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铁血军阀》第870/1211页


特别是重点关注辽东军的袁世凯,一收到消息,整个人就笑了。

二话不说,马上命令同自己有关的大臣往上递折子,状告辽东军枉顾国法,篡改祖制,组建私军,谋逆犯上……凡是同造反有关词语,全部被袁世凯用到了折子里。

尽管慈溪慈禧认为自己欠了杨兴国好大一个人情,而且还很相信辽东军。

但辽东军在辽东境内撤府设市,篡改祖制……毕竟是事实。

再加上慈溪也是一个多疑的人,经袁世凯等人一怂恿,马上下旨让朝廷派出钦差大臣,亲自前往辽东查证。

杨兴国当初离开京城的时候,收获颇丰的他有得很爽快,但杨兴国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留下。

朝堂上好几个大臣被他用银子买通,只要朝堂上有关于辽东军的消息,这些大臣一定第一时间传出宫门,然后利用辽东军自己的情报系统,迅速传到辽东。

这时,整个辽东的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

黄兴大刀阔斧整顿辽东时,刚提拔上来的副省长颜冰也没有闲着,直接推出各种有利商业发展的对策,吸引那些活动在连中一带的商人扩大规模,将商业扩展到奉承等十几个县城。

半个多月下来,整个辽东的官场因为大换血还有点动荡外,刚被辽东军占领的大小十几个县城,已经由刚开始的冷清慢慢变得热闹起来。

尽管城内刚来的几十家商铺声音不是很好,甚至可以用冷清二字来形容。

但进驻这些县城的商人都明白,自己之所以没有生意那是因为城外的移民手里还没有余粮和银子。按照辽东军对移民的各种政策,最迟半年时间,移民手里就会有银子和余粮,到时候自己就可以大大赚上一笔。

之所以提前半年时间就进驻县城,把商铺开起来,一个是为了在县城抢占一个好位置,提高自己商铺的知名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颜冰给他们出的一个赚钱主意。

现如今的辽东,特别是他们刚把生意扩展过来的县城,每个县城周围都集中了一二十万移民。

这些移民除了不至于饿死的粮食就剩下一间在寒冬中不至于让自己冻死的房子,至于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说得更加直接一点,城外那些移民什么都缺。

在移民手里还没有银子的情况下,就算他们什么都缺,那也没有购买力。这是商人对凤城等县城的商业评价。

这时候,颜冰的一句话,直接打消了商人害怕没有生意的顾虑,并且让他们抢着在凤城等十几个县城扩展生意,开铺子。

用颜冰的话来说,按照辽东军对移民的政策,今年秋收后,除去第一年两倍的税收,①辽东黑土地的产量,每个移民都能余下差不多六七担,甚至是更多的粮食。

除去自己吃的,每个移民都能剩下至少两担粮食做其他事情。

按照现如今的粮食价格,两担粮食就是四两银子,完全有能力从他们手里购买自己急需的必需品。

既然这些移民最多半年时间手里就会有银子,有购买力,那大家为什么不能做的大胆一点,直接把移民急需的必需品赊给移民,等移民有了银子再进行偿还。

这样做对于商人而言,尽管投入很大,但带来的商机也很大。

一个县城二十万移民,就算一个人只赊欠一两银子的商品,全县加起来就是整整二十万两的生意。

敢从关内来辽东做生意的人,无一例外都有非常毒辣的眼光和冒险精神。

颜冰给大家解释得很简单,但他们都是聪明人,一下子就明白赊欠给移民商品所能给大家带来的巨大好处。

至于风险,这些商人根本不放在眼里。

在他们看来,辽东军能一次性拿出几百万两白银移民,绝对不会让这些移民饿死在辽东,让自己投入进去的几百万两银子打水漂。

而且辽东军去年对待移民的各种政策和结果都摆在连中,今年一年时间,每个来辽中做生意的商人,都从移民身上赚到了大把大把的银子。

就这样,在颜冰提示下,他们抢着把生意扩展到凤城等县城,并且开始从关内调拨物资和商品,准备赊欠给辽东庞大的移民群体。

这些商人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准备从移民身上赚取大把大把银子时。

辽东军也因为这些商人的投入省下至少两百万两银子。

分散在辽东的移民尽管不需要为粮食和房子发愁,但棉衣棉被,食盐……各种必需品也是他们能否熬到秋收的关键。

如果没有这些商人,辽东军势必要拿出至少两百万两白银给移民提供必需品。

但有这些商人就不一样了,这两百万两白银的投入直接就转嫁到这些商人身上,大大减轻了辽东军的资金压力。(未完待续。)

当前:第870/121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