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宠记》第268/269页


  “东宫!”
  四皇子脸色变了又变,不甘心地吐出这两个字。
  陈先生点点头,高深莫测的脸上都是隐忧:“所以,下一步是让朝臣上奏,请封殿下为太子。若是圣上同意,危机可解。”
  “若是父皇不同意……”四皇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绷成了一条线,显得有些狠厉:“我又该如何?”
  “那就宣睿王进京,毕竟鞑靼平定,睿王世子年幼,很该回到京城。”陈先生拿扇子扇了两下,眸中闪过一抹凌厉:“回京路上,睿王将会中了鞑靼的埋伏,中毒箭,不治身亡。”
  四皇子身子一震,望向陈先生。
  陈先生低语:“殿下放心,我在江湖上还有一些朋友,保管把这件事情做的干脆利落。”
  四皇子重重点头,恳切道:“他日我荣登大宝,先生便是御前第一人。”
  四皇子按照陈先生说的一一去做,先是要给陆铮建立王府,正兴帝没有同意,朝臣请封四皇子为太子的折子也被正兴帝驳了下来。
  四皇子终于决定让陆铮回朝,在路上对陆铮痛下杀手。
  这一次正兴帝没有反驳,他道:“很该如此,朕这就下旨,宣睿王回京。”
  靖臣给他上的折子里面,说荃哥儿小名已经取了,求他赐个大名。陆铮还说,希望荃哥儿以后能做个顶天立地的君子,所以陆铮意属君这个字。
  正兴帝自然不会不同意。
  陆铮的第二个请求是,他领兵在外,庄明宪生孩子的时候都没有陪伴,所以希望睿王府选址由庄明宪回京之后选,选一个她喜欢的地方,就当是对她的补偿。
  正兴帝也同意了。
  他叫了万全来,当场就拟定了让陆铮回京的圣旨。
  三个月后,陆铮一行人踏上回程之路,再有一个月就能抵达京城的消息传到了皇宫。
  此时,五皇子也到了吴皇后的坤宁宫。
  “母妃!”五皇子表情凝重,咬着牙道:“朱成昊谋害二哥的人证物证都有了,走,我们这就去父皇面前揭发他。”
  “真的?”吴皇后神情激动,满脸希冀:“确定没问题吗?”
  五皇子道:“证据确凿,是朱成昊的幕僚亲自交个我的,这一次他想赖都赖不掉!”
  “好,好!”吴皇后脸色因激动而变得满潮红,眼里也都是仇恨的火焰:“这一次就让朱成昊血债血偿!”
  吴皇后与五皇子抵达乾清宫,在门口就听到正兴帝的咆哮声:“……怎么会遇刺?赵初石是死人吗?在他的治下出了这种事情,他有什么颜面上折子请罪!请罪有什么用!歹徒呢,抓到了没有!去告诉赵初石,抓不到歹徒,让他提头来见朕!”
  赵初石是山西总兵的名讳。
  正兴帝虽然脾气不好,却也绝不是喜欢滥杀无辜迁怒别人之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如此愤怒?
  守门的太监就说:“皇后娘娘,五殿下,睿王殿下在山西遇刺,昏迷不醒,皇上大发雷霆,现在不是说话的好时候,若是没什么大事,您们还是改天再来吧。”
  吴皇后与五皇子对视一眼,五皇子有些动摇:“母后,要不我们先回去。”
  “不。”吴皇后态度格外坚决:“我现在就要见皇上。”
  她的儿子被杀,四皇子逍遥法外日子滋润,眼看着就要成为太子了,她一天都忍不了。
  太监进去通禀,不一会里面就传出正兴帝疲惫的声音:“进来吧。”
  吴皇后收起脸上的恨意,泪流满面地进去,跪在了正兴帝面前:“皇上,臣妾有要事禀报。”
  正兴帝担忧陆铮,心情实在不能算得上好,不过皇后是他的结发妻子,又这般哭诉,他就耐着性子问:“皇后,有什么话,你起来直接说就是。”
  夫妻一场,这样三跪九叩实在少见,不知皇后到底遇到了什么难事。
  “皇上!”吴皇后声音颤抖,声声如泣:“敏儿被害其实另有内情,杀的家奴也是受人指使,指使他的不是旁人,正是四皇子朱成昊。”
  正兴帝骇然,他瞪大双目厉声呵斥:“皇后!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这种事情,臣妾怎么敢乱说?”吴皇后心痛如锥,泪落如雨:“臣妾跟小五一直暗中调查,有了证据才敢到皇上面前来,求皇上给我可怜的敏儿做主,给臣妾主持公道。”
  “父皇。”五皇子把证据放到正兴帝的御案上,然后跪在地下以头碰地,痛心疾首、声音哽咽道:“二哥薨逝,母后痛彻心扉彻夜难眠大病一场,父皇也吐血昏厥病了很久,儿臣不该再拿此事让父皇忧心,可二哥在天上看上呢,若不将凶手绳之于法,二哥的亡灵如何能得到安慰?”
  “儿臣实在不忍残杀手足的奸佞之人蒙蔽父皇。求父皇为二哥主持公道。”
  正兴帝不敢置信,却也知道吴皇后不是胡乱攀咬人之辈,他压下内心的震动翻看证据,然后厉声对万全说:“去叫锦衣卫指挥使邵刚来。”
  他看着哭瘫在地的皇后、满脸是泪的五皇子,疲惫地摆了摆手:“你们先退下吧,这件事情朕会给你们一个交代的。”
  “谢父皇!”
  五皇子扶起吴皇后离开了乾清宫。
  当天下午,四皇子被锦衣卫拘捕下了诏狱,满朝哗然。
  他到底顾念父子情意,不忍赐死四皇子,吴皇后在乾清宫门口长跪不起,求正兴帝主持公道,正兴帝不予理会,只判了四皇子终身监.禁。
  又过了半个月,山西总兵赵初石将刺杀睿王的歹徒与证据带进京城,种种证据均指向四皇子,歹徒们也对此事供认不讳,说幕后指使正是四皇子。
  正兴帝怒痛交加,最终赐四皇子鸩酒,命其自绝。
  而陆铮也在一个月后清醒,回到了阔别三年的京城。


第121章 酸甜
  正兴十四年秋, 正兴帝薨逝。
  十岁的六皇子朱成越登基, 睿王为监国摄政王,大学士卢东为帝师。
  次年, 改国号为永平, 乃永平元年。
  摄政王大刀阔斧做了许多改.革, 不少官员被贬黜,也有很多人的官位得到提升,大齐百废待兴,欣欣向荣。
  摄政王亲自下扬州, 请了江南大名士陈文搴给小皇帝讲《周礼》, 并任命其为翰林院侍讲学士。
  此时,五皇子朱成笃已经被封为周王了,他一眼就认出来上书房给小皇帝讲课的陈文搴就是昔日四皇子身边第一得宠的谋士陈先生。当日就是这位陈先生帮着他拿到了四皇子谋害二哥的证据。
  真没想到,这位陈先生竟然也是陆铮的人!
  周王心情复杂,虽然做不到分毫不露,却也成熟了很多,笑着上前跟陈文搴打招呼, 两人含笑点头,昔日的过往仿佛不存在一般。
  三年后, 小皇帝大婚, 娶了内阁大学士陈朝承的长孙女为皇后,同年秋,陆铮交出摄政权,小皇帝亲政。
  消息传到睿王府的时候, 庄明宪正在书房埋头书写。
  陆铮做摄政王这些年,总是格外忙碌,每天都回来很晚,陆铮非常愧疚,总想多抽出时间陪她,可是政务却永远都处理不完,便是他抽出时间陪她,每次都匆匆忙忙的。
  还是庄明宪心疼他,直接跟他说,让他安心处理朝事,耐心教导小皇帝,不用挂念她。
  一方面她要带荃哥儿,另一方面她决定收徒。
  从三百多人里面选出三十个弟子跟着她学习医术,她每天上午花两个时辰教学,下午就在家陪荃哥儿。
  这三年来,她教的弟子也能出师了。学习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多接触病人,实际经验才是最好的老师。
  现在,她每个月教学一次,剩下的时间,开始写书,把她所掌握的医术记录下来,还有她两世行医的医案悉数写下来,供其他大夫参考阅读。
  这是一项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她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十年完成这本书。
  梳着妇人头的白露喜气洋洋地进来回禀:“王妃,王爷已经不是摄政王了。”
  “真的吗?”庄明宪一喜,高兴地放下了手中的狼毫笔。
  “是真的,今天大朝会上王爷正式提出请求,皇上也同意了。”

当前:第268/26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