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异事录全集》第27/247页


“我可听见了。”张铭拿了脸盘走过来,脸上带微笑。

“还怕你听见。”黄队长说,一点都不客气。

彩姐倒掉洗脸水,想再去提桶水洗下头,黄队长急忙拿过水桶帮彩姐打了一桶,倒是干净利落、眼急手快。

“啧啧,三人行,必有我情敌。”翊棠早已梳洗完毕,站在一旁,纯粹是在看好戏。

“没你事。”李弘正好要离开,手探向翊棠抓住他领子,就拽走他。

“喂,李弘,你干什么。”翊棠不满,小声抗议,但仍被李弘拽回屋里。

“你少管别人闲事。”李弘说,看来他颇维护彩姐,不让翊棠看热闹。

“我哪有管闲事,我觉得彩姐根本不喜欢那头黄鼠狼。”翊棠比较喜欢张铭。

屋外,彩姐在洗头,黄鼠狼讨没趣离开了,张铭也洗过脸刷过牙回屋里。

“你们怎么不过去吃饭?”

张铭问,考古所有请人做饭,也就是管饭吃,因此普查小组都可以去蹭饭,也省去做饭的辛苦。

“等你和彩姐。”翊棠回答。

“都过去吃饭,那帮家伙可是会把肉都抢光。”此时彩华正好简单洗了下头,擦着头发走过来,笑着道。

基于不给对方把好菜都抢光,翊棠便急忙前去了,李弘、张铭慢悠悠跟在身后。彩姐还在拧干头发,等众人几乎都吃饱了,她才过去,似乎是为了不跟黄队长碰面。

吃过大锅饭,普查小组又大包小包的出去,去继续他们未完的城址调查工作;同时考古队也开始动工,他们在谷地建了个粗陋的遮阳遮雨棚子。夏日的云南,并不是干考古工作的最佳季节,这个季节雨水较多,会影响考古工作的进程及对出土文物的保护。

“爨王墓”的封土算不上厚,但整体占地面积很大,要将封土清理掉,需要些时间。由于昨夜下雨,谷地地势较低,坑坑洼洼都是水坑,给发掘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需请些农民过来将封土挖开,但本村农民都请不动,没几人肯来,只得从附近村落找了几个。一些零碎的事情耽搁,以至到下午,才开始进行动土。

墓葬的封土,便是五花土,因为它是回填土,也就是建墓时挖出的泥土,再回填,打破了土层关系,因此土色的颜色不均,好几个土层混杂在一起。有经验的盗墓贼,见到一个土包包想知道是不是墓葬,只需下探铲,提土上来看是否是五花土就能进行判断。

考古探铲,原名洛阳铲,是解放前洛阳地区的盗墓贼使用的盗墓工具,后被考古工作者应用到考古勘探里。当然,今日的考古探铲已经不是当时的洛阳铲,经过了很多改良,铲头造型也有差异。

说起考古工作者与盗墓贼的孽缘,那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解放后,政府改造收编了很多盗墓贼进考古机构,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与精湛的技术。

黄队长在土丘上走动,监督四周农民工掘土、搬运,没有机械挖这土丘,进程实在缓慢。好在,民工动工后不久,挖掘机终于历经辛苦,开进谷地。

“队长,彩姐他们给的报告有两个盗洞,现在第三个浮出水面了。”

小韬戴着手套,手里还揣了把铲子,他站的地方有一处土色与周不同,范围呈椭圆型,这范围里边的泥土呈淤泥状,很显然,这曾是个盗洞,而且是个年代久远的盗洞。

“十墓九空,不意外。”黄队长说。

所谓“十墓九空”,也就是十个墓里有九个要被盗墓贼光顾,而且经常考古工作者连拣点吃剩的东西都难。

古墓,尤其是大型古墓,历代都得经过盗窃,一座大型古墓上一般都有古代或近代或现代盗墓贼留下的盗洞,常常不只一个。每每在发掘过程里发现盗洞,考古工作者的心往往凉了大半。好在这“爨王墓”先前已知道被盗过,且墓里还有些东西,所以倒也不至于太失望。

“这年头,连‘十墓九空’这低标准都快达不到了,老黄。”

秀娟走过来与黄队长交谈,她一头长发盘起,套罩手袖套,手里也拿了把铲子。她参与过不少回考古发掘,极少遇到没有被盗墓贼光顾的墓葬,尤其是这几年,几乎每座她经手的墓葬都被盗过。

“这帮盗墓贼,逮到就该毙了。”

小韬说,他很难想象普查小组居然有过救盗墓贼的行径,若是他遇到难免一铲子拍晕他们,还补上几脚。

“黄队,真的有蛇。”鸡丁手里提了条头被拍扁的小蛇,踩着双颜色艳丽的女式雨靴走过来,这次所里采购的男式雨靴没他合脚的码。

“这不是当地常见的蛇。”黄队长检查这条死相凄惨的棕色蛇。

“能看出否是毒蛇吗?”秀鹃问,她怕蛇,不过死掉的就不怕,凑过头去打量。

“看不出来,但不是当地常见的蛇,这蛇也有些奇怪,头上有白色斑点。”

黄队长说,他打量了又打量可实在想不出这蛇可能的归类。

当前:第27/24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