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唐全集.net》第253/441页
六百骑兵冲到跟前,不过是几个呼吸的时间,借着战马前冲的巨大速度,六百根纯钢短矛被骑士们狠狠地扔了出去,锋利的矛锋轻易的撕裂破旧的皮甲,把一个个鼠尼施人钉个对穿。
连续扔出两根短矛,鼠尼施骑兵又倒下去了一半,活着的只剩下了千余人。安西健儿们没有再继续投掷短矛,拍着整齐的锋矢阵型冲了上去,手上一把把巨大的陌刀令人心悸。
自元戎弩齐射到拿起陌刀,三百步的距离能够做的也就这么多了。这个时候有的鼠尼施人终于是反应过来,红着眼睛挥动武器迎了上来。
在元戎弩恐怖的箭雨之下,他们失神了一会儿,这样他们就失去了用弓箭对抗安西健儿的机会。这个时候两军相接,六百骑兵依然是毫发无伤。
尚未接触便损失了大半的兵力,连大头领也死于箭雨之下,大部分的鼠尼施人陷入慌乱之中,敢于挥刀抵抗的人极少,更多的是大叫一声,便是策马回身,把后背留给了安西军,想要逃出这恐怖的杀场。
沉重的陌刀本是步兵对付骑兵的利器,安西新军却用来作为骑兵的武器,可以说每一位安西军骑兵都是天赋异禀,不然也不可能在马上使用这种武器。冲锋的同时阵型保持的极为严整,陌刀挥出便是把敌人斩落马下,敢于抵抗的二三百鼠尼施人被大军一冲,瞬间被斩杀的干干净净,剩余的鼠尼施人全部都是背对着唐军,向着前方拼命奔逃。
这些人都是马背上的好手,虽然极为慌乱,速度却是极快,安西军骑兵把陌刀挂回鞍边,用弓箭射翻了百十个,其余的却是成功的逃向了远处。
李辉和方达也不追赶,带着健儿们跳下马来,好整以暇的从尸体上回收短矛和钢箭。把染血的钢箭重新压回元戎弩上,短矛重又插在背上,六百人驰了回来,到马璘面前列队站好。
“将军!我部三百人全军而回,无一损伤!”李辉向着马璘拱手,沉声喝道。
“将军,我部亦是无一损伤!”方达也是大声道。
马璘满意一笑,点了点头。对于这两位年轻校尉的表现,他也是颇为满意。
并非是靠着元戎弩就一定能轻松击败敌人,在马背上准确确定距离,掌握元戎弩激发的时机,这是校尉们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显然这两位年轻校尉做的不错,刚才他看的清清楚楚,两支骑兵所有的钢箭都是落入了人堆之中,分散得也是较为均匀,这才造成了这种结果。
一般来说五六支弩箭杀死一个敌人已经足以满意了,而李辉和方达时机把握得极好,居然是坐到了三根弩箭就射杀了一个敌人。
回头看那些一脸震惊的葛逻禄人,马璘笑道:“叶护,这样的大好男儿,我这里足有五千。”
谋刺腾咄一脸艳羡之色,开口道:“大好男儿我也不缺,不过少的是神兵利器。马相,我愿以十匹好马为代价,来换取一把那样的弓弩!”
马璘笑道:“这把弓弩我安西军中独有,将作营卖给我一把也要五百缗钱,你十匹战马就想买走?你再看看我这些好马,这样的马叶护有么?”
谋刺腾咄看着安西军健儿座下那些神骏的大食战马,叹息道:“这些马再好,也比不过马相之神兵,若是不然,这些马也到不了马相手里。这等神兵只怕我出再多的战马,马相也不肯卖吧!”
马璘大笑道:“你倒是聪明!此物乃我安西军独有,连北衙禁军都没有装备,怎么能卖给叶护!不过这并非是我安西新军唯一的手段,今日既然碰到了叶护,不妨让叶护开开眼界!”
说完马璘一挥手,中军处一阵闷响,之后数十根巨箭呼啸而出,向着远方飙飞而去。
“射得真远!”谋刺腾咄咂舌道。
话音未落,几十根巨箭落在了鼠尼施人的尸体之中。
“轰!”“轰!”“轰!”“……”
一阵惊雷般的声音响起,黑烟弥漫中一具具人马的尸体被抛飞起来,然后重重地落下。
剧烈的爆炸声让葛逻禄人吓了一跳,不少战马惊惶的嘶鸣起来。谋刺腾咄大惊,连声问道:“将军,此为何物?竟能白日引来雷霆?”
“此乃天雷箭,亦是我安西军中独有之物。”马璘故弄玄虚,微笑说道,“此物一出,天崩地裂,中之者无可幸免。刚才鼠尼施人死得太快,不然你们就能真正见识一下了。叶护最好去看看,便知道某家所言非虚了。”
谋刺腾咄招呼一众头领策马而出,小心翼翼的靠了过去,见到地面之上一个个大坑,不少大石四分五裂,大坑附近到处都是人马的残肢,皆是极为心惊。
马璘看着远处的葛逻禄部落首领,心中颇为得意。这次突击鼠尼施部落,本就是为了立威而已。眼下这一幕,应该让葛逻禄人认清楚形势了吧。
刚才射出去的,并非是寻常的纯钢弩箭,而是大将李岫这半年新制之物,名字就是叫做天雷箭,这一次安西新军回师捕喝之后,才刚刚装备上。
新式八牛弩能够发射数斤重的纯钢箭矢,知晓马璘在实战中把火雷绑到钢箭上发射之后,李岫便琢磨出了这样一个东西。
这种巨箭头尾依然是使用马家作坊的精钢,中部却是改用了硬木,然后绑上了二斤多重的颗粒化黑火药,重量基本上和原来的制式弩箭相当。
与火雷以薄脆铁壳包裹不同,这些黑火药乃是用炮制好的薄牛皮包裹,里面也没有增加杀伤力的钢珠铁钉,一切都是为了减轻重量。火药包上有统一尺寸的引信,点燃之后以八牛弩射出,等若是把二斤多黑火药扔到敌群之中,爆炸之后威力惊人。
这种火药包来自于马璘的思路,实现的依然是李岫大匠。李岫大匠乃是精益求精之人,这种天雷箭也是他反复试验过的,火药的分量和引线的长短都是恰到好处。有了这种东西,配合不断增加的新式八牛弩,安西新军自然是如虎添翼。(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章 跋山涉水
这种火药包拆卸下来,还可由力气大的战士用于投掷,而装在特制的木杆巨箭之上,便是天雷箭。
在便携式火炮没能问世之前,对于最为注重部下机动能力的马璘而言,这便是一种提供远程杀伤力的极为重要的新式武器。
葛逻禄部落的首领们缓缓策马走了回来,一个个都是面色古怪,神情极为复杂,有震撼,更多的却是敬畏。
这个时代的突厥人还不是胡大的信徒,信奉的乃是原始的萨满教,最是敬畏天神。天可汗的军队竟然是连天雷都能引动,哪还有什么好说的,这样的军队,哪里是他们这些凡人能够抵挡的!
“马相,我葛逻禄三部发誓从此赤心向唐,再无异心!若违此誓,叫我等死于天雷之下!”谋刺腾咄神色凝重,在马背之上沉声喝道。
“如违此誓,叫我等死于天雷之下!”首领们同时喊道,声音极为整齐。显然在回到这里之前,他们已经商量好了。
“哈哈,好!”马璘看着这些眼中满是敬畏的突厥人,大笑点头,“尔等忠心可嘉,将来少不了你们的好处!鼠尼施部落已破,土地子女皆是归你等所有,本相不取一丝一毫!”
“多谢马相!”谋刺腾咄连声道,“等我回去之后,便会立刻搬离羯丹山,把碎叶城东西百里之地都让出来。将来马相重修碎叶城之时,我的部落也会尽力帮助马相!”
“如此甚好!”马璘笑着点头,“待到攻灭回纥之后。我会再来这里。那时当是夏秋之际。正是筑城之时。”
……
立威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此地自然是不须久留。留下了几个葛逻禄向导之后,马璘便令谋刺腾咄带着葛逻禄部落的骑兵去收拢鼠尼施部落残部,自己则是带着大军折向东南,重新往碎叶水边而去。
夷播海已经近在眼前,回过头去便能看到那一大片粼粼的水面,马璘却并没有去看一看的打算。
前世之时,巴尔喀什湖乃是在中华疆域之外。可以说是一个遗憾,而如今他有了亲手弥补这个缺憾的机会,将来夷播海周围都将是大唐的地盘,自然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回到碎叶水边之后,大军沿着河畔绿洲向前而行,走了数百里之后便又离开了碎叶水,改向东北方向。
若是继续沿着碎叶水前行,那便是要到热海了,那是经由疏勒到碎叶的道路,这次马璘是要去天山北麓草原。自然不能走这一条道路。
绕过一条天山余脉,再转向东方。便是进入到了伊丽水流域。
伊丽水至碎叶川一带,向来是葛逻禄三部的活动地盘,羯丹山所建的是葛逻禄三部的大牙,葛逻禄三部的小牙便建在伊丽水上游的弓月城。
伊丽水便是千年之后的伊犁河,富饶美丽的伊犁河谷,南北两侧皆是壮美的天山。伊犁河向西奔流,汇入巴尔喀什湖中。在马璘原本生活的千年之后,这一美丽的河谷一半属于中华,一半属于域外。而甚至属于中华的这一半,也差一点儿就失去了。
……
千年之后,公元1944年,属于中国的上伊犁河谷当时名为伊犁专区,首府为伊宁,这一年发生了著名的伊宁事变。
其时下伊犁河谷当时已被苏俄占领,就在中国边境不远处,伊犁河谷下方靠着天山支脉的地方,便是苏俄所建立的大城市阿拉木图,而苏俄亦是在伊宁设有领事馆。
就在这一年,在苏俄的支持之下,伊犁河谷的哈萨克人、塔塔尔人和维吾尔人起兵反叛,打出“杀回灭汉”的口号进行种族屠杀,汉人和回族人几乎被叛乱者屠戮干净。
由于有苏俄红军的直接参与,这一场叛乱快速蔓延到天山以北的塔城和阿勒泰两个专区,当地的汉人和回族亦是遭到了大规模的屠杀,三区汉人死亡殆尽。
其时中国政府孱弱,无力对抗苏俄,苏俄之野心乃是吞并整个新疆,在暗中给予叛军以极大支持,叛军完全占据伊犁、塔城、阿勒泰三个专区,打出了“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旗号,而这便是数十年后“东/突”的历史根源。
中国政府紧急派军入疆支援,面对气势汹汹的叛军,中国政府军喊出了“死守大迪化”的口号,大军与叛军在玛纳斯河一线对峙,屡次血战之后,终于是暂时稳住了局面,上伊犁河谷和塔城、阿勒泰却始终控制在叛军的手里。
后来中国政府通过外交努力,终于是让苏俄同意不再支持三区叛军,然而却付出了承认外**立的巨大代价。
而即便是如此,也仅仅是稳定了新疆的局势,没让整个新疆倒向苏俄,伊宁、塔城、阿勒泰三区依然是牢牢被叛军占据。
数年之后,中国政府更迭,新的政府和苏联交好,通过外交努力,三区重新回到了中国政府手里。那些曾经大肆杀戮过汉人的叛军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整体编入了新的中**队。而这一场叛乱,则是被粉饰成“三区革命”。
所幸苍天有眼,三区叛军首领取道伊犁河下游的阿拉木图,乘坐飞机去北平参加政协会议之时,飞机在伊尔库兹克掉了下来,叛军首领死了个干干净净,可谓是报应不爽。
就算是他们被粉饰成烈士,在今日的伊宁仍有纪念碑祭奠,然而也不过如此而已。知晓这段历史的汉家子孙,都清楚他们是些什么货色。
……
此时乃是千年之前,阿拉木图不过是伊犁河谷南缘的一个小小绿洲,马璘带着大军经过此地,回想起前世读书之时看到伊宁事变拍案而起。一时间不由得心生感慨。
当时的中国最后能保住半个伊犁河谷。只能说是机缘巧合。叛乱者得到祭祀。死去的汉民却是默默无闻,再也无人记得。
这一场叛乱之所以发生,其中的关键不在苏俄,归根结底来说,是这些边疆民族没有融入中华文化的圈子里,而是成为了胡大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