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唐全集.net》第108/441页


  其他的健儿们亦是如此,看着这一家人坚硬的心也瞬间变得柔软了许多。
  雪鹰东岱的头人和穹窿东岱的头人看着杨预等人,脸上皆是现出敬畏之色。唐军刚才展现出来的强大,已经让他们彻底放弃了抵抗的打算。
  冯大中揉了揉发红的眼圈,伸手拍了拍两个儿子的脑袋。看着雪鹰东岱的头人道:“族长,将军大人说你若愿降。就自己去见他。若是不愿,就准备被他砍下脑袋。”
  花白头发的老者点了点头,苦笑道:“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可说的。带我去见你们唐人的将军吧。”
  “贡嘎,你跟他们说下,我穹窿部也愿意归降大唐。”穹窿东岱的头人连忙道。
  冯大中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花白头发的老者回过头来,冲着后面的族人们大声喝道:“这次咱们能活下去,多亏了贡嘎一家!给贡嘎家拨二十头牦牛,一百只羊,十匹马,现在就送过来!”
  听到族长的命令,几个管事的很快就把这些羊马赶了过来,送到了冯大中和那吐蕃女子的身边。
  刚才还在抱着冯大中腿大哭的吐蕃女人看着这些羊马牦牛,立马不哭了,红红的脸上依然满是泪痕,却已经笑得极为开心。
  “傻婆娘!”冯大中用官话笑骂一句。女子显然是听得懂这句话,有些难为情的低下了头。
  穹窿东岱的头人见了,连忙朝着自家的族人喝道:“快!快给贡嘎兄弟送来三十头牦牛,二百只羊,二十匹马,要最好的!”
  管事人哪敢怠慢,立马就是把羊马牦牛赶了过来。看着这些牦牛羊马,那吐蕃女子笑得更开心了。周围的吐蕃人看着这大群的羊马牦牛,眼中皆是现出羡慕之色。
  眼看着冯大中立马就成了一个吐蕃人种的富户,杨预不由得笑道:“大中老哥,莫非你还准备在这腥膻之地继续呆下去不成?”
  冯大中拍了拍两个儿子的脑袋,看着一脸幸福笑容的吐蕃女人无奈的叹了口气:“两个小子我肯定是要带走的,傻婆娘怕是不会愿意跟我回柳中。她是羌人,我族里规矩大,也容不下她。有这些东西,她以后在这也能好过一些。”
  “贡嘎,我们过去吧,莫要让将军大人等急了。”雪鹰东岱的头人提醒道。
  冯大中点了点头,道:“走吧!”低头跟两个小男孩儿交待两句,策马便向来路而去。
  两位头人连忙策马跟上,身边都没带一个随从之人。杨预带着斥候们拨转马头,把两人围在中间快速而去。
  ……
  马璘背负双手,居高临下的看着跪在地上的两位东岱首领。一众将校皆是横眉立目,手按刀柄杀气腾腾。
  两位头人跪在地上许久,也没听到马璘开口,脑袋俯在地上不敢抬起。
  “某家本来的意思,是要杀光你们全族的。”
  许久之后,马璘冷冰冰的声音终于是响了起来。
  冯大中充当了译语人的角色,把马璘的话用吐蕃语说了一遍。两位头人身子一颤,低头不敢说话。
  “时常翻越雪山伙同于阗南山羌人劫掠于阗的,便有你们。受逻些征发至大小勃律与我唐军为敌的,也有你们!掳掠我汉家儿郎至这里为奴为仆的。也是你们!某家若是杀光你们。一点儿也不冤枉!”
  “这一次。我大军来到羌塘,便是为了扫荡你们这些勾结逻些人的家伙。逻些精兵又如何?五千之众瞬间灰飞烟灭!你们人数虽多,某家要踏平你们要不了一个时辰!”
  雪鹰部落的头人,那位花白头发的老者壮着胆子抬起头来,低声道:“将军大人,我等是实心实意归降大唐,还望将军大人接纳。从此之后我等一心效忠大唐效忠天可汗,绝无二心!”
  穹窿东岱的头人也连声道:“我穹窿部落也是这样。以往和天可汗为敌,都是受逻些人的胁迫。从今以后我穹窿部落一定赤心为唐,永远为大唐前驱!”
  马璘哼了一声,冷冷道:“冯大中是我安西老兵,顾惜妻子求到了某家面前,某家念在他斩杀敌酋的功劳上,这才给你们一个说话的机会。”
  “你们倾族出动,来和我大唐为敌,甚至连马羊牦牛都带来了。我若是大军踏平你族,这些羊马牦牛自是尽皆归我所有!如今你等却要归降。某的大军岂不是什么都得不到?几千健儿翻山越岭跟某家来到这里拼死血战,却不能得一分一毫。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雪鹰部落的头人低声道:“将军大人说的极是,我雪鹰东岱愿意竭尽所能供给大军,以表我等归降天可汗的诚意。”
  穹窿东岱的头人也是道:“归降天可汗后,我等亦是大唐子民,穹窿部落所有的东西,将军大人可随意取用。穹窿部落的所有战士,愿意受将军大人驱使。”
  马璘点了点头,淡淡道:“这可是你们自己说的,不是某家逼迫你们的。”
  两位头人心中暗骂,却是连连点头。
  马璘呵呵一笑:“如此甚好,两位头人既如此忠心,某家自是却之不恭。这样吧,这里所有的羊马牦牛,包括达玛部落留下的,我大军只取七成,剩余的三成,就留给你们,如何?”
  冯大中翻译了马璘的话,两位头人在心里盘算了一下,都是点了点头。
  达玛部落族人已经被达扎路恭杀光了,遗留下来的羊马牦牛极多,和他们两族不相上下。三族的羊马牦牛加到一起,留下三成两族若是平分,每一族也是能保留原来的四成半。
  从敌人变成朋友,本来就不是容易的。能够保留接近一半的财富,已经是唐人足够仁慈了。
  高原上永远都是动荡不安的,虽然有赞普在上面压着,部族之间的争斗却是少不了的,战败者的结果是什么大家都很清楚,可没有唐人这般处理的。
  一时之间,两位头人都是如释重负。这样的结果,已经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期。不管如何,至少部族算是保住了。
  马璘觉得自己已经够苛刻了,见这两个家伙不但不愤怒,反而表现得极为愉快,一时间也是有些迷茫。原本他以为这两个家伙听到这个条件要暴走的。
  微微摇了摇头,马璘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说下去道:“我大军来此地自有军粮,要太多羊马牦牛本无大用。这七成的羊马牦牛,暂时放在我这里,不过我会给你们一个拿回去的机会。”
  “将军大人请讲!”两位头人听到这里,已经是有些喜出望外了。
  “也没什么,我大军来到此地,便不准备再回去了。我准备在此地筑受降城一座,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们两部的族人。也不让你们白干,按照我大唐的规矩每日都有工钱,工钱便以羊马牦牛兑现,价格保证公道。至于最后能够得到多少,那就要看你们自己的本事了。”
  听了这话,两位头人相互看了看,心中已经升起了较劲的心思。
  羊马牦牛是部族最宝贵的财富,是部族兴旺发达的保证。更多的羊马牦牛,便可养活更多的族人。族人越多,越能在这片高原上站稳脚跟。
  ……
  有着一干文人幕僚的协助,事情很快就变得井井有条。三个部族的财富被统计完之后,属于安西军的七成财富就被健儿们赶了回来。
  而就在河边不远处,挨着道边一座大城已经完成选址。雪鹰部落和穹窿部落的骑兵们卸下战甲,全部都成为了苦力,跟着族中管事之人在唐人的带领之下开始准备筑城。(未完待续。。)
  ps: 有推荐票的兄弟给几张呗,谢谢了啊


第一百二十三章 象雄王的号召力

  把这一座城命名为受降城,纯粹是为了向张仁愿表示敬意。马璘原本还想恶心安胖子一把,把这座城命名为雄武城,后来想想没什么意思,也就放弃了这个念头。
  中宗当年欲出师北伐,张仁愿在漠南抢筑三座受降城,前后不过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如今是在苦寒的羌塘高原上筑城,马璘原本以为要花费很长时间,不过几天时间过去了,马璘已经明白这次筑城未必会比张仁愿慢多少。
  灭杀五千逻些骑兵的战斗出乎意料的容易,战后从三个东岱得到了大量的羊马牦牛,自然是放开了肚子大快朵颐,不知多少牛羊被放倒在营地之内,整个军中到处都飘荡着浓郁的肉香,安西健儿们一个个吃得嘴角流油,营地之内一片欢腾。
  不远处的筑城工地之上,监工的羌人管事用力嗅了嗅鼻子,一脸的心疼之色,手上的鞭子却是毫不留情的抽了下去:“都给老子麻利点儿!家里能够得到多少羊马牦牛,就看你们自己的了!娘咧,牛羊哪有这样吃的,这不是糟蹋人么!”
  被鞭子抽到的羌人们一言不发,只是更快的挥动着手上的工具。
  高原苦寒,生存不易,他们平日里吃肉的机会也不多,大多数时间吃的都是糍粑。羊马牦牛都是各家的命根子,谁敢这样不要命的吃。
  唐人是仁慈的,作为胜利者并没有拿走他们所有的财富。给唐人筑城甚至还给工钱,工钱就是那些羊马牦牛。闻着扑鼻的肉香,他们比管事的还要心疼。只想着多干一些活儿。好多帮家里挣一些牲畜。
  受降城挨着狮泉河。背靠大山紧邻大道,此城建好之后,便是在羌塘高原上钉下一颗钉子。吐蕃人不拿下此城,便无法进入白石滩,也就断了通往安西和大小勃律的道路。安西军从葱山南道进军河中也就没了后顾之忧,不用再担心被吐蕃人断了归路。
  当然眼下这座城的作用,那就是阻挡吐蕃赞普大军的来袭。马璘只希望筑城的进度能再加快一些,赶在逻些大军到来之前发挥作用。
  吐蕃王子和大将都死在这里。尺带珠丹不发狂才是怪事。安西新军虽然厉害,毕竟人数太少。马璘并不担心打不过逻些军,却最不愿看到汉家子的伤亡。每一个汉家子倒下去,他的心中都极为难受。有一座城在手里,防守起来就会容易一些,汉家子的伤亡就能大大减轻。
  马璘如今已经放弃了继续沿着狮泉河向下攻击的打算,就准备在狮泉河上游应对逻些人的反扑。尺带珠丹很快就会有所动作,等到逻些大军再次到来,安西军能不能在高原之上站稳脚跟,很快就要见分晓了。
  雪鹰东岱和穹窿东岱的全部族人都被达扎路恭驱赶到这里。如今两个东岱都是只留下了少量的族人放牧,剩余的族人不管是女人、老人还是孩子全部加入到筑城的行列之中。为的就是在唐军吃掉太多的牲畜之前,多赚回来一些牲畜。
  安西军营地内飘出来的肉香比管事们的鞭子还要管用,羌人们在唐人的指挥之下拼命干活,能活动的人全部参与筑城。每天都有大量的羊马牦牛从安西军营地之内赶出来,和这两个东岱的头人亲自交割。唐人很公道,完全按照事先说好的工钱来支付,羌人们干劲十足,短短十天之后一座大城的轮廓已经渐渐的显现出来。虽然墙高还不过一丈,然而终究能算是一座城了。
  天气晴朗,草甸上的血腥之气已经淡了很多。羌人们早早的起来,已经在城垣上辛勤的劳作,十几匹健马从安西军营地内驰出,很快便到了受降城之外。
  马璘带着一众亲兵下了战马,走到大城入口处。那里的一根高杆上高挂着唐军的旗帜,附近还有一根高杆,比挂着唐旗的略低一些,上面却是空空荡荡的。
  一位身材魁梧的独臂老者走到高杆之下,自怀里拿出一面古老的旗帜。老者身边一位羌人少年接过旗帜,爬上高杆把旗帜挂在顶端。
  一面染着血迹的大鹏鸟旗帜,便在这高杆之上飘荡开来。

当前:第108/44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