进入老年的时候,又一次奋发了起来,只为了让孩子们能多得些遗产,就抛开了往日的悠闲,日日操心。
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些日子一日日为了这些琐事忙碌的甄老爷才会如此的疲惫,这样的烦劳。倒不是说买地没银子,甄家即使在没银子,就他们这样的人家,家中常备上千把两那绝对是常理,更不用说还有前头说的,准备修缮祠堂的银子,那也不是什么小数,数百两也是有的,还有家中压箱底的银子等等,真要是有事儿,估计这拿出三五千来还是能的。唯一的问题是,这买地不是你想买就能买到的。江南是什么地方?鱼米之乡啊!不单单是本地人,就是其他北方勋贵人家,也常有在这里买地买庄子的。因为这个,江南的地价那是从来没有低过,更甚者很多时候都是有钱没地方买。
即使有地在往外卖,那也多半是小数额的,比如几亩,这让他们怎么买?零零散散的,买了谁去管啊,他们又不是自己种。也正是因为这样,甄老爷如今那真是头疼的不行,牙行里也好,外头庄子上也罢,怎么就没有一处是超过五十亩的地方呢,即使不是五十亩,能有个三十亩,他如今降低要求之下,也是能接受的,可是还是没有啊。
越想越是头疼的甄老爷如今真的是连喝茶的心情都没有了,才想着是不是索性躺一会儿,歇歇神,一边管家就在门口喊人了:
“老爷,快要到晚膳的时候了,今儿您是在这里吃,还是去大爷哪儿和大爷一起?“
这又是一个事儿,因为甄太太是在甄费的屋子里动的胎气,为了生产方便,当时就直接在甄费的院子里的厢房生产了,等着生完了,又因为生的是双胎,高龄生产,有些气血亏虚,一时半刻的自然也不好移动,索性就在那厢房做起了月子,连着孩子也凑在这个院子里一起养着,好方便甄太太看孩子。
如此一来,一家子四个主子全在一个院子里窝着了,甄老爷一看这情况,索性也不去自己的主院了,凑合着在这个院子里也住下了,想着不过是太太做月子的时间罢了,算是一家子人亲近一回了。
不想住着住着,一下子又成了双月子了,这时间长了起来,倒是连着吃饭什么的习惯都改了好些,两个小的正吃奶,太太吃的是月子餐,如此一来,在甄老爷嫌弃一个人吃饭无趣的情况下,这甄老爷和甄费爷俩倒是凑在一起吃了,时间一长,就是管家都当成了常例,需要问询一下了。
甄老爷抬头看看外头的天色,果然已经有些暗了,叹了口气,直接站了起来:
“走吧,去大爷屋子。对了,今儿我还有账册没看,一会儿睡书房,你让人来收拾一下。还有,把那些今儿得来的田地的消息也放着,我一会儿看。我在选一选,说不得就有合适的呢。“
一边往里头内院走,甄老爷还不忘关照管家一句,他如今这扩大家业的心正热的很,自然时时上心,才不过是一会儿的功夫,连着刚才想着偷懒歇一歇的事儿都忘了。
“哎,小的知道了,老爷,老爷看着脚下。“

  ☆、第8章

甄费端着碗,看着对面连吃饭都皱着眉头的老爹,实在是忍不住了,这太影响他吃饭的心情了,有什么大事儿要愁到这个程度?连吃饭都不安生?
“父亲,您这是有什么心事?“
作为一个关心父母的好孩子,这样的时候不表示一下自己的关心,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当然这也是甄费这个穿越重生人士的优势了,一般的孩子,像是他这样的年纪可看不出这些来,又不是从小需要学着察言观色活命的人,那里有这么细致的。
果然听了儿子的话,甄老爷即使在发愁,脸色也好看了很多,嘴角带着一丝的笑意,打趣的说道:
“你倒是个心细的,这样都让你看出来了。没事儿,都是大人的事儿,你好好的养身子就好。“
大人总是这样,总是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所以想把什么事儿都瞒着,自己扛,看着这样的甄老爷,甄费不知怎么就是心里一暖,忍不住说道:
“父亲,我是大孩子了,即使身子不好,不能为父亲分忧,可是好歹也能听父亲说说话,让您散些郁气。“
甄费很不喜欢这个时代喊爹妈的方式,这都什么啊,父亲,母亲的,一点都不亲近,可就是这样,居然还是属于亲近的喊法,若是正紧些,居然还要喊什么老爷太太,这都什么吗,搞得像是等级分明的一样,都少了太多的亲近了。
可是没法子,要生存,就要懂得守一定的规矩,不是什么人都有挑战世间规则的勇气的。所以即使甄费很想用更加亲近的称呼来刷一下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存在感,亲密值,可是还是只能这么先凑合着。
“好好,我的儿子也是大孩子了,知道要为父亲分忧了,真是好啊。“
甄老爷听了甄费的话,那真的是满脸都是止不住的笑啊,不管是不是真的能解决实际问题吧,儿子能说出这样的话来,那就什么都值了,再看看儿子一脸认真的表情,真挚的眼神,甄老爷想了想,还是开口了,不管是不是有用,儿子有一句话说的对,能说出来,本身就是已经是分忧了,最起码让他心里能感觉松快些。
“也不是什么大事,父亲想要在买一些田地,只是这苏州附近村镇,大的大多都让那些世家大族占了去,如今想要买,没有一定的机缘,那是很难买到的,多是些不成片的田地,最大的也不过是十亩上下,如此一来,我们想买就难了,毕竟不可能十亩就放一个管事吧。“
这就是甄老爷为难的地方啊,不说这田地质量是不是上乘,就是这分的太散,管理上的难度,也是让人头疼的存在呢。
倒是甄费,听了这话之后,看着自家老爹这样子,也跟着皱了眉头,然后想了想,忍不住问道:
“父亲,一个村子,卖出十亩地,那么别的呢?山林?坡地?沙地?或者别的就没有了吗?即使什么都没有,那么附近的村子你?若是两个相连的村子,一处十亩,一处十五亩,加在一起岂不就是二十五亩了?要是在加上些山地,林地,还不能凑出五十上下来?若是能凑出去,即使等级多了些,好歹也值得家里派人看管了吧,就是不派人看管,把这些地方拢在一处,找个当地的人看着,每年给些好处不成吗?“
甄费这些绝对是真心话,他不懂这年头这样的地主人家是怎么管理田地的,他本身不懂,这身子的记忆里也没有,毕竟是个孩子,谁家大人会对孩子说这些,只是他下意识的就用了一个综合管理的法子,这也是穿越的人都拥有的外挂了,看的多,见识的多,知道的多,自然而然的,想法也多,想法多了,就会明白,这世上永远都是办法比困难多。这会儿他就是这个概念,用这个概念想了这么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虽然说的都是反问,可是听到了甄老爷耳朵里却像是洪钟大吕一样了,张着嘴,瞪着眼睛,死死地看着自己的儿子,他心下一阵的激动,他是真的没有想到啊,自己的儿子居然还有这样的见识,这样的办法,倒不是他脑子有多活络,能一下子就理解了甄费的意思,而是这一说说到了点子上了。
他的几份田地资料里,就像是甄费说的那样,有一处的村子,有准备发卖的十亩中等田地,十五亩的坡地,而隔壁有个正好只隔着一条小河的村子,那里发卖的有一处十五亩的中等田地,三十亩的林地,还有五十亩果园,若是加在一起,可不就是二十五亩中等田地,十五亩坡地,三十亩林地了吗,这样整整七十亩地派一个管事也是合适的,即使人手不够,直接在这两个村子里,雇了村长,或者直接选了佃户中的一个老实可靠的来当个头,每年给上五两的银子份利,让他帮着看管,不求怎么出力,只要有事儿有个人负责给府里报信,收租子的时候有个帮手就成,那还是不成问题的。
甚至这样联想开来,还有一处也是合适的,那是一处山林,整个山头都要发卖,总计有三百亩,原本嫌弃那里离着自己的庄子什么的太远,管理不方便就想着放弃,可是若是按照儿子这样的整合着看的话,这小山山下可是有四五个村子,这些村子里未必没有发卖的田地,好像就他知道的,就有总计三十亩吧,好像其中还有五亩是上等地呢,只是因为太小,没人要,可要是他要了呢?这些加在一起的话,用一个管事也是好的。

当前:第3/4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