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脑黑客校对版作者疯狂小强》第213/659页


  在此之前,林鸿其实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无线电发展到今天,到底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林鸿怀着好奇的心情读了下去。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词汇,SoftwareRadio,缩写为SWR。
  按照中文的字面意思,就是“软件无线电”。
  文中指出,在本世纪70~80年代,无线电经历了一个由模拟向数字全面发展,从无编程向可编程发展,由少可编程向中等可编程发展的过程,最终出现了可编程数字无线电。
  “软件无线电”是在一个开放的公共硬件平台上,利用不同可编程的软件方法实现所需要的无线电系统。
  理想的软件无线电应当是一种全部可软件编程的无线电,并以无线电平台具有最大的灵活性为特征。全部可编程包括可编程射频波段、信道接入方式和信道调制。
  林鸿看到这部分定义,顿时精神一振,实际上,这其中所涉及的概念,他之前在研究手机的时候,就已经想到过。
  现在出现的移动通信系统,似乎和之前他所看到的无线电通信技术有了比较大的区别,不仅仅是以前的那种基于电台的无线电通信。
  林鸿接下来迫不及待地继续看了下去。
  不过让他感到遗憾的是,这篇文章只是一篇介绍性的文章,所有内容都只是停留在发展历史、宏观理论的论述上,并没有涉及到具体的技术细节。
  “……由于无线电系统,特别是移动通信系统的领域的扩大和技术复杂度的不断提高,投入的成本越来越大,硬件系统也越来越庞大……
  为了克服技术复杂度带来的问题、满足应用多样性的需求,特别是军事通信对宽带技术的需求,提出了在通用硬件基础上利用不同软件编程的方法,软件无线电应运而生。
  软件无线电的革命,将把无线电的功能和业务,从硬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林鸿有些不舍地将这篇文章仔细地看了好几遍。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还指出,现代卫星通信就大规模利用了软件无线电的技术。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步伐,让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变得更加简单起来。
  当然,这方面的内容都是属于机密技术,作者并没有详细论述,只是稍微提到了一下。
  “软件无线电……”
  林鸿反复念着这个概念。他的确被这篇文章中所提出的思想给深深震撼了。
  当初他在接触到游戏模拟器概念的时候,就曾经冒出过类似的念头,但是当时由于缺乏足够的知识基础,也仅仅是想想而已。
  游戏模拟器的思想,就是使用软件的方式对硬件进行模拟。
  而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思想也基本相类似,以一个通用、标准、模块化的硬件平台为依托,通过软件编程来实现无线电台的各种功能。
  要知道,以前的电台,都是基于硬件、面向用途而设计的。这就导致,它们的硬件电路的功能非常单一,灵活性也差,很多都是模拟信号处理电路。
  而软件无线电的硬件,则有点朝计算机这种设备靠近的意思,强调平台的通用性、模块化和全面的可编程性。
  这样一来,如果需要添加新的功能,以前必须对硬件配置进行改变,而现在则只需要进行软件更新或升级就行了,实在要添加硬件,则像计算机那样,直接在通用接口上,插上一个模块就行了,非常方便。
  看完这本杂志之后,林鸿再将其他杂志稍微翻了一下,没有看到什么感兴趣的内容。
  看看时间,也差不多四点了,于是他便踩着自行车回去了。
  ※※※※※
  林鸿和吴飞他们前脚刚刚离开MIT无线电协会活动室不久,后脚大门又被重新打开了。
  进来的人是两个中年男人,其中一位戴着厚厚的眼睛,头发有些稀糟,年纪大约六十来岁,他正是卫星监控项目的主要负责人默里教授。
  另外一位,则身穿职业西装,有着一头比较精神的短发,年纪要比默里教授稍微年轻,他叫哈维・怀特,是默里教授以前的得意门生,刚刚从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地亚哥那边过来。
  “教授,你的研究项目,怎么会放在无线电协会进行?”哈维走了进来,好奇地打量着整个活动室。
  “一方面是因为这里比较靠近GNSS监控站天线,设备移动起来方便,另外一方面,当然是因为这里的孩子们对无线电非常了解,我的很多学生都是协会的成员……”
  默里教授一边说着,一边走到监控站的便携式地面设备小车上,将学生们记录下来的监控记录稿纸拿到手中,翻看着。与此同时,脸上露出满意之色,他的学生们做的记录非常详细,符合要求。
  “数据已经拿到了,我们走吧,去我办公室,在计算机中使用那个数学模型进行推导……”
  默里教授说道这里,口中的话语顿时停了下来,说着说着顿时住口,非常地突兀。
  正在饶有兴致地打量着活动室中其他古董设备的哈维突然没有听到教授的话,顿时有些疑惑地回头看了他一眼,发现对方正拿眼看着墙壁上的黑板。
  “教授?怎么了?”哈维问道。


第二百四十章 到底是谁
  MIT无线电协会活动室,默里教授正呆呆地看着黑板上的内容不说话。
  哈维好奇地问道:“教授?怎么了?”
  可是,默里教授似乎根本没有听到一般,他凑上前去,认真看了一会儿,然后立刻将手中的测量记录稿纸本拿了起来,看一眼记录本,再看一眼黑板上的内容。
  刚开始的时候,他的眉头皱得很深,不停地对比黑板上和稿纸上的内容,猜测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哈维喊了一次之后,见自己的老师没有回应,便没有再出声了。
  他非常清楚默里教授的脾性,在遇到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变得特别专注,自动将外界任何干扰都屏蔽掉。
  黑板上写的那些数字,到底是什么数据?竟然能够让教授如此着迷?
  哈维也感到非常奇怪。
  默里教授,是无线通信方面的权威,在这方面的造诣,在国际上都排在前列,哈维身为他的学生,自然是知道这一点的。
  当年,他就是在他手下读完研究生之后才去创业的,创业的领域也和无线通信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这一次回来,就是代表公司,想聘请教授给他们当荣誉技术指导,并且争取能够和MIT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将其作为后备研发人才储备基地之一。
  好奇之下,哈维也走了过去,观看起黑板上的内容来。
  刚开始的时候,他看到这些数据还有些迷糊,毕竟他并没有参与过这个项目,但是他看到默里教授时不时地将手中的记录本和黑板上的数据想对应的时候,顿时有些明白了。
  “黑板上的这些数字,是学生们测量下来的卫星通信信道编码码片?”
  这样一想,哈维也认真看了起来。
  黑板上的内容已经完全将默里教授给吸引住了。
  他发现,这上面的所有数据,都是以他手中的这本观测数据为基础,然后从中挑选了一些信道码片写在黑板上。
  并不是简单的摘抄,而是挑选,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挑选出连续的一串数字。
  然后,将这些数字组成矩阵,再经过特定的变换,就变成了另外一个矩阵。
  接下来来,再将这个所得到的矩阵,和另外一个挑选出来的矩阵进行运算,然后得到了一个被放大了很多倍的矩阵。
  默里不知道,为什么会挑选这些数据,但是看到黑板上经过计算而所得到结果,他的心中却是非常震惊了!
  因为,到了这一步,他都有些能够看出这些数字中所蕴含的一些规律了。
  “这竟然是信道去噪算法!”
  长期和无线电通信以及卫星通信编码打交道的他,自然能够明白这个过程到底代表着什么,真是因为如此,他才感到非常震惊!
  要知道,卫星通信里面,最为关键的就是去噪算法,因为从卫星在离地球通常都是成千上万公里,并且是使用电池工作,发射功率根本不可能很大,它在向地球发送信号,还会要穿过厚厚的电离层以及各种人为的屏蔽层,到达地球的时候,信号功率会衰减到很小很小,甚至会直接淹没在背景噪声之中。
  地球上的天线,还是能够接收到微弱的信号,但是到底能不能将这些信号分辨出来,却是一个极大的难题。
  例如,他们使用监控站的1.8米碟形天线,可以将接收到的信号主动放大三百倍,但是这种级别的强度,还是无法满足要求。
  还必须对这些信号进行特殊处理。
  首先,卫星上的信号编码技术并不能使用普通的编码方式,而是必须使用一种名为“扩频通信”的技术。

当前:第213/65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