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异事录全集》第49/247页


在走廊扫地的彩华听到陈老师的回答,停下了手里的活,她觉得这人太热情了。但又想,大概是因为对方是历史教师,才对普查小组的工作感兴趣吧。这样想,便就不理会了,继续扫地。

第二章 “蓄水池”

第二章 “蓄水池”

学校依山而建,位置有些偏僻,学生们上学要骑上一段路程的车,也因此学校有许多住宿生。

离居民区较远,校门外没有任何娱乐设施,确实是一件好事。无奈凡事无绝对,学生们老早就有了自己的娱乐方式,他们会结队跑去闹市玩耍、上网,还经常前去西面的山林探险。

校规的第一条规则,便是不准学生靠近西面林丛。

原因有三:

一,那里发生过抢劫案,曾有歹徒流窜;

二,地球人都知道有茂密林丛就有蛇类,云南毒蛇毒虫多得是;

三,这片林丛面积不小,有些大树老得都快成精了。茂密昏暗、范围又广的林丛里,迷失个把人实在不足奇。

自从这条规则定下后,就被无数的学生违反,规则便是用来违反的,否则订它做什么呢?

多年前,文物普查队曾在学校附近的田地里普查出一块石碑,属于宋代墓碑,颇有些价值。这就意味着,这附近有古墓,或许遭受破坏与被盗,渣也不剩,或许还在默默等待别人的发现。

现在普查小组竟然住到这学校来,第一件事自然是去看看那块石碑发现之地,查看下还有没有其它的文物。这件事,交给了李弘与翊棠,而彩姐与张铭要做的,仍旧是走访当地居民,询问古迹相关。

前天带翊棠去电脑室的男学生充当了“翻译”,李弘与翊棠都不懂当地话。这男学生外号叫小松,本名叫晓松。这孩子其实话不多,也有些内向,都不知道他怎么就自告奋勇了。

校门外有一大片田地,这片田地与一侧的林丛相连,平时是学生乘凉读书追逐的好地方。

下午,田地里有农民在为庄稼锄草,翊棠让小松帮他问问这农民伯伯,当时那块石碑在哪发现。

小松倒是很好的翻译,很快问清楚了,就在他们站的地方,在一个不大的水池旁。

“问下他,这水池是什么时候有的。”

李弘查看水池,似乎有所发现。

“大伯说自从解放后分得这块地,这池子就有了。”

小松回答,他实在不觉得这个池子有什么不对劲,看起来就跟其它灌溉庄稼的蓄水池一个样啊。

李弘显然不觉得这池子是一般的蓄水池,他将鞋脱了,挽了裤筒就下池去,并且从池里掰了一块砖头上来。

李弘这么搞,翊棠便也明白了,急忙也把鞋子脱了,下池捞了下,捞到一些破瓷片。

“这是墓室。”翊棠很惊讶。

“是的。”李弘已经检查过砖头,砖头上有纹样,是宋代的墓砖。

“当时取走石碑时怎么没人发现?”

翊棠摸背包,他刚下水瞎摸时把手给扎了,背包里有OK邦。

“只怕文管所的人根本没到石碑发现地走动,只是从村民手里将石碑取走。”

李弘来前就准备过资料,知道这石碑是村民翻土时无意发现,并且觉得有些价值,通知了当地文管所。

“基层文物工作者的素质真不怎样。”翊棠把OK邦贴上,边贴边拧眉头。

“你现在也在基层。”

李弘淡然回道。他们唯一比文管所的《文》人优越的地方,也就是受《人》的教育更高,工资可是几《书》乎一样白菜,待遇也《屋》不好,凭着的是一腔热情。

“李弘,这墓里可能还有东西。”翊棠将他摸上来的瓷片递给李弘,瓷片上有图案,颇为精美。

李弘看了一眼瓷片,便摸出电话,给张铭打了一通电话,让张铭看看能不能搞到抬抽水机。

“小松,大伯在说什么?”翊棠见大叔也不锄草了,朝他们走过来,叽里咕噜什么。

当前:第49/24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