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曹操全集.com》第49/128页


虽然那些军人识字读书过,但是曹操所发的蒙学中依然有他们不懂的地方,那就是选自墨经(《墨经》中的科学知识,主要集中于数学、力学、光学诸方面,极其nb的一部著作,如果在古时被大为推广研究的话,我想现在我们应当看不到什么西方的科技强于中国的局面)和九章算术(中国的代数著作,如果说希腊在几何学方面很厉害的话,那么九章算术代表了中国在代数方面的造诣,一些三国类小说往往很轻视汉代的生产技术,其实他们才根本没有查阅过资料,没有生产力和经济环境做基础,他们的什么科技流路线才完全是瞎扯,这里说句牢骚话,老有人拿新曹操传来说我有多么愚蠢,那么拜托你们好好看看那个本书里面关于曹操敛财的部分,完全是让整个汉朝经济崩溃的做法,亏他还能扯)的部分。于是在这两部分,往往是那些军人和一帮小孩子一起研究讨论,在关于墨经的力学的相关学识上,那些军人和小孩更是贯彻了曹操要他们做到的实践二字,想不明白是吧,那就亲自动手去做,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

其实在蒙学中,曹操着重让那些军人灌输给那些孩子的无疑就是‘法制’观念和经过他挑选的儒家观念,而灌输给那些孩子‘法制’的观念中,公平是最被强调的,而隐藏在公平后面的其实就是竞争意识,只是这竞争必须在公平的前提下发生,至于儒家观念中,曹操强调的一点也就是大一统思想,也就是对国家归属感的建立,当然其中被他偷换了不少概念。在这个蒙学令中,曹操还让那些士兵授意那些孩子回去将他们所学的东西教给他们的父母亲人,他要传播知识和他的观念,这就是他想做的,当他建立的帝国在后世仅仅存在了五百年后就被共和民主所和平代替,都让后世那些学者对其敬重有加,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当曹操死命地将蒙学印刷数量满足到几乎可以一户人家一本的时候,墨名告诉了他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他们的财赋完全陷入了困境,简单点的说,他们没钱了。冀州邺县,曹操的府上,他麾下所有的文官都到齐了,包括程昱在内。“主公,都是彧的错。”荀彧低着头道,作为替曹操主管财政的他竟然因为对蒙学过分的激动,而没有劝阻曹操那疯狂印书的举动,实在是他的失职。“恩,其实主要的过错在我身上,文若不必自责。”“主公不可,主公在蒙学中向百姓提倡‘法制’,怎能不以身作则,此事我等皆有罪责,不可轻易了之。”程昱却是正颜谏道,一时间其他人也都是附议,倒没人怪程昱。“那好吧,罚你们两月的俸禄,我罚半年。”曹操沉吟道,“接下来,你们说因该怎么办。”“主公,不若我们去跟那些富户征收一点。”程昱眼中闪着寒光道。

看着程昱,曹操心下暗叹果然不愧是敢拿人肉充做军粮的狠角色,他说的征收,分明就是强抢的意思,若是换以前,也许他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但是现在他却不能那么做,那些富户他另有用处。“主公,可否向百姓收取一些赋税。”“公达,为政者,岂可朝令夕改,我既然说了免赋税三年,自然不能反悔,无信不立啊。”

“主公,我想还是将我们对北塞的攻掠提前吧!”戏志才和郭嘉交换了一下眼神道,“主公上次所提的收北塞百万胡人为奴,实在是可以解决太多的问题,我们不妨提前进行。”“你们怎么看?”曹操把目光投向了二荀,而一旁的程昱却是一头雾水,那个攻掠他根本不清楚为何物,所以他选择沉默。荀彧和荀攸互相看了一眼后,同时道,“为了万世之基,攸(彧)赞同。”

看着一脸严肃的二荀,曹操知道长期处在北庭和自己身边,受那些铁血军人的影响,他们对于奴役异族已是没有太大的反感,更何况自己所设的那条律法,也会在日后给那些异族奴隶一条出路,只是现在,为了汉人未来的霸业,就只有流尽胡儿泪,胡儿血,不叫汉人哭了!

第十五章 前奏

见程昱有不解之色,曹操直接点名郭嘉,让他把对北塞的整个战略计划给讲解一遍,郭嘉一把展开巨大的地图,让二荀和程昱都吃了一惊,他们面前这副地图,是北庭的斥候骑兵十年之功方才完成,对于北塞各族地理都有详细的注解,一些特别重要的地方都以朱砂勾勒而成,一目了然。

“诸位,目前我们北庭已经占据冀州,幽州,青州以及辽东四地,论势力,能与我北庭相抗者无非中原袁绍和西凉董卓,余者皆不足虑。但是对于我北庭而言,若此时向中原进军,虽可一战下中原,但是方今天下,饥荒四起,即使如中原之地,百姓也多有饿死者,如果我们与袁绍交战,袁绍必然征收百姓过冬之粮,到时百姓必然死者甚重,非主公之所愿耳。”郭嘉先将当前的态势讲了一下,百姓的意义,在与曹操接触日久后,郭嘉也认为人口是扩张的重要资源,而当今天下,饥荒四起,不得三五年,恐难轻易度过,若是贸然与袁绍董卓交战,兵连祸结,农事荒废,到时天下百姓必然死伤极众,不若先与其对峙,稳固为先,造成事实割据,五年之后,谁还知汉家天子,至于袁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没有实力,也不过是废牌一张。

“而我北庭,如今定下三年不收赋税之策,与百姓休养生息,然我北庭所养之兵虽可自供,但国家岂可无财源收入,既然中原之地不可攻,惟有将目标放在这塞外之上。”郭嘉将手放在地图上那些蛮族居住之所。“塞外蛮族多半穷困,收之何益?”程昱并不觉得打下那些在他看来全是荒芜的土地有何好处。

“我北庭关外蛮族,有鲜卑,乌恒,匈奴,丁零,三韩,扶余,高句丽等大部,土地辽阔,其中三韩,高句丽等地土地肥沃,适宜耕种,至于其他诸部所在,亦是水草丰美,是放牧养马的上佳之地,如何无益。”郭嘉却是反驳道,“而且诸部财富,加在一起,亦极为可观,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人口可为我汉人之奴隶,幽辽大地,空地甚多,让他们去耕种,正好充做军粮赋税,还可以让他们去服苦役,修城筑路,岂不省了我汉人徭役。”

郭嘉这一说,到是让程昱大开眼界,历来朝廷对外族用兵,无非是不堪其扰,不得已而为,那些地方从来都没想过能为汉人所用,当年武帝打下匈奴偌大之地,身死不过三代,便全部丧尽,汉军仍旧服复守长城,“得而不能守,如何解决?”

“仲德怕不知我北庭有游牧部族十三,皆是汉蛮混杂而居,而且北庭边民亦是性格剽悍,不喜农耕,光这些人便有四十万之巨,只要我们将那些蛮族大部扫清,用他们去守边,自可无忧。”戏志才接口而言道。“唯一所虑者,当是日后如何治理这些守边民众?”荀攸低声沉吟了起来。“公达多虑了,主公开蒙学,教导民众,便是为了让他们知道何为华夏炎黄,你看北庭百姓哪个不以华夏正统为荣,至于治理之道,简单至极,可在几处要地筑城设府,修建驰道,多设驿站,便可以了。”荀彧看的比较远。

“好了,先不说那些虚的,奉孝,先讲下你和志才拟的策略。”见众人跑题,曹操忙道。“是,主公,我们原本打算是在明年开春后,天气回暖,以二十万黑旗新军为主,先攻三韩,高句丽,收其族为奴,耕种土地,等到秋收时,再挥军攻破乌恒,最后一一将北庭外围的各族收服。”

“那么现在呢?”“嘉以为,以现在之天气,应当先破乌恒。”“哦!”“主公,三韩,高句丽之民,不过土鸡瓦狗,败之不难,无非是其民甚众,难于管制罢了,而且这二地与我北庭中隔大山密林,冬天大雪封道,进兵殊为困难,不若先破乌恒,乌恒所居之地尽皆一马平川之地,利于我军攻袭。”

“兵家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如今奉孝只讲了天时与地利,那这人和呢?”“主公,鲜卑自十年前起为主公所破,便日趋颓势,而与我北庭相善,如今鲜卑人皆习汉话,其多学我汉人诗书,不过数十年便可融入我汉族,不知这算不算人和?”郭嘉笑了起来。

“奉孝所言,你们还有没有什么意见?”曹操环视了一下众人,见众人皆是不语,他猛地站了起来,“那么便依照奉孝之言,另外此次对乌恒用兵,我要北庭与各地百姓都知道。”见众人不解,曹操笑道,“自古以来,对外用兵,百姓得利最少,如今我要他们都知道,这对外用兵,乃是天大的好事,我汉人之威当布于世界,而异族之人当为汉奴,供我驱使,文若,你起草一换奴令,替我告诉那些豪门世家,我到时要以那些异族奴隶换他们手上的百姓,再起草另一书告诉百姓,今后他们的徭役减免一半,若是我北庭大军能够不断开边,掠夺异族为奴,他们的徭役将会彻底结束。”曹操的这一霸气豪言压得众人心头一闷,随后便齐声道,“诺!”

此次堂会之后,荀彧与郭嘉一起镇守冀州,程昱仍旧回青州稳定局势,荀攸则去了幽州与辽东的夏侯敦一起为来年侵攻三韩等地做准备,曹操则是与戏志才回北庭,组织北征乌恒事宜。

在战前准备的一个月里,曹操期待的郑玄终于将那些先秦古简阅读完毕,并且著述立说,在墨名的操控下,刚组建的青州印刷工场亦是全力开工,很快便装帧了两万余册,不过这次可不再是免费发放,而是照着曹操的意思,全部以高价卖到了中原地区,以郑玄的声望,这些书册很快售磬,暂时缓解了一下曹操的压力,不过这些所得的钱曹操依然全部投入到了印刷书册之上,他要让郑玄的学说传播到每一个儒生士族的手上。

在曹操出兵前夕,墨名整整卖出了四十万册,收入之巨,超过了他的预期估计。但是更让曹操欣喜的是,儒家内部果然如他所料一般,还不像后来那几个王朝那般铁板一块,研读百家学说的儒生还是有着部分的数目,在郑玄那本提倡百家同流,儒法一体的书册的影响下,天下的儒生开始争论起这个问题来,逐渐分成了各个派系,虽然仍旧强调儒术独尊的腐儒比较多,但是比起以前儒家独尊的局面来讲已是强上了太多。

“儒与法恰似男女阴阳,正如两极唯心的两个最,天生一起共存乃是世间大道所在,呜呼后人曲解先贤本意,乃致儒法不两立。郑公又证大道乎。”蔡邕放下手中书册,长叹了起来,王朝灭亡之因在于腐败和暴政,而不在于法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这就慢慢地为腐败埋下了种子,而暴政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其实法家与儒家乃是共生之体,法家霸术和儒家仁术互为表里,才是大道所在,朝廷宽仁,导致法纪崩乱,豪强不法,当今乱势,便是法纪松弛所至啊!与蔡邕一样,中原大地的各处,那些智者皆在考虑着这个问题,如司马徽等名士皆是一样,而那些普通儒生亦是整日里争论不休。

“主公,现在天下借言郑公之说,不可不防啊!”袁绍府邸内,田丰向袁绍道。“何以见得?”“郑公之书出自青州,而青州为曹操所据,如今天下那些儒生皆在言那百家,儒法,竟是全然忘了曹操那个弑帝逆贼之事,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主公。”田丰对汉室还是有着一丝忠诚之心,如今那些儒生的注意力全部放到那些虚无的争执上面去,对于曹操这个国贼之事反而不那么热心,这样下去还有几人知道汉家天子。“那你要我怎么做,禁绝郑公之书,还是不让那些儒生说话。”袁绍脸色一沉道,见袁绍动怒,田丰也不能再待下去,只有默然而退。

见田丰退出,袁绍看向了书案上郑玄那本著述,笑了起来,“孟德,你果然好手段,一本书册就搅得天下不宁,无人论天子了,看起来我花的那些心思全都成了白废工夫。”想到手上那个毫无什么价值的天子,袁绍的脸色就变得难看起来,现在天下呈四分之势,西凉江东,一个拒诏,一个听宣不听调,就连他收服豫州等地,靠的也只是他家族势力和手上的军队,那个天子诏书分明就是一无用的废物,难为他还要在朝堂上听卢植王允那些老东西的废话,这汉室招牌如此无用,还不若自立为王,只要手中有兵,他怕什么,那些什么清议,不过狗屁,想到那些支持自己的豪门已经好几次劝自己废帝自立,袁绍的心不禁烫了起来。

同样在益州,刘备看着那卷书册,也是沉吟不语,他到益州已经半年了,这段时间里他每天就是笼络人心,与益州各家族交好,他现在还不敢轻举妄动,但是如今汉家式微,天子暗弱,真不知何时哪个逆贼就会自立,若是时间一久,他所能依仗的汉室宗亲岂不成了废物,这书册实在是可恶啊,想到郑玄那书里说什么百家同流,儒法一脉,又说什么天子丧德,自亡。这分明就是一本反书,郑玄根本就是曹操的人,刘备只觉得大汉的未来一片黑暗,曹操已经雄据三州,袁绍又挟天子霸占中原,董卓和孙坚各自发展势力,而他如今却依然困在这一州之地,而且还要像袁绍称臣效忠,他何时才能够剪平逆贼,让大汉再度中兴,他看不到一点的希望。(有人说既然知道历史,为何还让刘备去益州,其实他在益州等于被困死在了那里,没有汉中和雍州,益州就是块死地)

而在北庭,曹操已是调集了二十万黑旗军在北关边境整戈待发,对于中原因为那书册而起的争论他没有太多的兴趣,焚书坑儒他办不到,不过他可以让儒家分裂,对与错让他们自己争去,同时百家同流也符合中华文明的大一统,虽然他不会再讲什么法家,墨家,兵家,但是却可以称法学,兵学,墨学,更重要的是他只是要那些儒生去争,去辨,等到他治下的那些百姓拥有了知识以后,什么儒生阶层照样完蛋,以后帝国文官将军,便是要真才实学的考出来,是去军队里历练出来的,儒可以作为一种象征而存在,就像后世什么博士导师之类的名头存在,至于治国,那靠的是完善的制度而不是什么思想。(要是让现在那帮只会吹牛皮的国学教授去治国,我们全部去跳河好了,就像儒学之于国家,这种空泛的学说只有被改造扭曲的份,尊儒的人怪罪统治阶层,那么你们现在鼓吹的还不仍旧是那几本书上弄出来的学说,无非是大家怎么样解释罢了,至于你们说的六经,我好好查阅了一下资料,结果大失所望:诸子源于“六艺”,四部(经史子集)也源于“六艺”,中国的一切学术都源于“六艺”。“六艺”就是“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其中孔子所作的《春秋》,也是借鲁国历史而作,这六部经典都是孔子之前古代中国文化的经典,可以说这六部经典奠定了中国今后的学术历史,如道家出于《易》,法家出于《礼》,墨家出于《礼》与《乐》;或者说“史”出于《春秋》,“集”出于《诗》等,孔子不过是把这六经重新整理、解释罢了,我到不懂怎么就成了你们儒家的经典,而且孔子对这六经的解释就是正确的了吗,也不过是一家之言,所以只能说百家的确同源,同属于中华文明,但儒家非要以中华文明正统自居,那才是绝对的谬误,冰风在书中之所以最后如此安排曹操解决儒家,其实道理很简单,前两天的争论大家也看见了,我只是说了一句灭儒,后续情节还没交代,就跳出那么一大帮人来引经据典问难于冰风,可见现在尊儒的人还是有很多,更不要说汉朝了,如果在书中一味以刚强而灭儒,那从情理上讲完全不可能,冰风觉得让百姓掌握知识,分裂儒家内部,同时抬高百学才是真正可行的办法,至于说为什么不提百家,因为如果提百家,那么分裂的儒家很有可能会重新复合,但是让讲百学的人也以儒门自居,儒家势力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总之不妨让儒家去做个花架子,中华民族的崛起靠的是实力而不是什么空泛的思想,这也是冰风最后一次对本书的思想部分做出解释,因为写到这里,冰风的基本思路已经清楚了,那就是架空儒家,但不妨让它作为象征存在,兵墨法道那些实用学派才是强国的手段。)

收拢了一下无谓的思虑后,曹操看向了旷野上那二十万雄兵,心中豪气万千,只要解决了北塞各蛮族,他就能致力于北方,不出五年,他的实力将绝对性地压倒整个中原,同时整个天下也会在这相对的五年平衡中恢复一点元气,只要他能迅速攻克中原,那么汉人绝对不会受什么太大的损失,未来的扩张,人,才是最重要的。看着苍天下那广阔的大地,曹操想起了孔子那句话,‘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化干戈为玉帛。’然后重重地吐了口唾沫,“呸,万里疆土,靠的就是手中的刀打下来的,仁义,去死吧!”

第十六章 北塞风起:盟约

风雪覆盖的大地上,二十万黑旗军与鲜卑部落比邻而居,一顶又一顶的营帐连绵不绝,在雪地里似乎无穷无尽。那些鲜卑人神色复杂地看着那些代表力量的黑旗军军士,他们从小接受的观念就是服从强者,在草原上,战争从他们出生起就一直伴随,直到他们死亡,而就在十多年前,他们鲜卑还曾是北塞万里大地的主人,在他们的王檀石槐的旗帜下,有谁敢对他们不敬,但是自从那个更伟大的汉人之王出现后,他们鲜卑没落了,在小孤山血战后,他们的元气大伤,然后又陷入了三年内乱,当他们的王檀石槐再次将鲜卑一统后,他们忽然发现:曾经纵横北塞,不可一世的鲜卑骑兵已经成了过去,现在北塞的最强之族是,汉人,最强的军队是汉军,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那个虎视鹰扬,睥睨绝伦的男子,在他们心中比魔王更可怖,同时也更值得尊敬的苍天之王,曹操!

金色的大帐内,檀石槐虽然已是苍老了不少,但是面容间的英武依旧如故,在曹操面前他表现出来的只有尊敬,而不是卑微,鲜卑的男人会顺从强者,但是绝不会出卖自己的尊严,因为他们也曾经是华夏的一支,他们的体内也有着不屈的龙魂,如苍天般高傲尊贵的龙魂,檀石槐心中满是激动,自从他决意归顺曹操之后,他答应了曹操鲜卑皆习汉语的条件,同时他看了曹操赠他的书卷,他很惊讶地发现,在汉人的记述中,他们这些并非出自匈奴一系的各族,都有着同一个祖先,那就是古华夏的东胡一脉,他们和汉人一样源于那块他们一直渴望能够居住的大地。

“檀公,你觉得如何?”曹操注视着檀石槐,手上已是将一卷古朴的羊皮卷推了过去。被曹操的声音所惊,檀石槐回过了神,他看着那古卷,心中呐喊着,我们终于认祖归宗了,从今天起他们鲜卑将不再是什么荒野蛮族,他们同样是华夏的后裔,龙神的血脉。檀石槐无比严肃地接过了那羊皮古卷,肃穆地道,“从今天起,您就是我鲜卑之主,我檀石槐效忠的苍天之王!”

“檀公,请起吧!”曹操神色泰然道,从今后起,汉人的北塞将多出一个大州,檀州。所有的蛮族,要么选择重归华夏的光荣,要么就选择灭亡。“是,我的王。”檀石槐站了起来,从今天起他就将是檀州之主,曹操的忠诚部下,鲜卑已经式微,只有依靠强者,才能够在这个残酷的世界存在下去,而且他们不是什么蛮族,他们同样是华夏的一族,有着属于自己的尊严和高贵。

黑旗军中的汉人军士,虽然每个都是第一次踏上征途,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胆怯害怕,因为他们有着诸天祖先的庇佑,有着龙神的庇佑,死亡将是对生命的升华,战死的他们将会升入永恒的星空,与伟大的祖先同在,而且他们每个人都了无牵挂,他们没有亲人和羁绊,若说有,那也便是对身边袍泽深如兄弟一般的感情,他们原本只是孑然一身,懵懂无知的农夫,从出生起,他们只知道他们应当服从,在那黄色的土地耗尽自己的生命,除此之外,他们什么也不懂,如果没有那场战乱,也许他们将悲哀地死去,就如同那些饥饿的野狗一般,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被逼到绝境的他们相信了那位大闲良师,他们反抗,他们不想像自己的祖先那样没有自由,被束缚在那黄色的大地,被那些上位者吸干他们的精血,直至死亡。

但是张角死了,他们的精神支柱不过也是个凡人,谁都没有被拯救,他们的战斗没有任何的意义,当他们放弃了最后希望,等待着朝廷对他们的判决,等待着引劲就戮时,一个英雄,一个一直被传诵的英雄拯救了他们,拯救了无数和他们一样只是为了吃上一口饱饭的人,当他们跟着他们的英雄向北走的时候,他们谁都忘不了那段艰难的岁月,他们的英雄始终在他们的身边,和他们吃着一样的粗粮,有时甚至将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些孩子,至始自终,他始终微笑着,引导着他们向北。

北庭,那里无疑就是一块乐土,那些和他们一样,但是却有着家人的人家分到了土地,分到了农具,分到了马匹,分到了过冬的口粮,那一刻,英雄已不再是英雄,而是他们心中的神灵。他们这些无牵无挂的人一直很庆幸自己的身世,因为孤身,他们被选入了黑旗军,在军中的那段岁月,让他们永生难忘,蛮人原来也和他们一样,而他们也是可以如此的勇武,他们原来孱弱的身体最后变得如同狮虎一样雄壮,对他们而言,这一切只能用神迹来解释,而创造这一切的就是他们心目中的神,曹操。

曹操走出了大帐,帐外,是漫天的风雪,而在那寒风大雪中,五千黑旗军士肃立如岩,巍然不动,一脸的骄傲。看着那些黑旗军,鲜卑人的脸上有的只是无比的尊敬和敬畏,黑旗军无形中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将他们的武魄军魂刻在了那些鲜卑人心中。

当前:第49/12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