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西游记全集》第45/49页


结语

这一章,我们讨论的重点是菩提祖师的身份,而讨论祖师身份的目的在于解开《西游记》情节中的若干谜团,包括悟空本事的前后差异、天庭对悟空错误的宽容,以及孙悟空为何能够进入取经队伍,并在取经行动圆满成功之际被封为佛等等。

关于祖师的身份归属,我虽然赞成祖师是太上老君所化的说法,但这毕竟是通过间接推理的产物,而并不能说是确凿无疑的结论。从总体上说,关于菩提祖师的身份,我们基本上可以明确以下几点:①祖师身份极高,本事极大;②祖师亦道亦佛、学问很博很杂;③祖师的身份必须为如来所认可,这样悟空才可以顺利进入取经队伍,并被封为佛,根据这一点,基本可以排除祖师是如来的弟子,因为如来犯不着为了自己一个弟子的弟子把事情弄得这么麻烦;④祖师的身份也必须为玉帝系统与高级神仙所认可,才会有天庭对他所犯错误的格外容忍,这一点可以排除祖师是一个真的隐士的说法。

根据以上四点,加上前面提到的其他一些具体细节,我们认为太上老君就是孙悟空的师父。不过,退一步说,即使悟空的师父不是太上老君,而是满足上述四个条件的天界其他高人①,也并不影响这里所涉及内容的总体逻辑,这才是本章的真正关键之所在,即通过它更深入地了解天庭政治管理体系的奥妙。

①例如,我们可以考虑这样一种可能性:悟空是元始天尊(或其他高人)的弟子,太上老君不过是受元始天尊所托,在暗中关照悟空。这样说起来,也很合理。总而言之,不管怎么说,悟空是由老君在上门罩着的人。

考验与被考验(1)

天庭政治谋略

前面讨论了孙悟空的心路历程、取经队伍内部的利益关系,以及菩提祖师的身份等方面的内容。在这些讨论中,已经涉及了天庭体制、天庭政治规则的很多方面。本章再通过几个事件,集中讨论天庭高层的管理智慧与谋略,从中可以窥测到天庭政治谋略的一些内容,这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政治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悟空第一次上天后被任命为弼马温,以及后来被安排看管蟠桃园,这两次人事安排被认为是天庭在用人机制上的两大败笔。其实,天庭的这两次人事安排并不是那么糟糕,其中另有深意。

◆天庭用人模式

天庭的制度,一位神仙上天之后,一般会安排一个与他的能力、资历相应的位置。除非出现极特殊的情况,神仙的升迁是非常困难的,往往在一个位置呆到永远。正因为如此,对天庭官员的第一次任命尤为重要。

孙悟空被安排做弼马温,确实有点大材小用,而且专业也不对口,没有做到人尽其才。但我们不能由此简单地认为玉帝没有识人之能。因为像孙悟空这样的情况,在天庭人事安排中即使不是绝无仅有,也是极少见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一般来说,成仙不是靠自己个人慢慢修炼就能做到的,而需要有高人的点化。这个高人既然能点化别人,就应该已经是神仙中人,在天庭有自己的位置了。这个神仙队伍的发展模式<5-1-7-z.c-o-m>,对天庭的人事安排有莫大的好处:既然师父已经在天庭任职,天庭管理层对师父的本事就有基本的了解。有什么样的师父,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徒弟,因此,当他们的弟子成仙时,天界对于他们的出身如何、本事大小、有何特长就有了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了解。再酌情结合师父在天庭的身份地位,给新人安排工作的事情就比较好办了。另外,既然师父已经在天界任职,也就不担心徒弟反了天去,最起码,师父是有招制服徒弟的吧。

正因为如此,所以八戒、沙僧在升天之时,所受到的待遇是不同的。沙僧上天时是“三千功满拜天颜,志心朝礼明华向”,有点奴仆见到主人的意思,反正比较一般;八戒上天时的情形则大为不同,“功圆行满却飞升,天仙对对来迎接。朗然足下彩云生,身轻体健朝金阙。玉皇设宴会群仙,各分品级排班列。敕封元帅管天河,总督水兵称宪节。”为什么沙僧、八戒升天时,受到的待遇有如此大的差异,难道说玉帝那时就有识人之能,能一眼看出他们本事的区别来了?当然不是,这只能反映一个事实,就是八戒的师父在天上地位很高,远在沙僧的师父之上。

有了这样一个培育人才、提拔人才的模式,天庭在识人、用人方面的任务就简单多了。虽然长期实行的是人治,也没有听说出什么问题。

不过孙悟空是一个异数。首先他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出生来历很不清楚。天庭人事档案中关于他的很多内容只好空缺。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最关键的是,他师父的身份很神秘。如果不确定他的师父是谁,在任命职务的时候,就缺少明确的参照系。从悟空闯龙宫、闹地府的行为看,他的师父应该是颇有来头的,但来头有多大,也没有太大把握。就这么着,任命他做了个弼马温。

天庭任命天神官职之后,一般不担心会出问题。这得从天神的利益角度来分析。以弼马温为例,就算他的本事有十分,天庭认识到他的本事只有五分,并按照这个认知安排他的职务,他其实也不能怎么着。如果他好好干,多少还能有一点被继续提拔的希望,虽然这个希望极其渺茫;但如果他不好好干,又能怎么样,还能反了天去?反了天去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天界高手如云,以其个人之力,与天界抗衡,会有什么后果可想而知。即使是像哪吒、天篷元帅这样的,只要头脑稍微冷静与理性一点,只要稍微“识一点事理”,都是不敢跟天庭叫板的。所以,给孙悟空安排好工作以后,玉帝并不担心会出问题。

◆天庭对悟空的考验

从信号博弈的角度看,把一个有本事的神仙安排到弼马温这样的位置,可以起到很好的考验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他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安分守己地好好干;二是争待遇、要条件、发泄不满,甚至像孙悟空那样,大怒之下,打出南天门。这两种选择,对天庭来说分别对应的是两种不同的人,一种是可用之人,一种是不可用之人。这么简单的一个方式,就能对神仙做出鉴别,不是挺好吗。而且如前所述,即便是个有本事的,觉得没有发挥自己长处的神仙,通过冷静的思考与理性的分析,也会觉得还是老老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上策。如此一来,安排这个位置就兼有了鉴别加改造的作用了。

考验与被考验(2)

但孙悟空与一般人又有很大不同。他从小无父无母,没有多少权威意识,也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做事但凭一时的心情,也不仔细权衡其后果。由于对工作安排不满意,他竟然推倒公案,反下南天门去了。这一下,天庭的鉴定意见也出来了:此人不可用,应予剿灭。如果悟空的本事稍差一点,不是哪吒对手的话,他的小命也就不保了。按玉帝本意,在哪吒失败后,就要添兵助剿,不过被太白金星阻止住了。

在任命孙悟空为齐天大圣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人事安排,就是让他看管蟠桃园。这个安排的诡异之处在于,猴子最爱吃桃,现在却为他偷吃仙桃创造了最为便利的条件。这按照现在的说法是在引诱犯罪。从信号博弈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分离不同类型的很巧妙的设计。孙悟空还是有两种可能的做法:吃桃和不吃桃,这分别对应了两个不同类型的孙悟空。如果他能克制自己不去吃桃,说明是真正服从天界的安排,且心志修炼已经达到火候,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忠诚可靠之人;相反,如果他偷吃了桃,说明他的修养还没有达到,对天庭的忠诚还不够,此人还需要继续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经受锻炼。我们可以试问一下,如果让经历了取经历程的孙悟空来看守蟠桃园,他还会偷吃里面的蟠桃吗?我相信他不会,他即使想吃桃,也会走组织程序。从这种意义上说,让孙悟空看管蟠桃园,是对他的一次重要考验。

守蟠桃园还有一个巧合之处,就是可以用来获取某些特殊信息。如果孙悟空不看守蟠桃园,他就不会如此快速地获得关于蟠桃会的种种信息,其结果可能是,蟠桃会已经在开,而他还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毕竟他在天庭没有什么真正的朋友,别人也不会向他通风报信。这样,如果蟠桃会已经结束了,他再去闹也没有什么意思了,反而显得自己小家子气。

我的一个同事说,孙悟空大闹蟠桃会实际是一个误会,因为关于蟠桃会有没有请他的消息,他是听七衣仙女说的,而七衣仙女地位低下,得到的消息并不准确,七衣仙女自己也承认这一点。当孙悟空问有没有请他时[517z小说网・www.517z.com],仙女道:“不曾听得说。”并且说“此是上会旧规,今会不知如何。”根据的是去年的安排,而悟空是天上的新人,她们哪里知道最新的会议安排情况呢?在这种情形下,孙悟空决定自己前去“打听个消息”,由此闯下了天大的祸事。

如此说来,大闹天宫似乎竟可归结为一个信息不畅的问题,是由于天庭管理体制中的疏漏造成的,它也是不该发生的事情了。其实不然,这次蟠桃会确实没有请孙悟空。在第六回中,玉帝对观音说得很清楚:“及至设会,他乃无禄人员,不曾请他,”此时的悟空不过是“有官无禄”,只是给了他一个虚名,蟠桃会这样的好事哪里轮得到他呢。因此,蟠桃会不请孙悟空,并不是什么工作疏忽、考虑不周,而是有意为之的。毕竟孙悟空刚到天庭不久,资历还浅,还要接受考验。

其实,孙悟空要想获得参加蟠桃会的资格,也不是没有办法,按照天庭的逻辑,那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调皮、不捣蛋;此外就要熬年头、混资历,可能突然哪一天,大伙觉得大圣也是我们体系内的人物了,混到如今也是元老级的了,请他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当然了,这个熬年头的过程会十分漫长,也许几百年,也许几千年。不管怎么说,这是比较保险的做法。而他肯熬这个年头,对天庭来说也是一个信号。因此,蟠桃会不请他,对心高气傲的孙悟空来说,是一个变相的考验。

看到这里,有人会说,天界总是对人这么考验来考验去的,烦不烦呐!其实,天庭是无所谓的,反正天上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对这些长生不老的神仙来说,如何打发这绵绵无绝期的时间才是一个问题呢。另外,如何用人也与形势的变迁有关。在天下形势风云际会之时,急于事功,事急从权,可以不拘一格地选拔、启用人才,即使忠诚性方面差一点也不要紧,道德上的某些缺陷就更无暇顾及了。因此,战争时期,人才易出,也不重小德。我们看历史书,发现战争时期、变革时期,总是伟人辈出、能人辈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考验与被考验(3)

在和平时期,则可以对人才慢慢考验,反正不那么着急,此时在领导者眼中,一个人的忠心最要紧,办事能力倒在其次,君不见,唐僧就是这么被放到领导岗位上的。当然,既有忠心、办事能力又强就最好不过了。在使用孙悟空的过程中,天庭要看的首先不是他的本事大小,而是要看他忠心与否、懂不懂规矩。和平时期,在“德才兼备”的名义下,很多有才能的人被埋没,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上都是正常现象。

从信号博弈的角度看,孙悟空在天界的奋斗史,也是一段天庭对他进行反复考验,直到最后通过考验的历史。

孙悟空是一个体系外人物,明面上又不是体系内某位官员的徒弟,他要进入体系内,就要有所表示,要比别人经受更多考验。正如《水浒传》中,林冲上梁山时要拿一个“投名状”,就是考验他的态度,看他是不是真心入伙。拿了“投名状”,自己的手就不干净了,也就不能在道德上自作清高了。幸运的是,林冲并没有枉杀无辜,而是碰上了扬志,两人交手不分胜负,最终王伦免了林冲的“投名状”,也保住了林冲高洁的形象。

当然,天庭与梁山毕竟有很大不同,玉帝等人代表的是天庭正统,不会直接说“你做一件什么事,我就接纳你”,其行为安排会婉转隐晦得多。但潜在的规则是基本一致的。像后来东海龙王对悟空说的,“你保唐僧取经,这样才能成正果”,与林冲拿一个投名状才能上梁山入伙,细节上虽有出入,遵循的逻辑其实是一样的。

◆如来对悟空的考验

天庭对悟空最大的考验,还是由如来佛主持的。给悟空找一个像唐僧这样的师父,对悟空来说,就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要不然,找一个有本事的师父,前往西天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

孙悟空的特点是个性强烈、桀骜不驯,可以说是无法无天、无拘无束惯了。唐僧与他正好相反,对于上级的命令,是绝对的服从,甚至已经到了有点盲从的地步了。唐僧对悟空也不会采取无为而治的做法,而是经常语重心长地做他的思想工作,当唐僧觉得思想工作的效果不理想时,就采取念紧箍咒的单方面的粗暴做法。这么一个人,非常不对悟空的脾胃。您还别说,就是唐僧,还把孙悟空这个有名的刺儿头给制住了。

当前:第45/4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