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甄费奋起全集.com》第40/47页


可惜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老大,真的是有些和他思维不在一个国度上,自己暗示了半天,他才明白自己的暗手被自己看透不说,居然还有心去攀诬别人,甚至还说抬出他过世的母亲的事儿来,想要为自己辩解,说什么只是想要自保。
皇帝当场就气坏了,你自保,你的意思是你没有安全感?你没有安全感,要自保,那怎么没把这人手全调去你自家?放我跟前算是怎么回事儿?难道你监视你老爹我也是自保?这会儿把你老爹当小鸟,控制在你围困的笼子里是自保,你要是在安全感差些,是不是要自己坐上皇位才能感觉安心了?
皇帝越想越气的结果就是,最终父子两个大吵了起来,当然皇帝威信还是很足的,所以所谓的大吵,多半倒是皇帝骂人的声音,只是如此一来,皇帝自己也下不来台了,就想着把儿子先关起来,让他顺顺气再说,至于什么理由,那就权当是儿子病了,关在家里,如此一来也好给他多一点时间想想这事儿怎么处理才好,也算是彼此冷静一下。
要说事情到了这里,还是没有太过出格,还不算是大事儿,可问题就就在皇帝决定让大皇子抱病,回家关禁闭的时候,大皇子不干了,以为老爹要杀了自己,一下子又大喊大叫起来,这让皇帝越发的上火了,好啊,你居然把你爹都想成这样的人了,你这是当你爹是仇人了啊!
这下皇帝不淡定可,对于皇帝来说,多疑那就是他们这一类人必定有的性情,即使不是天生的,后天也会慢慢因为环境遭遇等等培养出来,而这个时候的皇帝,那多疑的性子又来了,当然他不会觉得这是儿子的不是,他就觉得必定是儿子身边有什么人给儿子灌输了这样的概念,不然当儿子的怎么也不至于在老爹让他回家关禁闭的时候,就生怕被害死吧,一定是有人说了什么了。
瘌痢头儿子自家爱,即使这个儿子惹了爹再怎么生气,当爹的第一时间总是先怀疑别人,而不是自己的儿子,这其实也很正常,只要还是人,这虎毒不食子这一点多少还是有点的,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
那么如此一来,可想而知的是,大皇子身边的人必定是要遭殃了,不过是这个时候,也没有人会说什么不对,皇帝因为牵扯广,或者说因为想要保护儿子,在处理这个事情的时候必定不会大张旗鼓,所以外人最多也就是甄回感觉的那样,觉得有些暗流涌动,或者气氛诡异而已,不会多想。
倒是那个太医,实在是倒霉透顶了,因为就在皇帝让这个太医去大皇子那里驻扎看病的时候,这个太医很是奇怪的先看了大皇子一眼。就是这一眼做错了,皇帝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太医居然也是老大的人,他居然不知道?你说不是!怎么可能。我这个皇帝下令,他居然第一时间不是遵旨,而是去看大皇子的反应,这还不能说明问题?愣是没有想到人家太医真的只是有些疑惑,这好好的大皇子到底是怎么得罪的皇帝?他又该给出个什么样的病症才能让皇帝感到满意,让大皇子也不至于记恨?
就这么一眼,所以太医被一下子也关到了大皇子的家里,而这太医一家子也被皇帝给软禁了起来,皇帝怕死啊!他嘴里说大皇子一听到说关着他,让他生病就以为自己要弄死他,这是疑心太重,是有人挑唆他们的父子之情,可是实际上,最没有安全感的人就是他了,他一想到这太医里头居然还有自家儿子的人,这后背就冒冷汗,只觉得自己很危险,要是一个不小心,说不得就让自家儿子安排人给自己来个安乐死了,这怎么可以!
好在他还知道要找证据,不能随便猜测,不然说不定还能弄粗什么大狱来,就这样这太医的一家子还是被软禁了,至少在这皇帝查清楚之前,他们是别想出来了。
甄回不知道里头这么多的弯弯绕绕,当然他也不需要知道这么多,他只是能感觉的到,这大皇子将来那是没有了继位的可能,有这么一点也就足够了,去掉了这么一个,用排除法在扒拉一下剩下的皇子们,他很快发现,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这二皇子,皇帝的嫡子将来继位的可能是最大的,只是这一切还不能作为定数,因为毕竟到了目前为止,皇帝的身体状态好像还可以,在皇帝没有表现出快要翘辫子的情况下,以不变应万变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转头在看看其他人家?甄回发现,这能在京城屹立多年的人家果然一个个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或者是那些世勋贵族们,一个个还没有到破败没落的时候,当家人还都是又能为的一代,所以这实行的方案,倒是和甄回有异曲同工的意思了。
贾家就不用说,这放弃军权,其实就是对于这多位之争做出的做好的避让,即使其他皇子们一个个有心从他们入手,想要得到军方的支持,在看到贾家这一表态之后,多半也至于去强求,毕竟这会儿皇帝还在呢,贾家还是皇帝的心腹呢,他们不至于傻得自己吧把柄送上门去。
林家那更是处理的巧妙了,林家如今皇帝派来的人可不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去林家联系,岂不是明摆着给人送菜嘛。
特别是在大皇子的事儿传出来之后,这皇子们一个个难得都安静了下来,他们其实都在等,想看看大皇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结局,他们消息都灵通的很,即使在皇帝清理了不少宫内的耳目之后,该知道的还是能知道。
大皇子的亲信突然少了很多,朝中属于大皇子一脉的官员,多半被调任了一些不太重要的位置,还有大皇子的外家,妻族,都受到了一定的打压。随即,虽然大皇子的病被宣告已经治好之后,皇帝却宣布说,要分封儿子,给每一个儿子几乎都封了一个王位,只是这封王之后,大皇子的军权却无声无息的没有了,甚至好些原本和大皇子关系不错的将领也一一被调换了职位,有些直接就病退了,这一下子皇子们还有什么看不出来的。大皇子的势力大半烟消云散,权利被夺,如今彻底成了一个闲散的王爷,那么也就是说,这大皇子是没有了继位的可能。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皇帝在这个事件中手段还算是温和,不至于血流成河。
但是即使是这样,也足够这些皇子们惊醒了,他们看到了自家老爹的雷厉风行,也看到了老爹对于整个天下掌控的程度,不过是几日的功夫,大皇子多少年的经营就这么烟消云散,可见这大皇子的一举一动都是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没有什么是这个皇帝不知道的,那么他们呢?是不是他们的行动也一样在这个皇父眼睛里看着?那他们以前做的一切算是什么?在皇帝的眼里是个什么样子?小孩子过家家吗?
不得不说,即使手段温和,这皇帝还是皇帝,他用自己的方式,彻底的震住了这一帮子爱子,让他们明白了这父子之间的差距,让他们明白了自己的水平,也同时约束住了这些皇子们的行为,让他们彻底的收敛了起来。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只要不糊涂,在他有生之年,这些皇子都会老实很多,不至于在让他感受到威胁这两个字了。
皇帝处理的是很好,他自己也觉得很是嘚瑟,只是他刚嘚瑟完,就出了岔子,春夏之交的时候,他突然就病了,皇帝生病,特别是一个年级已经到了一定岁数的皇帝生病,这对于这个国家来说,绝对是一件很引人注目的事儿,即使刚收拾了儿子们不就,在这样的关口他也不能不担心,是不是有人会趁着这个时机做点什么手脚。
越是生病的人,就越是该放开心思,好生静养,可是皇帝这个职业注定了是不可能有静养的机会的,才不过是一个多月的功夫,他就感觉日子没法过了。一天天的,那些个后妃,那些个儿子们就知道来探视,当他什么都不知道吗?什么探视,不过是想看他的病情是不是会很严重,好做最坏的打算罢了。
感觉自己最亲近的血亲,居然都一个个想着自己死,你说这个病人怎么可能养的好身体?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这皇帝越病越重,甚至有些颓废什么的,也是在常理之中了。
好在他也是个有成算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自己临了没有一个下场,立马在有一天感觉身子不错的情况下,立马就召见了文武大臣,然后干脆利索的把二皇子给立了太子了。顺带还表示他养病期间,直接让太子建国。把所有人都给打蒙了。
这一手,真说起来,其实是很漂亮的,皇帝还不想死啊!他还想多活几年!既然不想死,那么养病的事儿,就不能不重视,在一个他也不想在出现什么儿子逼宫之类的事儿,这会儿他可是病着呢,可没有多少力气和他们折腾,还不如爽快一些,在他想来,有了这样的一出,这算是彻底给这皇位定下了下一个主人,也算是让自己能彻底的的一个清净,就是这些儿子们在不安生,那么该折腾的人也不是自己,而是那个新任的太子。
他这算是踢了皮球了,一来是让自己安生些,二来也同样有自己的用意,他是想看看这个儿子是不是有当皇帝的本事,现在我还活着,你要是连这些兄弟都压不住,那么我要是死了,你该怎么办?得,先算是练手吧。
当然皇帝自己是不知道,在原着的书里头,其实吧,这事儿比如今还要惨,能这样顺利的解决皇位传递的事儿,影视邀天之幸了。在书里那可是有儿子造反的,这个逼宫的人选就是大皇子,最终成为了义忠亲王的那一位。而二皇子虽然确实又是嫡子,又是在大皇子出事儿后,占了为长的地位,最终得了皇位,可是那也不是这样顺利的,也是杀出来的结果,也就说,这皇位其实很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是在大皇子逼宫之后,他来捡便宜,让后趁着老皇帝气死前,获得了认可才得了这么一个好处的。
不过若是真说起来,这皆大欢喜才是让人愉快的结局不是吗,至于大皇子,虽然提早没了希望,可是没有了希望,自然也不会做出那种疯狂的事儿了,也没有能力做这样的蠢事儿了,自然这命是保住了,也算是好事儿吧,虽然他自己不觉得。还一个劲的感觉不公平。
有了太子,自然就该有立太子的礼仪,什么祭天,祭地,祭祖宗,不过这都是礼部的事儿,和甄回没有关系,他在一听到立太子的时候,就彻底的松了一口气,只要这一次不是什么太子要做十几二十年,想来是不会出什么动乱之类的事儿了,他也终于能把注意力放到别的事儿上了。
比如,这贾赦当爹了,在六月中旬的时候,贾瑚这个书里属于悲催娃,属于早夭的那个孩子出生了。虽然因为贾珍的关系,他们这些奶娃娃早就都当上了叔叔,不过这贾赦的孩子,感觉还是很有些不一样的,毕竟贾赦比他们大不了多少,就是林海也难得感兴趣的很,和甄回他们往贾家去了好几次,就为了看看这个娃娃。
为了这个,甄回还很是注意了一下,这林海会不会在加急遇上贾敏,这个命中的媳妇,可惜他忘了,林海如今好歹也是十岁的大孩子了,这个岁数的男孩子是不可能随便进内院的,又不是贾宝玉对吧,所以想要看到那个小姑娘是不可能的了。说起来这贾敏和贾珍几乎同岁,只比贾珍大了几个月而已,所以也就是说,这娃娃也不过是四岁,可就是这个年岁,已经有了不小的名声,原因还是杂贾代善,以为这个爱炫耀的老爹总是逢人就说,他老闺女如何如何的聪明,怎么怎么的爱读书,是个斯文人什么的。要不是这样,甄回估计也不至于想起她来,毕竟那怎么说也是个女眷。
而另一边林侯家的孩子也要诞生了,林海也很是陷入了当哥哥的兴奋中,若不是这样,他也不至于对奶娃娃有这样的兴趣,他这是想要早点知道这奶娃娃都是什么样的喜好,好准备到时候讨好他家弟弟呢。
是的,是弟弟,在这即将临产的时候,林家已经确认了,这林太太肚子里的就是林家期待已久的,几代单传之后第一个嫡次子。为了这个消息,林侯爷高兴的,在祠堂里连着上了三天的香不说,还专门派人去了苏州,给祖坟上香,好告知地下的父母祖宗,甚至还另外捐了一笔钱,重修苏州祖宗祠堂,给未出世的孩子积福,祈求这个孩子顺利出生,平安长大。可怜天下父母心!

  ☆、第72章

在太子之位确定之后,整个京城的朝堂真的是平静了很多,也是,没有了这么多皇子掐架,这些臣子们可不是日子舒坦多了吗,谁也不像没事儿找事儿不是。当然他么按也没有犯傻,只要是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一天新皇没有登基,那么就一天有发生变数的可能。只是这变化的可能性被降低了而已。有些性子急的臣子们,已经开始逐渐的往太子方向靠拢,以求将来能得一个从龙之功,唯有老狐狸们依然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姿态。
甄回细细的从不惹人注意的角度,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去观察着这些官员的变化,对于这一点他看得很是清楚,也相当的理解,毕竟如今皇帝还在位,和太子亲近,未免有些喜新厌旧只限,也显得太过刻意和无情,一个不好,很可能惹来皇帝的不满,甚至是厌弃,就是太子谁知道如今高兴接纳他们的这个新主,会不会也感觉这些人缺乏忠诚之心?
在这样的观察中,甄回慢慢的也开始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定的规划,比如现在,他已经十一岁,虚岁已经十二,他决定就在今年返回苏州,缘由很简单,他想要参加明年年初县衙的县试,准备开启属于自己的科举之路。
不是他自我感觉良好,好像觉得自己学问高,觉得目前已经足够水平参与到这千军万马一般的乡试,会试中去,而是想要慢慢的开始经营属于自己的人脉,还有就是为将来的路做一定的准备。
在他看来,就目前的状态来说,即使皇帝三五年内不至于立马翘辫子,可是时间也不会太长了,毕竟年纪在这里摆着,这个时代高寿的人毕竟不多,高寿的皇帝更加稀罕,几乎不可能,所以这老皇帝能支撑五年以上,那绝对是属于惊喜的结果了,若是这样,那么也就是说,在甄回二十岁之前,估计这新帝就该登基了。
新帝登基,朝廷的官员必定会在一段时间内又一次新旧交替,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帝初年的进士,很可能就将会成为未来朝廷的中坚力量,被重用这是肯定的。而甄回想要博取的就是这样一个机会。作为自己能更快的晋升的一个途径。只是这样的情况也有一定的细节上的区分。
比如,若是在新帝继位之时,老臣不配合,甚至有老臣想要来个什么权倾天下,一言而决,架空皇帝,那么那些所谓的新帝的天子门生,最大的用处就是和这些老臣对掐,而新来的进士,刚刚进入朝政,经验能有多少?人脉又能有多少?甚至是官职,也微末的很,如此一来,必定损伤严重,最终能有几个搏杀出来,还真是不好说。要是遇到这皇帝本身能力也差点的话,很可能连着两届进士都不可能有什么太好的结果。
要是这样的话,甄回觉得,这进士不考也罢,免得给自己找麻烦。可是要是新帝人品好,能力好,老臣又配合,那么不用说了,只要是新帝之初上位的进士,必定能有所作为,哪怕是为了给朝廷换一换新血,让这个朝廷烙印上新帝自己的意志,而不是延续先帝的痕迹,那么这新一代的进士们,也会得到新帝很好的培养,得到更多的机会。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一心在这个时候去苏州,开始他的科举之路,按照他自己的规划,用一两年的时间,把这秀才的身份搞定,然后争取在老皇帝最后的时间里把举人也考出来。如此一来,他就能安心的等待最佳的会试机会,看准了朝廷动向之后,再看什么时候最合适再往上爬。
这样的一个安排,在其他人看来,可能感觉这小子很自大,把科举看的实在是太简单了些,甚至连甄老爷这里也不能这么说,不然铁定就是一顿的训斥,说他大言不惭,说他自是太高什么的。
可是真要说起来,对于科举,甄回虽然还没有考过,可是他却还算是有信心,这个信心不是说他知识比别人多多少,而是他从小接受的教育,或者说是现代这回带来的遗产,从小学开始,我们国家的孩子们那就是基本在考试中长大的,对于考试已经形成了一种本能一样的反应,即使不是学霸,也多半都能称得上一声考霸了。在归纳考题上更是很有点砖家叫兽的级别。懂得太多的让自己提升成绩的办法,不管是笨蛋法子,还是巧妙的偷懒的法子,全都多的是。
而甄回想到的能让他在科考中脱颖而出的方法也绝对是很可行的。秀才之内,他都不用多费心,就凭着自家的书籍,自家的教育环境,他就能很肯定的表示没有压力,更不用说,他家毕竟是官宦之家,回到苏州,好歹也是属于县令需要照顾的那一类人,所以在一开始考试的时候,只要他不是太差劲,没有不通过的道理,这一点即使到了州府,也一样的道理,只要不是太差经,录取了之后容易让人非议,那么这些官宦子弟其实比寻常的士子更容易得到通过的可能。这就是所谓的特权吧,只是这更多是属于一种潜规则,是官员们对于官宦之家中的子弟自己求上进的一种隐性的鼓励。毕竟谁家也不想都出二世祖,纨绔子弟不是!能有这上进的心思,要是一不小心受到打击颓废了,那可真是太让人遗憾了。
这一点甄回很清楚,而这个清楚不是他一开始就知道的。毕竟前世他就是个小老百姓出身,哪里知道这么多官场潜规则,就是那些什么小说里也没有啊!这却是甄老爷告诉他的,甄老爷自己就曾经是受益者,自然明白这里头的关窍,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对于儿子将来秀才的功名那是基本不担心的,就自家儿子这读书的劲头,没有优待都能考上,更不用说还有这么一个缘故的情况下了。
唯一能让他有点挠头,不太能确定的,说起来也就是那乡试了,因为这绝对是个大大的分水岭,不仅仅是在待遇和社会地位上,在官府的眼中也是一样的,若是说前头的科举,这所谓的潜规则朝廷什么都不知道,这也绝对不可能,不过是睁只眼闭只眼罢了,毕竟作为秀才,也不过是能见官不跪,没什么别的好处,当成隐形福利也不是不行。毕竟人家皇家其实从大局来看也觉得鼓励官宦富豪之家的孩子努力进学是有利于整体的社会稳定的,最起码能少一些为虎作伥的恶少!社会治安也能得到一些缓解。所以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而到了举人,又是免税,又是能当官的,这绝对就是属于英才一类的人了,是朝廷最底层官员的标准,也算是能代表朝廷脸面的一类人,哪怕是为了不至于出来什么不学无术,让人耻笑的官吏,也绝对不是能随便糊弄的。
也正是以为这个缘故,朝廷对于这一级别的选择很是严格,封卷不说,就是人数也做了规定,三年一次的考试,简直就是处处谨慎,处处严格,为了避免当地官员被收买,还特意另外派遣朝中值得信赖的官员去监考,做阅卷官,甚至为了监督和掌控,一旦有人上报有任何的舞弊行为,那么朝廷必定追查,甚至是严办,追究其责任人的程度,可以说是都能赶上连坐制度了。从这一系列中就能看出,朝廷的掌控意图。
所以,当年甄老爷那么多的同窗好友,才会一次次的失利,一次次的重考,竞争太激烈,惨不忍睹啊!要不是甄老爷当年运气确实不错,顺利考中,或许他也会是其中一员,从中也就能看出这考试的残酷性,简直和高考有的一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甄回为了这一个乡试也做了规划和准备,他都想好了,到了秀才之后,他就准备开启题海模式,搜集近二十年所有的乡试会试的题目,然后开始不断的写,不断的做,直到看到就立马能反应该怎么回答为止,第二步就是利用自身的优势,他老爹那可是国子监的人,那绝对属于翰林院的关系户,从翰林院找一些经典的考卷,进行模仿做题什么的,还是可以的。这就进一步能提高他的水平了,能被收录到翰林院的卷子,那绝对都是属于博士级别的考卷,是全国历朝历代,最最优秀的人写出来的,这样的范文只要是能学到一半的本事,也足够他在乡试的考场上无往不利了。
到了第三步更加利索,那就是看人,看哪一个官员会成为这乡试的考官,然后寻找这个考官原本的考卷,进行学习,尽量的摸索出他的喜好来,用这样的方式保证自己将来的考卷不至于成为不喜的哪一类。这虽然很有些取巧,可是不得不说却是个很实用的主意,想想要是遇上个喜欢朴实无华的考官,你写的花团锦簇的,那么即使写的再好,那不选中的可能性也还是很高的,这对于学子是不是很不公平?没法子,这世道本就是这样,从来都没有绝对的公平的。
有了这么多的举措和准备,在这样的三步走之后,要是甄回还不能成为举人,那只能说不是他水平太差,就是运气实在倒霉到姥姥家了。甄回自己觉得,他好像还不至于这样的悲催,既然不悲催,那么只要他能坚持自己的这些规划,中个举人,还能难倒他?
至于最后的进士!老实说,其实甄回倒是真心没有多少把握,或者说,这会儿他真心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实力,不过这个评估要到他考完举人之后,才能给出最准确的答案,既然这不是眼前的问题,那么自然甄回也就先放下了,先把这能办的事儿办了才是正经。
对于甄回要回苏州科考的事儿,甄老爷很赞赏,他自己就是十来岁就开始参加考试的,自然知道这个岁数去参加考试的好处,一来能验证一下水平,二来若是顺利的话,也好给后面的科考多一些时间上的余地,像是他参加个会试就是连着好几次,那要不是他很早就考上了举人,能有这么从容不迫?(明明是自己倒霉到了家了,还能这么说,可见这甄老爷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倒是甄吉,对于自家大哥要去苏州很是不舍,若不是他实在太小,不满六岁,家人必定不舍他跟着到处走,他是铁定就要跟去的。
“大哥,你怎么就不带我呢!上次去打猎也不带我,这一次去苏州也不带我,你都不和我好了,是不是有了别的弟弟了?”
孩子有时候那真是不讲理,看看,这年头的事儿,到了如今他居然还能白扯出来当理由讲,可见他对于上一次甄回打猎,还得了兔子,野猪的事儿,有多怨念了。
“我是去考试的,又不是去玩,怎么可能带你?还有啊,上一次打猎的事儿,不是和你解释过很多次了嘛,你年纪太小了,人家家中七岁一下的就没有一个去的,你说说我怎么能破了规矩,带你去?可不能在说了,再说,那就成了唠叨婆子了。”
甄回看着在一边坐着就是不走,存心打扰他看书的弟弟,那真是头疼的紧,可是这毕竟是自己从小贴身养大的孩子,他还真是说不出什么重话来,只能好声好气的继续解释。
“可是你要去很久的,我都问过了,说是县试,府试,再加上院试,怎么也要到明年七八月才能结束,大哥如今还没有入冬就去,要到明年入冬前才回来,那可是整整一年呢。”
甄吉撅着嘴,很是不满,他打小就没有和甄回分开过这么久,所以这大哥刚说要出门去苏州,还是去一年,他就感觉好像是浑身就不自在了,甚至觉得好像没有了主心骨一样,若不是这样,他怎么可能这样的折腾?他可是当叔叔的人呢,贾珍不说,如今还有了贾瑚,他还是很注意自己长辈的形象的。
六岁的娃当长辈,还当的像模像样的或许也就甄吉这么一个奇葩了,好在大家也算是见惯了,倒是如今这个样子,现在越发的少见,引得甄回忍不住有些心软,想了一想,索性放下了手里的东西,准备好好的和这个弟弟说说话。
“大哥也不想这样,毕竟都无法在家中过年了,只是你也是大人了,自然知道这到了冬日,运河水路实在难走,到时候若是结冰,岂不是要改了马车去苏州?不说这官道上一路行去要多耗费多少时间,单单是这坐着,只怕都要让大哥做的晕过去了,这可怎么是好?所以只能是趁着河水尚未结冰之前走了。至于为什么不是结冰前走,那更是为了安全,你也不是不知道,每每到了年下,这水路最是繁忙,若是挤在那个时间走,中间还不知道要耽搁多久,说不得什么时候就被堵在途中。”
话说道这里,算是吧自己为什么这个时间走都说完了,随即甄回又说起了这科考的事儿:
“一年回来,虽然听着时间长,可是真要说起来,大哥若是真的在苏州呆上一年,反而是好事儿,这说明大哥科考很是顺利,从县试开始,一路顺畅,要是到了一半回来,看着倒是利索了,能早回家了,可是没能顺利成为秀才,岂不是说,下一次大哥还要在去一次?那不是浪费时间是什么?”
听到甄回这么说,甄吉立马挺起了胸膛,仰着脑袋,很是认真的说道:
“大哥最是厉害,什么都懂,怎么可能不顺利?必定是能考上秀才的。”
他对于自家大哥那真的是很信任的,这就像是当儿子的天性中就崇拜父亲一般,他和甄回一处坐卧,由甄回养大,教导,那长兄如父是实打实的感情,所以对着甄回真的是太有信心了,甚至在他的眼里,周围那么多哥哥,哪一个都没有自家的大哥厉害。

当前:第40/4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