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欧洲》第104/1657页


轰轰轰……

交通壕里不断传出爆炸声,这里现在不是庇护所,而是死亡谷。

德国指挥官也趴在地上,他仔细观察葛立夫他们的阵地后,喊来传令兵,想组织部队反击。没想到就在传令兵刚刚爬过来的时候,两发子弹飞过来,指挥官和传令兵双双阵亡。

第六团中最不缺的就是精确射手,手、眼、身早就在长期的训练中协调如一的武人,想要练习枪法实在是简单,“三点一线”之类的瞄准方式,几乎是一点就破,而且还能举一反三。

失去了指挥官,德国人陷入各自为战的艰难处境。

德国人的机枪是MG08,以及MG08/15,这两种机枪都很沉重,不方便携带,因此这支部队往前方增援的时候,并没有携带机枪。这样一来,以步枪为主的德国人想和以刘易斯机枪为主的葛立夫他们对射,无论是密度和强度都处于绝对劣势。

一般情况下,设置阵地,首先考虑的就是掩体。

葛立夫他们的掩体虽然是简易掩体,但也能提供基本的防御。

德国人可没有,他们大多是利用同班的尸体作为掩体。要知道,尸体是能够被子弹打碎的。

对射不到十分钟,德国人死伤惨重,无以为继,如潮水般退去。

“哥,咱们去前面帮忙吧。”徐盛很兴奋,拎着枪管微红的刘易斯向葛立夫请战。

“不,咱们去打第二道。”葛立夫有主张。

“第,第二道?”徐盛跟不上葛立夫的思路。

葛立夫没有回答,拍拍身上的衣服。

德国军装。

(ps:求收藏,求推荐,求评论,不要钱,不费劲,您的支持是对写手最大的鼓励。)

第86章快

1864年,瑞士、法国、比利时、荷兰、葡萄牙等12国在日内瓦签订了《日内瓦公约》,最初,日内瓦公约只是针对军队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中立地位以及伤病军人不论国籍应受到接待和照顾等。

随着时间的推进,1899年和1907年,《日内瓦公约》进行了修订,将保护对象扩大到战俘。

所谓的“战俘”,是有明确规定的。比如:备有可从远处识别之固定的特殊标志;公开携带武器;遵守战争法规及惯例进行战斗。

军装就是可从远处识别的固定特殊标志。

所以签署过《日内瓦公约》国家的部队,基本上没有穿着敌军军装进行作战的习惯。原因很简单,如果穿着本方军装作战,一旦被俘,参照《日内瓦公约》,可以受到战俘待遇。而穿着敌方军装战斗,一旦被俘,将不受《日内瓦公约》的保护,这也就意味着,到时候,要杀要剐就全凭敌方的心情。

对于葛立夫和胡听风来说,《日内瓦公约》没有丝毫的约束力,这俩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个东西,纵然是知道,他们也不会在意。和外国人相比,中国人打仗,从来都是无所不用其极,看看三十六计,想想水火无情,中国人狠起来,洋人根本不是个。

如果需要,让葛立夫和胡听风光着屁股上战场,这俩也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

秦致远有心理负担。

几乎就是在战斗刚刚打响的时候,秦致远面前的两部电话几乎同时响起。

铃铃铃……

听到铃声响起的那一刻,秦致远快速从椅子上弹起,第一声铃声还没有响完,秦致远就抓起话筒。

“这里是狼穴,我是头狼。”

虽然德国人更喜欢自称为狼,秦致远还是把指挥部的代号定为“狼穴”。

法国人喜欢鸡,总不能称为“鸡窝”。

话筒里传来的声音是法语,秦致远松了口气,这是那两个配合第六团行动的师部打来的。

行动之前,秦致远已经和那两位师长沟通过了,并且通报了这边的攻击日期,并没有通报具体时间以及作战计划。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情报泄露。

欧洲就这么大点,雅利安人和高卢人的关系错综复杂,彼此之间的渗透都不少,秦致远为了保证战术发起的突然性,只能这么处理。

从秦致远的反应上看,他的心里未必和表面一样冷静。

当前:第104/165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