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之钢铁基地》第361/368页


所以,在欧洲大陆上只剩下一个沙皇俄国在抵抗者同盟国,这是协约国的救命稻草,是协约国最后的希望。一旦沙皇俄国投降,协约国将再也没有战胜同盟国的可能,将来最好的可能就是两强对立,这也超出了英国的底线。

尼古拉二世顿时感觉亚历山大,同样非常自豪,看到没有,欧洲的希望掌握在我尼古拉二世大帝手里,伟大的俄罗斯将成为欧洲的救世主,没有我,欧洲将再次进入黑暗时代。

自豪的同时,尼古拉二世没有忘记向英美要好处,单凭俄国的力量很难挡住德军的进攻,之前的战斗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他可不想和拿破仑时期一样,用空间换取胜利,拿破仑在莫斯科失败,不意味着威廉二世也会失败。他盘算着在边境地区就击败德军,所以,更多的灰色牲口被征调动员,在边境地区,俄国已经聚集了三百多万大军,其中四分之三是新征调的士兵,没有经过像样的训练,没有像样的武器。

“我们需要武器,需要弹药,需要军装,需要钢盔,需要坦克飞机大炮,什么都要,没有这些,就不要期望俄国用一己之力抵挡同盟国!”俄国的外交官在伦敦和华盛顿态度强硬,现在是英美有求于俄国,必须拿出真金白银!

英美能够拿出来的东西很多,俄国需要的各种物资都堆积在世界各地的港口,但问题是怎么运过去。大西洋航线不用考虑,北海和波罗的海被德军经营的铁桶一般,北冰洋航线上利用挪威的港口,德军的潜艇和战舰同样将其封锁起来。

也就是说,只剩下太平洋航线和西伯利亚大铁路可以利用,虽然效率低下,但总归是一个不错的方式。这里的阻碍就是华国,华俄两国虽然经贸往来频繁,大量物资和军火被运往俄国腹地,但这需要俄国付出大量的财富,而且坦克飞机等许多军事物资不能从华国进口。再者,两国之间的军事对峙一直存在,在远东、蒙古和中亚,两国漫长的边境线上,超过三百万大军隔着边境线互相对峙。修建工事、囤积物资和军队的行动一直没有停止,这里两国地缘环境造成的必然结果,就算是关系再好,也不可能放弃边境地区的防御。

所以当尼古拉二世的特使抵达武汉,并于华国总统吕梁秘密会面后,得到的答复让他不敢相信。华国竟然同意放开北太平洋通道,允许美国和英国的商船、运输船在海参崴靠岸!这与背后捅德国一刀没什么区别。

德国与华国眉来眼去不是什么秘密,那四艘超级战列舰,那无数的物资,明显带有华国血统的德式武器装备,都证明了这一点。两国分别对协约国和日美开战,一副结盟的架势,各国都在等待两国宣布结盟的那一天,到头来竟然等到了这么一个消息,怎么不能让人惊讶!

惊讶之后就是暗喜,华国和德国之间产生矛盾,对于协约国和美国来说是最大的好消息。更大的利好消息是,华俄两国达成互不侵犯协议,按照这个协议的要求,两国互相将少了在边境地区的驻军。华国的东北集团军、蒙古集团军和西北集团军总兵力从一百四十万降低到六十五万,大部分调往南方。尼古拉二世更加积极,亚洲方向的一百五十多万驻军降低至八十万,其余七十多万精锐士兵调往东线战场,成为东线最有力的补充。

援助物资从美国沿岸出发,经过被太平洋航线抵达海参崴,几天时间这个港口上就堆积了无数的物资。西伯利亚大铁路运力有限,俄国落后的铁路运输系统、不作为的官僚让运往欧洲方向的物资像细雨一样,难以满足欧洲前线的需求。前线的将领眼看着堆积在海参崴的坦克大炮着急,却接收几枚微不足道的子弹,或者士兵们吃上了美国产的罐头,却拿不到最需要的武器弹药。这一条横跨三分之一地球距离的铁路,无法满足几百万俄军的需求。

因为华国的背叛差点吐血的德国人开始加快战争准备的步伐,趁着俄国远东士兵还在遥远的道路上磨蹭,海参崴的物资和运送士兵的列车抢夺车厢,德军总参谋部决定对俄国发动主动进攻。

利用便捷高效的铁路运输系统,德军主力迅速从西线转到东线,进攻开始前,总参谋部为东线战役准备的军队已经超过两百一十万,包括最精锐的两个装甲军,三个新组建的装甲军和两个机械化步兵军。两千五百架飞机和一万一千门火炮成为陆军进攻的最大依仗,此时的德军要强于二战时期德国国防军巅峰时期,这是一支没有受到阉割的军队,拥有战无不胜传统的军队,火炮、飞机等各种武器没有受到凡尔赛条约限制的军队。在技术水平上甚至也不弱于那个时期,最重要的,他们没有一个指手画脚的元首,取而代之的是配合默契的皇帝和总参谋长。

第四百九十章东欧大战

事实证明,面对欧洲强国,俄国赖以支撑的完全是广袤的国土和糟糕的交通条件,或许还要加上单纯朴实的士兵,但是这些阻止不了俄军的惨败,军队整个系统大大落后于德军,是俄军惨败的主要原因。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利用新组建的第三装甲军,在三天内突破俄军防线,堆积在前线的五十多万俄军溃不成军。尼古拉二世想象中的激烈对攻和拉锯战没有出现,在第一天,俄国人苦心积攒的两百多架飞机就被德国空军屠戮一空,双方飞机的性能差距不是很大,但飞行员的素质的代差无法抹平。德国飞行员在西欧经受了大量磨砺,无论是单机作战还是编队作战都更胜一筹,而且德国空军占据数量上的压倒性优势,福克ii型战斗机源源不断的开赴前线,最新式的福克iii型战斗机超过两百架。

俄军上层充斥着腐朽和无能的将领,经历过实战并目睹新式战斗形式的将军大多在远东地区,其余大部分将领秉承步兵为主的战术,甚至使用大量的骑兵向德军装甲部队发动反击。几百辆坦克却被安置在各个防御节点充当固定火力点,步兵防线被德军冲破后,后方的部队囤积地点毫无防备,再加上空中轰炸和德军进攻速度太快导致的指挥系统混乱,俄军失败不足为奇。有的部队甚至接到了反击的命令,在前往前线的途中被突然出现的德军冲垮,他们极端不适应德军的进攻方式。

几道防线接连失守之后,俄军将领得到了圣彼得堡的命令,此时的形势已经严重恶化,尼古拉二世还认为自己的部队数量庞大,要将德军赶出边境地区。奉命坚守并反击的前线将领不敢违背皇帝的命令,结果就是更多的部队被送入德军进攻线路上,成为德军的战绩,士兵则成为德军的战俘。

数以十万计的战俘成为德军推进的主要障碍,他们不得不分出大量的部队看管押解俘虏。值得回味的是,俄军波兰集团军中主动投降的部队非常多,他们是本地士兵和将领组成的部队,因为沙皇俄国苛刻的民族政策,导致本地波兰人极度反感俄罗斯的统治,反而对侵略者德国表现出不错的好感。这一点被得到消息的施里芬敏锐的察觉,并下令善待波兰人和被俘的波兰士兵,这个命令使德军的推进速度更快,并导致几万名波兰士兵成为德军的仆从军。

进攻第七天,北方集团军群将四十多万俄军包围在以华沙以东地区,巨大的战果让德国人欣喜不已,他们知道以装甲部队为先导的新式战术,也就是小毛奇所称的闪电战威力巨大,但闪电战带来的成果还是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要知道包围圈中的四十多万俄军大部分是常备兵力,也就是所谓的俄军精锐,属于战前俄国动员兵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失去了这四十多万精锐,俄军将元气大伤,而且俄国将注定失去对这部分精锐的控制权。包围开始后第六天,俄军将领率领波兰集团军向德军将领投降,每天都有几万人的损失让俄军将领心力交瘁,没有希望的战斗和尼古拉二世严厉的威胁让俄军将领不想继续抵抗下去。

五天后德军北方集团军群轻松的占领华沙市,并逐渐控制俄属波兰全境。在其他方向,德军的进展同样顺利,甚至超过了北方的进展速度。南方集团军群攻入乌克兰境内,小毛奇的第一集团军充当先锋,最精锐的第一装甲军一天推进上百公里,沿途摧毁所有俄军防御工事,其进攻过程几乎就是北方集团军群的翻版。

乌克兰粮仓受到巨大威胁,这里可以说是俄罗斯不能失去的核心地域,丢掉这里,全俄罗斯都要挨饿。俄军乌克兰集团军司令要聪明一些,他没有将所有的部队全部堆积在第一道防线上,原因是没有想到德军的进攻速度如此之快。在德军抵达基辅之前,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布置防御。在基辅的正面有广阔的战略纵深,虽然是平原地带,但这里没有发达的铁路公路交通系统,德国人不可能过来的太快。因此他将兵力收缩在基辅四周两百多公里范围内,试图用密集的防守挡住德军的进攻并伺机反攻。

硕大的东欧土地对于德军来说确实太广阔了,装甲部队前进五百多公里,击败十多万俄军,收拢好几万战俘。但前面仍旧没有尽头,要知道这几乎是横跨整个德国的距离!抵达基辅防线前的时候,南方集团军群开始疲惫不已,装甲部队的坦克需要修理,他们有太多的坦克丢弃在几百公里的道路上,等待工兵修理和更换零件。另外他们需要油料、弹药和粮食,而且有与后方的掷弹兵和步兵集群脱节的迹象。后勤部队经受了巨大的考验,他们习惯于在发达完善的铁路公路交通系统下运输物资,一旦进入相对落后的东欧地区,就得离开可爱的铁路和列车,用驮马和人力运送无数的燃油和弹药,效率比之前差了好几个等次。

所以,沿着铁路进攻并占领各个车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德军的进攻路线正是如此。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和俄军乌克兰集团军展开基辅战役的时候,已经是进攻开始后的第二十天。这个时候的北方,德军中路集团军群已经准备发动明斯克战役,而北方集团军群正向俄国西北沿海推进,试图攻占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地区,直接威胁圣彼得堡的安全。

1910年10月20日,基辅战役结束,俄军乌克兰集团军试图以基辅核心抵抗德军的企图失败。在德军装甲部队的穿插下俄军防线支离破碎,在堆积在海参崴的援助物资抵达之前,俄军不得不承受失败的苦果。

灰色牲口在缺少武器弹药的情况下,用低劣的武器发挥出令德军士兵钦佩的战斗力,他们经常承受巨大的伤亡,却不后退一步,而且这些俄军士兵从战争中学习的速度快的惊人,几天的功夫就变得不好对付起来。可惜他们的将军们没有给士兵更多的学习时间,基辅战役开始后第十一天,乌克兰集团军司令官就下令向德军投降,以基辅为中心的包围圈内三十五万士兵成为德军的战俘。

接下来的两个月内,明斯克被攻克,北方的维尔纽斯、里加相继成为德国人的占领区。莫斯科到圣彼得堡以西的东欧俄国领土几乎全部成为德国人的地盘,惊恐之下的尼古拉二世将指挥中心搬离圣彼得堡、迁至莫斯科,以躲避德军北方集团军群锋利的刀芒。

问题是取得巨大战果的德军已经无力继续进攻,施里芬下令所有部队停止前进,沿现有占领区构筑防御工事。因为他们横跨了上千公里的距离,远离德国本土,后勤补给线脆弱到可怕的程度,铁路线和大城市以外还有几十万名成为散兵的俄军士兵,他们在当地人的协助下组织起来,袭击后勤运输队,让德军不得不拿出许多精力应付这些神出鬼没的游击队。

而前线的士兵也达到了疲惫的顶端,覆灭法国的时候隆美尔都没有走过这么远的路,他的坦克急需修理并更换零件,他所在的坦克连二十一辆坦克,有一半在道路上等待工兵修补,剩下一半在进攻基辅的时候损失四辆,另外还有五辆出现机械故障,所以整个坦克连只有三辆可以作战的坦克,可以说完全失去了战斗能力。

前线两百多万德军士兵的状态都差不多,和可怜兮兮的弹药、燃油比起来,德军还可以从当地获得不少粮食补充,这一线是欧洲有名的粮仓,更是俄罗斯向欧洲出口粮食的主要地区,在斯大林祸害这里之前,粮仓名副其实。

最主要的问题是过冬棉衣,德军在进攻发起时已经是九月底,包括总参谋长施里芬、德皇威廉二世在内的大部分德军高层都认为俄国会因为边境地区的惨败向德国求和,而德国借此获取东欧大片领土,将俄罗斯彻底压制在寒冷的莫斯科附近,并迫使俄罗斯屈服在德意志帝国的淫威之下。

事情的进展完全没有按照德国人的剧本来,俄国人没有像法国人那样干脆利落的投降,甚至尼古拉二世没有向柏林派出求和特使,即使圣彼得堡受到德军直接威胁,尼古拉二世仍旧没有屈服。他固执倔强起来就像英国人一样,让施里芬和威廉二世头疼。

战斗民族丢掉了东欧好像屁事没有,断条胳膊掉条腿对于他们来说算不了什么,尼古拉二世惊讶的发现失去了明斯克、基辅等地,后勤运输的效率反而提高。德军进攻停止后,俄国人终于有时间喘一口气,来自俄罗斯欧洲地区和远东地区的兵力向前线集结,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俄军就再次聚集两百多万大军。

第四百九十一章

最让尼古拉二世放心的是,海参崴的物资终于大量出现在前线,铁路系统经过战败的磨练,经过尼古拉二世清洗上百名官员,终于变得有序起来。越来越多的装备和弹药送到前线的士兵手上,德军停止进攻后的两个月内,俄军获得了一千一百架飞机和一千三百多辆坦克,这些美式装备增强了俄国人继续战斗的信心。

当前:第361/36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