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穿越无剩女全集.com》第111/251页


“哦,对了。”岳以睦突然开口,“毓慎让本王给你捎句话。”

静嘉歪头,“什么?”

其实她已经猜到七八,无非是催一催他的姻缘。

“毓慎说,他托你办的事情务必在六月前有个结果。”岳以睦抱臂,面儿上是惯有的看笑话的表情。

静嘉白了他一眼,低声应着:“哦,知道了。”

岳以睦仿佛知道内情,拍了拍静嘉肩膀,“任重而道远啊。”

正月廿八,太子让人把静嘉亲自送回了府上,她与姚黄、魏紫共乘一辆马车,而后面还跟着一辆装满太子与倪良娣的赏赐的小车。

静嘉有些惶恐,自己不过是在宫里蹭吃蹭住了一段日子,竟然还带回了不少的“陪床费”,太子真是慷慨啊!至于初入宫时的忐忑不安,静嘉早就抛到了脑后,同样,为她答疑解惑的临淄郡王,也滚到了静嘉记忆的一个小角落里。

现在占据她全部心绪的事情只有两件——其一,西北竟然打了场败仗,怀化大将军赵文肃受伤,而原定于二月底回京的军队,归期再次变得杳杳无音;其二,邵氏正式在家中宣布,她回绝了孙府结亲的意思,不许任何人再轻易提起静嘉与毓慎之间微妙的关系。

静嘉很矛盾,在这个节骨眼上,她好像没什么胆量再跑去找赵菡探讨她妹妹的婚事。

当一个女人的老公和父亲同时陷在战场上,谁要是跑去和她说点儿什么无关紧要的事情,大概会被那女人直接扔去战场当炮灰吧。

静嘉站在喻义堂前,默默地掬了一把辛酸泪。

好在敦堂一切平安,家书里有着最恳切平和的字眼,将边境战事寥寥几句交代清楚。大抵是送信不易,或是时间紧迫,敦堂的笔迹透着潦草。

倪子温倒是心境开阔,将敦堂的信看完只留了淡淡一句:“这小子回来,还得练字。”

一家人表情囧囧地看着倪子温将信纸折了两折,揣入怀里,进了书房。

三月,又是一年的仲春时分,随着天气转暖,回鹘人终于放弃对边境的蚕食计划,渐渐鸣金收兵,退回他们的草场。

战局的稳定为大魏朝上下带来了祥和的气氛,皇帝颁下圣旨,七月将开恩科,选贤取士。这个消息对倪家的影响并不算大,倪子温虽是文臣出身,但考官的职责却如何也轮不到他,而历年都会参与阅卷工作的孙翰林却例外的避开了这个工作——他的长子孙毓慎,已经不再担任临淄郡王的伴读,而是开始专心读书,磨枪备考。

京城的春天总是短暂而急促,等静嘉过了生日,每天正午时分的蝉鸣已经可用鼎沸二字来形容。只是,比起此时的京城,这些夏蝉就不得不退居二线了。四月廿九,怀化大将军班师回朝。

虽然并不是太艰苦的战役,但是平民百姓对于军队的崇敬之情却在这一刻达到最□,人人都争相看看怀化大将军,哦不,是英武伯,英武伯的英姿。

军功、年龄都已符合标准的赵文肃,被皇帝恩赏了爵位,昔日的将军府,已经扩建为英武伯府。

不过,当百姓们瞧见骑在高头大马上满面络腮胡子的英武伯时,雀跃之情不由得淡化许多。毕竟,谁也没想到说书人口中百战不殆雄姿英发的赵将军,会在这场胜算十足的战役里变得如此憔悴沧桑。

静嘉坐在“明月引”里,听着绿玉献宝似的讲完这一段趣闻,却没有露出半分笑意。窗外的芍药花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开得这么艳,粉的俏,红的娇,花团锦簇,与军人们凯旋而归的情景倒是颇为吻合。

只是……

“也不知道哥哥什么时候能回来。”静嘉托腮,哀怨地叹了一句。

一战之后,敦堂晋为飞骑尉,被留在了西北随军驻扎。

姚黄正端了茶敬上,听到静嘉这么感慨,不由得劝慰道:“眼下西北没有战事,大少爷留在那儿还算安全,不过是苦些罢了,小姐别担心。”

静嘉接过茶,瞥了她一眼,还是满面愁色,“哥哥这都去了半年了,连你也知道日子苦,我怎么能不担心嘛。”

今天不打仗,指不定明天还要打呢。

“您要是担心,就去陪少奶奶说话吧,估计少奶奶跟您能聊到一块儿去。”姚黄知道静嘉与赵菡关系平平,故意逗她。

果然,静嘉无奈一笑,“那我宁可自己在这儿发愁,彦安太闹了,有他缠着嫂嫂,嫂嫂才不需要我陪呢。”

不到一岁的彦安已经暴露出惊人的破坏才能,这和打小儿老实敦厚的敦堂完全是两个极端,对此,静嘉深深的怀疑她这位大嫂是不是内心也有如此强大的破坏欲,只是因为养在深闺,被压制的比较狠而已。

相比彦安,他的小二叔敦礼就安静多了,过了周岁生日后,这个白嫩的小娃娃总是咬着自己手指,除了偶尔表现出对邵氏的依赖,极少哭闹。

因为有彦安做对照组,静嘉颇为疼爱这个二弟,一旦见到敦礼,静嘉就把他揽在怀里不撒手,时不时捏捏他的小肉脸,经常像跟大人聊天一样,一板一眼的与敦礼对着话。

在静嘉的不懈努力下,敦礼把“二姐姐”三个字念得格外流利清晰,甚至比喊妈妈喊得还顺。

邵氏瞧着静嘉与大哥小弟处的都好,心里很是宽慰。等自己这个亲女儿出了嫁,上有兄长,下有小弟的力挺,在婆家的日子必不会难过。

当前:第111/25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