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皇后》第696/753页
“看来我的脾气是太好了。”谢宁就这么跟青荷说了一句。
与人为善是好事,打小家里就教她要宽以待人。可是在宫里,这可真不是什么好品质。谢宁待人一贯温厚,可是她换来的并不是别人的敬重和亲近,而是一次又一次的算计。眼下这些人简直是蹬鼻子上脸,一个一个吃定了她要名声,就不能把人拒之门外。
结果谢宁这一回还真不给她们留面子了,来请安的没有一个进得了门。
谢宁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让人敬她怕她,这个贵妃来得太快太容易,她总有一种心虚的感觉,总觉得自己说话底气不是那么足。
除了这个,还有另一种心虚。
皇上和她虽然没有在嘴上有过什么约定和盟誓,可是皇上待她怎么样,谢宁自己心里最清楚。因为这个,满宫里的其他人都守起了活寡,谢宁在面对她们的时候,总是情不自禁的多包容忍让一些。
但是这并不能抵消后宫里弥漫四溢的嫉妒和怨恨。
既然退让也不可能换得她们消停安分,甚至还越来越得寸进尺,谢宁也不想再惯着她们了。
永安宫突然间变得高不可攀,顿时让众人没了主张。
有人说,贵妃以前装得温良,现在是原形毕露了。也有人说,贵妃这是见不得有人想接手玉玢公主,借这机会分她的宠。曹顺容被整得爬不起身来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有这么个前车之鉴摆在这里,谁还想再往前凑,曹顺容就是现成的榜样。
但是这些话没人敢再传出去。谁也不是傻子,知道贵妃这回是真的动了气。有些人平时脾气一直很好的,吃些小亏也不在乎。可是这样的人一旦要是发起火来,那可就是动了真火了。
就连曹顺容那里,谢宁也让人去看望了她一次,周禀辰亲自跑了一趟,曹顺容根本没见她,周禀辰也笑着全然没放在心上,同雅兰轩的朱太监说,眼看天越来越冷了,曹顺容的病倘若一时不见好,只怕是因为雅兰轩这地方过于潮湿阴气重,不利于养病,最好从雅兰轩挪出去,换个清静的地方好好休养一阵子。
朱太监当时就傻了,脸上的笑容僵在那里就象一个面具壳子,等他回过神来明白周禀辰话里的意思,顿时连这么这个壳子也挂不住了,赶紧拉住了周禀辰的袖子,胖胖的一张脸上硬挤出来的笑容比哭还难看。
挪出去养病只是说来好听,朱太监可一点儿都不糊涂。当宠的妃嫔哪有因为生病就挪出居所的?以往但凡有这样的人,那都只代表了两个字。
失宠。
这一挪出去,谁知道会被扔到哪个犄角旮旯里去?到时候别说休养了,只怕衣食温饱都没了着落。就算病能养好,也没有机会再搬回来了,挪出去三个字在宫里是人人闻之色变,跟充军流配打入冷宫根本没有区别。
“周公公,周公公,小的以往有不开眼得罪您老的地方,您老大人不计小人过,别跟我一般见识。我们主子身子没什么大毛病,就是虚了点儿,可用不着挪出去养病啊。再说这天儿这么冷,挪来挪去的又费事又劳神……”一面说,一面硬要把叠得整整齐齐的银票往周禀辰手里塞。
周禀辰笑呵呵的说:“不用这么客气,在宫里头这么多年了,我这个人为人如何你也是知道的。曹顺容这病拖了不短日子了吧?要是再不见好,那挪出去也是照宫规办事啊。”
这一次探病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曹顺容当天就用了药,也添了饭食,第二天就挣扎着起身了。看那样子是生怕被拿着生病为由真把她发配冷宫了。
三百九十二 沏茶
童太医从雅兰轩出来,朱太监这回不敢怠慢,特意送了出来,还递了一个摸起来沉甸甸的荷包。
童太医也没推辞。倒不是他图曹顺容给的这一点点儿好处,而是按着惯例,不管是宫里还是宫外,病人病情好转,身子要痊愈了,总要给郎中送点什么,平常人家可能就送点自家做的吃食、一点儿家常的土产,讲究些的人家会送些饼啊酒啊,当然阔绰的送小元宝的也有。
曹顺容并不缺钱,所以出手也挺大方,童太医一摸就摸出来了。这大小,这份量,应该不是银子,是金子。
按太医院一般的习惯,童太医是最开始来替曹顺容问诊的人,所以事情绕了一圈最后还是落回他的头上来。
朱太监一直送到月华门处才住脚,路上遇着两拨人,他都同人有说有笑的打招呼,话里话外的说着自家主子病已经见好了,还夸童太医医术精湛。
童太医一肚子牢骚,知道朱太监这是借他当幌子,明里是夸他,其实一句句都是在宣扬曹顺容病不重,已经在好转。
宫里这些内监们差不多都是自小净身入宫的,除了侍候趋奉主子,没有别的安身立命的本事,所以朱太监这会儿惶惶不安,绝不亚于曹顺容这个当事人。人常说一句话,叫皇帝不急太监急,可太监们能不急吗?主子就是他们的靠山,是他们的饭碗,主子要倒霉,他们的境遇只会跟着更惨。
他这么一路送,一路张扬,童太医又不能跟他掐一架让他不要送,也不能捂住他嘴叫他别说,更没法儿在他吹捧自己医术高超的时候自贬,真象是癞蛤蟆趴在了脚面上,浑身上下都不自在,连袖子里掖着的那个装了金子的荷包都格外让人膈应。
想到曹顺容一开始的戒备提防,现在却不得不捏着鼻子低头请太医再替她重新开方治病,童太医真想说一句,真是何苦来啊。头一回雅兰轩请太医的时候曹顺容的病情并不严重,天一冷,后宫里头肠胃不适,感染风寒的嫔妃和宫人极多,不独曹顺容一个。若是当时曹顺容不无中生有的找事,老老实实遵照医嘱,按时用药,这样的小病两三天也就好了,何至于拖到现在越来越重?因为肠胃不适,用药需要更谨慎,起效也慢。只怕这病得慢慢调养着。
这人啊,好日子过久了,就爱没事找事,这不是贱骨头吗?
她刚一病,贵妃半点没耽误就让人请了太医进来,她倒疑心贵妃有心害她。等贵妃现在真恼了,她也没那个底气闹了,忙不迭的自己赶紧请太医服药。刚才童太医进去看诊的时候就发现她大概是为了看着气色好,脸上涂了一层脂粉。但是太医又不是旁人,身子好不好,擦上脂粉是掩饰不了的。曹顺容虽然挣扎着起来了,但是双目无神,身子虚浮无力,再一把脉,还不就都清楚了?
虽然朱太监硬塞了那么个荷包,又一路有说有笑的把童太医送到了月华门,但是回头童太医的脉案还是该怎么写就怎么写,并没有因为那荷包金子多写几个字,也没有因为朱太监这一番做作和利用少写一个字。写完之后递与李署令过目,用过午膳后李署令去永安宫,就顺道将曹顺容的脉案呈上来。
说来也不是大病,就是需要好生调养。
给贵妃请过平安脉之后,李署令又去了一趟方夫人处。太史令挑了吉日给皇上过目,皇上从中挑了一个,就在两日之后,方夫人就要迁往福晖堂去了。李署令进去的时候,玉瑶公主和甘熙云,以及垣郡王府的郡主李璋正好都在,正围着一张黑漆嵌云母的小几坐着说说笑笑,正拿着夹子夹核桃,盘子里已经整齐的放了大半盘核桃仁,剥的都十分完整。
没想到这几个平时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姑娘居然手还挺灵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