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影全集.com》第168/171页


上午10时,空军总司令周至柔登上了最后一架飞机,离开了南京;

4月23日黄昏,我三十五军将士登上了总统府,将红旗插在了这座建筑的穹顶上。令人感慨的是,这支率先打进南京城的部队竟是几个月之前在济南战役中投诚起义的原国民党第九十六军;

4月25日,一代风云人物蒋介石黯然离开了美丽的家乡――溪口。

……

1949年5月10日,厦门,鼓浪屿。

海风浩荡。蓝色的天穹下碧波翻卷,一望无际。水天之间,成群的海鸥翱翔鸣叫。岸边,浪涛澎湃,撞击着嵯峨的礁石,然后飞向空中,变成一簇簇巨大的白色粉末,再重重地掼在海岸线上。

国民党军舰“慈溪号”停泊在厦门港口。舰顶桅杆上,一面青天白日旗被海风吹得猎猎作响。靠近岸边的甲板上,七八个士兵荷枪挺立,还有十来个人在宽大的跳板上来来回回地搬运箱子,或抬或扛。箱子上都贴着封条,盖着印鉴。

宁默之站在军舰另一侧船舷上,望着辽阔的海面,默默无语。

此时,他不由得想起了两个月前和郑少青、汪碧茹在钟山梅岭上那首未“作”完的诗。

“该把它续完整了。”其实,以宁默之的才华,那首诗当时就可以口占而成,只是碍于汪碧茹、郑少青在场,不好说出那敏感的末句。

现在,海风吹拂着将军的身躯,将军齿然不动,轻声吟哦:

“紫金腾上压江声,

铁血梅花建邺城;

王气森森千百载,

于今向隅蛰金门。”

“爸爸!”一句清脆的童声从几步远的地方传来。随着童声,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欢快地奔到宁默之的身边,并伸出一只小手拉住宁默之的衣服下摆。

“爸爸,你看,那是什么?”小男孩右手遥指海面,惊喜而好奇地问道。

宁默之顺着孩子手指的方向,看见了天之尽头那一叶孤岛,模模糊糊,若隐若现,如巴掌般大小漂浮在无根的海面上。

“晓语,那是一座海岛,叫大金门岛。在它附近,还有一座看不见的小岛,叫小金门岛。”宁默之抚摸着儿子的头,轻轻地说。

宁晓语又问道:“爸爸,我们是到那座大金门岛上,还是到小金门岛上?”

宁默之强按感慨:“儿子,我们既不去大金门岛,也不去小金门岛,而是到台湾去。”

“台湾在哪里?也在海里吗?”

“也在海里,比金门岛要远,我们现在看不见,军舰一开,很快就到了。”

“哦。”宁晓语好像听懂了,“我们在那里玩几天?什么时候回家?”

“时间不长吧。”宁默之用笑容宽慰着孩子,“如果那边好玩,我们就多待几天;要是不怎么好玩,说回家就回家。”

宁晓语一听,十分高兴,他拍着小手发起了“诗兴”:“大海真大啊!”

“是啊!”宁默之胡乱应道。

“可是,爸爸,我们为什么不把爷爷、奶奶,还有外公、外婆、哥哥、姐姐一起带过来玩呢?”

将军的眼泪默默地流往心里。

原来,他此去台湾,继续执行潜伏的使命。为了不让蒋介石起疑,他带上了自己心爱的儿子,而让父母和另两个孩子留在了惠州老家。

“哥哥、姐姐要上学,爷爷、奶奶要照顾他们……”

宁默之说完,眼睛已经潮湿了。

1950年8月1日中午。台北。

莲花路两侧修篁茂竹,别院清幽。路的尽头有一座平房,名为“隐庐”,掩映在高大的芭蕉树下。

一位将军坐在“隐庐”门前的藤椅上,翻看着当天的《中央日报》。他就是“隐庐”的主人――现任国民党国防部中将参谋次长的宁默之。

当前:第168/17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