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鸿鹄》第44/101页


史家第二天送过来的两支虽说年份不怎么久,但是全须全尾的高丽参显然变成了贾代儒最大的希望,连忙叫人拿了切片,熬成参汤,给体虚气弱的贾瑞灌下去,好吊住他的性命。

而身份不明,唬得秦夫人几乎要辗转反侧的秦可卿,睡得也不算好。

秦可卿的确是病了,但是多半是心病。宁国府不是什么好人家,贾珍贾蓉再加上一个已经搬出去了的贾蔷都不是什么正经人物,个个都荒唐得很。秦可卿虽说是个绝色的女子,偏偏丈夫贾蓉对她并不爱重。贾蓉是个荤素不忌的人物,什么粉头戏子,身边的丫鬟小厮,哪个没被他玩过,甚至一直跟贾蔷这个堂弟也有些不清不楚的关系,秦可卿一开始的时候,贾蓉还算新鲜了一段时间,后来便一直不冷不热的。

再后来,就是作为公公的贾珍,有意挑逗,固然第一次是贾珍强了她,后来,她却从这种遮遮掩掩的偷|情中得到了异样的背德的快|感,甚至沉迷进去。

然而,纸却是包不住火的。不管多么小心翼翼,还是露了痕迹,尤氏的话中有话,贾蓉带着羞辱意味的问话,都让秦可卿又羞又愧,自然落下了心病,只是因为她的特殊身份,哪怕自己的婆婆还有丈夫知道了情况,也没人敢于逼迫,因此,秦可卿只能跟鸵鸟一样,装作别人不知道,只是这种事情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她也只能“病”了。

秦可卿的真实身份,一开始知道的不过是贾珍父子加上史太君罢了,其余的人却是不清楚的,毕竟,这等私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将来才能当做王牌。只是贾家这种地方,是没有多少秘密的,当初焦大当着一群主子奴才的面,就在那里叫着什么养小叔子爬灰之类的话,虽说没有指名道姓,不过,听说的人自然能够猜到说的究竟是谁,哪怕是贾家这样不怎么讲究的人家,出了这种事情,也不可能真的胳膊折在袖子里,秦可卿也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死。

偏偏秦可卿活着,还活得很滋润,除非脑子糊涂了的人,才会觉得贾蓉不在意自己的媳妇给自己戴绿帽,哪怕他们父子两个有玩同一个女人的癖好呢,这个女人也不该是贾家的宗妇。因此,秦可卿的身份就有些叫人觉得意味深长了。

同样探望过秦可卿,见识了秦可卿屋里那些明显逾制的用品的王夫人不是什么傻瓜,相反,在很多事情上没多少见识,但是对于钱财之类的,却极为敏感的王夫人自然觉得秦可卿的身份有问题,应该跟皇家有些关系。想到在深宫里面,虽说承过宠,但是至今不曾晋位,据过来打秋风的小太监说日子过得挺艰难的女儿,王夫人下定了决心,她需要得知秦可卿的身份,抓住这个把柄,好给自己的女儿一些便利。她不敢告诉娘家人,也不敢跟丈夫贾政说,因此,只好找了几个心腹下人,在私底下打听起来。

王夫人的运气非常好。秦可卿的病情时好时坏,不光宁国府那里很着急,史太君同样不想看到秦可卿出事,他们承担不起这个责任,因此,两府里面都在寻找着良医,史太君也常常提起。

那日,宫里又来了个太监,说是伺候元春的,被打发了过来要钱打点,之前这事都是找王熙凤,王夫人乐得不管,但是这次王熙凤却去东边宁国府看望秦可卿去了,贾琏人也不在,下人自然跑过来找王夫人回话,王夫人有些心疼地从自己的私房里面拿了六百两银子出来,又额外给了那个太监好几十两银子打点。哪怕是自己的女儿呢,王夫人也是舍不得出这笔钱的,她心里琢磨着元春若是能够上位,那对家族也是有益的,因此,这个钱应该从公中出,再不济,史太君不是一向说她在宫里面也说的上话的吗,怎么就不能让元春晋位受宠呢,如今这么点位份,怎么配得上国公府的嫡女呢?

因此,王夫人想了一会儿,便决定去给史太君请安,问问史太君的想法。

这会儿是下午,史太君那里居然看不见什么下人伺候着,王夫人正想要找到人,呵斥一下这些下人不懂规矩,在老祖宗那里也敢偷懒,因此便一直往里面走,也就是这个时候,王夫人却偷听到了关于秦可卿的大秘密。

秦可卿居然是当年义忠亲王的女儿。义忠亲王不是什么洁身自好的人,当年他虽说住在东宫,却在城里置了宅子,养了一个南边的手下送过来的绝色,其实也就是□好的扬州瘦马。那个外室很有些手段,很快笼住了义忠亲王的心,并且为他产下了一女,义忠亲王那段时间经常出宫与她厮混,甚至许诺等到自己成了事,接她进宫做贵妃。结果,后来义忠亲王自尽了,那个外室自然也没能逃脱,但是她临终前,却将女儿托付给了义忠亲王留给她的死忠,义忠亲王固然过世,但是不管是出于什么缘故,朝野上下依旧有不少忠于他的人,秦可卿的养父秦邦业便是其中之一,因此最终秦可卿从养生堂中转了一下,成为了秦邦业的养女,最终不知道贾家如何得了消息,嫁进了宁国府。

王夫人听到这个消息,她立刻趁着没人注意,悄悄地离开了,心激动地怦怦直跳,她现在需要的就是,找个时机,将消息传递给自己的女儿,然后,女儿的机会就来了。

第62章

贾元春位份不高,也无多少圣宠,王夫人的诰命也算不上高,因此,想要作为外命妇进宫见女儿,却是很困难的。王夫人很有耐心,反正除夕的时候,外命妇都能入宫朝贺,那时候,宫妃只要能求到皇后的恩典,见一见家人,到时候,自然有办法将事情告诉元春。

王夫人为了这个事,一直到过年都没怎么休息好,精神也有些诡异的亢奋。

秦夫人这些日子却忙得厉害,史鸿要备考,史湘霓也到了豆蔻之年,该准备的都要准备起来了。为了孩子的事情,做家长的总是要尽善尽美的,除了给史湘霓准备新的衣裳首饰,嫁妆的事情要早点准备,过年的时候也要讨个好彩头,因此,又专门找官窑烧制了几套有着吉祥寓意的各类瓷器,都是些什么喜鹊登梅,蟾宫折桂之类的,连家里的金银锞子也是选了如笔锭如意之类花式的,恨不得天天有人在自己面前说儿子必定金榜题名,家里的下人也很灵醒,什么落第之类的话乃至谐音,那是绝对不会在公共场合说出口的。弄得府里面上下一边期盼着史鸿高中,好多拿些赏钱,一边又希望会试的时间早点到来,实在受不了这么开口之前都要在心里面滚两滚的日子了。

史鸿却没多少好操心的,他如今只需要读书备考就行了。过年那阵子,除了几个亲戚家走了一圈,又去了林如海那里一趟,便一直待在家里。

一直就住在史家的史烨也是打算考这一科,年前的时候汪勉也过来了,在秦夫人的挽留下,又住了进来,因此,也经常与史鸿一起讨论学问,史鸿也向林如海引见了他们,林如海一向是个和气的,也指点了他们两个几句,倒是让他们心情很是激动了一番。

贾元春得到了消息,踌躇不定,又因为难见圣颜,一时半会儿还不知道如何将那件事出口,而且,也不知道府里对于秦可卿是个什么处置,因此,只能焦急等待着的时候,林黛玉终于除服了。

因为之前有过闰月,因此,林黛玉在正月下旬的时候便正好除服。因为没有合适的女性长辈,为着名正言顺,林如海不得不再次找上了史太君。

史太君对林黛玉这个外孙女也是极为疼爱的,加上林如海如今位高权重,这种事情自然也不能敷衍,于是,林如海找上门之后,便以自己的名义,给京中的贵妇圈子都下了帖子,来参加林黛玉的除服礼。

林黛玉的除服礼举行得非常盛大,京中的贵妇们见得林黛玉身子绰约,举止有度,兼之谈吐仪态都颇为不俗,虽说遗憾林黛玉丧母,不过,却也有些心动。

史太君倒是带了贾宝玉过来,可惜的是,还没进得了内院,便被下人们拦下了,因为内院里面都是女眷,除了一些年纪大一些的,还有些挺年轻的姑娘媳妇,贾宝玉这样一个已经发育成熟的男性显然是不好进去的,因此,史太君自然不好执意将贾宝玉带进去,哄骗了一番之后,贾宝玉只能怏怏地留在了前院,打听着林黛玉的消息,不过林家的下人却不像贾家那些下人一般,会争相讨好他这个宝二爷,什么该说的不该说的,全部告诉他,虽说个个都挺客气的,但是一旦问起林黛玉的事情,立马就是一问三不知,什么都不肯说,要不是贾宝玉多少还有些理智,知道这里是林府,不是贾家,都要直接闹起来了。

不管怎么样,林黛玉第一次光明正大地出现在了长安的社交界,不比从前一来是相当于避难,二来也是要忌讳,住在贾家那会儿,连正常的守孝都不能做到,除非亲戚家来往,否则都得避开,根本没见过什么外人。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坏事,起码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名声传出去。

林黛玉经过调理,如今身体已经好了很多,这会儿穿着一身红色为底的衣裙,衣领上,袖口灰鼠皮的风毛更衬得她肌肤晶莹如玉,脸上也有了健康的血色,秦夫人听着那些贵妇对林黛玉的夸赞,原本的一些不满也渐渐消失,看着林黛玉的眼神变得真正慈爱起来,不管怎么样,这就是自己的儿媳妇了。

史侯夫人去得早,秦夫人也没受过婆婆的气,因此,自然不会对儿媳妇也有多少苛责,林黛玉生得七分像贾敏,三分像林如海,相貌很是出挑,性子也不错,坐在那里,就是一派千金小姐的气度,极为不凡,很是满足了秦夫人的自尊心,觉得这位儿媳妇果然镇得住场面,的确配得上自己的儿子,因此,神情更是雍容温和起来,要不是这会儿还是在除服礼上,她都想直接宣布,这是自己未过门的儿媳妇了。

林黛玉的除服礼自然是**成功,看那些贵妇的模样,回去之后也该惦记上林黛玉了,一家女百家求,才显得女儿家金贵,秦夫人瞧见这状况,不免暗自得意自家下手下得早,好几天,脸上都挂着笑,对家里不小心犯些小错的下人也极宽容,轻易便放过了。

林黛玉的除服礼过去没几天,会试终于开始了。

林如海再次担任了主考官,这让朝中的官员们对于林如海的圣眷眼热不已,那些羡慕嫉妒恨的目光,差点没直接将林如海射成筛子,估摸着要是没了林如海,自己就能上位的话,有人都要给林如海套麻袋了。

南边来的那些举子显然对于长安这边的气候估计不足,平常的时候,穿得暖暖活活的,窝在屋子里面,还用着炭炉,自然能熬过去,但是会试显然没多少可以取巧的机会。单衣穿得再多,比起棉袄还是差了很多,何况,谁也不可能真的穿上二三十件的单衣,十七八件就是了不得了。进考场之前还得搜检,哪怕因为已经是举人了,考虑到读书人的脸面问题,那些胥吏不会太过分,但是,终归要搜身的,外面的衣服也要象征性地解开几件,史鸿就看见几个举子冻得鼻子都红了,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这九天除了没有一些不雅气味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比起乡试还要难熬一点,考棚里实在是比较冷,哪怕有炭炉在呢,但是每个考棚分配的炭也很有限,大家都得省着点用,因此,不过聊胜于无罢了。

经历过一次乡试之后,史鸿已经不会为考棚外面的事情所动,哪怕又有人染了风寒什么的,被拖出去,几乎没有对他产生任何影响,毕竟如今白日时间比较短,他必须抓紧时间答题,而不是将心思放在别处上。

史鸿最终平安无事地从考场里出来了,人虽说有些虚弱,不过并无多少大碍,回家之后,喝了一些益气安神的汤药,睡了一天两夜,也便缓了过来,就等着接下来放榜了。

当前:第44/10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