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之钢铁基地》第297/368页


连长举着望远镜小心的观察着前方,那幢楼房已经无法居住,不过碎石瓦砾到处都是,用来隐藏士兵算是最佳的地点。两侧都是低矮的草丛,谁也不知道草丛里面有没有美军士兵。这里是通往港口的最后通道,美军一定会在这里布置重兵,不过听说登陆场外的华军战舰因为发现了美军潜艇的踪迹,所以后撤一段距离,舰炮指望不上,陆战师炮兵部队还没有展开,只能依靠空中支援了!

即使呼叫空中支援,也要摸清敌人火力点之后,如果能被飞行员发现,这里早就被夷为平地。刘长国的三班和另外五个班被命令发动试探性攻击,哀叹一声倒霉后,八名士兵起身小心翼翼的往前挪。这三百米的距离上,除了敌方阵地周围,其他地区都是平坦的开阔地带,中间只有弹坑和小土堆可以利用。

远远望去,四十多名华国士兵在焦黑的土地上就像小蚂蚁一样,从美军阵地这里看去同样如此。撤回来的103步兵营营长比利少校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获得了韦斯利的更多信任,他的营残余部队守卫在此,还获得了团部三门步兵炮的火力支持。不过士兵们没有了第一道防线时的精气神,大多显得无精打采,战斗开始之前还可以因为无知而无畏,当战败之后这些士兵们知道绝对不是华国士兵的对手,因此干脆利落的士气全无。

这不是靠痛骂敌人就能挽回的,面对华军几十人的小规模进攻,比利大声命令士兵们进入阵地,准备迎接新的冲击。那座最显眼的楼房上并没有布置兵力,反而是两侧的草丛里布置着重兵,在楼房废墟上拥有射界的优势,也有可能在第一时间被华国飞机轰炸,在上面布置兵力根本就是赔本的买卖。比利依靠的是草丛里四座机枪碉堡,它们与草丛差不多高,大部分建筑都在地下,顶层用草木遮盖,因此在华军轰炸中幸存。

一名华军士兵正要跑向下一个弹坑,就听嗖的一声,一颗子弹从身边飞过,正要庆幸自己的好运,第二发子弹打在了自己的右腿上,动脉破裂,血流如注,战友们却没有时间过来救助他,因为所有人都在寻找掩体试图反击。

无数子弹从两侧的草丛中飞出来,刘长国隐约可以看到草丛里面灰色的钢盔左右晃动――那些美国人利用草丛的掩护设置防御阵地,遮挡进攻者的视线,自己却可以轻易瞄准进攻中的华军士兵。

“轰!”一发炮弹在刘长国附近爆炸,冲击波带着灰尘覆盖了这个机枪阵地,好在他和副射手都没有受伤。扣动扳机,华军最主要的火力终于开火,其他的半自动步枪、冲锋枪也猛烈射击,美军躲藏的草丛被打断无数,露出了美军阵地的真面目。

“撤退!”一名排长大喊道,他们已经摸清了对手的虚实,凭借这四十多人根本不可能突破,不过撤退也不是简单的事,他们相互掩护着后撤,即使如此回到出发阵地时也有五名士兵伤亡。

得到敌军情况的连长立刻联系上级,要求空军轰炸机支援,没想到十五分钟后见识了骇人的一幕――两架空军轰炸机飞临战场上空,以楼房为标志物,在两侧投下了四枚炸弹,神奇的是那些炸弹爆炸后引发了剧烈的燃烧,草丛被烧光后大火还没有停止,恐怕那里的美军士兵活不成了!

第三百九十三章攻克瓦胡岛

为了应对夏威夷群岛上坚固的防御工事,500吨凝固******被运输船送到了考爱岛上,这种弹头涂着鲜红油漆的炸弹被安装在轰炸机上,用于支援前线作战,首次实战应用就取得了惊人的战果。

美军在这个阵地上布置了一门小口径高射炮,其实整个瓦胡岛上的防空武器非常密集,横须贺事件后美国人紧急向这里运送了一批高射炮,这种小口径的高射炮性能落后,面对高度低矮、飞行缓慢的双翼飞机还能应付一二,面对华军高速活塞色螺旋桨飞机就力不从心了。而且美国人还属于战争菜鸟,在战斗开始之前他们将大部分火炮或者塞进封闭式炮台里,然后被轰炸机一一炸毁,或者露天布置火炮阵地,被华军飞机轻易找到。高射炮阵地也是如此,不经任何伪装,在华军轰炸开始后不久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里的一门高射炮属于幸存者,连续的轰炸让美国士兵逐渐成长起来,他们用帆布盖在这门高射炮上,再将草丛覆盖其上,成功躲过了后续华军的轰炸。

天上的一架华军飞机飞过了头顶,在这个隐蔽的高射炮射击阵地上,几名美国炮兵透过帆布还有青草之间的缝隙望着天空,他们多么想扯开伪装物对着侵略者狠狠的来上几炮,可是因为实力的原因,他们做不到。

他们得到的命令是尽可能的保存自己,然后在有飞机威胁到碉堡之类重要设施的时候,再给予突然的还击,击落敌机之后,尽量抢救自己的火炮。可是看着天空中两架凶悍的华军飞机,这些美国的年轻炮兵们,实在没有勇气向敌人打出自己手里的炮弹。

他们亲眼看见一名在战壕里奔跑的美军士兵被20毫米口径的机炮打中了身体,他的胳膊仿佛被什么东西撕扯开来一样,一下子飞出去了好远好远,然后这个士兵的身子都膨胀开来,肠子喷了一地,整个人倒在战壕里,鲜血喷在周围士兵的脸上,吓得他们哇哇大叫。

可惜的是,这些被吓得叫喊不停的美军士兵们,只经过了短短几秒钟就再也叫喊不出来了,因为第二架俯冲而下的无畏者型攻击机把弹药再一次倾泻在了这条战壕里,一瞬间横飞的弹药就打得战壕里鸡飞狗跳,差不多有30名士兵的满满一战壕人,一瞬间就只剩下了个位数。

战壕里一名美国老兵幸运的躲过了子弹,转身逃跑的他从坍塌的废墟里挣扎着爬出来,他的位置不错,有几个倒霉蛋替他挡住了横飞的碎片,还有顶棚上塌下来的碎石。于是他活了下来,虽然耳朵里嗡嗡作响,似乎再也听不见其他的声音,但是他依旧很庆幸,庆幸自己可以继续呼吸。

他看见战壕不远的那个隐蔽的高射炮阵地里,有士兵正在向他招手,他看了看四周,发现只有他一个活人还跪在废墟边,而他的膝盖下面,是另一名美国士兵的胸口。他用不知道被谁的血染红的手向前爬行,把自己的脚抽出废墟。踩着死人他连滚带爬的逃进了高射炮阵地里,靠在几个弹药箱上大口的喘气。

别人对他说了什么,他自己也不清楚,因为耳朵里就只有嗡嗡的鸣响。不过喘息了一会儿之后,他感觉到了身体上传来的疼痛,抬起自己的胳膊来看了看,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自己的胳膊上插着一片金属,不知道究竟是来自哪里的。

来不及拔出那个该死的弹片,他抬起头来看向了周围,高射炮阵地上的士兵正在七手八脚的掀开帆布,上面的青草掉落下来。

视野变得更好了,但好运也到此为止,华军的飞机正在丢下一枚接着一枚的炸弹,所有地方都腾起了巨大的火焰,似乎一切都在燃烧。印象中他从未见过这种炸弹,旁边一名炮兵整条胳膊被烈焰吞噬,脸皮都被火焰烧得融化。

说实话这名美国老兵只是一个可怜的农民,他可不知道什么科学技术还有什么先进的武器装备。在他看来华国人发明出来这些可怕的东西,就和魔鬼撒旦差不多。正常的人类是不应该用如此残忍的方法来残骸同族的,可是这些武器现在都出现在了战场上,如同死神那可怕的镰刀一般,收割着人们的生命。

一切似乎都结束了,或者说一切都应该在此结束了。老兵颓然的发现自己已经被火焰包围,死亡的气息在自己的鼻孔里乱窜。他挣扎着想要站起来,他看见远处有美国士兵在拍打着自己身上的火焰,遗憾的是他的双手没有能够扑灭身上的火苗,反而让自己的手掌还有袖子也燃烧起来,凝固******里面的燃烧物质带有粘黏性,很容易就黏在接触的物体上,把接触的物体也一起点燃。

挣扎着奔跑着,那名士兵最终与一个同样满身火焰的人撞在了一起,两个人都倒在地上,消失在了老兵的视野里。很显然他们两个最终的结局非常清楚,没有人能在“魔鬼的火焰”中存活下来。

还没等这个苏联的老兵回过神来,阵地上炮弹殉爆的气浪就将他吹飞了起来,他的整个身体都仿佛是风中的树叶,跃起几米的距离然后重重的摔在地上。奄奄一息中他听到了华军冲锋的呐喊,下意识的想要反抗,但不远处那支斯普林菲尔德步枪是那么遥远,终于消失在闭合的眼帘中。

指挥部设在爆炸范围之外的比利少校再次干脆利落的跑路,下达撤退命令后也不管战场上士兵能不能撤离,自己先登上了一辆吉普车逃离了炙热的战场。华军士兵小心翼翼的靠近美军燃烧中的阵地,烧光了草丛、衣服的大火半个小时后才渐渐平息,士兵们第一次经历如此恐怖的战场统计――243名美军士兵死亡,大部分找不到完整的尸体,17名幸存士兵投降。

空军的配合加上后续兵力的增加,美军第二道防线再次被突破,陆战一师将大量兵力投入到扩展战场纵深的战斗中,第二道防线被突破后美军在后面没有更好的防御设施,雷蒙德只能下令全军退守珍珠港区。

“将军,东北方向出现华军一个团左右的兵力,再加上西北方向,我们被完全堵在港口内。”比斯利指着地图对雷蒙德汇报道。

苦笑着摇摇头,雷蒙德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一开始就被堵在夏威夷群岛上,然后被堵在瓦胡岛上,最后被堵在珍珠港内,我们根本一直处于包围之中。”

见雷蒙德不再说话,颓废的气氛让指挥部里的人发疯,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比斯利沉默一会后坚定的抬起头说道:“将军,诸位,我们在珍珠港只有不到5000人的兵力,而且缺少弹药补给,大部分仓库都在港口外围,现在已经是华军的战利品。开战到现在我们已经损失过半,第二十五师的小伙子们表现非常英勇,但是,我们不能再让小伙子们白白送命了!”

“轰!”一个巨大的炮声打断了比斯利的话,那是华军对准珍珠港码头以外的地方炮击,不过比斯利的思路没有被打断,他接着说道:“五千名士兵挤在狭小的港口区,每一枚炮弹都会带走好几人的生命,继续反抗没有意义。将军,诸位,我建议向华军投降。”

韦斯利说完立刻有一名上尉参谋附和:“对!华盛顿早就把我们抛起了,坚决抵抗到现在,也对得起我们军人的荣誉,不能让士兵们给华盛顿那群无耻的官老爷陪葬!”

指挥部里要求投降的声音响成一片,只有雷蒙德还默然不语,他的内心也在激烈的斗争。战争开始后在关岛、中途岛、威克岛等地方都有美军投降的先例,但是他们的军衔低的可以忽略不计,国内不会因为一名少尉的投降而争论。但一名将军不同,自己的投降将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不说对国民士气的影响,就是自己的家族都会受到不小的牵连――他很清楚现在美国人对战争的狂热。

这不是夸张,战争开始前美国国内就充满了对外扩张的情绪,华国主动挑起战争后国内就像炸了锅一样,抹平华夏的描述每天都能在报纸上看到,孤立主义在目前的美国没有很大市场。

当前:第297/36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