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汉朝实体版作者月望东山》第55/321页


  转眼到了七月,天凉好个秋。
  当彭越被诛时,英布还在野外打猎。这时,刘邦的使者就来了,他给英布送来了一碗人肉粥,竟然是用彭越的肉煮成的。
  一股巨大的悲痛和恐怖由心而生,冲击着英布的胸膛。刘邦无非就是要告诉他这个刺面先生:不要乱动,一乱动,彭越就是你的写照!
  此情此景,我们应该这样形容英布:不是刘邦要抛弃英布,而是韩信和彭越放弃了他,让他孤零零地活在危险当中。正所谓,兔死狐悲。一条藤上的瓜,前面的被摘了,后头的迟早也是要被摘掉的。
  怎么看都像多米诺骨牌效应,韩信一倒下,后面的全都要跟着死翘翘。刘三,你实在太让我心寒了。我相信,这是英布最想对刘邦说的一句话。
  但是,政治是残酷游戏,既然参赌天下,就必须一个劲地玩到底。一直玩到桌面上只有一个赢客。英布已经没有选择,韩信和彭越已经输得很惨,他必须总结教训,继续拼命。
  那么,韩信和彭越的失败在哪里呢?他们关键在于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我坚决不能走他们的老路!于是,英布当机立断,发布命令,调兵遣将。只要长安有个风吹草动,他马上起兵造反。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这是一个造反的时代,亦是一个告密发家的时代。英布秘密造反的消息还是不幸地被走漏风声,而出卖他的人正是他的高级国务官(中大夫)贲赫。
  搞笑的是,英布企图造反没有新意,连被人告密的程序也是没有新意。
  事情是这样的:首先是,英布有一位宠妾生病了。当然,宠妾生病不关贲赫同志屁事。可问题是,英布这位宠妾的医生就住在贲赫对门。既然领导的宠妾就在对门,得去探望探望,表示关照吧。于是,贲赫就带了一份厚礼去探望这位可爱的女病号。真不知是贲赫的厚礼有效,还是医生技术高明,女病号病情好转,竟然还能摆酒宴饮。
  明眼人一看,贲赫这叫履行公务外礼,拍马屁。然而,这样的马屁英布却难以消受。所谓心生暗鬼,刺面先生英布竟然怀疑贲赫和宠妾有奸情。
  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不过喝几顿酒,就说有奸情。这只说明一个问题,英布太不自信了。他的不自信,估计源于他这张被刻字的脸。
  凡是自卑之人,总想走极端,要么疯狂地自闭,要么就是疯狂地报复发泄。很不幸,贲赫碰到了后者。贲赫闻听英布准备捉他治罪,肠子都悔青了。凭着几十年官场经验,竟然还能拍到马脚上。这就像老司机还能开车撞进悬崖,这未免太不可思议了吧。用现在的话说,贲赫要么就是酒后驾车,要么就是撞鬼了。
  可是不管怎么样,先得找个万全之策。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逃,逃到长安告密。
  无论是韩信舍人弟,或是彭越的太仆,又或是贲赫,这些告密者之所以有市场,那是因为他们都深刻地认识到一个问题:不告,等死;告密,反而能咸鱼翻身,大发一笔。这种一无所有就能白手起家的事,只要是个不傻的人都能做得起。
  相对前两者,贲赫不但会告密,还会使计。他写了一封检举书送给刘邦,并且建议道:像斩彭越一样,趁英布还未起兵时,一刀把他剁掉,以免惹个节外生枝和夜长梦多。
  贲赫这招够狠,摆明一副报得私仇,欲置英布于死地而后快的架式。而他也料定,谋反这等事,无论是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英布已如惊弓之鸟,长安稍微风吹树梢,他肯定就怀疑鬼已上树。到时,他想不反,鬼都不信了。
  此时,刘邦收到检举书后,并未急于动手。他召开了个高级会议,让诸臣议议这事怎么办才好。
  萧何首先对英布谋反提出了质疑,他分析道:种种迹象表明,英布不是一个容易造反的人。如果猜得没错,英布应该是被仇家所害,他就是贲赫先生。所以,当前之急是先把贲赫扣下来,先调查事情再下手不迟。
  萧何一语正中贲赫下怀。萧何所说没错,我就是想害英布。不过你就尽管派人查吧,不查则罢,一查肯定打草惊蛇,英布必反。
  知英布者,莫贲赫是也。果然,当英布发现贲赫逃跑时,立觉大事不妙。又果然,没几天刘邦的使者就到了。经过使者搜查,英布防备森严,情况不对。
  于是,英布嗅出不祥气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干掉贲赫全家,立即起兵造反。
  英布造反的消息马上传到了长安城。贲赫闻听,心情大喜。好啊,终于反了。
  造反真是好东西啊,你英布不反,我这条小命还不知道要挨多少刀呢。于是,贲赫不但没有丢命,反被刘邦释放,并封为将军之职。紧跟着,刘邦又召集诸将商议对策。
  但是,这种事根本就用不着讨论,大家的一致意见是:既然他敢反,就打他个狗日的!
  诸将一番话,让刘邦心里苦笑不已。他这些武将啊,就知道敢打敢杀,就不知道掂量掂量自己的老底。第一,自从他讨伐陈豨归来,就一直大病未痊愈,只差没断过气了。他今天能坐在这里开会,都是因为樊哙把他从后宫里硬拉出来的。第二,英布不是一个轻易欺负的家伙。他之所以能造反,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只要回顾一下楚汉战争都知道,天下除了项羽、韩信,接着就是英布善战无敌了。请问汉朝上下,除了我刘邦外,谁还能搞得定英布?
  刘邦所想没错。在英布自己看来,他之所以果断造反,就是抓住刘邦以上两块软骨。所以英布在造反时就牛逼烘烘地鼓动他的将士们道:刘邦老了,而且大病,他必不能亲征。在他的将领当中,我唯畏韩信和彭越,可是他们俩也死了。所以说,我造反无畏也!
  英布真不是白混的。这下子,刘邦真的犯难了。诸将杀敌有余,谋事不足。不能说打就打,必须找一个稳妥的方案方可出兵。可是,方案不是一场会议就能定夺的。
  于是,刘邦只得散会,让诸将回家再想想办法。谢天谢地,马上就有人想出一个妙策。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人不是汉朝军事大腕张良,也不是陈平。而是一个不上镜的人物,故楚令尹薛公是也!
  楚令尹,也就是楚国宰相。这么一个不错的官,竟然连名字都留传不详,我们只好叫他薛公或者薛先生了。首先是夏侯婴发现这个人才,然后向刘邦推荐。于是,薛公和刘邦摆起龙门阵,提出三个假设:上计、中计、下计。英布如果使用上计,刘邦天下丢大半;如果使用中计,生死胜败未定论;如果使用下计,刘邦可安枕而卧。
  此三计,分别如下:
  所谓上计,向东取吴,向西取楚,吞并齐国,并取鲁国。号召燕赵两国固守其地,这汉朝大半天下非刘氏所有;
  所谓中计,向东取吴,西取楚,并韩,取魏,占据敖仓粮仓,塞住成皋出口,胜败之数不可知也;
  所谓下计,东向吴,西取下蔡(安徽省凤台县),把重要物资运往大后方越国,并与长沙王吴芮结盟。如果真是这样,刘邦就可闷头睡大觉了。
  薛公一言,让刘邦听得又惊又怕。刘邦急忙召问薛公:您认为英布会使用哪计?
  薛公摇着羽扇说道:陛下不用担心,他肯定会使用下计!
  刘邦满脸疑惑,莫名地看着对方。
  薛公再笑,答刘邦道:道理很简单嘛,纵观英布一生,无非一句话,只管自己高爵加身,不管别人洪水滔天;只管身前享受,不管死后下地狱。所以说,这种囚徒出身的投机主义者,哪有长远目光看到上计和中计呢?
  高!实在高!刘邦一听,心情大悦,如释重负。
  孔明未出山沟沟,已知天下三分。薛公未见开战,已见胜负。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英布,这次不是阎罗向你召唤,是你主动向地狱招手了。
  既然英布死局已定,皇帝就不必亲征英布。
  那么派谁当主帅呢?
  刘邦立即想到了一个人:太子刘盈。
  【二、太子亲征无用论】
  刘盈今年已经十六岁了。尽管他离加冠还有四年,但必须先让他出去见见世面。不然做室中之花,屋下之草,庭中之树,永远都不会有大出息。
  想让刘盈挂帅,刘邦必须把吕雉哄住。于是,刘邦就去跟吕雉商量道:太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身体和斗志似乎不怎么乐观,我想送他上战场锻炼一下。希望他能快速成长,你说中不?
  吕雉的回答是:不中!
  吕雉说不,并非出自她的主意,而是商山四皓。
  当时,商山四皓闻听刘邦要派太子亲征,立即商议,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太子绝不能离开长安。理由是:
  第一,太子出征,无非是为立功。然而立功归来,除了皇帝之外,再也没有比太子更高的职位,所以立功无用。
  第二,如果战败归来,必受刘邦非议,借无能之名废掉太子之位,更立刘如意。从现实的情况考虑,战败可能性极大,因为刘盈年幼孱弱,驭诸将就如羊将狼,岂有不败之理?
  商山四皓这番太子亲征无用论,高瞻远瞩,道出刘邦灵魂最深处的秘密。吕雉一听,不由傻掉:这下怎么办,请问四位神仙爷爷,有办法让太子躲过此劫吗?
  商山四皓的回答是:办法当然有,不然商山四皓的名声岂不是白混了。于是,他们给吕雉支了一招,此招正是吕雉乃至女人最善长的,那就是哭诉。
  当然,商山四皓已经为吕雉准备好了哭诉词,其内容如下:
  皇上,英布是天下猛将,善长用兵,你派太子去征伐他,这跟让羊打狼有什么区别。到时,英布不但不怕太子,还更可能欺负太子孱弱无能。皇上您尽管身体有病,但还是可以躺在战车上指挥作战的,如此这般,诸将也会听话,听话了打起来就顺。所以,为了大汉天下,为了妻子儿女,只好再委屈您亲自再走一趟战场了!
  以上这番言辞,不见得完美,但是当吕雉经过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丰富和演绎时,刘邦犹豫了。吕雉说得没错,刘盈这孩子,一看就是只温驯的羊。可是这个英布,瞎子都能闻出狼味。
  再想想,如果刘邦不亲征,无异于向英布发出一个错误信息,刘邦真的老了,日薄西山了,而太子刘盈又不够强悍,那不是正中英布下怀吗?
  刘邦越想越害怕,不由摇头叹息命苦。晚婚晚育,有时真他妈的不是东西。老子一大把年纪了,小子还只那一小把年纪,惹得青黄不接,最后苦的还是老家伙。
  最后,刘邦终于让步了,他不得不对吕雉说道:我就知道我这个不中用的儿子不能成行,看来,还得我亲征不可了。
  吕雉终于破涕为笑。阿弥陀佛,太子又躲过一劫。
  万般无奈之下,刘邦不得不带重病亲征。
  其实,没人知道刘邦内心的复杂情绪。战争总是充满了变数和莫测,征伐英布这场恶战,不知能磨到猴年马月。如果老天托福,还可以回到长安,再见见这美丽雄伟的宫殿;如果流年不顺,或许就像当初嬴政一样,半路被病魔拦腰斩命,伸伸腿就飞上天去了。
  出征这天,满朝百官,全部为刘邦送行,一直送到灞上。此时,张良也在送行队伍当中。张良整天学仙修道,吞云吐雾,不但没有得到长寿之身,反而惹了一身病。他是真病,不是假病。
  真是岁月不饶人啊。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才隔十年啊,一样的灞上,不一样的人哪。
  想当初,一身气盛,看尽咸阳花;
  想当初,委身退出咸阳城,屯驻灞上待诸侯;
  想当初,鸿门宴上,惊涛骇浪险葬魂;
  想当初,长安城下,黄袍加身,帝王将相。
  ……

当前:第55/32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