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新证全集.com》第53/132页
绀黄十万轴琉璃,点勘三唐又职司。若向公家偷法律,不应腹俭也论诗。
清音玉叩与珠排,刀尺锦心巧剪裁,群艳世间销歇尽,那将凡骨换仙胎。
同上卷十叶十一周确斋属题画扇次曹银台韵(画为七字合作:宋坚斋、王石谷、杨芝鹤、吴定生、徐采若、顾若周、王仙裳。)七子风流古,今看宝绘新。松筠山共碧,村舍树交阴。策杖行相访,闲窗绝点尘。生涯我与尔,应作画中人。
按以上诸诗,据其语皆可定为本年或一二年内之作,汇系于此。
王懋竑《白田草堂存稿》卷十八叶十四(翰林院脩撰叔父楼邨王公行状)遗事(公讳式丹,字方若,楼邨其别号也。先世自苏州迁宝应,居白田……)罢官后侨居扬州。鹾使曹君子清有诗名,招致诸诗人在门下与酬和,矜严重公,公未尝少降意,岁时一见而已。后使李君某亲家见公,坐听事移时,公方出。
公简易佚荡,不立崖岸;非故自高,亦其性然也。
按" 李君某亲家" 为指李煦无疑,楼邨亦同时倡和名士。
十月,朱彝尊为《楝亭诗钞》序;又有诗见寄。
朱彝尊《楝亭诗钞序》杜子美言诗:" 语不惊人死不休" ;韩退之言诗:"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 ;而白傅期于" 老妪都解" ;张子厚云:" 致心平易始知诗" ;陆务观云:" 诗到无人爱处工".群贤之论,若枘凿之不相入者。然其义两是,亦就体制分殊尔。今之诗家,空疏浅薄,皆由严仪卿" 诗有别才非关学" 一语启之。天下岂有舍学言诗之理!楝亭先生吟藁,无一字无镕铸,无一语不矜奇,盖欲抉破藩篱,直闚古人窔奥。当其称意,不顾时人之大怪也!先生于学博综,练习掌故,胸中具有武库,浏览全唐诗派,多师以为师。宜其日进不已。譬诸骖骝骥騄,郭椒丁栎,腾山超涧,驰骋既熟,下而纵送剧骖之区,其乐有不可喻者已。康熙乙酉冬十月秀水同学弟朱彝尊书。
按《曝书亭集》卷三十九叶十《楝亭诗序》,文略有异》" 天下岂有舍学言诗之理" 句下云:" 通政司使楝亭曹公吟藁,体必生涩,语必斩新,盖欲" 云云。下" 闚" 字作" 開" ," 先生" 作" 公" ,馀同。疑《楝亭诗钞》册首为原稿,《曝书亭集》为后定者。
朱彝尊《曝书亭集》卷第二十一旃蒙作噩(按即乙酉)曹通政寅自真州寄雪花饼旧谷芽揉末,重罗面屑尘。粉量云母细,糁和雪糕勾。一笑开盘槅,何愁冰齿龈。转思方法秘,夜冷说吴均。
按据六句末句殆冬日事。
将晋京,行前有小柬致汪绎,送还《秋影楼诗集》。
吴脩《昭代名人尺牍》第十二叶十五曹通政寅细读大集,如嚼芝饮露,几忘身在尘坱间矣。拜服拜服!署中正俶装,谨命使捧上东山先生。朞弟寅顿首。
按此札虽不得确日,但其为今年差满自江宁进京前送致汪绎者无疑。札末称" 朞" 弟,为曹宣已卒之确证。观此札书法,虽出摹勒,而潇洒开展,想见其为人胸襟。按寅善书,其《诗钞》卷三有" 病起弄笔戏书" 一诗,自云:" 不恨不如王右军,但恨羲之不见我。" 又卷六一题云:" 尚中索书真州东园,予有愧焉。作诗留别,情见乎辞。" 诗有云:" 请我书绰楔,擘窠当门前。" 是其擅榜书之证。又潘博山辑《明清藏书家赤牍》,收曹寅一札,文云:" 承教开我云雾,如此方见今日契厚之美也。先稿是' 尔与吾' ,后恐嫌尔女之称。今觉尔字之古。' 觅' 字原稿亦是' 忆' 字。其他皆非凡想所及也。谢谢。溽暑作书甚不达时。并恕并恕。寅顿首。" 然审其书迹与曹子清不类,未敢定为曹笔。盖清有二李寅,一吴江人,号东崖,工诗文;一江都人,字白也,工画。未易判为谁作耳。
李斗《扬洲画舫录》卷二叶十七曹寅,字子清,号楝亭,满洲人。官两淮盐院。工诗词,善书。著有《楝亭诗集》,刊秘书十二种,……今之仪征余园榜"江天传舍" 四字,是所书也。(下略)震钧《国朝书人辑略》卷三叶二十四曹寅,字子清,号楝亭,汉军旗人,官两淮盐政,工诗词;善书;仪征余园门榜" 江天传舍" 四字,是所书也。扬州画舫录。
按李斗谓寅" 满洲人" ,指旗籍也,最是。足见乾隆时人犹识此义。迨震钧称引,必妄改为" 汉军旗人" ,意欲正李斗之" 误" ,殊不知正人者自误矣,清末之满人数典忘祖、不谙制度如此。
本年三月,谕江南江西总督阿山等:内廷钞写书籍供奉人员不给,出示传谕安徽、江苏举、贡、生、监等,有精于书法愿赴内廷钞写者,赴衙门报名。浙江亦照此。(许一体考试。但后来随入京师与考者,为主考官所歧视。)六月,刑部等衙门奏原任江西巡抚李基和,询以地方事务,茫无知识,溺职已甚。恭逢圣驾南巡,不由正途迎驾,纡道浙江,又径往苏州,不即前进,殊属不敬。应将李基和照不敬律立决。得旨:李基和从宽免死,著枷号三个月,鞭一百,给与该管王为奴。
按基和即著名之八旗诗人李梅崖也,有《梅崖诗集》。基和字协万,在当时,尚非贪恶之吏,而翻手之间,即给" 该管王" 为奴。所谓" 不敬" ,必亦如陈鹏年之不肯阿附阿山,应付南巡不力,致遭此罪耳。
八月,免八旗借支兵饷银七十万两。
谕大学十等:向来满洲无犯法杀人之事。康熙初年,一年之内最多不过一二件而已。自平吴三桂,满洲杀人之事渐多,五年前至每月七八件。(下言近法严而人命之事始少云)十一月,大学士等奏自康熙四十二年以来蠲免钱粮一千六百馀万两。复命查自元年以来所免总数,寻报共九千万有奇。
按陆陇其《三鱼堂日记》卷下:" (五月)廿九,宿任邱县。……又见蠲免顺、永、保、河四府圈剩田土二十一年钱粮告示。土人云:昨日始挂,——小民早巳完足(按即缴纳完数)矣!" 可见蠲免之说,只不过肥吏之良机而已。
「附录」
卞孝萱《红楼梦》资料(稿)张云章《樸村文集》卷十一《御书修竹清风图记》云:" 织造之职,盖古司服之遗,历代加详,国朝仍明之旧,江宁苏杭,各遣内使以督理之。昌邑李公之莅吾吴也,于今十有四年。上供之物备具,而益饬机匠女工,不伤其力,所出者各以时,咸合典式。又十年之中,三奉巡幸,公与其僚,奔走先后,悉给而不扰于民。天子嘉之,用周汉进律增秩之典;爵公为大理寺卿,而以监察御史督理两淮盐课,俾与江宁织造曹公,分年兼领,所以宠任之者至矣。御史虽曰巡视两淮,实所统辖跨四省三十六府之地,商纲亭户,赋敛出入,舟樯往来,飞符走驿,常在江湖数千里外,供是职者,亦云难矣,又况其兼官者哉。……公之始至苏,以其署为上之所驻跸,加辟而增新之,敞以亭阁,延以廊庑,翠竹碧梧,交荫于庭,清风徐引,则飒然衣袂间。三十八年,驾果复幸,圣心怡悦,因题' 脩竹清风' 四字为额,以锡诸公。
四十二年,其地建为行宫;复改筑焉。乃择其工于画者,绘图以荣上赐,并志其景物,以示永久。
初公于郊外种竹成林,结屋数楹,杂村墟间,时一往游,遂自号竹村。至是以其地远,别购南城废畦一区,流水萦其前,编篱缭其外,中为堂三间,复作茅亭于其东,皆无櫨节棁之华,以公自所憩息,崇其俭也。四围惟多植竹,以隔市尘。春秋佳日,率宾佐僚吏,觞咏其中。遇清风之来,披拂琅玕,戛击锵鸣,则欣然喜曰:吾以此当上之旧赐额所矣。……康熙四十五年十一月谨书于李公之仪真署中。" 这虽是一篇捧场的文章,但剔除其中的封建糟粕之后,还有可供参考的史料。
(1 )它介绍了清康熙年间江宁、苏州织造以及两淮巡盐御史曹寅、李煦的一些情况,对李煦的介绍较详,还说出李煦自号竹村,从而证实了《楝亭诗钞》中《竹村大理寄洋茶、滇茶二本,置西轩中,花开索诗,漫题二首》、《桃花泉(并序)》、《竹村惠砚》、《苦雨独酌,谢竹村使君见贻盆兰有作》、《六月十日,竹村大理、南洲编修、勿葊征君过访真州寓楼有作》等诗,皆是曹寅与李煦唱和之什,这对于研究曹、李两家的关系,是重要的线索。
(2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 原来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回廊,也是跨水接峰,后面又有曲折桥。众人上了竹桥,……一时进入榭中,只见栏杆外另放着两张竹案,……贾母……向薛姨妈道:' 我先小时,家里也有这么一个亭子,叫做什么枕霞阁。……'"第四十回:" 贾母道:' 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第七十六回:" 池沿上一带竹栏相接,直通着那边藕香榭的路径。……二人遂在两个竹墩上坐下。" 周汝昌先生研究出《红楼梦》中四大家族之一的史氏,其取资和运用素材是和李煦家有一定关系的。张云章《御书修竹清风图记》说出李煦在苏州南城有一所园林," 流水萦其前,……中为堂三间,复作茅亭于其东,……四围惟多植竹" ,与《红楼梦》中史家的水亭子枕霞阁,景物相似。
曹霑借用史家的茅亭来描写贾家的藕香榭,渲染竹桥、竹案、竹栏、竹墩,可能是参考了自号竹村的李煦的爱竹的故事进行艺术加工。……一七〇六康熙四十五年丙戌曹寅在江宁织造任;年四十九岁。正月杪出京,二月十八日至江宁,十九日到扬州。
本年二月二十八日折云:" 臣寅于正月二十八日出京,二月十八日至江宁,次日即至扬州。" 又云:" 臣寅蒙皇上格外施恩,举家顶礼,虽粉身碎骨,难报万一。惟有敬诵训旨,勉力自慎,以仰副皇上生成之至意。" 所指不知何事。非泛泛口气也。《全唐诗》行将刊竣,在书局与诸翰林及淮南名士多所唱和。
与诸翰林倡和事已略见去年。《楝亭诗钞》卷五有" 雨中病起,读诗馆诸公见寄篇什有作" 一题。按诗局十翰林之诗集所见者唯汪、查、徐等,馀者多未易得,俟续考。
杨锺羲《雪桥诗话三集》卷第四叶二十曹子清以通政视鹾政、理织造兼校书局,(中略)淮南名士如王竹村、卓鹿墟、鲍远村、杨掌亭、郭双村、程蒿亭、周确斋、殷蓼斋、萧东出、唐饭山、汪木瓶,皆与倡和。
程庭《若庵集》卷第二叶十六和曹银台《墙头菊》原韵锦绣参差覆苑墙,高含玉露向朝阳。吹残海月还留影,散落天风遍有香。
孤洁傲回青女信,轻清逗入黑甜乡。莫言骑屋多狂态,欲伴松阴送晚凉。
同上卷第三叶二疏影和曹银台《旧江月下闻蝉》原韵移桡港口,恰群声悄息,暗潮生骤。带露随风,一片鸣蝉,乱簇数行官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