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陆权强国全集.com》第95/1332页


眼下的这支队伍虽然剃着青皮头,留着金钱鼠尾,却不是真正的鞑子,而是满清恭顺王孔有德的部下,当年孔有德和耿忠明从登州渡海向满清投降时,受到皇太极的热情接待,正因为孔有德、耿忠明向满清的投诚后带去了大量火炮,使明军在火器上的优势也不再,为鞑子立下赫赫战功,如今,无论是孔有德还是他的部下,都已死心踏地的为鞑子效力了。

孔有德的部队中带有十几门火炮,本来不该走在前列,只是多铎这些天收留了大量明军,光是张天禄、张天福两人就率了三万多明军投降,比多铎本这次南下本部的人还要多,如今这支二万多人的部队已经膨胀到七万多人。

这让多铎有一点欣喜若狂,本来他只有二万五千多人,却要攻打内讧后还有四五十万兵马的南明,心中多少怀着一点忐忑不安,只是对多尔衮的敬服才愿意带兵攻打南明,心下却没有做打下南京的美梦,反正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算了,明军就是再多也不敢离了城池追击。

只是没想到还没有到山东,一仗没打,他已经多了四万多人,照这种情况下去,到南京之前增加数十万人马也不是不可能,事实上另一个时空的历史正是如此,多铎南下之后,先是与阿济格,吴三桂合兵击败李自成,然后由湖广进入江淮,一路收降纳叛,到了扬州时多铎手上的军队已经变成了数十万的大军。

收降了比自身数量还多的明军,多铎的主力行程不免慢了下来,孔有德的队伍就成了前锋,不过,与多铎等人拉开的距离并不大,骑兵也就一天左右的行程。

山东原本富裕,只是经过天灾和鞑子的数次蹂躏,早已变得残破起来,官道年久失修,两旁的田地杂草众生,连孔有德也看得感叹不已,山东是孔有德熟悉的地方,他与耿忠明两人在毛文龙被杀后从皮岛调离驻守山东,就在山东,他与部下因为缺饷哗变,最终席卷山东大半个省份,朝廷不得不调集大军征剿,可是孔有德,耿忠明却乘船跨海潇洒走人,投靠满清,才有了今天的恭顺王,山东变得如此调弊,可以说也有他孔有德的一份功劳。

“王爷,前面数十里就是济南城,伪明黄闯子已率大军入驻,我们是否要等豫亲王的大军来到。”

清军进关,宣称是为了替崇祯报仇,不但收敛了崇祯的尸体,而且派兵保护皇陵,这一姿态迷惑了不少汉人精英,争先恐后向满清投诚,如今要南下灭明,情理上说不过去,因此满清上下一概不承认南明朝廷,以伪明呼之。

“黄闯子,不过是一儒口小儿,何惧之有,传令,我军加快速度,天黑前赶到济南城,说不定到时黄闯子已吓得屁滚尿流,本王要在晚上进入济南。”孔有德的口气说不出的轻蔑。

“王爷有令,今晚在济南城过夜。”亲兵将孔有德的话传了下去,所到之处都是一片欢呼,一路上也不是没有大城,河间、顺德都是大城,可是在看到清军过来后,无不争先恐后投降,他们并不认为济南城会是例外。

这次进军,清军是要争天下,不同于以往只是劫掠,在出发之前,多尔衮反复强调要注意军纪,加上前面的大城又都是主动投降,有好处也是多铎的满八旗先占了,孔有德的部下根本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如今他们终于成了前锋,能顺利进入济南城最好,城中的大户多少要拿出一些东西出来犒军,如果抵抗,攻破城池正好来个大抢,许多士兵竟然巴不得济南城能抵抗起来。

孔有德征战沙场多年,虽然说下大话,还是不敢大意,一拨一拨的斥侯撒了下去,随时传来前方的信讯。

“报,王爷,前方三里处无敌踪。”

“再探。”

“是。”

“报王爷,前方五里无敌踪。”

“再探。”

“是。”

……

离孔有德七八里的一处山谷,静静的伏着一万多明军,济南以北,多是平地,并不太适合埋伏,黄得功只得将三万明军分成两部,一部在前,一部在后,伏击起后,后面的明军再进行增援。

远处鞑子行军激起的烟尘已经清晰可见,许多士兵脸上紧张一片,尽管这支明军多是与流寇作战,但鞑子凶恨的传闻早已深入脑海,每人都不自觉的将之放大,虽然探听到鞑子的人马没有自己多,而且自己还有伏击的便利,许多士卒依然惶恐,若不是口中含草,恐怕有人会忍不住大叫大嚷起来。

谷口出现七八名鞑子的身影,他们头上的金钱鼠尾清晰的表明了他们的身份,许多明军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液,只觉得口干舌燥起来。

第二卷 虎踞鄂中 第八十四章 进城

“报大帅,斥候已探到那第八镇死伤惨重,目前已经溃散四逃,我等是否停下炮击追击!”

身边一副官询问道!

自从昨日发现一标不稳,并且内里还有颇多情况需要处理后,李汉便将那个之前一直跟在他身边叫做‘李东来’的矮瘦军官调任组建情报司,随着他的布局越来越多,那方才组建的情报司所需要担当的任务也逐渐多了起来,这不,如今的他又过去安排人手前去探查马口镇跟县城附近的情况了。

一标铺的越来越大了,身边没人难免不甚方便,不过李汉没多久就想起了昨天他临时挑出的那十几个参谋,便将他们叫来身边,划出几个帮忙整理那货船之中的货物,除了火炮之外的其余枪械弹药他一件都没让人搬下来,对于这汉川,他并没有多少觊觎之心,原因只有一个,离武昌太近了!

与他报告的副官叫做马荣成,年龄约莫与他相仿,是他之前挑出的一行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个,虽然只是湖北陆军学堂出身,不过李汉看中了他老成稳重,不似其余十几人那般面上稚气未褪,更添被他叫来之时,其余十余人因未参战而多在闲聊休息,唯有他一人正在借助火光翻看一本早先湖北新军督练公所印发的《参谋旅行》,李汉派人与他左右询问了一番,均被告之此人十分之努力,从不放过一分钟之闲暇。

李汉喜欢聪明人,因为他记得以前在大学的时候,曾经上过一堂成功学讲座,那位如今他已经忘掉了姓名的教授,用他激昂振奋的话语,教会了一众学生要学会与聪明人多走近。因为在与他们的思维交流之中,你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逐渐成长。

当然除了聪明人,他其实更喜欢懂得努力的人,因为他们是一类人。

不过,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他之前费了好大的功夫,才让李东来对他的称呼从‘大人’变成了‘先生’,中间着实费了好大的功夫,而现在又要重复这番工作了!

“叫一营停下来吧,通知二营准备打扫战场,遇到反抗格杀勿论!”

虽然心中已经大致有数,不过,真看到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就有数十箱炮弹被消耗一空,李汉苦笑之余也心中有数了,这一场到目前为止还是零伤亡的战役,却消耗掉了他近四万两的炮弹,果然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他知道经过了一天一夜之后,最迟今夜,那武昌起义之消息便是有心人也不敢再去强压下来,恐怕此时那京城已经闹腾开了,换言之,那来自朝廷的十数万北洋劲旅即将经过河南、安徽直逼湖北前线,到时那战线可不仅有武昌三镇一处,历史上甚至绵延数百里,直至鄂中、西北一带具属交战范围之内,以他现在手上的不足两千人马,而且还不能完全掌握在手中,到时候一旦仗打起来那颗就是硬碰硬的交锋了,再不服如今他与第八镇这般的不对等。

时间,李汉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了。三营、四营未在汉川停留直接渡河直上,兵锋直至鄂中重镇孝感、应城二县,唯有拿下这两处,他才算是有了一个稳定的根据地,才能从容不迫的扩充军力,并继续扫荡攻陷鄂中县市,力争与那南北议和之前的几月之间,跻身南北诸势力之列。

倒不是他放弃了之前给自己制定的计划,毕竟清末湖北虽然也有两千多万人口,但是人口太过集中在长江沿岸,不利于全省工业的规划。但是他也没想到能在湖北打下这么一番局面来,应城比起自贡虽然差些,不过同为千年盐都,而且应城的盐矿虽然储量稍低一些,且更加利于运输跟大工业开采,因此虽然心中急切的希望能为家乡的解放事业做出贡献,但是最终还是放弃了现在就打回四川的想法,因为他知道现在的湖北更便于他的发展。

当前:第95/133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