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明全集.com》第1353/1363页


待石星登上城门,远远看到万历坐在椅上,他赶紧跪下叩首,心中也是七上八下。

“此番辽阳之事,实与本兵无涉,但朝廷不能没有负责之人,本兵职份所在,朕加以斥责,卿受委屈了。”

石星闻言一震,赶紧道:“臣奉职本兵,辽阳事与臣职份有关,皇上纵将臣下狱治罪亦是理所应当。”

万历闻言脸色稍霁,他对石星加以抚慰,可并不代表皇帝真会认为自己错了。所谓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只是说说罢了。

当下皇帝踌躇了一会,终道:“以卿对辽阳和张惟功的了解,他此番是真的往击北虏,异或有什么异动?”

石星沉吟片刻,终是道:“张惟功桀骜不驯之态尽显无余,然则应无异志。不过,他此次出兵地界,未有喀喇沁蒙古地方,亦不从辽镇地界过,就是用意明显。然而朝廷不得不防,臣意,当着令辽镇,蓟镇,宣、大,一起戒严。”

“这般是否妥当?”

自己治下的军镇出兵狂殴北虏,这边却是全境戒严,而且明显是要往京师方向倾斜,万历也是感觉老大的不好意思。

“北虏他部或有异动,臣觉得防范未然较好。”石星一咬牙,又道:“此番兵部将向各镇和各巡抚直接下令,以免耽搁。”

兵部的军令一般会规定好日期时期,还有接令者应为何事,比如规定大同某参将在四十天内赶到山海关驻防,从接令日起算起,如果逾期不至可以治罪,当然治何罪要视情形,比如下令勤王赶赴京师,逾期不至后果就十分严重,轻则丢官,重则会被斩首。

崇祯年间一次就斩过巡抚,若干名总兵,副将,参将,游击,一次处斩数十人之多。但就算这样,王朝崩坏之时也完全无法维护朝廷法度了。

此时当然无问题,石星所为,是为了防范与辽阳关系较好的辽东巡抚郝杰及蓟辽总督张梦鲤。

万历至此放心,他的判断是石星曾经与张党关切极佳,但一旦反目,以石星的自傲脾气反而会走得更远,此时他彻底放下心来,点了点头,说道:“好做,朕一切皆依卿意。”

……

……

至万历十九年八月,辽阳动员已经近两个月,兵锋也是直指科尔沁腹地,插汉部图门汗亦下令插汉本部和附属八部总动员,去年是黄台吉替各部报仇,打的辽镇十分狼狈,今次辽阳再来,插汉各部也是鼓足了劲,意欲在辽阳身上报仇雪恨。

两边集结了超过六十万的人马,在千里地域展开厮杀,战报如飞雪一般一直不停的送往京师,兵部门前的辽东提塘官几乎每日都将战报送到通政司并内阁,每日都有数百颗人头的斩获战报,辽阳上回大战,一直到打完才有战报送到京师,震动天下,此番一改前次策略,塘报十分详细,将各部浴血奋战的情形不停的送到京师并各处,由顺字行各地的分行印成报纸,刊行天下。

此番做法当然是为了惟功的声望更上一层,朝廷就算明知亦无有办法,六月不到出师,再到八月时算算斩首已经超过两万,这一段时间,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关注在辽阳。

与此同时,兵部开始在九边沿线调兵,不停的将军令颁发下去,一个个参将游击副将分领营伍,开往蓟镇和辽镇的地盘。

说是为了防朵颜蒙古异动,但朝廷在山海关到蓟镇摆了十几万人马,到底防的是谁,不问自知。

“朝廷也是糊涂了。”李如松麾下的两协和各分守参将也开始接到调令,不过他都以宣府总兵的身份压了下来,连大同的兵都过境不少了,宣府兵几乎没有动过。

看到新的调兵命令,李如松脸上露出不屑之色,在纸上弹了一弹,对一群面色犹豫的部将道:“不必理石星,就说是我说的,宣府这里北虏异动频频,兵将轻出,宣府镇担不起这个责任来。”

他是连文官三品参政也敢动拳头的人,兵部尚书这金字招牌吓的住别人,却是吓不住他。

第908章 宁夏

“大兄,你这般按着兵马,是不是有别的打算?”

李如梅又被调往宣府,辽镇的事大家心知肚明,虽然报功上去,但他还是一个分守参将,职位并没有上升,查大受还被严责,虽未被抓到北京问罪,但职务被免,勒令戴罪立功,什么时候收复大宁故地,才能官复原职。

以辽镇现在的心气和实力,怕是这个复职的日子遥遥无期了。

李如梅和李如柏兄弟一起到宣府,这却是李如松的意思,辽镇那边光采全无,几乎一切都被辽阳压制,李家虽然还控制大局,但呆在辽镇已经没有意思,还不如到宣府来。

好在以大明幅员之辽阔,地方之大,也并不是辽东一个地方可以鄣显李家的武勋。

李如松看着两个兄弟,自己一脸无所谓的道:“宁夏哱家就要反了,与其在蓟镇无所事事防着张惟功,不如到宁夏建功立业。”

“哱家早有异志,不过这般快么?”

“当然快了。”李如松到底不好说万历,只骂石星道:“本兵那个蠢货,将沿边兵力抽调了不少到蓟镇和关门一带,那张惟功若是实心要反岂能容朝廷这般从容调配兵力?人家不知道直接奋力一击,先灭我辽镇再出关直扑京师,朝廷现在的布置别的不说,先就是自己心虚的紧,这般的朝廷,若是回到二十年前,连我亦想反了。”

李如松已经年过四十,不过还是那般的纨绔脾气不改,最少,那种大爷脾气看来是改不了的,在他狂喷唾沫之时,李如梅和李如柏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听着,两人互相使着眼色,都不敢出一声打断李如松。

要说李家可能也确实有过造反的想法,不过李成梁思前想后,成本太高,成功的可能并不算大,毕竟当时九边还有马芳和戚继光,还有俞大猷,谭纶,吴兑,李成梁以李家一家之力,实在没有把握和这些逆天强人斗,一个戚继光都未必搞的定,何况还有西马南俞。

李如松未必不知道乃父当年的打算,是以口风中隐隐带了些出来。

当前:第1353/136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