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国魂全集.com》第579/688页
“呵呵,少川忧国忧民,实在令人钦佩呀!”何绍明小酒一杯之后,坐在那里打开了话匣子。
唐绍仪知道这话是恭维,是赞赏,决不是虚伪,因为长期以来,何绍明对于选派留学生去学习的策略一直是赞成的,没有政协之前,拿出自己的不少资金给唐绍仪予以支援。可现在何绍明就是个穷光蛋,早晨上街喝豆汁都得警卫员付账,现在就算是想帮忙也帮不上了。
今天是在何绍明家里吃晚饭,还好这位今上有个有钱的老婆乔雨桐,不用为一大家子的生活费愁。因此比较丰盛。
“少川对中国的大功无人能蔑灭的,”何绍明呷了一口酒,正色道:“其实少川以往与政协相交甚欢,我也知道中庸之道,因何在这功到垂成之后,突然难呢?”
唐绍仪在何绍明面前还是很随便的,他不但当其真正的知己,更多的时候是当作一个引路人。“以前建立政府时,由于时局艰难,大家都知道共御外侮,应同舟共济,往往能够容忍一些小节上的事情。我当时也是存着这么个道理。可现在不同,仗暂时打完了,我们不用再担惊受怕,整天里怕人家把我们给灭掉,而是,我们有了一个和平的地方,能够想着怎么使中国兴旺达的时候了。”
“这没问题呀?相信你的见解政协也会同意的。”何绍明赞同道。
“不然,,我们中华民族因为长期的战乱,已经落后于西方那个文明许多了,要再这样慢腾腾地再入以前的封建轮回中去,我们要到哪一代才能追上人家?我们连续四千年文明领跑的位置何时才能夺回来呢?”
唐绍仪将杯中的酒端起来,“中华民族最可贵的品质不是自大,而是学习。”
何绍明提起筷子去翻动那吃了一半的鱼,“其实事情也许并不如少川想得那么糟。今天政协的听证我也去听了,少川可谓苦口婆心,下面的政协委员虽然也有反对之声,但毕竟支持的掌声也不少啊!”
何绍明其实并不爱喝酒,只是好吃而已,不过最近好象迷恋上西洋的啤酒,新任德国大使送给他整整一大木桶的慕尼黑啤酒呢。作为共和国的缔造者,以及现在的实际最高领导人,接受外国友人的赠与本没有什么。而且何绍明有个有钱的老婆,根本就不差这么点儿钱。可依旧让监察院的章太炎给盯上了。若不是其询问了很多人,得知国外早有此例,恐怕就要对何绍明提出起诉了。哪怕对方就是何绍明!
唐绍仪一摆手:“大帅不知这里面的玄机。政协现在酒开始限制政务院的权力了,特别是限制我这个总理的权力,比如上个月的那个《政府行政机构席官员任免法案》,就使我失去了对下面的各部长的独立任免权,现在我都有些指挥不动他们了。如果我的政治主张不能在各部里得到执行,那还要我这个总理干什么。现在我感觉自己就像是给那些部长们跑腿的,各部想由总理上报政协的文件就要我派人去送,想自己直接面对政协的就只给我一份复件罢了。我现在许多政务都不能直接插手。梁启被大帅委以重任,却……诶!想想,我还不如去当教育部长,总比武训要强吧?”
(武训,清末平民教育家,广为兴办义学。本应在1896年去世,在本文,会出现一些变更。并且因其巨大的声望,又因为新旧、东西知识体系的碰撞,而被推上了教育部部长的职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此人的事迹。
何绍明心里说这个制度就是要限制总理的特权,你现在不好受总比百姓以后不好受强,我支持政协的这个法案!但只是心里的话,没露出来。一时间,二人又沉默了。
(二合一大章,庆生,不拆了,都出来。
(事实上,兄弟只是把问题写出来,到底怎么解决,兄弟不敢想当然。大家伙可以一起探讨。剖析完一切之后,兄弟也许会出于自己的理解,对的国朝进行一个理想化的架构。呃,多方沟通之后,兄弟决定第二本,延续这本。也就是说套用这本的历史背景,可究竟是在大架空的前提下,写一战还是二战,现在还没想好。列位不妨出出主意。
本书泡书吧更新。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三七一遇刺
实现了小统一之后,何绍明一直在忙于国防军的基本建设,相对轻松了许多。虽然政协时不时地召他去问询些或者说是请示一些事情,但总地说来是没他什么事了。没有了当初主导社会展的那种沉重负担,以布道者自居的何绍明似乎还有一丝失落。可他也知道,现在只不过是暂时的。朝鲜战场终于生了大变化。终于忍受不了乃目希典的儿玉源太郎大将亲自率军增援,仅仅用了两天,一举踏平釜山。此战,俄军伤亡五万三千余,日军伤亡六万八千余。为俩死敌损失惨重而高兴的何绍明在家里待不住,他一高兴上了八达岭长城。
群山环抱,自然是幽静非常,最适合一个人静静地思考。
何绍明很喜欢这地方,整日在国防部里头绞尽脑汁,要不就是宅在恭王府里,他甚至有些觉着自个儿都快霉了。不过,何绍明在政协里的言常常令人耳目一新,似乎他的头脑中有想不尽的新鲜思想。
商人们也喜欢与何绍明聊天,因为何绍明经常想出一些新奇的赚钱办法。前不久,何绍明还找过商业部长王鸿图,说是想在运输商会里注册一个商号,自己办个什么“快运输商行”,并主动要求同王鸿图合股,这让王鸿图着实高兴了一阵。不过何绍明说要先研制一种“能在天上飞的东西”。虽然何绍明的头脑让大家十分钦佩,可老王鸿图还是不解:除了鸟以外,还有什么东西能在天上飞?难道何绍明要组织一个用大雁编成的送信商行?那倒是比6地上送信要快,可这在中国已经有了,用的是鸽子,不是什么大买卖。
何绍明找王鸿图做买卖不可能是小事的,王鸿图这样认为。他有理由这样理解,因为王家的买卖在中国真的算是大的,且不说那像是巨无霸似的商号,王鸿图利用自己政府中的影响力,当初融巨资买下了原政府办的天津造船厂。在王家的努力下,中国的第一个民用造船厂现在已经可以制造自己的火轮船,虽然只是千吨级的,但这在内河及沿海的航运方面也差不多了。
只有何绍明自己知道他找王鸿图要干什么当然是造飞机!现在这个年代,运输工具实在太慢了。想想吧,作为共和国的缔造者,他何绍明早晚有一天得世界各地访问,而现在到欧洲,单单访问在路途上就要花两个月,这使何绍明想起了飞机。是啊,如果有了飞机,那就可以大大缩短两地的距离,而远距离运输方面,飞机的出现能使运输业实现大的飞跃。现在国内倒是有人在提议搞飞艇运输,但中国人还没有研究出氦气飞艇,而那氢气充填的飞艇实在太危险,何绍明自己上去乘座的时候都是口中时时念颂佛号,祈求着必然会出现的空难不要降临到自己头上。
独自走在寂静的长城甬道上,何绍明的头脑清醒了些,觉得现在研制飞机也许不是时候。王鸿图已经找他多次,探听他的意思,他只回答说还没有想好。
这些天一些有来头的,甚至日后政协变成国会,如果真变成参、众两议院,很可能成为参议员的政协委员频繁拜访。因为何绍明内定的总理唐绍仪,最近与政协的关系僵持到了极点。甚至政协里形成了一种风潮,但凡是唐绍仪的提案,一律不通过。而这些人前来探听,就是想从自己这儿得到口风:万一唐绍仪落马,谁来接任总理?
想到这里,何绍明无奈地摇着头:“权力,真的是值得人们追求的好东西呀!”
快走到山顶了,何绍明的步子慢了下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到山顶之后又是什么呢?难道就要走下坡路了?这么多人争一个大宰相的位子,搞不好要出事的。难道真的要学历史上的国朝,要训政一段时间才行?哼!我就不训政。大宰相的职位那么炽手可热,用什么办法降降温好呢?”
现在唐绍仪还没有要同政协妥协的意思,他告诉何绍明说要坚持自己的教育兴国的理想。当何绍明告诉他如果不干大宰相,政协也不会妥协,将教育事业一把交给唐绍仪去折腾的。唐绍仪说他也知道这个,因此也在想其他的办法。何绍明对唐绍仪的留学兴国策略私下里是持赞成态度的,不过他不像唐绍仪那样激进,他觉得无论如何也不能得罪政协的。为此唐绍仪曾经指责何绍明袒护政协,是在歪曲三权分立制度,是要弄一个“众人各执一词的政协”出来,大家不欢而散。何绍明心想要不是我在政协里大力保荐你,给你说尽好话,政协早就把你弹劾了!
想到这里,何绍明气哼哼地对自己说:“要是把我惹急了,我就把这大宰相连同政务院拆成两半。大家也不用争了,谁都有份!”
除了他的亲密下属以及老婆孩子,没有人见过何绍明脾气。
这会子何绍明有点小脾气要了,就为清帝陵的事。清廷没来得及跑的一帮子破落户死死守着京城附近的两个陵墓,说是他们的祖陵。但当地的汉族人不干,说满清是侵略者,这是最高法院的特别法庭判定了案的,侵略者的墓地怎么能建在被侵略者的地盘上?于是更多的人要求拆除那两大群陵墓,强行将它们迁到关外去。这本来是法院该管的事情,可那些无聊的报社记者们追着要何绍明表看法,实在让人头疼。
甚至一帮子破落户,见天往关东军中满族军官家门口蹲着,拉关系套近乎。大有拉拢过来,另起炉灶的意思。如果没有大军镇着,没准这帮人还真能喊出复国来。
碰到这事儿该怎么办?打他们?不行,现在是和平第一,自己不想看中国人打中国人,让洋鬼子看笑话的,自己也对不起子孙。何绍明倒是宁愿这帮子人跑到江宁,去折腾那老妖婆去。起码自己耳根子清净了。
摇头叹气,何绍明最后决定还是将这事儿交给政”协去讨论。这个时候,也该民主民主了。否则自己还要政协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