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夏全集》第832/876页


这种情况下,不管谁都能看得出来,民心可用!有亿万这样的民众支持,取得胜利是一定得!

亲身感受到这火山一般迸发出来的漏*点,苏联驻中国大使潘友新忧心忡忡,第一时间跑到济南去对陈晓奇提出抗议,声称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两国邦交友谊的协定,会造成极其严重的恶劣后果!

陈晓奇一本正经的告诉他,收回外蒙主权是中国的内政,任何人无权干涉,任何人不管以什么样的形式,企图阻挡中国人民正义之师的前进,都将被无情的粉碎!同时,他又严厉的斥责苏俄人的不讲信用,明明列宁同志已经答应返还这么多年来俄国以不平等条约占去的中国领土,斯大林却拒不执行,这种强盗行径必须要斥责!

潘大使灰溜溜的走了,感受到那空气都要被点燃的热烈气氛后,他恍然明白,这件事是没有可能被阻止的!

六十万国防军中,东北方面军三十万人分别从抚远、瑷珲、满洲里发起攻击,辽宁最后的战斗和对日防御警戒被华北方面军接管,配合不断北上的东北民防部队---由十年前逃回关内的东北人组成的主力军,稳定东北局势,阻止日军反扑。

除此之外,原包头方面的两个集团军几乎空巢而出涌入蒙古,在多条阵线上达到25万兵力,而西北方面军主力两线进发后,仅在西疆就集中20万人,后续部队正源源不断的调集起来,其数量,绝对不止此前向外宣布的100万!因为在陈晓奇的手底下,一直有一支被称作警察的部队,他们就是在编的野战后备力量,他们存在的作用,足可以保证一百万国防军毫无后顾之忧的全力攻击作战!

国防军开出去了,表面上是上下齐心的陈晓奇集团内部其实并不平静。二十年来,尽管在他的带领下,这个团队的人获得了难以想象的好处和财富、地位,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像陈晓奇这样一门心思的去恢复国家民族的荣耀。在一个商人为主体的团队里,绝大多数人的思维毫无疑问都建立在利益上头。不管陈晓奇拥有多么大的权势,他首先都必须要摆平这些复杂的内部关系,这是谁都不能避免的!

对日本展开攻击,这个无话可说,因为可以占领北方巨大的地盘,拥有日军投入的庞大财富设备,并将那块全国都输得上的富庶之地放入囊中,大家都获利,同时又有了恢复国土的名声,表里都光鲜!

最主要的,是日本已经犯了众怒,现在全世界都在对他攻击,这种痛打落水狗的勾当没有人不愿搞,聪明的商人们都看得出来,对日战争是一定会胜利的,这样的钱花的才有价值。

但是出兵外蒙,甚至出兵攻击苏联,大家就不这么想了!苏联的强大是人所共知的,触怒这样一个敌人,并不算什么好主意。况且,跟苏联交恶必定会导致孤军奋战的后果,必定要付出巨大的牺牲,这跟单独折腾日本不一样,风险大得多,而收益,收益在那里?外蒙的戈壁?草原?沙子?牛羊?那不值钱!远东呢?冰天雪地,除了不值钱的木头煤炭,还有什么?民族大义?拜托,那是热血青年们的事情,不是大财阀们要操心的,这样的冒险,比不上保证陈晓奇这杆大旗永远不倒,大家赚钱万万年的好!

不管陈晓奇表面上看起来多么**,他都必须按照自己制定下的游戏规则来玩。也就是说,到了这种必须动用所有人家底财富的事情上,他必须拿出合理的解释,并让所有人看到应有的好处,不能单纯为了所谓的民族大义倾家荡产还无怨无悔,这样的人,不是没有,但绝对少找!那些敢于义无反顾走到底的人,其实大部分都是没什么可以失去的,没什么牵挂,所以才拼命也无所谓!亿万民众拥护陈主席,支持他,这都是他这么多年赚来的,无可厚非,但是商人们呢?政客们呢?无利不起早!

陈晓奇不想破坏规矩,这是他所以崛起,所以保证这个庞大的社会结构运转下去的保障手段,就算他是头也不能去带头破坏,否则不管多么小的裂隙,整个组织都会被弄垮,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古人诚不起我!

所以,他专门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准备了大量严谨扎实的资料,首先从战略上点名了回收外蒙的好处,以及趁着战争的时机削弱苏联对整个国家和各大财团的好处。以苏联的潜力,如果被他们迅速打赢了的话,必定会掉转头来从新疆、蒙古、东北三面其下,以其倾全国之力建立的数百万大军,仓促应战的百万国防军是受不住这么长战线的,所以,最好的防御是进攻,趁着对方已经处在崩溃边缘的时候痛下杀手,打他一个百年不得反身!至于说对于盟军立场的名声上,谁在乎一个红色帝国的死活?只要最后能够打赢了战争,西方人才不管那些呢!

而后,陈晓奇便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对于蒙古、哈萨克斯坦、远东地区的矿产资源的远景调查报告!

他公布的第一个数字就惊动了全场---外蒙地区黄金储量,保守估计有2000吨!

世界上,什么颜色最动人?黄金的颜色!什么声音最动听?金币碰撞的声音!商人们最见不得的,就是数不清的真金白银在眼前摆着自己却拿不到!

随后,他们已经听不见陈晓奇掰着指头数落的亚洲最大的铜矿、数百亿吨的煤田、数亿吨的铁矿、数亿吨的石油……。满场的富豪们眼前冒出来的全是小星星!金星四溅!

等他们热烈的讨论赞告一段落后,陈晓奇可以看到从那些眼睛里放射出来的金光!只是以这些理由,就足以让他们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要得到蒙古,因为这些财富,足够他们瓜分后维持一百年的花销!

陈晓奇这么说这样的矿产数据,全场没有人表示怀疑,因为他们知道陈大老板从来没有放过空炮,更不会在这上面欺骗自己的盟友。他说那里有石油,哪里就挖的出来石油,这已经成为了经典故事,从昔日的苏门答腊,到后来的文莱苏丹,再到甘肃玉门、越南南部、再加上河南濮阳,这样的奇迹已经不需要怀疑了,听他的,有钱赚!而到目前为止,他在学术上、教育上的巨额投入已经让所有人相信,他是以事实为依据,以庞大的无所不在的科研考察队为基础得到的这些确定数据,可信!

震撼并没有结束,陈晓奇准备好的另外一份报告拿出来,打头的还是两个字---黄金!数量还是那样的惊人---2000吨!

现场的所有人几乎要疯了!这加起来有四千吨黄金,这是什么概念!全弄到手里来的话,大家以后可以在黄金打造的房子里捧着金饭碗吃饭了!那些什么数亿吨的木头啊、铁矿啊、石油啊、天然气啊、煤炭啊、有色金属啊等等,都顾不上数落了,光着两大块的黄金,就足以令人倾家荡产的去打!打下来,那就是子孙万代的福田啊!

后面多余的话都不需要多说了,对于商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经济利益更有推动力的。而在会后,另一个消息也在以小道消息的形式悄悄地宣传着,比如说在东北,肥沃的黑土地有多么大,但是在黑龙江的另一面,原本属于中国的远东地区,这么大的黑土地还有一大块!现在那里都是荒着的,完全可以养活至少千八百万人!有多少灾民都能安置的下,有多少闲置劳动力都可以在那里启用,那里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般的宝库啊!

商人们政客们疯狂之后,民众也开始疯狂!在经过短暂的东北移民回迁大潮之后,新的闯关东暴风开始xian起!有了南北东西纵横交错的铁路运输之后,即使跑到了最北边传说中大便都要用棍子敲的地方,也不过是三五天的功夫就能回家,比起老一代推着车大半年走不到头的闯关东,这简直就是旅游嘛!闯!

在30年代闯南洋风潮之后,喜欢种地又没有手艺的中国老百姓,终于有了第二个大规模流动的闯关东行动!

所有人都被煽动起来,财阀们终于肯揭开口袋往外掏钱,帮助国防军扩展规模生产武器装备!积极性这东西,绝对是增砖添瓦的利器,鼓足了干劲的中国民众,绝对不会允许再有人朝他们的口袋里伸手,日本人不行,俄国毛子不行,本国的那帮大老爷们,也不行!

被煽动起所有动力的大后方稳固了,在前方冲锋陷阵的军队们也没有遇到预想中的大麻烦!东西两头的兵力部署都没有什么大的冲突,兵力严重缺乏的远东红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河对岸的国防军不停地进行熟悉地形的演习操练,却不敢主动出击引起全面冲突,因为不管怎样到目前为止,国防军都没有踏入一步他们的领土。而外蒙古,到目前为止,没有人承认它拖离中国是合法的。

因此,所有的冲突全部被集中到了蒙古境内。此时的外蒙古自己根本没有一支像样的军队,以乔巴山为首的蒙古军怎么凑都凑不出十万人,因为所有的力量几乎都被抽掉去了西线,帮着苏联打德国人去了!

而驻扎在这里的苏联远东红军也精锐不在,现有的部队根本都没想到中国人会在这个时候下手,准备不足、军力不整、反应不迭,差点被打个措手不及!若不是他们驻扎的地方比较远,在国防军推进的时候留给了他们几天的准备时间,只怕被坦克压到脑门上,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即使是这样,他们的状况也好不了多少!国防军进攻的序曲并不是由陆军开始的,而是以上千架战斗机的连番轰炸拉开序幕!蒙古军连一点准备都没有,就被突然从天而降的轰炸机给炸毁在营房里头,很不巧驻扎在一起的远东军立刻被“误伤”了不少,一天下来,从边界到库伦、乌里雅苏台等等几个地方的驻军全部被炸弹轰的七零八落,手忙脚乱的开始了备战!

而他们的对手国防军,对于战斗的准备就充分太多了!不说从几年前开始就已经将铁路、公路修到外蒙边境,并在此建立了巨大的前进基地,准备了足够数十万大军使用的弹药物资,就连从二连修到恰克图的铁路、军用公路所需要的各种物资也都运输到位,只等一声令下火速开进!参战的军队又大部分经过此前的充分动员和实兵演练,已经彻底磨合完成,其中不少还经过与日军的实战演练,正是总结之后再次验证的时刻。当战斗号角响起的时候,他们的铁骑便毫不犹豫的冲入蒙古高原,驰骋征伐!

从外蒙边境到库伦不到三百公里,这样的距离对于装甲师来说,根本用不了一天就可以直接冲过去,而从地形上就极端适合机械化军团突击作战,更没有那些无法越过的高山险滩来阻挡国防军的去路!

四路并进入蒙古!六个装甲师打前锋,将近2000辆轻重坦克作为撕开防线的第一刀锋,十个机械化步兵师跟随挺进,总数一万辆卡车从各个方向保证补给供应,总数一千五百架各种战机在空中支援,沿路势如破竹狂飙突进,仅仅三天时间就横扫外围所有力量,逼进库伦!

第三卷 黄金军阀 第一一四章 溃败 炸弹之母

霍里木台,库伦通往恰克图的大道上。

乌沉沉的天幕下,被狂风吹得干硬大道上,不见首尾的滚滚人龙仓惶的往前奔走着,不时有人从队伍里倒下,随即被后面的人抬着丢在光秃秃的道路边,随即被漫天飞扬的尘土盖住,渐渐变成僵硬的一团。

当前:第832/87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