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秦川》第387/421页


韩敬推开樊哙,摇摇晃晃朝前走了几步,张良上前把韩敬扶住,笑道:“都说韩将军海量,今天我算是彻底服了。没多,一点没多,走的简直就是一条直线。可是……”

“可是什么?”韩敬把眼一瞪,问道。

“我服了,可是有的人不服!”张良道。

“谁不服?”

“黑夫黑将军!”

“他不服?他不服我喝死他!他在哪里,我倒要去会会。”

“嘘!”张良将一手指放在唇间以示轻声,道:“黑夫改名赵大,这事陛下还不知道,不可露了他地身份,你瞧那不是!”

韩敬的左手搭在张良肩上,用右手堵了一下嘴,哦了一声,道:“对,不能泄了黑夫的身份,不然他真要跟我拼命了!”抬眼一看,见黑夫一直往李信大帐这边打量,摇摇头道:“看来他还真是不服我的酒量,你瞧他在向我挑衅呢!张大人,走,我这就与他拼一番酒,你来做个见证。”

“韩将军先行,我得去解个手,一会便去做这个见证!”打发走了韩敬一伙人,张良回到帐中,大帐已被亲兵收拾干净,李信坐在正中的位置,英布、陈缨、李敢坐在右手位置,每人中间被一高脚茶几隔开。韩信坐于右手,正在对帐内诸人讲解贱茶与贵茶之间的不同之处,张良挨着韩敬的下手坐下,韩信知道人已来齐,尽快把讲解结束,道:“陛下叫我等前来有何要事吩咐!”

“朕碰到了一件难事啊!”李信叹了一口气,让亲兵把密报送过来,捏在手上晃了晃,道:“探马传报,我们刚刚拿下来的匈奴地,从阴山口至赛因草原又被匈奴牧民占领。亦就是说。我们前脚一走,他们后脚跟到,把我们打下来地土地又从我们手里拿走,这跟没有打下来有

?”

“这算什么难事,再打回去不就得了?”英布起身,道。

“不行,我们首要的目标是对付耳孙屠的大军,用数万大军去对付几个牧民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意思。再说。要杀过来时早就杀了。为何能使他们逃了命去?只因匈奴牧民与我们一样。家家都有快马,可以轻易逃过我们的追捕,因此就算大军再次前去也杀不干净!”韩信道。

李信赞赏的点了点头,道:“韩信所虑也是我所虑,大家想想可有什么办法能让大军所踏过的土地都变成我们的土地。”

陈缨蠕动嘴唇想要说话,可看到帐内英明神武地李信、神机妙算地韩信,决胜千里之外地张良都没有主意。他算是老几。自打从‘代县’与匈奴人一战之后,他就把近几百年来与匈奴战的史料全部找来加以研究,心中有了个考虑,可面对李信目前还不敢把这套不成熟的想法说出来。

等了一会,见还是无人开口,他鼓足了劲再次想开口,抬头见到李信含笑对他点头,眼睛里全是鼓励之色。终于道:“臣有个不成熟的考虑。希望说出来以供陛下参考。”

“请讲!”李信朝他抬了抬手,道。

“臣仔细观看秦攻击胡人、匈奴等部落的史料,发现秦王嬴政并不是为了保家为国而是为了一己私欲开疆裂土。动辄动用数十万兵力,上百万苦役,因此搞得功勋还没有建立,国家已经大乱!”

坐在阵缨两边的李敢、英布同时踢了陈缨一脚,陈缨把话打住,不解的问道:“为何踢我!”

“你们两个莫打断他,陈缨说地没错,开疆裂土是嬴政的一己私欲也是朕的一己私欲,但同时是诸位将领们心中的一己私欲,难保天下的百姓没有这样的私欲。所以说,当这种私欲天下人皆有时就不再称其为私欲,而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好事,最少可以把战争拉到国土之外打,做到不扰境内百姓。陈缨按照你心中所想尽管直言,有说错的地方朕不怪你。”李信笑道。

“臣刚才所说并不是指责陛下开疆裂土,也不是说开疆裂土不好,而是想借此说明秦对付匈奴地策略打根本上就是错误地。”陈缨向李信告了个罪,接着道:“秦王朝派出的战士不能适应当地的水土,在边疆死亡,在行中徒军倒毙地数不胜数。为了解决兵源的不足,只能更大范围的征兵,于是犯罪的低级官员,贫苦的赘婿,经商的商人都被征召。等这些人都征召完了,便开始追查出身,再追查三代,继续征召。这些人也征召完了,再发配左右邻居。所以说,秦的征兵不算是征兵,简直跟即将走上刑场没什么区别。这些兵卒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却不得到一文钱的奖赏,战死病死,家中所应负的税赋也得不到一文钱的免除,终于惹得天下大乱。朝庭上反对陛下用武,臣想也是居于以上的理由,然而陛下用兵臣却可不会天下大乱。”

“为何?”李信脸上保持着笑意,问道。

“陛下用兵,用重金召募,给以丰厚的赏赐,而且英明的用骑兵对付骑兵,让食惯五谷杂粮的兵卒去适应牛羊肉食,这样就可省却百万的役工,不会大量耗费国库,最低限度的打挠百姓,使他们能够安居乐业,所以不会像秦那样天下大乱。”吹捧一番后,陈缨把话锋一转,道:“但是,陛下在军事上有太多的沿习秦朝陋习,这里边还是隐藏着许多的危险。”

“这里边隐藏着什么危险?”李信问道。

“陛下现在所虑的是什么?无非是我们打下来的土地却无法占领。匈奴人穿的吃的不依赖土地,大军一到,他们便走,大军一去,他们便来,辗转迁移在茫茫大草原上与我们捉起了迷藏,使我们有力使不上。可陛下想过没有,这种忧虑在长城边塞同样存在。我们用秦军制,从各郡征兵屯守长城,费用开支极大。匈奴人却派少量牧民监视,哪个关隘人少了他们攻击,陛下不发兵救援,边民就会绝望,产生投敌的心理,臣想韩王韩信投敌不会没有这方面的因素。而陛下发兵救援,人少了不足以抵抗,人多了集结费时过长,等赶到救援地点,匈奴人又扬长而去,阴山口与狄道被攻便是明证。

集结的兵力如果不解散,费用庞大,不是国库可以长久负担。集结的兵力如果解散,匈奴人又会来攻,几年下来百姓都将苦不堪言。”

李信已从陈缨的话中品出他这是借长城防守来指现在的所虑,把手撑住大靠椅急道:“看陈将军所说并非临时想出,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如何解决想必也有办法,快快说来。”

陈缨想这个问题时,还不清楚李信精兵政策的深意,所以考虑的是长城防守问题。这时略一思虑,为了能让众人更好的理解,把长城防守问题直接搬到占领土地如何守住的问题上,道:“臣觉得陛下应该在占领的土地上兴建要塞。”

张良从陈缨所说军费开支过大的话中想起一事来,正在盘算如何减少这支只有九万人马开支却大到近百万人马的所需,听到陈缨又说要兴建要塞,把这事先放到一边,急忙道:“兴建要塞?谈何容易!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成的事情!”

“匈奴人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歼灭的!”陈缨回了一句,道:“臣觉得陛下应该在水草肥美,有河流经过的地方,修建高大城堡,外围加深壕沟,让匈奴人无法逾越。每城住户应在千户以上,让官衙先在城中修建好房屋,准备耕田放牧用具,然后鼓励中原百姓移民至此。”

第六卷 匈奴匈奴 第二十五章 军中市场

励百姓移民边塞?

韩信是个足智多谋的武将,一辈子的心血都耗费在研究排兵布阵上边,对于行军打仗之外的事情根本不操心,所以听到陈缨的建议时,微微把眉一皱,暗觉有些不妥,至于哪里不妥却又说不上来。

张良恰恰与韩信相反,虽然他得了一本兵书,搏得决胜千里之外的美誉,但考虑事情往往从大局着手,因此对民政方面的事很是关注。听到陈缨如此说,嘴角挂出轻藐的微笑,道:“让中原百姓移民边疆?陈将军,你不是在做梦吧!在中原,百姓们如今都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他们为何要放弃安定的生活到边疆受苦受累。还有,你以为凭借没有受过训练的百姓就能对付得了凶悍的匈奴人吗?”

“所以,要想把中原百姓移民边疆,就得给他们足够的诱惑,把他们吸引到边疆来!”陈缨见李信埋头苦思,对他的话似乎很有兴趣,信心也就越来越足,道:“我是这样考虑的,告诉那些有罪关押在监狱里的囚犯,只要他们答应拖家带口移民边疆,就赦免他们的罪刑。告诉那些没有罪的,只要他们愿意迁移到边疆,就赏赐给他们爵位,并免除所有的赋税。许诺发给他们冬夏衣物,还有够他们好好生活的粮食钱物,将他们在中原的田地房产按官价收购,在边疆再免费送给他们等同或大于中原时的房屋以及几十倍、上百倍地土地供他们耕种放牧。解除他们的所有所顾之忧,并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未来。”

当前:第387/42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