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第36/1458页



天气炎热,一路看去,不少男人脱掉上衣在田间劳作,身上瘦骨嶙峋。

赵家部曲,不少当初都是逃荒讨饭出来的,也有曾当过山贼的。总起来讲,大家都农民出身。

真定的富庶和汝南的贫困,形成强烈的反差,一个个对赵家的归属感更近了一分。

徐庶的感叹是最深的,每天早上,赵家军除了一部分人在警戒,其余人都在修炼导引术。

那一大片人,云蒸霞蔚的情景,让他感动莫名,连基础的部曲都能修炼。

他个人觉得比这些人高了很多层次,定然可以获得导引术。

赵云原本以为游侠儿肯定有自己的导引术,不管好坏,到了一定的年龄替换,说不定两种功法还互相排斥。

后来才知道徐庶居然没有,也是习惯性思维,赵家上到家主下到仆从几乎人手一本。

自然,赵云不是吝啬之人,找了一本习练全身筋骨的给他。

赵家的导引术,分门别类,一般的军士,都是以强壮臂力为主。

徐庶上阵厮杀的机会不多,强身健体就是最适合的。

一路上都是骑行,尽管道路不怎么好,两天之后,一行人赶到汝南。

作为郡城,汝南的防御和颍川相比,差了好几个档次。

阳翟城墙的高度,应该在十米左右,而这里的最高处只有七米左右。

到了汉末,赵云随时都在吐槽古人的计量单位,一整就是十几丈高。

以城墙为例,一米等于三尺,七米是二十一尺,也就两丈一,随便扎一个云梯就能搭上城头。

南方少马,突然出现的马队,整齐有序,让汝南人很是惊慌,难道天使到了?

袁家是本地最大的家族,就是袁家人偶尔回来祭祖,加上拉车的马,不会超过一二十匹。

在外面行走的部曲,每一个人都懂得驯马。

只见两马一排,一匹马上面有人,另一匹马上驮着行李,并排而行。

有心人开始数数,看看究竟有多少匹马。

最前面是赵云,玄色披风,头上扎着英雄巾,俊俏的脸上略显稚嫩,看上去威武不凡。

紧随其后的就是徐庶,他毕竟是个聪明人,在驯马上已经有了一定心得。

也许纵驰如飞还差点,在平坦的道路上行进没任何问题。

背上剑匣里的东西,早就鸟枪换炮。曾经作为装饰的一把破剑,在上蔡时当地大掌柜找了一把精钢长剑。

早就有飞鸽传信过来,赵家在本地的大掌柜这些天一直都派小厮在北门守着。

看到这么一大队骑行人马,斗胆相问,听说是赵家来人,不仅大喜,飞奔过去报信。

可两条腿这么跑得过四条腿?赵龙让他跟着带路。

小厮不是从真定带过来的,汝南大掌柜赵青武在逃荒的人群中挑选出来的,自愿改姓赵,成了赵青武的干儿子赵德发。

小伙子人很机灵,就是见的世面太少,也没出过汝南,连马都不会骑。

虽然赵云一再强调,任何人进入赵家,都可以传授驯马之术。

赵青武的脑筋比较死板,认为只有把人带回家族,再来学习。

汝南郡城分为外城和内城,内城是办公的场所,外城是居民集聚地和商贾做生意的地方。

赵家燕赵风味与其他赵氏商业板块连在一起,正对着内城的西城门。

想不到,内城的城墙比外城还要高上两尺左右,但不见有人巡逻。

当前:第36/145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