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高科技霸主全集》第421/461页


中德两国海军飞机和德国从本土和法国、比利时起飞的飞机对英国进行了长期的大规模轰炸,轰炸持续了两个月之后,英国人终于低下了头,表示愿意接受无条件投降,至此只剩下美国和模棱两可的俄国还没有被解决。

而此时中国国内也出现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孙中山突然于六月四日病逝,政府为孙中山举行了盛大的葬礼。

随后国民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根据孙中山的遗言,国民党任命陈其美为党主席,任命蒋介石为党副主席,其中陈其美是人们早已预料到的人选,但年轻的蒋介石却是没有被国民党人预料到。

孙中山此前一直对蒋介石破坏两党合作的言论感到有些不悦,但孙中山在病逝之前一段时间思想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他认为两党合作的态势并不明朗,因为民业党内竟然传出了一股要复辟帝制的传言,民业党内有人提出要恢复帝国制度,以皇帝作为国家最高元首,这样可以避免两党之间的争斗给国家利益造成的损害。

提出这种思潮的党内人士有马朝云、谭建业、蔡锷、詹天佑等前清时期的军政商界要人,他们感到如今国内已经统一,国民党与民业党时刻都处于争斗状态,对于国家不利。

在这种思潮涌现出来之后,孙中山感到了一丝莫名的恐慌,他担心他死后国民党的命运最终是退出历史舞台,那么他苦心经营的**成果就全部泡汤,所以他才在思想急剧变化之时,想起了屡屡和民业党唱对头戏的蒋介石,准备重用此人,为国民党将来的发展培植新生力量。

国内政局开始出现了一些动荡,这场战争必须尽快结束,李天成才可以将目光转向国内,安定局面。

其实这股恢复帝制的思潮并非空虚来风,而是李天成在征求了党内几个元老之后作出的试探性放风,是自己自导自演的一场政治游戏。

李天成认为现在时机快要成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中国铁定会成为全球第一强国,控制了广阔的东南亚和中美洲地区,在欧洲地区渗透了自己的力量。

而李天成个人的威望也会水涨船高,此时国内人民已经有部分人开始对李天成进行了狂热的崇拜,当然这其中也有政治导演的成分在内。

经过几年的经营之后,国内政治基本上都操控到了李天成手中,国内经济命脉也掌控在了他的手中,大部分新工业产品都是他提供的技术进行生产的,他旗下的工业占据了中国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可谓是富可敌国。

一些军政界的要人为巴结李天成,也向他提过这个建议,当然这是他们这些老奸巨猾的政治家提前打探到了李天成有这个意愿的前提下作出的,其中包括原江苏巡抚程德全,九江都督李烈钧等人,大部分都是原属于清政府内的各界要人,这些人思想偏保守,认为帝制也符合中国的国情,他们也可以通过帮助李天成获取皇帝宝座而得到李天成的重用,从而获得帝制之后的崇高地位和可能的爵位世袭制。

李天成之所以有恢复帝制的思想,是因为他经过几年的执政生涯之后,发现国内的民众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因循守旧的封建思想阶段,民主这种东西对他们而言如同天书,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这种东西似乎虚无缥缈,根本就不实在,要不要民主他们都无所谓,他们需要的还只是物资上的补充。

经过几年的民主建设之后,国内的官员腐败比清朝时期虽然有所减弱,但仍旧普遍存在于社会大众之中,而且中国的腐败问题向来不是某几个官员腐败,而是全民腐败,自上而下的官员和底层的老百姓都全面参与了腐败之中,官员乐意通过手中的权力获取利益,老百姓也乐于利用金钱去贿赂官员,为自己谋福利,这种千古以来就有的中国社会的全民腐败体系早已建立多时,一时间根本无法被所谓的民主机制所冲破。

因此腐败问题没有因为国家体制的变更得到根本的解决,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毒瘤和腐朽思想仍旧占据了整个社会的各个角落,腐蚀着人们的心灵,左右着人们的行为模式,让他们依旧按照历史车轮原本的轨迹运行了下去。

把传宗接代当做天命,把赚钱养家和获取私利作为天职的国人,没有因为几个民主和**人士的高声呼唤而突然觉醒过来,他们仍旧在延续着封建时代的旧思想,唯利是图的民族个性一时间还难以改变过来。

在这种思潮主导的社会大环境下,民主成了一个鸡肋,只有那些自认为思想纯清的高层人士还将之视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法宝,而普通百姓谈到民主,要么是嗤之以鼻,要么是根本不懂其真实含义,后者占据了国人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这与老一辈国人缺乏先进的思想指导和文化知识是大有关联的。

混乱的思想控制下的民主最终有一天会变味,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当做谋取私利的武器,从而社会将会逐渐回归**政治时代,这一点似乎已经露出了几分端倪。

李天成经过长期的观察,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明白民主和共和对于曾经愚昧无知、贪得无厌、腐败透骨的国人而言根本就只是一本天书,他们也根本懒得去读懂其中的高深莫测的含义,倒是很愿意过着原本宁静的生活,抱着原本几千年来就根深蒂固的思想。

李天成意识到如果他不在这个时候收回权力,那么最终有一天权力也不会落到普罗大众手中,一定会被某些积虑已久、老谋深算的政治人物囊括到自己手中,所以在建国两年之后,他已经开始逐渐转变思想,对中国的民主共和制度也渐渐失去了兴趣。

所以才有了恢复帝制的思潮出现,李天成在试探性地征询了谭建业和马朝云等人的想法之后,两人都没有反对,反而表示了较大的支持,两人似乎在某些方面也感到了如此发展下去,大有权力旁落,在中国产生第二个袁世凯的可能性,与其将权力送与他人,不如自己先紧紧攥在手心。

第一卷 辛亥大战 第三百五十八章 柏林条约

收费章节(20点)

第三百五十八章 柏林条约

但有迹象表明,严立三等人对此事在暗地里表示了反对,因为他们是接受过新思想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所以脑子里还对新政治制度抱有一定的期望,对于恢复帝制有些排斥。

像严立三一样持反对和保守意见的人还不在少数,至少有超过三人之一的人明里暗里都表示过一定程度的反对,所以这个问题还必须费一番脑筋,使得这个过程在平稳之中过渡过去,而不会引起国内的政治生活动荡,维持国家稳定和繁荣的局面。

总之反对的意见还处于下风,主要是国民党问题要找个合理的机会解决,不过国民党的势力基本上被李天成压制在原来的南方几省内,而这几省此时已经大部分被李天成带出来的振国军所控制,国民党只在政府机关占据了领导地位,而在军队之中,已逐渐被李天成安插的人手掌控。

对于这些国民党早已有所警觉,但无奈他们在政治上已处于绝对弱势地位,想要抗拒李天成的控制非常之困难,除非他们依靠原本的力量揭竿而起,但这样无疑会给民业党一个天大的把柄,将他们彻底扼杀。

孙中山死后,国民党的强硬派陈其美和蒋介石上台,他们发表的第一次演讲之中就谈到了要重振国民党,提出了要使得国民党在国内政治中取得更大的地位,甚至是与民业党平起平坐,直至超过对方。

但这又谈何容易,绝非喊一两句政治口号就可以做到的,李天成对于军队和政府、国家经济命脉、教育等领域的绝对掌控,使得他们还不敢痴心妄想那遥远的梦想,不过陈其美和蒋介石似乎不想再保持沉默,他们兴风作浪的时刻似乎就要来临。

不过在这个时刻,李天成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国外矛盾已几近落下了帷幕,国内问题是该着手解决的时候了,一切似乎都已经到了摆上台面的历史契机,一场风雨看似已不可避免,而李天成以强大无比的实力,将注定要成为这场风雨之中的主宰。

特别是在孙中山逝世之后,李天成再也无大的顾忌,对于这些国民党小辈而言,他更加舍得砸下威猛的拳头。

六月中旬,德、土、保加利亚等十几个国家的军队开始渐渐陈兵俄国边境地区,军队规模渐渐达到惊人的四百万之多,其中德军两百万人,其它国家占另外一半,但德军的战斗力有目共睹,显然占据了主导地位。

而中国正在从海参崴和东北、新疆等地向西伯利亚中部增兵,此前中国已修了一条从海参崴沿着外蒙古外的西伯利亚地区抵达西伯利亚中西部的铁路,方便向这一地区运送军队和物资。

振国军一共向西伯利亚地区增加了多达二十万兵力,最后使得军队人数几乎超过了四十万,虽然俄军陆续向西伯利亚中部增加至了一百万兵力,但他们的军队装备和军人素质无法和振国军相比。

当前:第421/46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