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全集.com》第65/365页



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室阴谋(求收藏)
“启禀殿下、王爷,此次只是试验,发射药并未按最大量使用。”钱邦宸生怕有人小瞧了他的炮兵,赶忙补充道:“目前最大射程当在二百三十步左右,若是炮筒再加厚,发射药量再加大,卑职觉得能打到三百步。”
三百步吗?应该还能更远一些吧?朱永兴暗暗计算,这个轰天炮不是用汽油桶改装的,筒壁要厚,炮筒也长,炮弹也是特意加工的,气密性比磨盘式的包要轻要好……
“三百步,很好。”李定国轻轻一合掌,眼中闪过精光,“攻坚破寨,摧敌战阵,依城固守,此皆可大用也。”说着,他转向朱永兴,微微躬身拱手,“本王在此代众将士多谢岷殿下,我军能有此利器,不知会减少多少伤亡,皆是殿下之功,殿下之恩。”
“不敢当,不敢当,王爷谬赞了。”朱永兴赶忙回礼,连连谦逊。
现在算是言谈甚欢了吧?朱永兴与李定国一边下山,一边谈天说地,倒象是两个老朋友在叙家常。
“犬子顽劣,还请殿下严加管束,多加教诲。”
李嗣业偷偷翻了翻眼睛,但想到父亲昨夜的长谈教导,继续做出一副恭谨的模样。
“世子还年轻,多加琢磨,定成大器。”
年轻啊,你比我大吗?李嗣业忍住撇嘴的冲动,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
“殿下与珠公主患难生情,给她个名分也不为过。只是赏赐珠公主神火之器,这似有不妥吧?”
“那只是个小玩物,倒不要紧。嗯,说到名分,明年如果诸事顺遂,吾准备迎娶阿珠,并立为正室。”
“正妃?”李定国这才吃了一惊,愕然望向朱永兴,摇头道:“不可,不可。殿下立一异族女子为正室,这皇上,这朝廷百官,还有这民间物议――万万不可。”
“各民族皆是华夏子民,何来异族一说?”朱永兴并不在意地说道:“鞑虏有满汉之分,难道我们也无这广阔胸怀,对各族不能一视同仁吗?”
“只是――”李定国还是摇头,“这正妃名分,总还需朝廷应允,怕是难遂殿下之意。”
若是永历聪明的话,肯定会答应下来,绝了自己夺位的可能。嘿嘿,可惜啊,争天下难道是由一个女人决定的?我欲鼎革,又岂能依靠那些迂腐酸儒,又岂怕那些流言诽谤。
传统的思维,传统的规矩,传统的争霸道路,该改一改了。朱永兴心中这样想着,嘴上却说道:“晋王所言甚是,这立正妃之事,还需皇上和朝廷应允。唉,吾总要言辞恳切地去争一争,方不负珠公主患难相随。”
率性真情,仁厚且不负恩,却是少了那份帝王该有的狠厉无情。李定国对朱永兴作出此等评价,又放心了不少。他与朱永兴想得也差不多,只要朱永兴把立阿珠为正室的事情上奏朝廷,多半便会得到批准。要说是太平年代,这绝对是不行的。但时候不同了,按文人所说,就是礼乐崩坏。异性亲王都封了,为了自己的皇位,永历多半是不会对此事作梗。
阿珠真情对我,我终不负她殷殷之心。朱永兴似笑非笑,目光清澈,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你们不懂,真的不懂,争霸天下最终靠的是实力,而不是我媳妇是什么民族。那些七拐八绕的阴谋诡计,在强横的实力面前,就如同小儿把戏一般可笑。
…………..
朱永兴如此看待那些阴谋诡计,自然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如何稳住形势,如何发展壮大上。但有的人却不是这么想的,一场策划阴谋的小会议就在磨乃城外秘密进行着。
如果朱永兴看到有哪些人聚在一起,肯定会大吃一惊。猛山克族族长思威,大巫,郑氏族长郑砚北,长史易成,还有军情司的郑昭仁。
“殿下有神器助阵,此去安南立基,当无太大困难。”郑昭仁是最熟悉现在部队情况的,正做着详细的泄密,“殿下由腾冲出发时,军队有八千多。现磨乃各土司已向殿下输民三千,并要出兵两千,沿途参军人数也有一千多人。照这个速度发展,到得安南边境时,估计兵丁人数会有近两万。”
“安南小邦,内战不休,怎能抵挡殿下大军。”思威轻捋胡须,得意而笑。
猛山克族这下可是押中了大宝,虽然死伤了不少族人,但与即将到手的收益相比,简直算不了什么。再有阿珠在殿下身边倍受恩宠,振兴祖业已经是近在眼前的事情。一想到此,思威怎压得住心中的高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大巫突然泼了盆冷水,面无表情地说道:“若无掣肘,则殿下大有可为。”
郑砚北躬身拱手,恭恭敬敬地说道:“大哥可是担心在缅地的皇上?”
易成本不想说话,但见大巫的眼光转向了自己,只是暗叹一声,开口说道:“大爷所言极是,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殿下现贵为朝廷留守,可行监国之权;他日一道旨意,也不过是个闲散宗室。”
郑砚北轻轻点了点头,说道:“我也想过此事,却无解决之法,真是令人愁闷。”
“族长。”大巫转向思威,开口说道:“猛山克族虽然脱离了缅甸,在缅地也总有些交好之人可以联络吧?”
思威点了点头,说道:“几十年了,倒也与一些缅人,还有些部族关系不错。”
“二弟,郑家行商走货,在缅甸也有些耳目吧?”大巫又转向郑砚北询问。
“大哥的意思是――”郑砚北脸色一变,心中浮起了一个可怕的念头,难道要刺王杀驾?
“用钱收买缅人缅官,继续发展缅甸耳目。”大巫似乎没有看到郑砚北的脸色突变,低沉地说道:“先封锁朝廷与外面的联络,然后――再伺机而动。”
郑砚北轻轻吐出一口气,总算没提到那个大逆不道的话题。
接下来,众人纷纷献策,把这个暂时的办法完善起来。等到商议完毕,易成、郑昭仁便告辞而退,只剩下了郑氏兄弟和族长思威。

第一百四十七章 身心俱疲(求收藏)
“思威族长,当年收殓家父的遗骨,多年来对家兄照顾有加,大恩大德,我郑家真的是难报万一。”郑砚北郑重地给思威行了大礼。
“郑二爷言重了,想我两家乃是世交,些许小助,说报答就见外了。”思威伸手相扶,感慨道:“几十年了,猛山克族终是又回滇省,你我两家终于还是又走到了一起,以后当互相扶持,共建大业。”
大巫脸上的肉抽动了几下,还是那副冷森的模样,沉声道:“互相扶持,患难与共,这是应有之意。只是大事未定,尚不是举杯相庆之时。”
思威与郑砚北凛然危坐,凝神静听,知道现在所谈才是最机密的事情,关系到两家日后的发展大计。
“永历乃天下共主,在岷殿下羽翼丰满、人心归附前,暂不可轻动,必要时还要加以保护。封锁联络当马上进行,不惜财力人力,定不让朝廷轻易与滇省交通声息。”大巫阴冷的声音幽幽响起,直钻入思威与郑砚北的耳朵,令他们惊惧异常。
“太子已经十二三岁了吧,不过两三年,便是岷殿下兴王图霸的一大障碍……缅甸丛林众多,气候湿热,毒虫瘴疠防不胜防,众臣保护不周,或致太子中毒、生病,并不为奇……但此事不可急切,须缓缓图之,不留痕迹……介时殿下手中握有重兵,又立有盖世奇功,陛下懦弱,兼失储君……”
………………
杨武跑了?朱永兴听完前锋陈国公吴子圣送来的信件,不禁叹了口气,自己扣留其使有些不妥,怕是打草惊蛇,使其生疑惧怕,转而他遁了。
算了,跑就跑了,不过是个小人物,所部兵马也不过两千,应该影响不到大局。
甩开这点小纠结,朱永兴示意易成继续读,那是元江那嵩的回信。在腾冲时,朱永兴便让郑家派人给那嵩送了信。因为他觉得那嵩象是个比较刚愎、冲动的家伙,可别有什么呼应腾冲的想法,擅自行动,从而打乱了他的全盘计划。
“……那嵩称其正联络降清明将及逶东土司,已见成效,若等到七八月份,清军粮草将尽时起兵,则胜算大矣。另外,他殷殷期盼与殿下会商,并为殿下征伐安南准备了不少粮草,还可派土兵助战……”
“七八月份过于仓促,我军不定安南,如何援助?”朱永兴摇了摇头,对那嵩有些自大的判断表示否定,“写信告诉他,起事之期会商时再定,联络降将和各土官时尽量低调保密,别弄得尽人皆知。另外,让他发动治下民众,掘壕立桩,加固城池,以作坚守之图。”
或许那嵩对自己的土兵很有信心,但朱永兴却知道在面对吴三桂所率的清军时,两者的差距有多大。野战全无胜算,坚守城池还可勉强支撑。而且此时联络的土司多半会首鼠两端,想在逶东掀起遍地烽火,完全是那嵩的一厢情愿。
根据朱永兴的分析判断,逶东土司可能很惧怕吴三桂,驻扎昆明的清军数量又很多,所以不敢贸然行动。等到吴三桂率大军北上镇压贵州水西起义时,迤东一些土司才联合起来,乘虚而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所以,朱永兴并不象那嵩那么自大,以为自己一举义旗,便会群起响应。至少在清军露出败象之前,朱永兴觉得不可过于乐观。
易成一一记下要点,抬头望着朱永兴,询问他还有没有补充。
“哦,还有――”朱永兴竖起了一根手指,说道:“请那嵩搜集船只,并且尽可能多造些,我军若以水为路,从安南增援元江便可快捷通达。还有――会商地点暂定在元阳,他可坐船沿元江而下。还有――算了,明日就要启程,很快便可会商,到时再说吧!对了,吾还要见见送信人,询问一下元江的情形。”
易成见朱永兴再无交代,便告退而出。只留下朱永兴独自一人,在屋中苦苦思索。
根基不固,本钱不多,每战皆需殚精竭虑,不敢稍有疏忽啊!朱永兴左思右想,无奈地连连叹息。腾冲一战,对于清军来说不过是小挫,战术层面的胜利却难以扭转整体战略上的强弱对比。也只有兢兢业业地一仗一仗打下去,才能慢慢改变被动的局面。
胜还好说,若是败呢?小败可能还可支撑,若是一场大败,那恐怕就要万劫不复了吧?这种输不起的战争态势,可真令人难以承受。如果能专心打仗也还罢了,可还得担心永历君臣是否抽疯,摘掉自己这个留守之名;还得与各种人打交道,或是示之以威,或是赐之以恩,或是费尽唇舌……太累了,太累了啊!
朱永兴把自己窝在椅子里,微微闭上眼睛,轻抚着额头,缓解着突然而起的心中烦闷。不知不觉,他慢慢陷入了昏沉的浅睡状态。然后在惊悸中猛醒,发现梦珠正满脸关切地给他盖上薄被。
“阿珠――我觉得好累呀!”朱永兴轻轻呼出一口浊气,揽住少女的腰肢,将头埋在她的胸口,并不在意显露出了内心的软弱。
梦珠任由朱永兴抱着贴着,轻抚着他的短发,过了好一会儿才柔声说道:“殿下,我有件小事不敢作主,正要禀报――”
“既是小事,就自己作主好了。我不想说话,就这么让我抱一会儿吧!”朱永兴抱得更紧,少女身上的馨香和温暖让他有了放松和安详的感觉,他想尽量保持得久一些。
…………….
身疲心累,前途莫测。但路还是要走下去,目标还是要一个一个去实现,这就是自己的宿命。
由磨乃出发,大军过普洱,走思茅,沿着滇南边境逶迤东行,在六月十七终于到达了元阳。
将近二十天的转进,既是行军,也是锻炼,还是扩大影响。现在还不能称之为展示“军事肌肉”,但却能向土司和民众证明明军势力犹在,滇省形势还存在着很大的变数。清军虽占优势,但明军也未必没有抵挡之力。

第一百四十八章 元江那氏(求收藏)
感谢诚实的狐狸,天生风浪,悼武华夏,大白兔1999,panlingzhi,我飘来飘去,天国好么等书友的打赏支持,祝朋友们春节快乐,马年好运。

当前:第65/36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