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道混初唐全集》第373/375页


“是,陛下!”众宫女内侍施礼后,退出殿外。

看到殿里只剩下自己两人后小李治才道“你说吧。”

“陛下,朝中重臣都或多或少听闻了陛下与弗国夫人有情的事情,也都知道陛下与臣君臣得意。如果陛下将韩国夫人赐予臣为妻 难免会有人以讹传讹地说陛下与臣“君臣同乐”臣请陛下慎重考虑。”麦仲肥故意将君臣同乐四个字说的很重。和李治一起玩三口,麦仲肥还没那么大的胆量。

“这有何不,“李治及时打住了,随即脸色一寒。他终于从麦仲肥的君臣同乐一词里明白了武后为什么一直鼓动自己把韩国夫人赐予麦仲肥为妻的含义了。如果麦仲肥不同意就是有负皇恩,有抗旨不尊之嫌。所以在武后想来麦仲肥必须同意。这样一来,李治自己就要颁布赐婚诏谕,也不得不与韩国夫人了断旧情,否则就是君戏臣妻,为人诟病,昏君的帽子就会砸向他自己,以现在李治一心相当明君,想要有所作为的前提下,这顶昏君的帽子,李治肯定不会接受。而且麦仲肥同样也绝不会愿意戴顶现成的绿帽子。

李治沉着脸暗自思量:麦仲肥显然看出这点,所以才让自己屏退左右,拼着有负皇恩也不愿意这样做。看来俩人都是聪明人,只有自己是个傻瓜。

李治心里不由暗骂“好你个阿媚,居然对联使这一石二鸟之策 联也不再提此事了。联倒要看你自己设下的局,你自己如何收场。”

想到这里,李治开口道“唔,此事似乎确实有些不妥之处。不提也罢!”

麦仲肥心里暗自松了口气,拱手施礼道“陛下圣明,如果没有别得事情了,臣请告退?”

李治点头,“嗯,你去吧。”

三月初,主管江南开发的户部尚书王玄策从扬州送来的公文说:江南道大部分徘徊观望的世家主动放弃了非法贪占、楼取的田土,户部已经登记造册,重新丈量之事已经顺利展开。请求朝廷对率先做出此事的世家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

看了这份公文,麦仲肥与来济相视一笑。来济心有余悸地笑着说“仲肥,你的敲山震虎之策成功了。你居然敢寻着违旨的大罪,依然行此雷霆手段,不得不让老夫佩服你的胆量,我不如也。”

麦仲肥却收起了笑容道“瓶如此言差矣,陛下仁厚之君对此事心知肚明,只是不忍行此武酷手段罢了。其实一味的恩示也许能够感化一些人,但世家之所以能经历许多朝代不倒,盖困世家是把家放在国之上。而他们的弱点也正是表现在太过于重视家族利益。让他们亲眼见证一下不尊朝廷法度的世家灰飞烟灭的过程,比行么都管用。”

来济本身就是隋朝左班卫大将军来护儿之子,也算半个世家子弟,阖家在宇文化及发难之时全部遇难,当时只有三岁的来济只身幸免。

听了麦仲肥对世家的评论,与心中的印毒一对证,不由得重重点头道“仲肥所言切中要害,正是如此。仲肥见微知著,随心应变之能我朝无人能出你左右。难怪陛下对你言听计从,慕煞我等啊!”

麦仲肥勉强一笑,心里暗想道:说是这么说,也就是现在朝中江南道出身之人还没形成话语权,我才敢这样做。关中现在土地兼并也不比江南好多少,对此我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起身对来济深施一礼道“此事能成,还多仰赖讽如之力,仲肥这里

来济也急忙站起身回礼道“不敢当,我只做了你我份内的案犊之事。当不得仲肥此礼。”

“饶如当得。

如果没有瓶如做这些案犊之事,仲肥又怎能有如此精力处理江南之事?如果江南众官员都能做好份内之事,又何来如此腥风血雨?”来济默然片刻后道“仲肥一语道出其中关窍,老夫受教了!”

薛仁贵与黑齿常之经过李绩的一番考教后,终于得到了李绩的肯定。由李绩亲自带着两人前去面圣。

“陛下!臣赞成麦相所荐,由右卫员外夫将军薛仁贵与左卫率将军黑齿常之领军出征。”

李治点头,问道“他二人可知此次出征之目的与所处环境否?”

“回陛下!李老司空已经将此事告知了臣等,臣等心中已经了有定数。”薛仁贵与黑齿常之躬身施礼道。

“既如此,尔等也该知道此战关乎我朝之颜面,回去准备一下,明日早朝,联自有圣谕安出。切不可失了联望与麦相举荐之德。”李治点头道。

次日早朝,高宗李治发下圣谕:以右卫员外大将军薛仁贵为婆娑道行军大总管,左卫率将军黑齿常之副之,发秦州、祁州的左武卫军五万府兵及早已经备下的抬重粮草等与八千神武营将士前往部州与先期到达那里做适应性练的五万唐骑汇合,帮助吐谷浑收服失地。

又以兵部给事中委师德为部州道行军司马,辅助吐谷浑可汗诺昌钵起吐谷浑军八万为仆从一同随军征讨。

大唐的战争机器在停顿了几年后,又再次运转起来。

吐蕃赞普芒松芒赞松赞干布之孙听了出使唐国的使者回说,接着又听闻五万唐骑已经进驻吐谷浑境内,出于对大唐积威本的根深蒂固,本不愿意与唐开战,欲遣使者和解。怎奈以钦陵为首的主战派势力远比主和派的多许多。

在与芒松芒赞一次秘密对话中,钦陵认为吐蕃想要发展壮大,此战必须打,而且是举全国之力与唐一战,只有夺取了吐谷浑的地盘。才能摆脱吐蕃目前地形气候的限制,人口才能快速繁衍起来,国家的力量才能强大。

芒松芒赞很是担忧地问道“唐国实力远在我国之上,即使我举全国之力一举拿下吐谷浑,可以唐国实力之雄厚,依然可以集结军队再来讨伐,到时候我国该如何应对?”

钦陵笑道“唐国势力确实比我国强大。但他想要打败我国也不容易。唐国国土面积很大,他不得不将军力分散在各地区,所以我认为他所能派出的军队不会超过二十万。最重要的是唐开国至今当初那些能征惯战之人不是老迈无用就是已经亡故,新崛起之人寥寥无几。更兼多年偃武修文,安逸生活已经过惯,战力早已经大打折扣。反观我国,虽然也成偃武修文,但却一直在与吐谷浑互相争夺,更与东天堑之间从没停止过攻伐,军力始终没有懈怠。此正是我吐蕃崛起的良机。机不可失啊!”

钦陵见芒松芒赞依然有些犹豫,便接着说道“即使万一此战我国战败,依然可以退守本土,利用地理与气候利我不利他的优势,与敌周旋。唐国其势必不可久,到时候我等再遣使求和也不迟啊!”

芒松芒赞终于被打动,缓缓点头道“那你此次打算出兵多少?”

“我打算出兵二十万。”

芒松芒赞诧异地问道 “二十万?是不是少了啊?他唐国现在已经在吐谷浑驻军五万,到时候他们一定还会再调动周边府兵参战,数量应不会少于十万,再加上诺葛钵的人,你有把握吗?”

当前:第373/37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