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之钢铁基地》第85/368页


陈天华是振国党派驻上海党支部的负责人,这里是革命活动最活跃的地方,也是振国党总部最重视的地方之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得益于这些优异条件,还有陈天华拥有一定的社会名望,他的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上海振国党支部在1903年的10月份已经拥有五百名正式党员,这些都是坚定的革命者,经过简短的培训后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情报搜集活动等。

攻打上海之前,支部接到了上级的命令,要求配合调查局摸清清军和列强武装的具体情况,包括人数、分部、工事设置等等。陈天华认为这是上海党支部最好的机会,革命浪潮席卷南方,极佳的革命形势让陈天华非常激动,甚至有些激动过度。心愿达成,满清即将被推翻,中国将迎来新生,这怎么不能让人激动?

陈天华认为,上海党支部在此次战斗中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仅仅搜集情报。支部的党员们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愿意为革命流进鲜血,而且支部手里也有一些武器装备,在上海民间拥有广泛的革命基础,支持者众多,为什么不发动武装起义,从内部击败满清在上海的腐朽统治?这个念头产生后,陈天华立刻召集支部高层商讨,得到了大部分人的响应。这些高层其实都是热血的年轻人,单纯的纸面工作和嘴皮子工作怎么能满足他们的革命热情?因此,上海党支部决定发动武装起义,并且没有向更上一级汇报。很难说陈天华为什么没有向上级汇报,也许是被火热的革命热情灼烧了大脑。

党支部都是由普通人组成,调查局则由基因人控制,所以,当调查局得知此事后处理的非常迟钝,上海地区调查局负责人认为这是上级的统一行动,没有进行干涉,只是将精力集中在情报搜集上,这也是陈天华能干成此事的重要原因。

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陈天华等人召集了超过三千名精壮汉子,由振国党员组织行动,其成员大部分是革命意识较早觉醒的工人们。陈天华将其命名为“上海义勇队”,要求成员们在左臂佩戴红绸,以区分身份。并将成员们分组、下发武器弹药,安排对各处的攻击。这样的武装起义在原世界中很常见,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广州起义、武昌起义都是世人皆知的行动,其实还有很多不为人知。

只是,这样的起义是盲目的,是在客观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发动的仓促行动,成功的次数很少。陈天华等人的思想还停留在旧时代,没有经过革命政府的洗礼,没有认识到这次起义是根本不必要的。

更要命的是,这样的大规模组织在气氛紧张到极点的上海非常扎眼,市内各种势力都有耳目。陈天华等人的行动尚未发动就被朝廷、洋人等察觉,他们发动起义前最后一次高层商讨在上海市郊的一处仓库中进行,他们不知道的是,清军上海驻军、租界巡捕房、列强临时组织的洋枪队已经联合起来,其目标正是这次起义。

11月5日晚,陈天华在这个仓库中召集参加此次武装起义的三十名高层,商讨明天起事的具体计划。其实众人根本没有用多少时间商讨计划和作战细节,大部分时间都是热烈的讨论革命成功后的畅想,分享着革命的喜悦。

在北风中,敌人逐渐围了过来,三百多名清军缓慢靠近了这处仓库,模糊的黑影还是能分辨的,可惜革命党人安排的放哨人员也加入到了讨论之中。清军顺利的靠近仓库大门,终于被发现,战斗随之爆发。

三十多名革命党人措手不及,甚至没有来得及拿出武器,涌入的清军面对手无寸铁的革命党人毫不留情,枪声响彻仓库。这是一场屠杀,陈天华与众多上海党支部高层皆被清军射杀,无一生还。

在仓库战斗打响的同时,分散在上海各处的起义者们同时遭到了清军、巡捕、洋枪队的联合打击,在市区、郊区、租界都有战斗发生。起义者们事先已经下发了武器弹药,不至于毫无还手之力,但战斗还是呈一边倒的形势。

上海党支部的武器全部来自之前战斗中振**缴获的清军武器,党部分得一批后分发到了国内各党支部,其中上海方面得到了五百支长枪,四十支短枪,5万发弹药,还有一批用于制作炸弹的**。按照计划,会在攻取军火库后夺取其武器,弥补不足。所以,起义者中拥有五百多支枪支,抵抗非常激烈。

枪声响了一夜,上海市区的民众事先感受了一下战斗的气氛,三千多名起义者只有六百多人成功逃脱,其余的全部战死。上海的革命力量在此次战斗中损失殆尽,他们都是革命的中坚、核心和支柱,这样的损失可想而知。而且,上海是全国革命力量最集中的地区,由先进知识分子组成的革命者,每一个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没有遭受次难,他们将在新中国各个领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实在是太可惜了。

调查局随后上报此事,他们察觉时已经为时太晚,起义者在一夜之间被剿灭,调查局也没有多少武装力量,根本没有办法阻止此事的发生,只能在事后尽力协助革命者的躲藏。

吕梁大为震怒,这是他穿越以来最愤怒的一次。这之中既有对满清、列强的愤怒,也有对自身不足的自责。满清、列强是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这毋庸置疑,对于他们,早晚有一天会将这个血债讨回来。但冷静下来,随着调查的深入,吕梁发现此事完全可以避免,寻找原因,党部对各分部、支部的监督力度不够,陈天华的自作主张,调查局的漠视都是原因。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只有吕梁自己心里清楚,那就是高层众多的基因人思维僵化,不可能面面俱到,拿此事来说,党部对人事安排的问题,命令细化的问题,监督的问题等等。

第二百三十一章报复攻击

愤怒带来的必然是报复,无论是从个人的角度还是从全局出发,被命名为“11、9”惨案的事件必须进行报复。以前吕梁还有些畏首畏尾,那支临时组织的洋枪队被视为拦路虎,苦苦思索如何在不招惹列强的情况下光复上海,现在终于有了合适的理由。

11月10日,革命政府向参与11、9事件的各西方国家发出声明,要求交出参与屠杀革命党的凶手,并且所有外国武装力量回到租借地,不得干预振**进攻上海的行动。

这个声明被理所当然的忽视,非但如此,洋枪队的队伍还有所壮大,第一批支援部队从日本东京抵达上海,三千名日本士兵成为列强的底气所在,再加上游弋在长江和黄浦江上的各**舰,光复上海的行动再次变得复杂起来。

不过,吕梁已经不在乎那些复杂紧张的局面了。11月10日下午两点,吕梁下达了对上海发动总攻击的命令,要求第三军和增派的两个师的部队彻底击败盘踞在上海的清军。

当大规模的炮兵开始轰击清军防御阵地的时候,大部分清军士兵都撤回到了市区内,隐藏在了民房之中。人数高达五千人的洋枪队没有像众人预料的那样顶在对前面,而是缩回到租界附近――在振**疯狂的炮击面前,只装备有几十门小口径山炮的洋枪队明显不敢硬抗。

下午三点,振**进入上海市区,嘉定、青浦、闵行等区相继被攻陷,游弋在黄浦江上的军舰吨位太小、火力不足,面对振**强大的炮兵也只能暂时撤到了长江之上。本以为会在市区内遇到清军顽强的抵抗,没想到躲在民房中的清军士兵部分换上衣服、藏起武器扮成平民,一部分直接举手投降,抵抗者寥寥。

这并不奇怪,在这段时间里,大部分军队高层早已逃之夭夭,剩下的都是中下层军官,他们没有门路,也没有足够的金钱疏通关系,只能被动的等待在市区内。其实大部分人都事先做好了决定,等革命党一来就投降!当上海道台也向振****投降时,上海市区内只剩下徐润的买办团和洋枪队依靠着租界还在抵抗,这里也成了上海仅存的枪声。

将租借地团团包围后,振**没有急于发动攻击,这里有五千多名列强军队,而且租借地涉及的事情太多,贸然攻击,造成的影响无法估计。所以,将其包围后振**开始收拾那些参与“11、9”事件的清军和官员。

事情很容易弄清,调查局就有参与此事人员的详细名单,甚至精确到了每一个士兵的名字,大规模的清查和搜捕行动立即展开,大量的敌对分子也在此次清查中被找出。与此同时,稳定这个远东最大的商业城市的秩序成了振**的头等大事。

第三军中有一个师的部队留在了浙江负责维持光复区的秩序,攻占上海的军队共有四个师,其中第三军两个,后来增派的第五军两个。第三军持续作战超过一个月的时间,早已疲惫不堪,因此,攻占上海以北其余县市的任务交给了第五军的两个师。

上海周围的县市城镇富庶天下,从来没有听说这里发生过大规模的饥荒,这在北方人看来就是天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当年这里为了抵抗满清的侵略,曾今发生过几场非常壮烈的战斗,屠城时有发生。可惜,时至今日,汉人们的民族气节早已消失,反而成为了满清的帮凶,愿意为满清殉葬的汉人数不胜数。

当然,每朝每代、每一个文明都会有投敌的事情发生,但近代中国这种事发生的频率和数量都是世界罕见的。追根溯源,无非是封建统治者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改朝换代无所谓,只要不伤害自己的利益就行!这样一来,民族气节成为了一句玩笑,当满清几百年的奴性教育下来,曾今屹立世界之巅的华夏文明变得丑陋无比。

在这个时代,大部分人都甘愿、甚至乐于当满清的奴才,当百年过去的那个世界,仍有许许多多的人沉醉于辫子戏中,幻想着嫁给一个阿哥、看着某某王朝津津有味,奴性真是深入了这个民族的骨髓,弯下腰去成为了最时髦的动作。

苏杭天堂又怎么样?富甲天下又怎么样?还不是一个卑躬屈膝的奴才!军事占领很容易,改变这样的现实就很难了。不过吕梁也不着急,国人沉睡了太久,需要唤醒,需要一个成熟的政党,需要一个睿智的领导人,真的不着急。

第五军第一师沿着昆山、苏州、常熟、常州一线北上,到11月20日攻占镇江,南京就在眼前。上百们大炮的炮兵集群让列强的均将不敢轻易靠近长江沿岸,只能看着满清在南方的统治土崩瓦解干着急。

第二师从已经被占领的湖州出发,沿宣城、芜湖、马鞍山一线北上,两个师最终完成了对南京的合围,在上海出现的外逃一幕再次在南京上演。

与原本历史不同,这次北伐给了满清权贵们足够的外逃时间,包括大量满族人、八旗兵在内的、受到革命威胁的人全部逃到长江以北。他们的外逃以家族为单位,尽可能多的携带金银珠宝,这让光复长江以南后振**获得的缴获少得可怜。不过,他们家族中的存粮等大件物品无法带走,有的被焚烧,有的成为了战利品。而且权贵官员的外逃使光复地区形成了权力真空,一些不法分子趁机作乱,各地都有烧杀抢夺的事情发生。

尤其是南京至杭州这片地区,兵匪盗之流数不胜数,地主豪绅家中驻有堡垒不用担心,那些平民百姓就遭殃了。振**主力部队不可能全部用在平定地方,这就要求在新的行政机构和暴力机关建立之前,要有一个临时性、过渡性的管理机构。

当前:第85/36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