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欧洲》第1655/1657页


兰芳空军开始轰炸狮城和雅加达的时候,秦致远接见了美国驻兰芳大使迪伦・康纳。

迪伦・康纳是为了和平才求见秦致远的。

“是否停战我说了不算,兰芳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当初是意大利首先向我们宣战,我们这才被迫应战的,至于俄罗斯人,他们已经侵入我国领土150公里,我们在北疆区的军队仍然保持着克制,这是我们兰芳爱好和平的最好证明,至于英国人,说实话,迪伦,你不觉得英国人的殖民地有点太多了吗?我刚和乔通过电话,我们一致认为应该消除所有的贸易壁垒,让全世界都回到自由贸易的正确轨道上,在这方面,我们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秦致远唱了好一通高调,然后终于说回正题。

俄罗斯人向兰芳北疆区的进攻已经成了一个笑话,兰芳几乎没有投入地面部队,只有小规模的地面部队对俄罗斯军队进行有限的骚扰,再加上空军的轰炸,已经让俄罗斯人举步维艰。

德国和波兰向俄罗斯宣战之后,德国在短时间内将陆军扩充到一百五十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上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老兵,威廉三世已经派出一支人数为三十万人的部队进攻白俄罗斯,这已经对俄罗斯人形成极大牵制,斯大林不得不从进攻兰芳北疆区的部队中抽调出一部分前往白俄罗斯防御德国人,这更令布尔什维克军队士气不足,或许用不了多久,那些每天前进还不到十公里的部队就会原地溃散。

“乔”是美国新任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这是一位以古典自由派保守主义而闻名的美国总统,政治上主张小政府,经济上主张自由贸易,是最后一个没有试图干预自由市场的美国总统,让经济周期听其自然。

在任期间,约翰・卡尔文・柯立芝对政府进行了一些整顿,革除一些引起民愤的贪污渎职的官员,同时削减所得税税率,鼓励投资。约翰・卡尔文・柯立芝信奉“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认为“少管闲事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真不可思议,这居然还是一位庄子的传人。

英国当然是希望美国参战的,就秦致远所知,英国政府目前有一个代表团正在美国游说美国政府参战,希望美国政府像上一次世界大战一样,充当欧洲的救世主。

兰芳目前在美国也不是毫无影响力,英国人在游说美国政府的同时,兰芳也有动作,老雷诺作为秦致远的私人代表,月前就已经前往美国,在美国寻找足够有分量的盟友,以联邦集团的西蒙・艾伦、梅隆家族的安德鲁・雷蒙和洛克菲勒家族的老约翰为首的一群人同时也是动作频频,这些经济巨头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即在全球范围内推行自由贸易,消除贸易壁垒,取消贸易关卡。

而这些美国经济界巨头们的要求,也正是英国人拼死也要保卫的东西,要知道英国可是有着全球最大殖民地的,在英国殖民地内,英国商品当然是畅通无阻,而兰芳商品和美国商品如果想要进入英国殖民地销售就要缴纳巨额关税,这肯定会影响到兰芳商品和美国商品的竞争力。

这个“关税”是英国人的命根子,英国人肯定不会放弃,否则也不会有上一次世界大战。

同样是在上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人左右逢源赚光了欧洲的钱,然后又亲自出兵去瓜分最后一杯羹,但因为美国国会的不批准,美国没有签署《巴黎和平协议》,也没有加入国联,等于是这最后一杯羹,美国人只吃到点残羹剩饭,这让美国人很不爽。

特么上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欠美国的钱还没还清呢。

“我不知道您和总统先生有什么约定,但作为文明世界的一部分,我们不希望看到太多的人道主义危机爆发,您知道的,兰芳军队的攻击力太具有破坏性,如果陛下您不加以约束,那么这将是一场波及全人类的灾难,我想,我们之间的主题不应该是战争,而应该是其他更美好的东西,比如――香醇可口的美酒。”迪伦・康纳说完,向秦致远举起手中的酒杯示意。

呃――美国的《禁酒令》还在发挥着作用,但很明显,已经没有多少人当它是回事。

迪伦・康纳的意思很明显,美国人也需要为美国商品获得更大的市场,但不能是一个被打烂的市场,如果打得太厉害,家里的坛坛罐罐全部都打光,所有的财富都在战争中蒸发,那要那些市场还有个屁用。

有产品是好事,但也要市场里的人买得起才行,否则那些资本家宁愿把牛奶倒河里也不会施舍给那些需要的人。

迪伦・康纳知道美国的那些大企业和兰芳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梅隆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和秦致远的兰芳皇家集团是盟友,他们在很多层面上都有充分的合作。至于美国联邦集团,虽然秦致远现在名义上和美国联邦集团已经没有了关系,但谁都知道,联邦集团就是秦致远一手创办的,否则西蒙・艾伦那个职业经理人凭什么握有联邦集团过半的股份?

自从兰芳向意大利宣战之后,西蒙・艾伦就旗帜鲜明的站在兰芳一侧,要求美国政府在经济领域对意大利实施全方位的封锁,甚至为了推动这一决议,就在一个星期前,西蒙・艾伦在美国国会开会的时候和意大利裔的国会议员阿历桑德罗动了拳头,西蒙・艾伦给了阿里桑德罗狠狠两拳,把阿里桑德罗揍进了医院,这件事还登上了《纽约时报》的头版头条,成为美国本年度最劲爆的新闻,甚至超过了正在进行的世界大战。

嗯嗯,有了上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美国人对世界大战真的没多少兴趣,很多美国人找不到扛上枪去保卫一群陌生人的理由,更何况那可是和兰芳作战,只是这个名字,就已经让很多在上一次世界大战中有过从军经历的美国人胆寒,甚至不仅仅是普通人,很多美国将军也一样,甚至就连已经退役的前美国远征军司令约翰・约瑟夫・潘兴都在报纸上公开发表类似畏战的言论:“如果想击败兰芳,我们要准备比上一次世界大战多出两倍的士兵,多出三倍的战舰,多出二十倍的战斗机,那也并不一定就能够达到目的,只能说是有了和兰芳对抗的实力。”

啧啧,潘兴可是美国陆军第一人,美国陆军目前唯一一位特级上将,连美国开国总统都没有殊荣,连潘兴都这么说,可以想象美军对兰芳的重视。

“我当然也乐意看到和平――”秦致远刚开口说话,就被急匆匆走进来的海曼打断。

海曼的表情凝重,面色微红,好像是在极力压制即将喷薄而出的怒火,以至于声音都有点发抖:“救援小分队回来了,他们只带回了飞行员的尸体,我们的飞行员――是被人虐杀的!”

虐杀!

真是骇人听闻,说好的《日贝瓦公约》呢?

1063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考虑到英属马来亚距离兰芳本土的距离非常近,兰芳空军轰炸狮城和雅加达使用的都是性能差一点的“鹰雕”,而不是最新的“袋鼠”。

“鹰雕”轰炸机是兰芳第一款载重能力达到五千公斤的轰炸机,机上共有机组成员七人,除了主驾驶、副驾驶、领航员兼投弹手之外,其他的四人都是机枪手,他们要操作“鹰雕”上安装的八挺机枪机炮,赋予“鹰雕”一定程度的自卫能力。

七月二十三号这一天的轰炸,共有11架鹰雕被击落,也就是说,有77名机组成员失陷英属马来亚,考虑到机枪手是无法跳伞的,那么就应该有33人有可能生还。

轰炸机机枪手实在是最危险的一个职业,他们在飞机上只能待在一个很狭小的空间内,转个身都很困难,所以一旦飞机出事,机枪射手很难生还。

兰芳对于早有防备,所以在开战之初,兰芳军部就派出十余支小分队,先期潜入英属马来亚,在当地情报组织的配合下,准备营救失陷敌阵的空军飞行员。

二十三号早晨开战之后,这些小分队确实是按照预定计划在狮城和雅加达准备营救飞行员,只可惜他们的任务没有成功,确实是有兰芳的空军飞行员跳伞跳生,但他们逃得过殉爆的命运,却逃不过英军地面部队的追杀。

当然了,考虑到马来人的尿性,这其中或许还有平民参与。

对待兰芳,马来人的态度说不上友善,虽然英属马来亚的人口结构就目前来说还是华裔居多,但在英国长期的妖魔化宣传中,兰芳的形象在英属马来亚地区实在是说不上好。

当前:第1655/165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