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异事录全集》第61/247页
“如果真的没有,这墓年代恐怕极早。”
张铭知道李弘要找什么,这也是他想到的。南方,土壤湿度、酸性大。这样的泥土里不容易保存骨骸,何况是木头这种易腐物。
一般大件文物腐朽了,也总是能在土中留下痕迹。只要那地方没受过扰动,有经验的文物工作者很容易就能辨别出来。但这座古墓受到学生的扰动,而且还被翻得底朝天,要确认有无棺椁还真不容易。
四人来到出土铜釜的古墓前,此墓规模并不大,墓深一米八,宽两米不到,但根据发现这墓的学生所言,陪葬文物很丰富。这样的墓,可算是大墓。古代云南的竖穴土坑墓一般规模都不大,以陪葬文物而言,这墓算得上大墓。
李弘跳下墓坑,由于墓内昏暗,李弘在墓中铲了好几铲泥土到地面。
张铭与彩华细细打量这些泥土,他们试图找下木屑痕迹,但根本没有。
“要么腐朽得无痕迹,要么这墓确实没棺具。”彩华回答。
“有虫子。”本也蹲在地上摸土的翊棠,惊呼了一句。
“虫子而已,有什么好怕。”
张铭笑道。
“什么虫子?”李弘跃出墓坑,手脚敏捷非常。
“怎么这些土里都是虫子。”彩姐说,经翊棠这么提醒,她也留意到了,并觉得恶心。
这些虫子与泥土的颜色很相近,十分微小,本是头脚盘起,像个卵,但一碰触到的话,身子便展开。这些虫子密密麻麻布满泥土。
“很古怪。”李弘检查了下,他说古怪,便是很古怪了,至少不是常见的虫子。
“找不到棺木的痕迹,倒是发现了怪虫。”张铭从口袋里取出了一个平日放文物的塑料袋,抓了把土放进塑料袋里。
“问下学校里的生物老师,可能知道是什么虫子。”
张铭说,由于这虫子不常见,又在这古墓里出现,要是和古墓有什么联系的话,也能提供些信息。
“我记得小松说过墓里有虫子。”翊棠这才想起,当时小松就已提起过墓里有虫子。
“他看到的显然就是这些虫子了。”
李弘说。
普查小组扛了大小工具,离开林丛,这五天这林丛他们也摸了个遍,任务其实已完成,将普查资料上交上头,上头要怎么处置就不是他们能管的事情了。
不过像这样的情况,文物不少袒露在地表,最好的方法是发掘,省得有盗墓贼惦记上这地方。
普查小组没有发掘的权利,这也不在他们职务里。
离开林丛,张铭便带一代泥土去见学校里的生物老师,这位生物老师是位老头子,原本已经退休,闲不住就又继续了他的教学生涯。
生物老师将泥土倒在报纸上,拿了夹子夹了只虫子,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很古怪。”生物老师说,这句话李弘也说过。
“我没见过这种虫子,至少在当地不曾见过。”
生物老师很确定,虽然他只是个初中的生物老师,可平日里对昆虫非常有兴趣,制作了无数标本。
“这虫子怕光。”又打量了下显微镜下的虫子,生物老师发现了个特点,在照明灯下,虫子痛苦的扭动,它的身上没有眼睛。
“应该是生活在昏暗的地方,这东西很原始啊。”
生物老师的语气里有惊喜。
“确实啊,有些近似原尾虫。”生物老师自问自答。
“原尾虫?”张铭不曾听过这名字。
“是种极原始的昆虫,一般生活在潮湿的石头下。”
生物老师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