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全集.com》第114/365页


船行驶在红河之上,风不断吹拂在脸颊,陈上川惬意地吐出一口长气,此行不虚啊!那种找到组织的感觉,对于善书能文,禀持着忠君爱国之心的陈上川来说,应该是更为强烈。之前音信断绝,得到的行在消息大抵都是从清方“捷报”中获悉,难免担忧、徬徨。现在,虽然皇上尚巡狩缅甸,但有岷殿下主持大局,危如累卵的形势已经有所改观,令人欣慰。
“陈将军。”宗守义从船舱中走出,笑着对陈上川问道:“咱们出海之后,是先至龙门岛,还是先见杨彦迪将军?这两位将军的性格脾气,陈将军能否介绍一二?也好令本官心中有数。”
“宗大人客气了。”陈上川虽有功名。却已然是武将,一个是重文轻武的观念,一个是宗守义的身份,由不得他不恭谨对待,拱了拱手,回答道:“按海上行程,当先至龙门岛宣读谕令。邓伯爷和杨将军。皆对大明皇朝忠心耿耿,邓伯爷稍微内敛,杨将军呢,草莽出身,倒是更粗豪一些。”
宗守义微微点头,朱永兴事先已经有过交代。切不可因杨彦迪之前的海盗出身而歧视。当然,随他而行的还有几名军法官,将把新的军纪法规带入各支军中。以前的就算了,日后再有作奸犯科的,便要依法惩治。
只要你接受了赐封,只要你肯把兵将眷属安置在指定的地方,无疑便能使朱永兴对这几支海上武装拥有了一定的控制权。日后再不断地扩充稀释。慢慢地掌握在手中,这便是朱永兴的想法。
其中,陈上川是最好控制的,这是从其读书人的禀性来判断的。而邓耀次之,杨彦迪再次之。当然,这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现在朱永兴没有海军人才,也只能倚重他们。
“宗大人。这是——”陈上川发现河面上的船只骤然增加,船上都是士兵,不由得心中疑惑,但不知道这是否涉及军事机密,便有些欲言又止。
“岷殿下调兵南下,是为向安南郑氏施加压力。”宗守义简单地说了一句,便不再多言。而是岔开了话题,说道:“陈将军饱读诗书,又擅军事,可谓文武双全。岷殿下对将军亦是十分看重。陈将军是前途远大啊!日后你我二人共事,还要多多照应啊!”
陈上川不明所以,胡乱拱手道:“不敢当,宗大人抬举末将了。只是不知,这共事是如何说法?”
“岷殿下已有安排,陈将军日后便知。”宗守义卖了个关子,拱了拱手,转身回舱,留下一头雾水的陈上川。
………………
进取广西的计划可以加快进行了。朱永兴经过与陈上川一番交谈,并综合已经探听到的情报,认为目前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
郑成功、张煌言率领舟师展开的长江战役虽然在南京城下遭到了重大挫折,但这个战役的政治影响却不可低估。显示了郑成功、张煌言为首的东南沿海义师还拥有雄厚实力,特别是大江两岸缙绅百姓的群起响应,使清朝统治者不寒而栗。其长远的影响便是使清廷在一年以后断然实行“延海迁界”,不惜代价切断义师同各地居民的联系。
就近的影响则是清廷要趁郑军新败,趁胜出击,一举消灭以郑成功为首的抗清武装。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清廷责令浙江、广东、福建数省水师火速完成集结,统一交由安南将军达素指挥。而郑军的降将施琅、黄梧等人也被跟着调到了达素的手下,以便辅助达素完成消灭郑成功的任务。
趁你病,要你命。清廷打得如意算盘,却没想到病老虎还是老虎,精于海战的郑成功将给押上东南全部水军力量的清廷以沉重的一击。
朱永兴不担心郑成功会失败,但广东清军水师的空虚,却是他可以抓住的机会。陈上川、杨彦迪,再加上邓耀,这三支海上武装的联合,目前应该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样一来,汝阳王马宝征讨广西,便有了强助,却不用担心牵制滇省清军的兵力不足。
计划可以稍作修改了。朱永兴的手指在地图的镇南关和防城之间轻轻划动,如何充分发挥水师的作用,使广西攻略更加顺利呢?朱永兴为什么一直对进取广西情有独钟,道理很简单,杮子要捡软的捏,广西清军是周边最弱的一环。
现在的广西将军是孙延龄,他原是大汉奸定南王孔有德属下一个无名小卒,后被孔有德赏识,不断提拔,还把自己的独生女儿孔四贞嫁给了他。孔有德死后,朝廷为追念其功绩,特令孙延龄为“广西将军”,“掌管王旗”,驻桂林。
孙延龄出身卑微,才望“庸劣”,为朝野所轻视。“年齿素轻,位权未重”,只因他配了孔有德之女,才执掌孔有德所属的军队。也就是说孙延龄“终属外姓,论名分,无承袭勋爵之理;论军心,多有未肯帖服之情”。
事实上也是如此,孙延龄以妻父而贵,独掌一省的军权,自然引起了孔有德旧部的不满。广西提督马雄驻兵柳州,并不怎么吊桂林的孙延龄,连孙延龄的部下也不心服,都统王永年、副都统孟一茂、参领胡同春、李一第等人便揭发他诸多不法事,并把揭发材料送交广西总督金光祖。

第五十五章 地、盐武器,民爵授封
感谢无名先生之能人,Joe_z,sunny-son,jforce,大号调羹1,冷影月,chillonzhou,卷心菜n,周围好丰光,读书流浪,我起的名字都被人用了,飞虎有晴天,xiaotang246,沉默de夏花等朋友的打赏和月票,祝朋友们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
而原属广西的线国安所部在腾冲几被全歼,又使广西清军丧失了一支重要的作战力量。兵将各怀心思,互不服膺,面对进取广西的明军就必然无法发挥全部的力量。这其实也是朱永兴对广西念念不忘的原因所在。最弱的广西,最面的孙延龄,不打他打谁?
况且,广西地接云南、贵州,形同一体,进取广西既能取到牵制作用,又能逐渐在战略上孤立云南。
只是,令朱永兴放不开手脚的依然是滇省的清军,他必须保持一支机动兵力,准备增援滇省战事。所以,他只能给马宝一万人马,现在加上意外来投的几支海上武装,才算是可以比较放心地实施广西攻略了。
房门被轻轻敲响,亲卫进来通传,汝阳王马宝和平朔伯贺九义前来拜别辞行。
“殿下大恩,末将没齿不忘。”平朔伯贺九义一进屋便是大礼参拜,感激万分地说道:“今番出战,定以死报效。”
“不必如此,快快起来。”朱永兴笑着摆手,示意亲卫将贺九义扶起,让人给马宝和贺九义看座。
“殿下。”汝阳王马宝拱了拱手。说道:“此番进取广西,虽只有万余人马,却也可进可退。末将定小心谨慎,不负殿下信任。”
“汝阳王这是着急了。”朱永兴呵呵一笑,说道:“战事怕是要再准备些日子。吾为你们找到了强援,这联络、协调、筹划,还是要费些时间的……”
听了朱永兴的讲述,马宝和贺九义才知道收拢海上武装的事情,有了助力,自然是对进取广西更有信心。但两人又不太理解。既然要等些时间,为什么要提早调动军队。
“此番调兵南下,一是提早为进取广西做准备,二是向安南郑氏施压。”不待二人说出心中疑问,朱永兴便作出了解释,“吾为大明商人讨还公道。欲在海防专开中华商馆,安南郑氏却一再拖诿,视吾派人谈判为软弱。是可忍,孰不可忍。不显吾势在必得之意,还以为吾是在虚言恫吓。”
“正该如此。”马宝接过话茬,有些忿忿地说道:“殿下仁至义尽,先礼后兵。安南郑氏尚不知悔改,真是冥顽不灵。”
贺九义立刻跟上表着忠心,“殿下欲索何地,末将等便带兵直取,安南郑氏又能奈我何?”
把强盗行径说得如此理直气壮,实在是大有进步啊!朱永兴感到很欣慰,赞扬了几句,又把话题转到了广西攻略上。
终明之世,广西土官的叛乱,以及苗、瑶、壮等各族的起义便不断爆发。规模较大的各族农民起义有大藤峡瑶民起义、八寨起义、古田起义等,其中大藤峡起义更是绵延不断达两百年。
到了清朝,情况也不见改变,先后有瑶僮族抗清起义、龙韬抗清起义、颜光色反清起义……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也起源于广西。
广西的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有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有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有各族劳动人民与朝廷之间的矛盾,有土官与流官之间的矛盾,有土官与明朝廷之间的矛盾,土官之间也有矛盾等等。尽管社会矛盾复杂尖锐,但如果着重从经济方面去寻找根源的话,便可以归究为土地问题和食盐问题。
众所周知,广西素来是山多田少,地瘠民贫的地区。在明以前,广西的土地大部分为工官土目们所占有,苗、瑶、侗、壮等各少数民族农民以至汉族的农民则很少土地,甚至没有土地。入明后尤其到了明中期,广西的土地兼并比他省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失去了土地,就等于断绝了他们的生路。因此,广西的贫苦农民迫于生计而起义,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而明朝的镇压方式“武装夺田”无疑又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使广西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所谓的武装夺田,就是把起义农民的土地称为贼田,用武装夺取之后,分给官军或召募来的土兵耕种。企图用这种手段来破坏农民的生产,断绝农民的粮食,以达到镇压农民起义的目的。
换句话说,武装夺田就是朝廷公开地把农民的土地,划归驻守官军及土官土目们所占有。这便使起初的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而新的反抗官府武装夺田的起义又爆发了。
此外,食盐问题也是明代广西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由于广西不产盐,广西的食盐是从广东运来的;又由于古代交通不便,盐运困难,加之统治者对食盐的专运和专卖,致使广西的食盐奇缺,“私贩甚多,盐价甚昂”,且“官运之盐,旋行旋罢,兵食具乏,地方坐困”。
本来就不产盐,地方官吏又插手盐运,大搞盐贩私捞。史料记载曰:“传者谓链死,贼刳其腹,实之以盐”。所有这些都说明了由于官府垄断盐运和地方官吏大搞盐贩私捞,使食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老百姓对地方官吏搞私贩盐价极端不满。
盐本来就缺乏,而统治者又对广西少数民族人民实行食盐封锁政策,更加引起人民的反对。“广西不产盐,而两江(指明代广西的左、右江道)尤为难得,宜严立私贩之禁,量为功次等则。以为赏劳士兵之资。”结果呢,少数民族人民无盐可食,只能到山中寻找其代用品。《粤西诗载》有言:“山深路远不通盐,蕉叶烧灰把菜腌。”这就是当时广西各族人民过着无盐生活的真实写照。
众所周知,食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由于明政府对广西各少数民族实行食盐的封锁政策。势必引起人民的反抗,人民示得不为夺盐而斗争。
“……前车之鉴,暴乱之源,若不根除,即攻取广西,亦是烫手山芋。不能为我所用也。”朱永兴痛批了明朝在广西的弊政,面前桌案上已经铺了数张军情司探听总结的广西方面的情况报告,“土地,吾有之;食盐,吾亦有之。如此岂不能革除积弊,踞广西之地。招广西之兵,抚广西之民?”
广西地属边陲,自古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加上环境恶劣,民风骠悍,饶勇好斗。在明朝,曾经有过“广西狼兵雄于天下”的称号。曾经在明朝快灭亡的时候,在宁远大战中力挫当时天下无敌的清八旗军;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率广西兵从金田出发,一直杀到南京,纵横大半个中国;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唯一打赢的一场反侵略战争——镇南关大捷,依赖的是广西兵的英勇无畏……到了红军时期,又有“黔军滇军两只羊,湘军就是一头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恶如狼”的评价。
朱永兴进取广西。要的不仅仅是占领,而且要消化,要为己用,成为壮大力量的一个源泉。所以,军政两手都要抓。都要硬。食盐,滇省出产,日后再靠海煮盐,不会缺乏;土地,广西不够就抢真腊的,湄公河三角洲的开发看来可以提前进行了。
“汉、僮、瑶、黎等族一视同仁,有一人入军,则一家受益;有一家迁徒垦荒,则开垦之地半数归己。”朱永兴的优惠政策不断拿出,使马宝和贺九义都感到了振奋。
朱永兴支持的力度如此大,政策措施如此优惠细致,这是他们所没有想到的。尽管调拔的兵马不是很多,但有强有力的政务部官员宣传鼓动,为了土地和食盐,以及日后的生活富足,参军的民众岂能少了?
广西战区看来只是个开始,以后就是两广战区,再以后……马宝的眼中射出热切的光芒。
“进取广西还是要以稳、缓为主,以歼灭敌有生力量为重,尽量不过早地占领大城市,也尽量不要向东扩展,以免触动到广东清军。”朱永兴作了最后的战略布署,再次提醒马宝和贺九义,“以广西清军为主要打击目标,东面推进暂不超过南宁为好。作战方向应主要向北,争取与安南基地联成一片。至于具体的战役指挥,便全交与广西战区指挥部临机决断。”
马宝沉吟了一下,谨慎地问道:“殿下,若广东清军主动来攻,我军是否要退让避战?”
朱永兴轻轻点了点头,想法虽然好,但要敌人配合,却也是一厢情愿。当时的广东、广西版图与后世很不一样,这主要是因为广西壮族、黎族、瑶族三个民族反明起义猛烈,明太祖朱元璋采用分而治之的办法,把黎族聚居的海南及广西门户钦州、廉州划归广东。而清朝则大体上沿用了这种区划,使得由镇南关进取广西的时候,钦州等地的广东清军难保不作出反应。
“只是尽量不触动广东清军,但其要来进犯,则坚决打击。”朱永兴断然说道:“吾会令水师牵制,想必钦州的清军也不太敢轻举妄动。”
几支海上武装尚未表态,岷殿下却已经如此笃定,马宝和贺九义互视一眼,虽还有些疑问,但都没说出口。
“你们率军由太原城下过,向安南郑氏展我军威,再集结于谅山待命。”朱永兴做了最后的布置,“另有两千部队也随你们同行,至谅山后,他们会继续至下龙驻防。待命的这段时间,命军士多做飱饭,备足军粮。吾派出买粮的船队近日即回,会很快转运谅山。还有从滇省运来的盐巴,各地筹措的鱼干,也会不断向谅山运送。”
“多谢殿下。”马宝和贺九义起身施礼,诚挚感谢。
马宝和贺九义知道连番征战后,目前的物资供应并不充裕。安南基地勉强能够支撑。还要靠着补种的蕃薯,要到明年才能缓过劲儿来;暹罗援助的粮食现在都沿江而上,就近支援滇西;新收复的滇西之地虽然把秋收的粮食大半保住了,但也要靠后期的补种、抢种蕃薯、蔬菜,以及土府报馈来支持。能筹措出进兵广西所需的粮草。朱永兴肯定是冥思苦想,竭尽所能了。
诸事商议已毕,朱永兴亲自把马宝和贺九义送出去,方才回屋。独自坐在桌案前,他收起那副自信沉稳的神情,摇头苦笑不已。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钱粮既是扩张的资本,也是桎棝发展的枷锁。就算把官僚机构精简到最小,用土地充军饷,但粮食呢,却一直是令朱永兴感到头痛的事情。
如果有一段休养生息的时间,那还好说。可战事一个接着一个,就必须维持一支数目众多的军队。给军队供应粮食,又不能象对老百姓那样,有点米,再掺着蕃薯、蔬菜,饿不着就行。
好吧,粮食不够咱花钱买。征讨安南已经打通了商路,从占城,从真腊,都能购进大批的粮食。说的容易,可钱呢,凭土司们讨好献上的金银财宝,是靠战争缴获的府库钱税,还是靠刚刚起步的海外贸易,或是安南郑氏的战争赔款?要知道,除去各种花销外。那都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赚钱,朱永兴已经谕令沙坝的军工部抽调出部分工匠成立铸钱局,设炉用铜铅铸钱。但铸出的钱要在民间流通,要取得信用,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办到的事情。是远水不解近渴。
所以,尽管朱永兴身份尊贵,既为朱氏皇亲,又为朝廷留守,却还得为钱发愁。为此,他现在不仅借债了,还要卖爵位,他还要透支自己的名声,以及政府的信用。
“施恩德,赐民爵”是汉朝曾经实行过的政策,到了西汉时,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赐爵,即国有喜庆、大捷等,都可以赐百姓爵;另一种是鬻爵,便是逢财政困难的年度或者内外用兵筹措军费时,则募民以钱、粮食、奴隶入官府,可换取爵位。
因为获得爵位的人,可以获得封邑(高等级爵)、免除部分或全部赋税徭役、减刑、优先担任官职等。所以,人民多买爵位以逃避赋税徭役。到后来,朝廷又往往以各种理由征发有爵位的人并加以种种其他负担以代替赋税徭役。渐渐的,民爵也就无人再买,也不再为人所重。

当前:第114/36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