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唐全集.net》第376/441页


  马璘站起身来,脸上现出一丝兴奋的笑意,深深吸了口寒冷的空气,心胸顿时为之一畅。
  转过头来看着头发花白的僧人,马璘微微笑道:“和尚,你说的那位高人,是不是叫莲花生?”
  空见抬头看着马璘,眼中现出惊异之色。
  “看来我猜对了。”马璘笑了。
  ……
  天竺高僧莲花生,一个改变了吐蕃历史的人物,对于高原上羌人的影响,实在是太深远了。
  在原本的历史之上,墀德祖赞(尺带珠丹)死后,赤松德赞即位为吐蕃赞普,不久之后有天竺僧人莲花生自尼泊尔入羌塘,到达逻些城之后深得墀德祖赞信任,也有说法说莲花生乃是赤松德赞派人去尼泊尔请来的。
  这个莲花生乃是有大智慧的人物,他来到吐蕃之时吐蕃已经受到了佛教的一些影响,然而羌塘原有的苯教却依然是占据住主导地位,莲花生到了逻些之后,在赤松德赞的支持下弘扬佛法,很快吸引了众多的信徒。这些佛教徒与虔诚的苯教徒相互对立。到了极为严重的地步,双方在逻些城内行走时都带着兵刃,一言不合就会拔刀相向。
  信奉苯教的大臣很多,很多人都劝赤松德赞将莲花生赶回天竺,赤松德赞不听。后来两派教徒矛盾越来越激烈,为了平息矛盾。莲花生向赞普赤松德赞提议,要通过辩论来解决争端,确定佛教和苯教在吐蕃的地位问题,赤松德赞答应了。
  苯教派出最强的几位上师应战,辩论的结果自然是莲花生大获全胜,佛教正式在吐蕃确立了自己的地位,苯教徒受到压制。后来莲花生广收门徒,又修建了桑耶寺,可以说没有莲花生。便没有后世的藏传佛教。
  安史之乱之后,大唐萎靡不振,大唐的宿敌吐蕃却抓住这个崛起的机会,攫取了大唐的大量土地,不单是攻取了安西四镇,把整个西域吞入囊中,且是重新夺回了河源之地,之后不断蚕食大唐疆土。势力甚至深入到了关中腹地,威逼长安。“河渭瓜沙眼看没”、“白草黄榆六十年”、“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都是这一时期的历史写照。
  以当时吐蕃兵锋之盛,大唐王朝可以说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丢弃了整个西域和河西走廊,边界距离长安城不过五百余里,当真是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
  “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张义潮趁着论恐热叛乱之际收复瓜沙,乃是安史之乱后河西遗民的一大壮举,至今为人所津津乐道,然而毕竟是昙花一现。河西之地不久之后便又失去了,再次握在手里,已经是数百年之后。
  以吐蕃之丁口实力,最终却未能灭掉大唐,反而是盛极而衰,在达到巅峰之后遽然而亡,比大唐之灭亡还早了数十年。这其中的原因,若是从根子上算起来,其实还是要归因到莲花生的头上。
  因为正是因为这个人来到了吐蕃,才让吐蕃的宗教发生分裂,产生了佛教和苯教之间的争端。虽则赤松德赞极力支持莲花生,抬高佛教的地位,然而苯教毕竟是根深蒂固。因为这两大教派的争端,吐蕃内部亦是纷争不断,赞普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对于青塘等地渐渐就失去了控制。吐蕃没能最终灭掉大唐,教派之争便是极大的一个因素。
  若是没有莲花生来到吐蕃这件事情,安史之乱之后铁板一块的吐蕃极有可能灭掉大唐,那样的话历史就会变得面目全非。野蛮的吐蕃人入主中原,对于汉家文明而言将会是彻底的灾难。
  然而藏传佛教,毕竟是这个人开创的。自从藏传佛教在羌塘之上扎下根子之后,汉家文明便没有了笼罩羌塘之上的机会了。
  莲花生把佛教带上羌塘,确立了佛教在羌塘上的地位,由于有着历代赞普的支持,所以逐渐取代了苯教的地位。后来苯教倒也曾经取代了赞普的支持,开始对佛教徒展开清算,结果却立马引发了内乱,导致了吐蕃帝国的最终灭亡。
  吐蕃帝国灭亡之后,佛教在羌塘之上依旧是占据着统治地位,不过在和原始苯教的冲突之中,亦是融合了一些苯教的因素,因而变得独特起来,最终形成了后世的藏传佛教。僧侣由百姓供奉的制度,亦是从莲花生时期开始确立,一直影响到千年之后。便是马璘前世之时,这片土地上的民众们还是把大量的财富花费在供奉僧侣之上。
  相比神秘、简单又有些嗜血的原始苯教,莲花生带来的佛教无疑是更为先进的一种宗教,亦可以说是一种文明,这种文明在羌塘之上生根发芽,发生变化之后,便笼罩了所有的羌人区域,即后世所谓的大藏区。从此之后,汉家文明的扩张便被挡在了高原之外。与后世的西域一样,后世的羌塘亦是一个较为麻烦的地方。
  如今历史已经改变,墀德祖赞和赤松德赞都已经死了,羌塘的历史已经是发生了变化,汉家文明笼罩这片土地的机会已经来临,然而天竺高僧莲花生的脚步,却是准时的出现在了羌塘之上。
  对于马璘而言,其实大唐是否灭亡并不重要,更为重要的乃是汉家文明的扩张。毕竟没有能永远存在的帝国,只有文明才是可以永恒的。莲花生来到羌塘上,在原本的历史上客观上延缓了大唐的灭亡,他却并不会因为这一点而对这个天竺僧人有好感。对于他而言,这个高僧出现在了羌塘之上,便是汉家文明扩张的一大隐患。
  莲花生毕竟是莲花生,到了羌塘之后便轻松说服羌人头人改宗佛教,如果他将所有被说服的羌人部落连接起来,将会是一股极为强大的力量。以莲花生的本事,大唐要解决起来将会麻烦得多。然而最终是这个局面,却是马璘没有想到的。
  原本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天竺僧人莲花生,居然是断送在历史上籍籍无名的空见和尚手里。
  人被杀,就会死,纵然是高僧大德,亦是一样。
  一个极大的隐患,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被消除了。若是空见今日不说出来,这件事情就要被湮灭在历史的风沙之中了。
  当然今时不同往日,大唐在军械上占据了太大的优势,莲花生就算是让羌人部落联合起来,最终依然是改变不了这些羌人部落的命运,然而大唐要向征服抱在一起的羌人部落,怕是也要付出不少代价。零伤亡是不可能的,毕竟这里是雪域高原,空见的这一举动,等若是挽救了成千上万汉家子的性命,可以称得上是功德无量。
  这便是空见下毒的价值,这便是这个唐朝和尚为大唐立下的最大功劳。
  ……
  “那位从北天竺来的高人,名字的确是可以叫做莲花生,只是不知将军如何知道他的名字?”头发花白的老僧看着马璘,神色极为惊异。
  马璘今日刚到的受降城,高僧已经死了几年了,他的名字知道的人极少,空见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何马璘竟然会知道高僧的名字。
  “这个么,呵呵……”马璘轻轻握了握拳头,兴奋一笑道,“那位高僧说得不错,我的确是有意南征天竺,所以有些事情,早就在做着准备。你说的这个高人,在我眼中却是个大患,如今却已经死了,当真是最好不过,和尚,你立功了!”
  真相他自然不会告诉空见,总不能对这个和尚说,我是后世之人,这些是读书知道的吧。所以只能是含糊过去,已经决定了不杀空见了,自然不能对他说实话,若是决定要杀他,告诉他真相倒是无妨。
  莲花生死了,羌塘的历史便彻底离开了原来的轨道,进入到了马璘的设计之中来。汉家文明彻底笼罩这片高原的时刻,不久之后就会到来。
  “和尚,你可能不会明白,你杀了那人立下的功劳,对我大唐有多重要。你首先是个唐人,其次才是个和尚,你立下的功劳,足以抵消你来刺杀我的罪过,所以这一次,我决定饶你一次,你不用死了。”看着一脸惊愕之色的空见,马璘微微笑道。
  这个时候,他是真的高兴。当知道了莲花生上了高原之后,他其实是吓了一跳的。空见干掉了莲花生,这个功劳是实打实的,这是大唐的功臣,为汉家文明最终笼罩这片土地出了大力,既是有功之人,自然是不会杀了。
  “你……不杀我了?”老和尚看着马璘,“那南征天竺的事情呢?”(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八章 苦口婆心

  马璘看着老僧,温和一笑。
  得知莲花生死了,此时他的心情极好,老僧这已是得寸进尺,他却并不恼怒。
  “天竺……自然是要征服的,和尚,这是大势,你挡也挡不住。你是和尚,某家却不是,不可能因为你一句话,某家就放弃南征天竺之事。”
  “可是,将军——”
  “没有什么可是!”马璘笑着摆了摆手,打断了空见的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句话并非是说说而已。以往还有人番和绝域之分野,从今以后便没有了。大唐的铁骑将要打到这个世界的尽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便是如今的大势,谁也阻挡不了!”
  空见神色黯然,惨笑一声道:“如此一来,那佛诞之地必遭涂炭,不知有多少佛家子弟将要死于非命。”
  马璘笑道:“我不通佛法,杀了这么多人,料也进不了极乐世界,现在要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已是晚了。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和尚,南征天竺之事,未必就会如你想的那般。南征之事势在必行,然而于佛家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空见拧起眉头,思索许久之后摇了摇头:“和尚不明白。”
  马璘笑了笑,自怀里拿出一份精致的地图,放在亭中石桌之上,指了指道:“能看清楚么?”
  空见看了过去,那一幅地图极为精致,山川河岳无一不包,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蝇头小字。看了许久之后,空见点了点头:“和尚亦是练家子,眼力比常人敏锐些,这般精细的地图。和尚亦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看来将军的确是早有南征之意,已经是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了。”
  “能看见就好。”马璘呵呵一笑,指了指地图上的长安城,然后向西经河西走廊向碛西画了一条线,延伸到葱岭以西又折向西南,最后落在了标注着天竺的位置。
  看了看花白头发的老僧。马璘笑道:“和尚,某家不信佛祖,对于佛家却不是一无所知。这一条道路,便是当年玄奘大师西行求法之路线。身为佛家弟子,《大唐西域记》想来你是读过的。”
  空见辨识着路线上的各个小国,数息之后才点了点头:“玄奘大师西行求法,历经艰难险阻而不改初心,乃是和尚极为崇敬之高僧。按《大唐西域记》记载,便该是这条路线。”
  马璘又从长安往逻些画了条线。然后延伸至北天竺,笑道:“当初玄奘大师西行求法,远涉流沙历经数年,其中的艰难困苦都写在了《大唐西域记》一书之中了。其实从长安到佛诞之地,这是一条最近的路线,当时玄奘大师不能取此道,便是因为此道之上有羌人阻拦,由是只能度过流沙远涉西域。彼时陇右有吐谷浑阻断道路。羌塘之上吐蕃已然成事,这一条大路不通。是以求法便不能走此近道。”
  “然今时不同往日,如今吐谷浑灭国久矣,羌塘亦是我大唐囊中之物,白兰、苏毗、党项诸羌人部落好勇斗狠,却都已被我大唐灭族,彻底烟消云散。羌塘上羌人已成强弩之末,无法和我大唐对抗。”
  指了指北天竺的位置,马璘笑道:“只要灭掉北天竺,自长安至佛诞之地便一路畅通!中原佛法兴盛,根源却在天竺。中原之高僧大德皆有去佛国求取佛法的宏愿,却少有人能够成行。大唐若攻取北天竺,将佛诞之地拿在手中,打通这条道路之后,愿意西行求佛法者皆可经此道前往,对于中土佛家而言,岂不是一件功德!”
  空见默然许久,摇了摇头道:“将军所言,不过是强词夺理!佛门子弟自是愿去佛诞之地求取佛法,却岂愿佛诞之地遭受兵祸,岂忍天竺佛国血流成河!”
  “呵呵!”马璘冷笑一声,看着空见道,“和尚,你口口声声说天竺佛国,某家问你,你可曾去过天竺?你可知天竺如今是何种状况?”
  空见摇头道:“和尚虽久有去天竺求法之意,奈何至今没有成行。关于佛诞之地,倒是听莲花生大师说过多次,不胜心向往之。”
  “也就是说,你是不知道今日天竺之真实状况了?”马璘冷笑道。
  空见低眉道:“莲花生大师,非是打诳语之人。佛诞之地的样子,应是大师说的样子了。至于天竺别的地方,却未曾问过大师,不过那天竺既是佛国,想来应是伽蓝遍地了。”
  “伽蓝遍地!和尚,那天竺以往的确是伽蓝遍地,至于现在么,呵呵!”马璘冷笑道,“今日天竺之状况,绝非是你所能想象的。某家倒是刚好知道一些,不妨与你分说一番!”
  空见点了点头。
  马璘道:“某家不信佛法,却也知道佛祖确实存在。佛家传入中原,乃是晋时,并非是由天竺直接传入中原,而是先传入西域,后又经由西域传入中原。”
  “佛家出自天竺,彼时何等兴盛,传入中原之后逐渐传播,真正兴盛起来,却是鸠摩罗什入中原译经之后的事情了。”
  “彼时西域皆是佛家信徒,中原佛门无法和西域相比。自鸠摩罗什译经之后,中土佛门大大兴盛,佛门在西域却日渐式微,诸般胡教日渐侵逼,竟至到了今日之光景!”
  “中土佛门源出西域,而如今你却自中原远涉流沙,发下愿心要在西域弘扬佛法!想想鸠摩罗什之世,再看看今日之西域,空见,你不觉得有些奇怪么?”
  空见默然,点了点头。
  马璘说的乃是事实,中土佛教乃是自西域传入,如今他却得去西域弘扬佛法,且是多年一无所成。龙兴寺为龟兹大寺,然奉养龙兴寺者只有龟兹汉民,其余诸胡各有信仰,却少有信奉佛祖者。他当初在长安城里立下的宏图大志,已经随着时间消磨在西域的风沙之中了。

当前:第376/44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