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曹操全集.com》第68/128页


第四十七章 周瑜归来

徐州的易帜,给了袁绍重重的一击,但是同时也让董卓和孙坚意识到谁才是这个天下间最恐怖的敌人,袁绍派出了特使,他不想在南方和西面被牵扯太多的精力,他手上现在全部的力量应该用来对付曹操,因为他不知道曹操的铁骑何时会突然突破衮州和司隶的防线,直接攻陷中原,袁绍相信曹操绝对有那个实力,自从那夜曹操派出的死士将王允和一干重臣射杀之后,他就陷入了沉思,那一夜,那些死士明明可以连他一起射杀,但是他们没有那么做,他可不认为曹操是念及过去的朋友之义而没有对他下杀手,袁绍最后得出的推断是曹操需要他稳定中原的势力,然后再将他一举消灭。可以说是狂妄到了极点,不过曹操的确有狂妄的资格,大秦的军队素质和后勤水准不是他们所能比拟的,尤其是大秦骑兵在野外的生存能力更是强悍,而且秦风中的正牌铁骑,都是一人三马,每个士兵所能携带的粮草就极其可观,更不用说大秦那堪比他们中原普通正规军的民兵,曹操随时可以征召一批不用他出粮饷的义务民兵去运送粮草。这样的军队作战能力只能用恐怖两个字来形容,但是曹操和大秦也不是没有弱点,大秦现在的疆域和他们三大势力都互相接壤,如果他能够建立一个会盟的话,就可以联合西凉,孙吴三路大军共同讨伐秦国,但是这个会盟的主动权却不在他手上,一切都要看董卓和孙坚怎么办?

“阿瑜。”当看到独自一人穿越了半个中国,投奔自己的周瑜,曹操心中不知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他的心情,“你长高了,变黑了。”“陛下,瑜来了。”周瑜看着那与记忆中浑然没有变样的大哥,心中亦是激动道。“哎,大丈夫上跪天地,下跪父母,上马。”曹操一把拉住了周瑜,在大秦,双膝下跪之礼早就被废,只有祭祀和崇奉祖先或是庆典之时,大秦的人才会下跪。

要说周瑜运气也是不错,坐船到了青州以后,他就徒步从青州到了冀州,刚到邺县就遇上了出巡的皇帝马队,大秦宪部根据曹操的要求为皇帝制定的出巡礼节定得很简单,但是也很大气,皇帝五十岁前,不论去那里,都必须自己骑马,五十岁后,只有长途跋涉,才可以偶尔坐车;出巡随行必须全为禁军黑骑营,人数封顶三千。

“陛下,您这样不怕以后。”听到曹操为自己解说的这皇帝的出巡制度,周瑜不禁疑惑道。“阿瑜,如果朕的子孙只是一群无用之人,他们怎么配成为这天下之主,作为帝皇,他们注定要比普通人背负更多的责任和牺牲,他们的权利是为了他们的责任而存在的,而不是用来供他们享乐的。”曹操看着周瑜道,中国皇权中最糟粕的就是在宫廷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无能之人,来祸害这个天下。

“我家的昂儿可是一直都很想你这个没见过的叔叔啊!”突然,曹操大笑道,他以前常在他儿子面前夸奖周瑜,弄得曹昂老是跟他说想见一见这能被他夸奖的少年。“陛下,我只是比太子殿下年长一二而已,怎么可以?”“阿瑜,你叫我陛下,是我大秦的律令,但是朕永远都是洛阳那个大哥,所以从辈分上讲,你就是太子的叔叔,以后你可要替我好好管教那小子啊!”曹操拍了拍周瑜的肩膀,为了未来,他早就开始做准备了,张辽被他留在了曹昂身边,现在周瑜也可以和他们一同学习,大秦未来的皇帝绝对不能是个无能的人。

“好了,我们到家了。”一行人就这样进了城,进城的时候,随曹操一同进城的只有三百人,而且进城的时候,那些街上的那些百姓也并未下跪,只是当曹操他们经过的时候,他们会用崇敬的目光目送着他们的皇帝。

看着面前只是一处大大的宅院,周瑜再次惊讶了,他想不到大秦的皇宫竟然就是这样的地方,这不过就是一处富豪的大宅而已。随着曹操一同进去,只见那些驻守的士兵并没有行礼,他们只是将身子站得更直,崇敬地看着他们的皇帝。“阿瑜,虚伪的礼节和真诚的尊敬,你喜欢哪个?”看到周瑜眼中划过的惊讶,曹操笑问道。“陛下,我明白了。”周瑜抬起头郑重地答道。

“陛下,为何这里看不到宦官?”忽然周瑜奇怪地问道,在这里他看到的只有最精锐的战士和一些侍女。“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曹操笑了起来,“阿瑜,朕是那种因循守旧的人吗,大秦不会有宦官,现在不会,以后也不会有。”当下曹操到是为周瑜解说了一下大秦的皇宫制度,大秦的皇宫中只有最忠诚的精锐战士和女官侍女,而且那些侍女都是从十六岁以上的女子中选出,在宫中做到二十岁便可以出宫,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嫁给守卫皇宫的战士,成为女官,继续在宫中做事,同时曹操为他的子孙定下了一条铁律,那就是身为皇帝,也只能一共拥有七个妻子,随意碰宫女,那绝对是不被容许的,没有自制力的皇帝,大秦不需要。

“我们到了。”突然,曹操领着周瑜到了一处地方,然后周瑜的眼睛睁圆了,那是一处宽广的院子,两旁的架子上放着的全是兵器,几个壮硕的军汉正在教导着几十个和他年龄一般大小的孩子习练武艺。看到曹操他们走来,那些人停了下来,向他们行了军礼,一众孩子看向曹操的目光更是充满崇拜。

“儿臣参见父皇。”曹昂大步地走上前去,拜见道,曹操为他定下的严苛训练,让这十二岁的孩子看上去如同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一般,曹昂好奇地看向了周瑜。见到儿子好奇的目光,曹操轻声笑了笑,“他就是周瑜,还不叫叔叔。”“周叔叔。”曹昂没有丝毫地犹豫,对着周瑜行礼道。“太子殿下不必多礼。”周瑜一把扶住了曹昂。

“从今天起,他会和你们一起练武,你们也可以向他请教兵学上的问题。”周瑜对于兵学上的天分,曹操从来都不怀疑,当年在洛阳的时候,周瑜就已经胜过一般将领了。“诺。”那些孩子齐声道也颇有气势,周瑜到后来才了解,这些孩子一大半是曹家和夏侯家两家所挑选出来的优秀子弟,还有一批就是像张辽这样的各地极其优秀的子弟。

就这样,周瑜和那些孩子一样,算是住在了东宫,每日里与那些孩子一同习武,教授他们武艺的不是别人,真是大秦最悍勇最不知所畏的曹陀,而曹陀对他们的要求也极其严格,可以说这群孩子的武艺也有着相当的水准,就连一向自负的周瑜也不禁感到惊讶,尤其是对曹昂,这个东宫太子,周瑜就只能用震惊来形容,曹昂的武艺极强,一众孩子中只有张辽才是他的对手,而且在军政谋略上也极有见识,更难得的是曹昂为人谦逊有礼,能吃苦,一众孩子中,他的训练量最高,也只有张辽和另外一个叫曹真的孩子能和他相同,现在勉强算上他一个。

“叔叔。”“太子殿下。”见到曹昂找自己,周瑜站了起来,原来曹昂因着曹操的话,每天晚上吃过饭便不时会去找周瑜请教水战之事,要说水战,目前曹操麾下也只有曾经在江东住了年多的周瑜最为精通了,好在周瑜在江东时也经常去江边精研水战之术也颇有心得,心中虽有想法,但是奈何没有知音,如今有曹昂这等天资聪颖之人向他请教,他也乐得倾囊相授,同时也与曹昂一同讨论这水战之法,到后来张辽也加入了进来,三个年纪相仿的少年就在这样的讨论中感情与日俱增,至于另一个周瑜注意的少年曹真,一向沉默寡言,除了曹昂之外,与其他人相处,也只是点到为止,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感。

就这样,时间匆匆到了大秦二年(公元188年)春,曹操和内阁众人终于将大秦的皇宪给制定了出来,开始编入蒙学,发于各地,律法要从小就灌输给那些孩子,对于已成年的人,曹操无法去过多的改变他们,但是那些少年却是有着太高的可塑性,曹操是绝对不会放弃的,他要用他的力量为大秦制造一个阶级,一个可以对抗皇权或者更准确的说是维护皇权的阶层,大秦的皇宪将凌驾于皇帝之上,里面详细地规定了有关皇帝和帝国的政体制度以及帝皇的废立和各种不可违反的原则,将来那些少年军中出来的少年就将是皇宪最坚定的拥护者,他们会为了心中的理想拼命守护皇宪的。

第四十八章 曹昂入边

自从糜家入主户部,曹操在北庭和青州发展工商业之后,越来越多的世家加入到了这一获利颇为丰厚的行业中去了,而且在大秦,商人的名声也不差,至少现在商人交纳的赋税占得比重极高,曹操当年的三年不收农人赋税的命令依然有效。在皇帝本人,以及占了主流的太学院的倡导下,原有的四民说轰然倒塌,在大秦每个人争取的就是公民权,而先阶段在大秦想要获得公民权和贵族荣耀就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参军,另一条就是为帝国做出有价值的贡献,这里面有一项就是交纳超额的赋税,那些经商赚到了钱的世家自然是大把大把的钱捐了出去,先行获得了公民权,当然他们如果想成为帝国认可的贵族,除了贡献赋税还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其他的贡献,比如战功,又或者说是像那些工匠一样制造出了能够为帝国所用的技术,又或者说是为帝国的百姓做了好事。总之,在贵族制度一项上,曹操抓住了中国人自古好面子的心态,将慈善引入了封爵制,反正他在开放商业一项上的自由度极其高,那些世家能从商业上获取的利润绝对比他们能从土地上要获得的多,所以他们是不缺钱花的。

为了能保证商业的蓬勃发展,曹操对农业,尤其是自耕农进行了强制性保护,首先是超低的税率,然后是要求户部单独为自耕农的交税厘定了一套制度,也就是说农业税将由中央直接负责,以避免其中可能出现的盘剥,其次是对于土地的自由买卖,曹操仍旧保留了土地可以自由买卖的私有制,但是买卖土地将受到帝国的严格审核,任何兼并性的买卖都是被禁止的,而且帝国将对土地的价格进行指导,同时对于买土地的人克以五成的重税。

由于以上的一系列政策,曹操和麾下的文官团可以保证目前作为大秦主体阶层的自耕弄农将有着一定的消费能力,足以支撑目前大秦发展中的商业,并且从商业中汲取赋税,在商业自由化方面,有着糜家的参与,可谓是程度相当之高,首先大秦废除了旧汉对商业的诸多限制,其次是将商业税改为一次性彻底征税,原有的什么各地州县的关税被通通废除,极大的发展了商业自由化,原来的盐铁国营,曹操也允许私人涉足,但是必须接受帝国的定期审查,唯一曹操不肯放松的就是对于粮食的自由买卖,曹操再也清楚不过,他所做的一切必须建立在粮食充足,农业可以支撑大秦的基础上。所以商人贩卖粮食,必须接受帝国的限价,同样农民也必须将手中多余粮食中的三分之一以平价卖给帝国,其实在施行之初,那些农民基本上将手中的余粮全都卖给了帝国,直到几十年以后,他们才开始将粮食卖给商人,不过那时将一半的粮食平价卖给帝国已经成了他们一种不成文的传统。

从大秦二年开始,曹操似乎对袁绍他们失去了兴趣,只是命令帝国军队严守各边境,不得擅自出战,他需要时间去将目前版图内的内政建设好,所以对于郭嘉和苍天之眼上报的关于夏凉吴三国进行暗中串联的消息也只是睁只眼,闭只眼。曹操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太学院里关于农家,墨家,道家三处的研究工作,农业上还好说,现在亩产一百二十斤的种植技术正在推广中,高度酒正在研究,而墨家研究的各种工艺,比如四轮马车,以及更远射程的弓弩以及炼铁技术,其中四轮马车已经基本设计出来,对于弓弩武器的改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只有炼钢一事,一直进展不大,不过曹操也知道那是急不来的,东汉的炼钢技术在世界也是属一属二的,他不能太心急了,最后关于道学中炼丹术的研究,拥有一定爆炸威力的炸药被做了出来,不过在实战中,目前看起来作用并不大,不过那巨大的声响作为威慑倒是可以采用的,目前曹操最缺的就是一套完整的自然科学体系,在古代中国和欧洲,对于自然科学上的研究是两种不同的风格,中国人讲实用,欧洲的希腊人追求严谨和系统,其实二者之间是有着相当大的互补性的,所以曹操自然很想通过丝绸之路,弄到古希腊的一些系统性的研究自然科学的著述和中国原有的开放式体系互补,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所以曹操加大了对西凉以及整个西域地区的斥候和情报投入,同时取自洛阳太学藏书馆的地理志书籍也被大量的印刷,下发到了各处,曹操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投入到对丝绸之路的研究,特别是那些商人。

而此时横贯草原的大路已经修建完毕,于是那些乌桓奴隶和三十万高丽奴隶一起在其他几州修建御道或是修建水利设施,发达的商业离不开便利的交通,而优良的农业也离不开完备的水利系统,这些繁重的工程自然落到了那些奴隶头上,少数的汉人工人只是做为监工和技术工人存在,指导那些奴隶进行这些复杂的建设,总之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通过横贯草原之路,草原上的特产源源不绝地运送到了内陆,而汉人制造的手工产品也流向了草原,流向了边境,在商业的往来中,一些市镇开始沿着这条路慢慢形成,曹操所希望的方向被完美地形成了,只要一段时间以后,草原将再也不会回到那蒙昧落后中去,华夏的文化将在那里生根发芽,并且逐渐茁壮,现在唯一发生战争的地方也就是在草原的边境,大秦不时和丁零扶余匈奴之间发生着小规模战争,虽然大秦有能力彻底击败他们,但是却无法控制住他们的土地,那已经在帝国的能力之外,所以曹操将边境作为了锻炼新军的场所,同时用大秦的商业和他们进行着交易,并且进行文化的渗透,至于征服,就交给后人吧。

随着一系列的工程,农业的稳定,商业的发展,曹操终于开始了他的马政,北庭所养的两百万马匹开始分匹次的运入到冀州等各地,现在的各州,依旧处于地广人稀的阶段,绝对够养这些马匹,更何况在曹操的设想中北方不过是大秦暂时的产粮地,将来江东,湖广,蜀地才是开发粮食的重点地区,北方应当作为战马和各种工场的所在,而且此时北方以及中原地区天灾并不多,这和当时良好的生态是离不开关系的,曹操不希望对北方以及中原地区进行不合适的过度农业开发而导致以后生态失调,天灾频发。(汉以前其实黄河很少有水灾,因为过度的开垦才导致中国文明的发源地变成了现在这副模样,以前的黄河还是相当清澈的。)至于这些马匹的用处,很简单,在工业时代以前,马匹是唯一能够进行快速交通的工具,曹操和大秦的官员费尽心思规划了一张发达的交通网,并且发动了这么多奴隶去修建,自然不能让它们浪费,有了这路,没有马又怎么行呢?所以马匹是必须要养的,而且要养很多,最好每家每户都有马,当然曾经就此也有人有过担忧,比如荀彧和荀攸就曾经表示,大秦让各家各户养马,又盛行武风,也不禁绝民间武器,这日后若是造起反来岂不是相当之可怕,不过被曹操一句,‘百姓会无援无故地造反?’给反问了回去。其实曹操想的很简单,想要帝国的军队素质不下滑,想要帝国的官僚不敢胡来,就得给他们一个压力,而那个压力就是天下的百姓,而同时这些养马习武的百姓也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大环境,至少汉人会保持尚武的精神,更何况现在这些百姓养的大多是驽马,真正精锐战马的培养还是控制在帝国的手上,所以他没什么好担心的。

“皇后,你会怪朕太狠心了吗?”夜晚,忙完了一天公事的曹操看着妻子静静问道,明天他就要亲自送他的长子曹昂去往草原的边境,带着那群友伴,走他当年的老路。“作为大秦的太子,那是他的责任。”宁芷平静地道,但是眉宇间却分明有着一股哀愁,但是最后她还是坚定地支持了自己的丈夫,“明天,我陪你一起去。”

翌日,邺县城外,曹操带着黑骑营的士兵,低调地送行着自己的儿子,他不想让太多人知道,可惜荀彧和荀攸,陈珪,钟繇,陈群几个重臣还是闻讯赶来阻止了,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太子年幼,又是大秦的未来所在,不能轻犯险地。”被这几人一说,曹操和宁芷几乎就要心一软,不让自己的儿子去了,哪知道曹昂自己倔脾气上来,跟荀彧和荀攸几个定下赌约,只要他一个人能打赢他们几个大人,就让他去,不再为难曹操,荀彧和荀攸他们自是满口答应,但是结果几个文臣惨败,输给了曹昂,让他们发誓以后要发奋练武,于是到了后世太子想去边关历练必须打赢五名文官成了一种传统,当然后世的文官自然不像荀彧和荀攸,陈珪,钟繇,陈群几个那么无用,不过那已是后话了,至少现在,太子可以顺利地去边关历练。

“昂儿,记住你是大秦的太子,绝对不能给大秦丢脸。”出发前,曹操对着自己的儿子道。“是,父皇,昂儿就算战死,也绝不给大秦丢脸。”这一句话听得几个文官更是心惊胆战,好在曹操及时喝道,“混蛋,你的命就那么不值钱吗。你是大秦的太子,你死了,会对国家造成什么后果你明白吗,难道说我平常教你的那些东西你都忘了吗?”被曹操一顿喝骂,曹昂底下了头,但是不过很快他就抬起了头,看着自己的父亲道,“昂儿错了,昂儿到时候一定会打胜仗回来。”“不错,这样才是大秦太子该有的气魄。去吧!”曹操终于点了点头。

“铁勒,昂儿拜托你了。”曹操最后看向了与曹昂同去的曹陀。“主人放心,只要铁勒一口气在,绝不会让小主人有事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曹陀还是改不了对曹操一家的称呼。

“陛下,您真地放心让太子就这样去吗?”看着曹昂一行人消失在远处,陈珪他们忍不住问道。“大秦的皇帝必须接受这挑战,否则他就不配坐在这至尊之位上,这将是以后大秦的传统,太子年满十三就必须去边关接受战火的磨练。”曹操重重地道,这下几个重臣不响了,他们似乎可以预见,大秦的未来决不会是平淡如水,那将是一副波澜壮阔的画面。

第四十九章 周瑜的去处

“阿瑜,朕没有让你去边关,你是不是觉得很失落。”回城的路上,看着一脸失望的周瑜,曹操笑问道。“瑜不敢,一切但凭陛下做主。”“你啊!”看着举止有措,礼数森然的周瑜,曹操摇起了头,然后才道,“阿瑜,青州的海船你可知道?”“瑜知道,倾大秦半数赋税而做的海师战船,是陛下寄予厚望之所在。”周瑜答道,可是曹操对青州船厂的投入却远远不止大秦一般的赋税,糜竺在入主户部尚书之后,糜家几乎将家族所能自由支配的利益全部投在了青州海船之上,但饶是如此,青州造的战船和商船才在前不久略有小成。

“阿瑜,你回去准备一下,马上就去青州,替朕训练一支精锐的海师吧!”曹操忽然拍在了周瑜的肩膀上,目光中全是信任。“诺!”周瑜眼中泛出了激动的神采,他终于要开始属于他的功业了啊!“阿瑜,你记住,朕不会给你太高的位子,一切都得靠你自己去博取那些战士的信任,去掌控那些战船。”“瑜谢过陛下的厚恩。”对周瑜来讲,曹操让他从一个普通的士兵做起,是对他最大的尊重,他会用他自己的实力去博取男儿的功业。

曹昂,周瑜他们走了,原本热闹的皇宫又清净了下来,不过曹操始终不会让自己清闲下来,现在大秦的体制已基本完成,各方都稳定了下来,而地方的制度由于采取了三权分立,各有职司,也都是井然有序,由于大秦实行的教育制度,使得现在读书识字的人极多,相应地会参加科举的人也更多,所以曹操和内阁商量之后,索性定下了一条规矩,科举之后,吏部将考核各地官员的政绩,落在最后的百人将被取代,这样一来,那些官员更加努力地干活了,现在他们做的最多地就是协调自己辖区内的工程和水利修建。

这样一来,清闲下来的曹操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太学院了,曹操现在可以地将一些政务交给内阁和三省六部去做,他不希望那种制度最后因为皇帝的特权而被破坏,那么作为开国皇帝的他就应该以身作则,用传统使后世的子孙不要过多的干涉政务,当然必要的事情必须由皇帝来处理,而且军权也必须掌握在皇帝手里,在大秦的科技和经济以及制度还没有完全达到那种程度前,保证大秦存续的军权必须掌握在皇帝手中。

现在太学院可谓是热闹得很,由于皇帝不时地去墨学,农学,道学等几家讲求实用的学派去听课,连带着去那里的学子数目暴涨,让这几家学院里那些名为儒士,实为各家信徒的导师高兴坏了,再加上皇帝亲临,这讲起课来更加卖力,当然曹操也不至于让儒家完全沉寂下去,也不时地儒院走走,不过他每次去都是带着一个能让那些饱学儒士和那些充满朝气的年轻学子争论不休的话题,至于结果,在皇帝的默认支持下,基本上都是年轻学子占了上风,不过在某些他所希望的关于风气的问题上,曹操毫不犹豫地站在了那些儒士一边,特别是忠诚一项上,不过他强调的不是愚忠于皇帝本人,而是要绝对忠诚于大秦,忠诚于皇宪,一旦背离大秦,背离皇宪,那么皇帝也就做到头了,皇帝也是可以被废的。

“想不到陛下对黄芪之道也有兴趣。”完成了每天的听课之后,曹操也会不时地看望一下个学院的院长,现在他就在医学院的屋子内,和他说话的正是曹操花了不少人力找来的华佗和张仲景二人中的华佗。“哪里,这医学之道,对我大秦的百姓有着莫大的好处,朕怎么会轻视呢!”曹操笑着道,当初为了把一心只想游走四方,治病救人的华陀给留下来,可没少花他的心思,“只是不知道如今华先生可还想走否!”他倒是不忘拿旧事来损一下华佗。“陛下取笑了。”想到当初自己的固执,华佗也不禁脸色微红。“对了,仲景先生呢?”见张机不在,曹操又问道。“仲景兄正在忙着他那本伤寒杂病论,这几日都在医馆内忙着呢,陛下。”华佗和张仲景不但是太学院中医院的院长,同时也是大秦帝国医馆的馆长,一个月内有一半时间他们倒是带着学生在医馆内替人看病,在曹操的支持下,这两个内外科顶尖的高手将大秦的医学体系给充实了起来,在内科方面,中国的中医向来强悍,只是外科一道却不如内科那般厉害,现在有华佗这不世出的外科天才,曹操又怎么会浪费,甚至为了支持华佗,曹操公开进行了一场辩论,就是说华佗为了治病救人而解剖尸体是不是正确的,最后靠着他无与伦比的影响力,让民众勉强接受了华佗的医学做法,只不过供给解剖的尸体基本上全部是死去的奴隶,这也是大秦民众的最低底线。

当前:第68/12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