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在金庸世界全集.com》第83/172页


之后,帐内又沉寂了下去,三女都呆在那里,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
###
大漠上,一队回族勇士正在前行。其中一人道:“这纳木札尔跑到哪里去了?怎么还没找到?”
他旁边的另一人道:“霍大哥不要心急,根据线报,纳木札尔应当就在这附近,相信很快就可以找到他了。”
这队回族勇士正是出来阻击纳木札尔的慕容燕一行人。说话这两人就是慕容燕和霍阿伊。这是他们离开大营的第二天。
这时,一名早先派出去的侦骑从前面驰了回来。到了慕容燕和霍阿伊翻身滚下马来,道:“报,前方三十里处发现清军。”
霍阿伊闻言大喜,立即高声叫道:“兄弟们,敌兵就在前面,大家伙儿跟我冲啊!”说着,就要带人前去冲杀。
“慢!”这时,慕容燕突然抬手拦住了他。
霍阿伊道:“怎么?”
慕容燕想那斥候问道:“前面清军有多少人?”
那斥候道:“大概有七八百人。”
霍阿伊道:“应当就是纳木札尔了。慕容兄弟,咱们赶紧冲过去吧,晚了就让他给跑啦!”
慕容燕道:“霍大哥,咱们人多,清军人少,咱们是不会败的。可纳木札尔也不是傻子,他见咱们这么多人冲过去,不会跑吗?”
霍阿伊道:“那你说怎么办?”
慕容燕先叫来了白旗三队的一名小队长,对他道:“你领着本部人马,将清兵引到这里来,一路上接战只许败不许胜,明白吗?”
那名小队长道:“是。”当即带着本部人马向着清军的方向冲去。
那名小队长领命去后,他和霍阿伊分别带领白旗二队和三队埋伏在两边的沙丘之后。半响过后,远处传来了一阵马蹄声,接着就见那只白旗小队从前边奔驰了回来,在他们的后面还跟了几百名清兵。一名清军将领在队伍中大喊道:“快追,不要让他们跑了!”
转眼间,那只白旗小队就通过了方才回人队伍呆的地方。紧接着,那只清兵队伍也跟了过来。就在这时,两只白旗从两旁沙丘之后掩杀了过来。突遭伏击,清军顿时大乱。这时从两边而来的回族勇士已经冲了下来,像潮水一般的将这几百名清兵淹没。那名清军将领见此,赶忙大叫道:“快退!”说罢,勒马回缰,就要后退。可他刚回头,霍阿伊就从他什么冲过,一刀砍下了他的头颅。
不一会儿,这几百名清兵就被回族勇士没诛杀殆尽。霍阿伊哈哈大笑道:“慕容兄弟,这一仗打的真是痛快啊。”
慕容燕笑道:“霍大哥,先不忙高兴,战争还没完,清军还有七千多大军在后面。咱们赶紧打扫战场,回去准备下一场战斗。”
霍阿伊道:“好,我这就叫人去打扫战场。”
慕容燕道:“嗯……哦,对了。霍大哥,你叫人将这些清兵的盔甲旗帜也都收集起来。”
霍阿伊疑惑道:“收集清军的盔甲旗帜?这有什么用?”
慕容燕道:“我下次破敌时有用。”
霍阿伊不再多问,道:“好,我这就去办。”
###
黄昏时分,慕容燕一行人回到了营地。
木卓伦得知慕容燕等得胜归来,哈哈大笑着迎了出来,道:“慕容公子一战功成,诛杀了敌援军主帅纳木札尔,大大打击了敌方的士气。相信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将那些清狗尽数歼灭。”
慕容燕道:“纳木札尔虽死,可舒赫德还在。敌方主力犹存,木族长不可大意。”
众人进入帐中坐下,木卓伦道:“慕容公子,咱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慕容燕道:“这次咱们虽然歼灭清军八百兵马,可在阿克苏还有七千多兵。若是让他们赶到这里,和被围的富德的五千多兵里应外合,咱们非要大败不可。所以咱们一定要在他们赶来前,将富德解决掉。”
木卓伦道:“问什么不先对付舒赫德的那七千多人呢?”
慕容燕道:“吸取了纳木札尔的教训,舒赫德一定会等剩余的七千多人都到了后,一起上路,不会再分兵。所以咱们要是派的人少了,只怕对付不了舒赫德,可要是派的人多了,大营这里空闲,只怕富德就要突围了。而且舒赫德人多,富德人少,又被我们围了这么多天,缺食少粮,人困马乏,相对也容易对付一些。”
木卓伦点了点头,又道:“可现在富德负隅死守,只怕攻之不易吧?就算勉强强攻了下来,咱们也必定死伤惨重。到时,又怎么去对付舒赫德呢?”
慕容燕笑道:“这个木族长放心,山人自有妙计。”
木卓伦道:“哦,是何妙计?”
慕容燕道:“附耳过来。”
慕容燕在木卓伦耳边悄声将自己的计策说于他听。木卓伦听后,眼前一亮,说道:“妙,妙,此计大妙!我这就去安排。”
慕容燕道:“不急,木族长现在先派人去监视阿克苏城,等舒赫德大军出城后,咱们再动手。”
木卓伦奇怪道:“这是为何?”
慕容燕笑道:“到时木族长自知。”
木卓伦道:“好,那我这就派人去。”(未完待续)

第二十五章 全军覆没
几天后,一名回族骑兵纵马驰入大营,到大帐门前翻身下马,随后闯进大帐,行礼汇报道:“舒赫德率领七千人马已从阿克苏出发,预计三日后抵达。”
正在大帐中的慕容燕霍然站起,道:“终于来了。”接着向旁边的木卓伦道:“木族长,现在马上召集众将,布置任务。”
木卓伦道:“好。”对亲兵道:“快调集队伍。”
不一刻,篷帐外号角吹起,人奔马嘶,刀枪铿锵,队伍已集。慕容燕和木卓伦走出帐外,各队队长已排成两列等候。
木卓伦向众战士叫道:“前些时日翠羽黄衫领着咱们打赢了满洲兵,可满洲皇帝不认输,又派了援军来。今日咱们再和满洲兵决一死战,这一仗由慕容燕公子发施号令。”众战上举起马刀,高声叫道:“愿真神护佑,求安拉领着咱们得到胜利。”
慕容燕手执令箭,说道:“青旗第一队队长,你率领本队人马到东面如此如此。黑旗一队、四队,你们到富德东面如此如此。黑旗二队、三队,哈萨克队、蒙古队,你们分别到富德的南、北、西三面,如此如此。其余各队,你们如此如此。”都安排完后,各队队长接令去了。
木卓伦道:“希望此战会顺利。”
慕容燕道:“富德被围了这么多天,粮草已尽。所以就算他察觉到有不妥之处,也会赌一把的。”
###
富德自被回军围困,已过了十多天。这十多天里富德未得到任何补给,五千多人人吃马嚼,随军携带的粮草已经消耗殆尽。迫不得已,富德已经开始下令杀马充饥了。如果说粮食不够的话,还可以用马肉代替,那饮水不足。就毫无办法了。虽然自从被围开始,富德就已经在军中下令,限制用水,可过了这么多天,随军携带的清水还是被饮用一空。大漠上不像内地,可以打井取水,这里的沙漠戈壁之下,十几丈都是黄沙,根本挖不出一点水来。眼看着再围两天,这五千多人就都要被渴死了。富德心中也是焦急不已。
“将军,喝点水吧?”富德身边的亲兵将一个水囊捧到了正在营中巡视的富德面前。
“嗯。”富德接过水囊刚要喝,突然看到周围将士们望着自己手中水囊渴望的眼神。迟疑了一下,缓缓放下水囊,将塞子塞上,递回亲兵手里,道:“还是算了吧,也不知道援军什么时候会来。这点水,就省着点儿喝吧。”
富德继续在营中巡视。望着营中饥渴难耐的将士们,富德愁眉不展。突然,东面传来了一阵喊杀之声,其中还夹杂着金铁交击声。和火炮轰鸣之声。原本倒在地上休息的兵卒们立即都爬了起来,找到各自的队伍集结起来,以应对突变。
富德来到大营的东面,向把守在这里的一名千总问道:“出什么事了?”
那名千总道:“不知道。之前没有任何预兆,东面几十里外突然杀声震天,接着营外回军也出现了异动。”
此时几十里外的喊杀声更加激烈。富德登上望楼向外望去。只见外面围在大营周围的回军正在紧急向东面调动,纷乱不已。这时,远处一队清军的身影突然出现在了富德眼中。富德看到那对清军后,大喜,向身边的亲兵道:“快去集结队伍,咱们准备突围,援军到啦!”那亲兵当即领命。
片刻后,队伍集结完毕。富德站在队伍之前,道:“将士们,援军已经到了,突围就在今日,大家伙儿跟我冲啊!”之后,富德领打开东面寨门,一马当先,冲了出去。五千余清军将士跟着富德后面也冲了出去。
清军从上到下,都知道要是突围不成的话,就是死路一条。所以为了活命,五千余清军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在回军阵中横冲直撞,杀的回军连连后退。只见富德带领着清军队伍在回军中劈荆斩浪般向东冲去,想要和对面的援军会合。
终于,富德率领着五千清兵突破重重阻碍,来到了那队清兵面前。可是这时富德却发现有些不对,因为那队清兵人数实在太少了,看上去只有几百人。援军不应该只有这么点儿人才对。就在此刻,从那队清兵突然射出一蓬箭雨,射向富德带领的清兵。于此同时,在那队清兵背后,有大队回兵冲了出来。而原本散布在富德带领的清兵两侧,显得十分混乱的回兵也突然排出整齐的队形,从两边眼杀过来。
富德心中一凉,当即大叫道:“不好,中计了,快退!”说着,就要调头返回营地。可是,在清兵背后,此时也已经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回兵,堵在他们回营的道路上,截断了他们的退路。
原来,那队清兵援军,是慕容燕让青旗一队假扮的。当日慕容燕在战胜了纳木札尔的八百清兵后,让人将他们的盔甲旗帜都收集起来,就是为此。而之前堵在清军大营东面的回兵,也故意被慕容燕调成了战斗力稍弱的黑旗一队和四队。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引诱富德的这五千多人远离营地,好将他们在野外围歼。
此时,青旗一、二、三、四队在前,白旗一、二、三、四队在后,青旗五队、六队与之前的黑旗一队、四队,汇合刚刚从清军营地其它三面赶过来的黑旗二队、三队、哈萨克队、蒙古队一起分布在清军两侧。四方队伍一起向被围在中间的清兵围杀过来。清军顿时大乱。
古语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清兵被包围了十多天,缺食短水,本就饥渴难耐,疲惫不堪。只是刚才看到援军到了,眼见可以逃出生天,才鼓起余勇,用意志客服身体上的种种不适,奋力冲杀。此时,援军突然变成了陷阱,活命的希望突然破灭,清军登时士气大衰。之前被压制的疲惫立即涌了上来。顿时觉得手脚变得酸软无力。不过一个时辰,五千兵马就全军覆没。
###
喧嚣过后,回族战士们正在战场上情理物资,收敛尸体。慕容燕站在战场上,注视着一具清兵的尸体。那是大约十六七岁的少年,脸上还满是稚气。他的致命伤位于咽喉,一把钢刀砍破了他的喉咙。他倒在地上,双眼瞪得大大的,注视着天空。十六七岁正是心怀梦想的年纪,可他已经再也没有未来,并且还是因为自己的计策送掉的性命。
一将功成万骨枯,在这个战场上,不知还有多少像这样的少年。可是,慕容燕并没有一丝后悔。君不见在满清统治下,饱受欺压的汉族百姓生活是多么艰难。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剃发令,文字狱……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件背后,都浸满了汉族人们的鲜血。

当前:第83/17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