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科技强国全集.com》第71/1785页


示意两支部队即刻开始训练,分别驻扎在后山的左右两个营房。条件艰苦,张蜀生也没有更多的办法。

和吴铁军一边下山,一边说起民团的后续发展,张蜀生是非常重视的,“部队的军事训练和文化补习一定要抓紧,不合格的宁愿踢出去,也不能让他们影响民团的战斗力。白白上战场送死,不如回家种田。”

“放心吧,团长,一切都是严格按照最新下发的民团训练章程修订版执行的。不说正规部队和预备役,就是每个村的护卫队,早晚作息时间,都要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还要进入识字班学习。每个护卫队甚至还配有一名指导员,负责指导思想,讲解训练和战斗的必要性。”

吴铁军其实很难想到张蜀生心里的那些担忧,他只能从自己的责任出发,训练好部队,“王场村血案发生后,方圆十二个村子,每个村子都自发组建了最少20个人以上的护卫队,总数接近300人。这样一来,民团一营有700余人,云雾山秘编二营有八百多人,加上预备役那一批随时可以改编成第三营的部队,我们至少能组织起一场两千人以上参加的攻防战斗。只是整体的训练水平,还是有待加强。部队装备的供给也要赶上,目前预备役还没有完全换装华夏式步枪,连手榴弹都只够配发主力一营。”

张蜀生点点头,上次的参谋授奖事件,就折射出了一个不好的信号,大山再深,也有被惦记的时候,何况还有汪老财和那个樊麻子在外面流窜,鬼知道哪天人在家中坐,祸就从天上落了。

凑一起2000人看起来很多,但还要考虑装备、训练和作战意志,指挥等因素。就算只考虑人数,2000人也还不到滇军整编一个团的人数,实在是太弱小了。

明年蜀生公司的商业重心将会逐步转移到青霉素生产与销售、包括牙膏香皂洗发香波在内的新式日化品进入市场,卷烟与打火机的生产,这些都将使得小青山的综合实力与工业实力上一个新台阶。

如果军事实力跟不上,那么小青山就会成为别人的一道菜。

“我下午去军工厂走一趟。你回去找他们开会商量统计一下,看看重机枪的配给力度是不是再加大一点,加大多少。另外,挖掘阵地和防炮掩体,急行军,侦察与警戒这些科目,还要再加强。一定不能像上次的王场战斗一样,被敌人牵着鼻子走。更不能出现敌人都到眼前了,我们还四处找。”

武器的事情其实很好解决,一个月两三百支自产华夏步枪与配套数额的子弹,几个月就能把预备役和二营补给足了。手榴弹光是实弹训练就消耗不小,只能灵活配发。重机枪当然暂时只能靠买,火炮也只能等待那一批采购的迫击炮了,大炮实在是很难搞,能多买一两门回来也好,但炮手的训练上又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

“放心吧,团长,我们的骑侦小队与暗哨,二十四小时在岗。主要道路都是以双岗甚至三岗为编制。会远与会泽县城两个方向,还秘密下发了夜视望远镜。”

“嗯,小心为上,公司和民团发展越好,我这心就被提的越高。”

站在山上,望着山下林立的烟囱和微微可闻的机器轰鸣声,还有即将建立起来的青霉素工厂,学校等,都给了他巨大的鼓舞和压力。

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了,年一过,小青山又会是另外一番模样吧。

第47章 井喷式发展的前夕(上)

人穿衣,讲究三天两头一个新。而对于梨树坪来说,则是日异月新,半年一小变,两年一巨变。

从刚开始仅仅两百户出头的人家,到如今的近四百户人家,两年的时间里形成了大小五条街。

低矮的土坯房和茅屋房被推倒,取而代之的土窑烧出来的砖坯盖好的小砖房,上面盖的是一溜子两层青色的小青瓦。临街底层做店铺,背街底层和二楼住人,虽然只是密集的筒子楼,但却让穷苦的人们脱离了往日那些摇摇欲坠的茅屋房和泥坯房。

蜀生公司为了满足日益扩大的厂矿与学校建设需求,出资修建了水泥厂,砖窑厂,瓦窑厂。尤其是两个看似技术含量特别低的砖瓦厂,因为采取了炸药开山,小型机械辅助掘土,机械搅拌,一次性成坯,转炉生产等看似简单的实用型技术,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在廉价的人力成本和疯狂的赚钱大军们三班倒的工作下,砖瓦厂的生意非常好,不仅供给了蜀生公司的工业用砖瓦,还能以适当的价格出售给村集体和个人,进行初步的土坯、茅屋房改造。

有了钱的村民们,刚开始个个准备自建房。虽然张蜀生并不太想过早的让村民们露富于人,但在极少数村民的带头下,将摇摇欲坠的房子推倒重建,已经是不可阻挡了。

顺其自然,张蜀生不但支持,还安排了专人负责。

有初级技术学校的老师带着学生们亲自进行测绘和设计,几条小街道终于在1918年中的时候成了规模,半年时间,年底刚到,几条简单街道的建设就完成了。

梨树坪作为蜀生公司的总部所在,又是工农人口转型试点村,村民普遍较富裕,有了钱的工人们大多不愿意继续住在茅屋房和瓦房里,贫苦和缺劳力的家庭又有村集体补助,再不足的部分就以部分临街店铺抵押的方式找蜀生公司贷款,蜀生公司最后再出租给村民经营,整个村子很顺利地搬进了新街道。

“多大个事儿呢,呸,住一块儿也不嫌挤得慌。”

贾老三是梨树坪里老早的富户了,早几个年头就没有向地主汪老财租地了,反而有自己的几亩地。贾老三在会泽县城卖冰糖葫芦,家底比较殷实。不但是梨树坪最早修瓦房的人,还把自己的宝贝疙瘩儿子送到了县城,忍痛交钱寄宿在一个亲戚家就近读书。

望望自己家的位置上,仅有的两三户孤零零的瓦房和远处的街道一比,既破旧,又矮了一大截,那两三户都是和自己一样没有搬进新街房子的人。

当初蜀生公司招人的时候,贾老三非常不屑一顾,对此嗤之以鼻,一个人在城里卖冰糖葫芦,不时的心里还问候那群土帽子没见识。老山窝子里还想建什么西洋厂,迟早得亏得连裤裆都赔掉。

于是,在梨树坪几乎家家有人进厂,家家有人靠蜀生公司生存的情况下,贾老三和少数两三家采取了既不合作,更不认同的态度。不进厂,不出工,蜀生公司占用村里的少数公有田地山头,他们也不出份子。对于那些在梨树坪摆摊做生意,靠赶车为生的同村汉子,更是鄙视的不行。

在他看来,自己是有眼界的人,在大县城做生意,这些泥腿子大多数最远只去过小青山镇公所,也就只配在乡下卖点葱蒜。

但事情的发展让他感到晕头炫目。

先是一个个听都没听过,更不知道是做啥的工厂拔地而起,水电站的修建连村门口那条养育了几十代人的河都被截断了,矿场的修建让山上走路都嫌磕着脚的石头也变得值钱了,接着是学校,接着是医院,接着是房屋改造……

贾老三放不下家里的地,总怕被村上的人或者是蜀生公司那帮骗子给讹走了,先是让老婆子在家死盯着,接着瞅着不对劲,自己也半个月回来一次,再后面干脆就暂时不卖冰糖葫芦了,直接回家守着。

可是,他发现,原本村子里大锅饭的局面不见了,以前好事坏事一起上的场面也没有了。自己家不进厂,别人家愿意进,甚至连十里外的村子都赶着来进厂子。自家的田地山头不出份子,人家就给自己让开,甚至修路修到了自己的一块小田前,人家干脆绕一圈过去……

一切的一切都让这个自恃在城里混了十几年的老油条子看不懂了,世道怎么说变就变了。两年时间,整个村的人都比自己穷,如今怎么就变样了?每到中午和晚饭的时候,村子里那股子做饭的肉香,能把他弄得暴躁不安。

当前:第71/178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