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脑黑客校对版作者疯狂小强》第221/659页


  “好吧。”林鸿同意了,“不过我不能花太多的时间在这个上面,暑假时期,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放心,孩子,不会占用你多少的时间!”海蒂・拉玛高兴地说道。


第二百四十七章 蠕虫
  【特别感谢小包包子588打赏,虹龙龙10000打赏!】
  暑假放假后第五天,林鸿便正式从亚瑟家里搬了出来。
  他干脆连房子都没有另外租了,住在了拉玛夫人的家里。
  这些天来,他除了配合拉玛夫人做一些简单的测试,大部分时间都是在MIT图书馆中度过。
  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日程表,将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慢慢的。
  他早就决定好,暑假里面的任务就是疯狂的阅读。
  他的领域并不局限在电子和计算机领域,社会科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包括在内,在遇到海蒂・拉玛之后,又增加了物理学、生物学和哲学方面的内容。
  拉玛夫人这些天来针对他设计了很多个小实验。
  例如,有一个冥想实验,是为了测量林鸿大脑所发出来的“特斯拉波”的强弱。
  按照特斯拉的理论,人类的大脑都会发出一种非常特别的波,这种波和电磁波类似但是却又完全不同。
  按照麦克斯韦的电磁方程,电磁波是一种横波,上下震动。
  而除了横波,大自然还存在一种纵波,它震动的方向和传播方向一致,最常见的就是声波和地震波。
  特斯拉认为,人类大脑发出来的波,也是一种特殊有的纵波,这种波的频率可以受大脑的控制,从而实现不同的能量传输。海蒂・拉玛将这种波称之为“特斯拉波”。
  和声波共振一样,特斯拉波也存在共振现象。
  一旦让特斯拉波和以太介质发生共振,就可以对幽灵场产生作用,甚至操纵里面的能量达到自己的目的。
  据说,特斯拉已经成功找到了使用电子和机械装置产生这种波的方法,从而产生了非常神秘的力量。
  这是在1903年的一天,特斯拉满负荷地测试了他的无线能量发射器。
  实验在午夜进行。这个夜晚,纽约市民目击了无数条延续数百英里的夺目耀眼的电流束连接着发射塔和天空,天空中产生了令人炫目的景色。
  大家具体看到了什么内容,却已经不得而知,所有的资料都已经被有心人给隐藏和消除了。
  海蒂・拉玛想要重复特斯拉的实验,但是她对电子技术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刻,之前一直想要重新发明一种这样的装置,但是却都失败了。
  这一次,她决定退而求其次,不再使用人造装置,而是让精神力强大的人来进行测试。
  这个实验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她让林鸿坐在均匀的磁场中间,然后按照她发明的一套方式来渐进地进行冥想,训练林鸿对“特斯拉波”频率的掌控。
  等林鸿在这方面掌控比较熟练之后,就进行第二阶段的实验,那就是利用纵波的共振和叠加性,对外物进行影响和操控。
  当然,这个实验并不容易。
  实验表明,林鸿的大脑的确可以产生特斯拉波,海蒂使用一种改装过的地震波测量装置测量到了。
  但是,要想对特斯拉波的频率进行控制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实验卡在这一步,一直没能突破。
  晚上的时候,林鸿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编程或者在网络上冲浪。
  从亚瑟家搬出来之后,他立刻去计算机商店购买了一台IBM的笔记本计算机,然后将经过他完善和优化之后的LINUX安装了进去。
  他现在已经完全脱离了MINIX平台,所有工作都可以在LINUX下完成。
  笔记本的配置,虽然没有台式机好,但是胜在轻便,方便携带。
  再加上,林鸿特别针对笔记本的硬件进行了优化,运行速度也非常快,比市场上流行的微软和苹果的操作系统的效率要高很多。
  在海蒂・拉玛的影响之下,林鸿对尼古拉斯・特斯拉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他对特斯拉的好奇与钦佩程度,甚至超过了达芬奇。
  考虑再三之下,林鸿决定做一件事情――编写他的第一个蠕虫病毒。
  林鸿现在对病毒的认识也比较深入了。
  自从他使用计算机以来,已经碰到过多次中毒事件。
  当然,那是他还是新手的时候。
  后来由于他使用了和其他计算机并不兼容的MINIX和LINUX,就很少中毒了。
  实际上,林鸿对病毒一直在关注。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程序代码。
  林鸿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这种代码可以进行自我复制,就好像生物细胞一样。
  自我复制和传播,可是生物体的特征,而现在,却出现在了计算机里面。
  似乎历史上还从未出现过这样的例子。
  自从林鸿第一次中毒之后,他就开始有意无意地关注这方面的内容。
  尤其是,上次愚人节音乐病毒,竟然让SAM协会的其他成员都中招了,这点对林鸿的冲击尤其大。
  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决定深入研究这种在本质上有点邪恶的技术。
  实际上,病毒在最初的时候,并不是用于破坏的,只不过是贝尔实验室中三个年轻工程师所编写的一个名为“核心大战”的游戏。
  那个游戏本身就是模仿大自然而编写的,两方进行对垒,刚开始都只有一个点,然后对周维的东西进行吞噬和复制,谁将包括对手在内的所有资源吞噬完毕,谁就取得胜利。
  后来,经过计算机工程师们的不断优化和扩展,计算机病毒的技术彻底被打开了。
  黑客们喜欢这种东西,因为它更能体现自己的技术,也更有意思。
  写一个病毒,就好像创造一个新的物种一样,让他们有一种充当造物主的成就感。
  在计算机病毒里面,有一种特殊的病毒叫做蠕虫。
  蠕虫和普通病毒的区别在于它具备网络特性,能够自主地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并且,蠕虫可以自主独立存在,不需要附加在其他程序内,也不用别人去手动执行,这些事情,它自己都可以搞定。
  相比起普通的病毒,蠕虫更接近于一个有机生命体。
  最初的蠕虫,是计算机工程师们为了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而发明的辅助工具。设计目的是当网络空闲时,程序就在计算机间“游荡”,并不会带来任何损害。当有机器负荷过重时,该程序可以从空闲计算机“借取资源”而达到网络的负载平衡。
  不过,在1988年,这一情况有了改变。
  在MEI国康乃尔大学,有一个读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名叫罗伯特・莫里斯,他为了求证计算机程序能否在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自我复制传播,就写了一段试验程序。
  为了程序能顺利进入另一台计算机,他写了一段破解用户口令的代码。
  1988年11月2日早上5点,这段被称为“Worm”(蠕虫)的程序开始了它的旅行,它果然没有辜负莫里斯的期望:它爬进了几千台电脑,让它们死机,并造成了经济损失高达9600万美元的记录。
  两年后,莫里斯因为制造了“莫里斯”蠕虫,被纽约地方法律判处了三年缓刑,罚款一万美金,义务为新区服务400小时。
  莫里斯事件震惊了美国社会乃至整个世界。
  而比事件影响更大、更深远的是:黑客从此真正变黑,黑客伦理失去约束,黑客传统开始中断。而且,计算机病毒从此正式登上计算机的历史舞台。
  林鸿是在一本计算机杂志上读到这个故事的。
  这个故事,让他产生了一个灵感,正好可以解决他这几天来一直在构思的一件事。
  由于关于特斯拉的信息基本都被MEI国政府给封存起来了,于是林鸿决定通过黑客技术来搜集这方面的情报。

当前:第221/65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