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全集.net》第103/195页


第四百四十九章 教育改革(中)

   说出来很多人可能很难理解,与rì本教育相比,苏联教育最被胡卫东称许的地方却是中国教育自认为很牛逼的应试教育,当然,如果准确来说地说,字面意义上的应试教育只有中国才有,因为只有中国的老师和学生有所谓的“答题技巧”这个概念,而苏联教育最强的地方应该称为知识学习才对
  在考到的知识均已学过的前提下,世界上可能没哪个国家的学生能够考得过中国人,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苏联、包括后来的俄罗斯以及很多东欧国家的初中生就基本学完了咱们高中生才开始学习的知识,而高中阶段更要开始很多中国大学生才能学到的课程。至于大学生,可以这么说,一个合格的苏联理工科大学生或许考试分数永远也比不上中国人,但他们却普遍都有展开dú lì科研的能力,而绝大部分中国的大学生都需要进行额外的专门培训或是成为了研究生之后才能具备
  可以想象,苏联的学生即便不用像中国学生一样疯狂地啃“题山题海”,但学习的压力丝毫都不比中国学生小。和中国的题海战术一样,苏联教育如此填鸭式地往学生脑子里疯狂灌输知识,副作用自然是免不了的,历史上苏联世界顶尖科学家的人数一直远不及西方(但比起中国来,还是强了太多。),与过早接受了大量知识而导致思维模式僵化不无关系,但是苏联却培养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师与应用科学家队伍。在一切科学的基础数学方面苏联与东欧也一直相当厉害,因此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对于中国这个还在进行初级工业化的后进国家来说尤其如此,理论科学家咱们暂时用不上,应用科学家与工程师才是至少这二三十年里急需的
  而如果与中国教育相比,苏联教育的优越xìng就更加明显,虽然同样是学业负担沉重,但苏联学生至少学到了更多有用的知识,而中国学生额外获得的却只是离开学校就毫无用处的答题技巧,浪费的时间和jīng力何其之多!此外。苏联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认真刻苦远比“头脑灵活”更加重要,这恰恰更符合大学阶段和未来实际工作的要求,而一个只靠小聪明而擅于做题的优秀中学生在进入大学乃至后来参加实际工作之后,却远没有一个脑子或许没那么灵活、但做事更认真努力的同龄人做得好。这或许就是“高分低能”只在中国较为多见的主要原因。
  胡卫东对于为何独独中国的老师喜欢将题目出得奇难、甚至还习惯于故意设下一道道实际工作中根本不可能遇到的陷阱恶心学生。曾与同样对中国传统教育模式十分反感的太祖进行过深入交流。后者认为很可能与中国的官本位传统与古代科举制度的残余影响有关。简单来说,就是古代中国的教育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当官的人才,因此头脑灵活比什么都更重要。否则政治斗争中不被敌人玩死才怪,而钻研jīng神则相对次要得多(话说儒家经典那种似是而非的东西本来也不能钻研,类似孔乙己那样的腐儒就是钻牛角尖的结果。)。但问题是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能够满足现代化大生产要求的合格劳动者的数量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如果你国力不行,那么官吏再有本事也很难扭转乾坤,因此现代教育必须是全民教育(至少必须以全民教育为主),以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作为最主要的目的,而中国的教育模式却仍带有大量古代儒学教育的残余,这问题可就大了
  此外,学习苏联的教育模式还可以缩短教育周期,只要读八年书初中毕业了就可以进行小中专接受专业技术培训,出来后至少也是个技术工人,学得好的话当个出sè的工程师也不是不可能,这一方面可以尽快缓解国家对于技术人才的短缺,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学生父母的经济负担,毕竟现在的中国还实在太穷,现在的中国家庭又往往有五六个甚至更多的小孩,就算学费全免,如果小孩太晚工作的话,家里也很难坚持得下去
  只是教师的出题习惯很难一下子转变过来,而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量却较前暴增,这无疑大大增加了他们本就不轻的学业负担,一时间怨声载道,甚至有学生以“反对压迫”等种种很有时代特sè的理由表示不满、甚至直接还有人直接将状告到了太祖那里,而太祖又是最反对填鸭式教学的,因此很自然地站在了学生一边,导致胡卫东与其爆发了少有的激烈争执。身为穿越者的胡卫东深知十年动乱时期学校马放南山造成了多么严重的后果,因此无论如何都必须将太祖思想上zì yóu主义的倾向提前遏止住,客观地说,完全放任自流的学习也未必就出不了人才,比如当年交了白卷的张铁生后来也成为了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但问题在于类似管理之类的工作社会xìng很强,比起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其实更加重要,但国家现在最急需的人才却是理工科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不下苦功将根基打扎实了就进工作岗位,那是绝对不能胜任的,须知即使是沈鸿那样的天才,也经过了异常艰苦的自学。
  事实上至少对科技人才、尤其是应用型科技人才来说,想要不劳而获是根本不可能的,就拿后世被人嘲笑说学生都是学习疯子的中科大来说,目前国际上最顶尖的十几位中国科学家(包括在中国上大学、但后来入了外国国籍的。)当中,大学生涯在中科大度过的比其他所有学校加起来还多,这已经足以说明勤奋用功有多么重要。甚至就连被国内舆论认为是素质教育的西方国家,那些优秀的学生也并不像传言中是到了大学才开始用功,而是早在中学、甚至小学阶段就开始刻苦学习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章 教育改革(下)

   其中的奥妙在于有钱人家的孩子都是上的贵族学校,这些学校的功课是很重的,学习成绩也很受重视,而普通的中小学要求则很低,因此给人以西方教育不重成绩的假象。<-》可是最后当他们要进入大学的时候,其中的差距就完全显现出来了,不是美国人到了大学才用功,而是只有用功的美国人才能考上像样的大学
  要说与中国教育的区别,美国教育主要是多了一些社会实践和业余兴趣之类的考评内容,这对有钱人家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难度,但是穷人子弟却很难负担得起锻炼这些能力所需的高昂费用,因此他们需要在学习成绩上明显比家里有钱的同学更加出sè,才能勉强抵消掉其不利的影响。也就是说,美国的穷学生在学习上需要比中国的穷学生更加勤奋刻苦才能有机会出人头地,谁能说学习不需要刻苦?考试成绩不重要?
  不过,在听取了更多的反馈意见之后,胡卫东还是对原定的教改方案进行了一些修正,例如小学、尤其是三年级之前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为主,不能施加太大的学习压力,并且还对习题数量和考试次数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以免心智还远未成熟的小学生因为过重的学习压力而厌学。此外,胡卫东还规定统考出题组的老师们不准出与考察学生知识储备与运用能力无关的偏题怪题,违者将被剔除出去。
  但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学生的课业压力就开始明显增大了,他们必须在两年时间里学完几乎相当于后世小学三个学年的课程,而进入初中之后的学业压力则更加沉重,同时因为义务教育的结束,学生们还将开始面临残酷的升学考试。
  由于中国在至少二三十年内中高级教师的短缺将长期存在,因此虽然远比历史上更早地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的,但基于当时的国情,这样做是值得的。),但从高中/小中专一级开始。学校数量与招生人数较之小学初中大幅减少。平均每5个初中生里面才有一个能够考上高中或者小中专(注1),而在高中生里面更是每10个才有一个能够考上大专院校,其中考上本科的不超过5%,因此这个时空中考与高考的残酷可想而知。
  而且与历史上的后世不同。这个时空的中国学生就算考进了大学也轻松不下来。考虑到这个年代的研究生已经堪称是专家级的高级人才。因此考研难度大一点倒也可以理解,可是只有不到一半学生能够顺利毕业(注2)就实在有些夸张了,中国也因此成为了后来世界上唯一一个大学是“严进严出”的国家。甚至即使在几十年后,由于高中入学率的飞速增加和小中专这种特殊学校的消失,大学生中不能毕业的依然十分普遍
  不过,有付出就有回报,且不说大学生毕业之后前途一片光明,甚至在上大学期间,也可以领到国家发放的补贴,虽然数额不算很多,但节俭一点的话足以维持大学生的rì常开支还绰绰有余,如果再做些勤工俭学的工作,大学期间就可以养家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胡卫东虽然来自于后世,但却是坚定支持大学毕业后国家包分配的,因为只有国家能够不在乎大学生工作经验的匮乏、并有足够的耐心等其历练成长。而后世的那些外企、私企乃至乡镇企业却更在乎眼前利益(不在乎也不行,国家不包分配的一个结果就是跳槽也容易了,大家都不想为别人做嫁衣,因此就普遍都更喜欢现成的人才了,因此大学毕业生、尤其是理工科毕业包分配制度的取消不是一个错误,而是两个错误。),招人时动辄要求工作经验,结果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都为了就业而被迫转行,尤其是公务员这种浪费专业才能的位置更是引得大家趋之若鹜(其实这与当初的包分配相比,只是以前是国家将大学生拉进体制,现在是大学生自己要赶着进来,当初为了能去外企工作而鼓噪废止包分配制度的那些人现在不知作何感想,当然他们是不会后悔的,因为苦的只是后来人),很多本来可以成为科技专家的好苗子因此荒废,这种情况若在这个时空再现,绝对是当年就有过切肤之痛的胡卫东所无法容忍的
  不过胡卫东也并没有搞一刀切,包分配一事学生是可以拒绝的,前提是入学时提出申请,代价是必须放弃补贴和学费免除等一切的福利条件。此外,接受国家分配的大学毕业生只要不是进了关键部门,工作三年期满后就可以zì yóu跳槽,因此除了那些家庭条件极好的学生,很少有人愿意为了短短三年的zì yóu而放弃就读大学期间的各种待遇
  注1:在这个时空的1957年政策调整、将原有的小中专撤并升级之前,中国大部分的优秀中学生都普遍选择报考小中专而不是高中,因为可以更早地参加工作减轻家庭负担,同时因为工龄工资制度的存在,后期的收入也不比大学生差太多,而且本书之中高考是对社会人员开放的,不仅仅只有高中生才能参加(当然,因为社会人员往往难以全心备考,又大多没有受过针对xìng更强的高中教育,因此高考中难免吃亏一些,但考虑到他们先参加工作这一优势,付出一点代价是应该的。),因此高中的吸引力与小中专相比就差远了
  注2:不及格的课程可以补考,但是标准不得降低,而且每门课程最多只能补考两次,两次都考不过就会被大学开除。理论上被开除了还能再次参加高考,但损失还是很大的,而且大部分人经此挫折之后,都很难再有那个心气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一章 心理学家

   胡卫东主持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使得基础薄弱的中国迅速培养出大批或许不算优秀但至少合格的工程师与高级技工,有力地推动了后来新中国的进一步工业化,但过于沉重的学习压力也令学生们普遍不堪重负而怨声载道,类似“背起炸药包,我要炸学校”之类的歪歌甚至比历史上的世纪之交更多......
  但即便如此,胡卫东依然没有对自己的做法产生怀疑,“就如同我们这一代一样,他们这一代人也同样是要为祖国作出牺牲的,想想那些十四五岁、乃至十二三岁就要上战场的先辈,区区学业压力又算得了什么?”
  话虽如此,但胡卫东也不想经常听到中学生乃至大学生受不了学习压力而寻短见的消息,因此他特地请来了目前国内可以说是惟一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学家黄翼,由他著述的《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chūn期心理研究》等多部重要的心理学著作对于当时国内普遍都不知道心理学是什么的广大教师队伍,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除了这些著述工作,黄翼还担当了太祖等zhōng yāng领导的心理医生,通过他们这些领袖人物的带头示范让国人提前几十年意识到了心理学的价值并不同程度地澄清了对于心理学的各种误解。<-》
  黄翼改变的不只是心理学在中国的命运,他也同样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历史上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并先后赴斯坦福大学与耶鲁大学这两所世界级名校深造、获得了哲学博士(美国的哲学博士是一种特殊称号,并非是哲学系博士的意思,而应该理解成博士学位的加强版,能够获得的人都是超级大牛。)学位的中国心理学先驱放弃了国外良好的科研条件和优厚的物质待遇毅然回国,却很快就赶上了rì军侵华,不得不随校退至大西南,而他的人生悲剧也由此开始......
  由于抗战时坚,加之国府rì益**,被迫拼命加印钞票以弥补财政亏空。使得通货膨胀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国统区因此普遍民不聊生,就连黄翼这样的大学教授也没能幸免。而且虽然民国时期大学教授账面上的工资不低,但拖欠少付却是家常便饭(注1),而心理学即便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也仍然受到忽视和误解。更不用说是在民国时期了。因此薪水很自然地被克扣得最为厉害,结果这位杰出的海归人才连抗战胜利的曙光都没等到,就因为穷困潦倒而在大后方死于饥饿和疾病,而中国心理学的火苗也就此熄灭。在历史上甚至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对于心理学的研究也没达到黄翼当年的水平,损失之大可想而知......
  由于黄翼后世的籍籍无名,胡卫东纵然身为穿越者,也依然对这位中国心理学的先驱没有什么了解。当初俘虏黄翼后纯粹只是因为没想到民国时期中国就有心理学家而感到稀奇、并且想到心理学或许对政治宣传工作有用才没将他放走,但客观上正是这段“俘虏”的经历彻底改变了黄翼的一生。
  虽然如此,但即便黄翼确实对赤sè党的政治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但胡卫东依然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更不要说是以前根本就没听说过心理学的赤sè党其他领导干部了。话说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将心理疾病等同于“jīng神疾病”,而普遍不愿接受黄翼的诊疗,但这时黄翼却勇敢地提出治疗太祖那屡治无效的严重失眠症,并藉此成功地改变了至少一部分赤sè党高级干部对于心理学的看法。......
  可能是由于思维过于活跃。也可能是压力过大,太祖不知道什么时候(抗战时期肯定已经有了,但最早是什么时候就没人知道了。)开始频繁失眠,而且症状rì益严重,为此请遍了根据地的医生也都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以致于不得不依赖于安眠药才能睡得踏实。历史上失眠症困扰了太祖的后半生,到了解放战争后期开始更是严重到离开安眠药就根本睡不着觉的程度(所以太祖睡觉时除非有重大情况否则是不能吵醒他的,这一点在很多人的回忆录里都有提到。)......
  众所周知长期失眠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因此即便周围的人都不相信所谓的“心理疏导”。但太祖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还是决定一试。结果目前太祖的病症毕竟还不似历史上解放战争以后那样严重(这个时空赤sè党自抗战开始以来就捷报频传。与历史上一点点由弱到强的过程中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因此黄翼的心理疏导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了这个极具说服力的成功案例,加上太祖出于感激帮其推广,黄翼个人的命运由此彻底改变,心理学也终于提前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了。同时,太祖纵然意志坚强如钢,但历史上的严重失眠症对其情绪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诸多不良的影响,如今能够不药而愈,对其rì后冷静理智地处理军国大事无疑也将有很大的帮助。
  虽然出于综合考虑,zhōng yāng没有让中原野战军主力进军东北,但对于东北的战局zhōng yāng还是常常咨询胡卫东的意见,尤其是东北我军进入1939年4月份之后、由于rì军陆航大量换装了新型的九九式战斗机(历史上的一式战斗机)而迅速失去了制空权、导致关内物资运进东北的最主要途径――北宁铁路频繁遭到轰炸、致使百万大军的后勤补给更加吃紧,对于这样的技术xìng问题,党内再没有第二个人比胡卫东更有发言权。
  注1:所以说现在知识分子待遇不如民国的言论未免片面,至少建国后从来没听说有哪个大学教授饿死的,即使是在国家最困难的那几年,动辄打白条的民国时期就算数字上的工资再高,也实在是没什么好吹嘘的


第四百五十二章 二选一

   对此胡卫东给出了两个办法供zhōng yāng选择,一是jīng兵策略,虽然兵力减少就必须加强火力进行弥补,但考虑到补给当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前线官兵生活所需,jīng简人员之后无疑可以让后勤部门腾出大量的运力。
  但是战略眼光独步天下的太祖却一眼就看出了这个办法的颇多不足,首先,在战略层面上,中国与rì本相比优势最大的地方莫过于咱们人口众多(纵深广阔在防御阶段作用很大,但现在已经进入反攻阶段,意义显然不大了。),而工业力和技术兵器方面,即便这两年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整体而言与rì军相比仍有差距,当初十五集团军重装部队之所以能够屡创佳绩,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武器比鬼子厉害,更在于他们对于这些技术兵器的运用比敌人更加jīng妙,但从宏观上来说,出奇制胜终究只能一时得意,很难因此彻底改变全局的走势,如果过于强调jīng兵利器的作用,而拿我们相对较弱的工业力去和rì本拼消耗,这并不是什么明智的做法。. .
  其次,技术兵器虽然威力巨大,但与轻步兵相比难免要笨重得多,在rì军如今已经彻底夺回制空权的东北战场,这一方面意味着穿插渗透的难度大增,另一方面也更容易被rì军飞机发现而遭到摧毁,以中国目前相比列强还很有限的工业力,这点有限的家当是损失不起的
  再次,虽然因为如今的rì军主力jīng锐已经所剩无几。即使中**队将有限的技术兵器集中到几支jīng锐部队作为进攻的主力,或许也同样足以将鬼子赶出中国,可是太祖身为领袖,考虑得却更为长远,如今世界大战的气息已经rì益浓厚,难免中国将来不与比rì本更强的真正工业化国家开战,到那时我们唯一可以信赖的只有咱们现在无论是兵力还是战斗力都已经是世界第一的几百万轻步兵,因此即使为了让更多的部队得到战争锻炼,太祖也不会接受胡卫东提出的第一个办法。
  而胡卫东的第二个办法则与第一个思路截然相反,那就是将重装部队暂时留在后方。以后勤补给压力相对要小得多的轻步兵部队作为接下来对rì作战的主力。胡卫东还在报告中指出。轻步兵不仅仅是弹药消耗量小那么简单,他们还可以通过缴获或多或少地补充战斗中的消耗(至少比重装部队容易得多),而这两者若是联系起来,就可以看出轻步兵部队的连续作战能力远非重装部队可比(除非有美妖那样恐怖的后勤能力)。而连续作战往往可以令敌人来不及补充损失的兵员和装备而被迫以残兵败将仓促再战。因而更加有效地杀伤敌军的有生力量。这一点已经被擅长连续作战的中原野战军两位首长在战场上多次证明了。
  rì军现在虽然夺回了东北战场的制空权,但他们的空中力量却有一个很大的不足,那就是轰炸机数量有限。别说是和能玩战略轰炸的美国相比。即使苏德英法这四个国家也远非rì本可比,历史上rì军的轰炸机部队虽然在太平洋战场有过出sè的表现,但那主要是依靠rì本飞行员扎实的投弹技术和敢于放低轰炸高度的疯狂大胆,可是当他们以数量超过百万的庞大轻步兵部队作为轰炸目标时,就会遇到一个难以解决的死结轰炸在经济上得不偿失,而且亏得不是一般地厉害,更要命的是,rì本却没有老美那样敢于败家的底气
  比起目标较大的坦克、汽车等重型装备,最为普通的轻步兵相对而言要灵活得多,而且可以很方便地借助工事(哪怕只是躲在弹坑里,也比平地上挨炸的损失要小得多。)和地形保护自己,只要接受过严格的防空训练,就可以令伤亡大大降低,在历史上二战期间几个空中强国之间的较量中,就宏观层面上而言,平均出动一架次飞机(仅限作战飞机)甚至还干不掉一个敌人,抗战初期中**队面对rì军空袭时遭受的巨大伤亡完全是因为我们缺乏防空方面的训练和实战经验罢了。可是经过自抗战全面爆发之前就已经在各个根据地开始了的“全民打飞机”训练,别说是解放军的正规部队,就连各个根据地的普通民兵,也基本都知道敌机来了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甚至还知道怎么做可以对敌机造成可能的威胁,尽管这些攻击一般会引来敌机报复,增大己方的伤亡,原则上不鼓励大家这么做
  而这也就意味着,rì军的轰炸机若以我军的轻步兵作为主要攻击目标的话,纵然以rì本轰炸机飞行员的高素质、轻型轰炸机在俯冲轰炸任务中几乎能够达到百分之百的投弹命中率,只要被其盯上的地面目标很难幸免,但问题是东北两大野战军的指战员一旦发现敌机来袭,就都会立即进行疏散,当rì机开始轰炸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平均间距至少也有30米开外(注1),鬼子飞行员就算扔得再准,一颗炸弹也就能够炸死一个人,如果有完善的野战工事掩护,实际损失甚至更小
  注1:为了削弱敌人的重火力优势,解放军步兵在没有己方重装部队或者空军支援的情况下,即使是在进攻时,平均间距一般也差不多有这个数(因为我方步兵在自动武器方面拥有绝对优势,所以在班排一级的战斗中即使分散兵力,也未必就会吃亏,反而是rì军在获得美国的技术与资金支援后重火力有所加强,对解放军的威胁更大。),而行军、宿营等等无法避免将兵力扎堆的行动则都放在夜间进行,欺负的就是鬼子的飞机没有夜战能力。不过仔细分析的话,就算鬼子的飞机有了夜战能力也没用,因为即使有了早期的机载雷达,夜间轰炸的命中率相对白天也是很低的,以鬼子匮乏的资源和有限的国力,根本承受不起如此的“浪费”(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三章 要地防空

   航空炸弹虽然不算很贵,但一颗至少也重达几十公斤,更重要的是轰炸机每执行一次任务都得消耗大量珍贵的高辛烷值航空汽油,这对于原油绝大部分都靠进口、而国库里的硬通货却已经消耗殆尽的rì本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负担。纵然美国人暗中多次贷款给了rì本,但那毕竟是贷款,将来还得要还的,何况美国还提出了一些令rì本当局难以容忍却又不得不忍的苛刻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rì军对于弹药、燃油等各种军需物资一如既往地节约,若是一枚航空炸弹炸毁了一辆坦克、甚至只是一辆卡车,那么也算是物有所值,可如果一枚航弹只能炸死一两个普通的步兵,那就太划不来了。何况rì本的陆航海航即使不顾一切地全力出击,对付轻装步兵也像高shè炮打蚊子一样难以收到太大成效,以rì本zhèng fǔ现在捉衿见肘的财力,即便不惜国内经济完全破产、甚至因此爆发大规模的起义,充其量也就能炸死炸伤几万中国轻装步兵,这对于总兵力超过百万的东北解放军来说简直如同挠痒一般,而且解放军的地面防空能力正在不断增强,在此过程中rì军的飞机、尤其是飞行员的损失也必定不少,这无疑是侵华至今损失已经很大的rì军陆航海航难以承受的,只要rì军航空部队的高官们脑子没有进水,都不可能让rì军jīng锐的航空部队这样毫无价值地消耗掉 . .
  因此胡卫东认为,若是以轻步兵为主力。rì军虽有空中优势,却很难充分发挥,而若是鬼子的航空部队不顾一切地死命轰炸,先撑不住的也只会是rì本。此外,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即使工业和科技发展再快,陆军在未来的至少二三十年中都不可能实现全面机械化,作战勇猛、吃苦耐劳、战术灵活,更有着恐怖数量的轻步兵才是未来解放军陆军称雄于世界的底气所在。因此为将来着想,胡卫东同样认为第二个办法更好。只是轻步兵作战的人员伤亡必定比重装部队更大。作为带兵将领,终究还是希望能够少牺牲一些战士,因此才先提出那第一个方案来。
  而伟人作为党和军队的领袖,却更主要是从全局角度来考虑。全靠几支jīng锐的重装部队来打。或许部队的伤亡会少些。但是抗战胜利必定会被推迟,沦陷区的百姓势必会受到更大的苦难,难道士兵的xìng命就比平民百姓的更加值钱吗?而且早点收复工业基础较好的东北。对于中国的战后经济恢复和进一步工业化也都有着巨大的好处。
  于是伟人当即电令华北野战军将两个重装师暂时留在锦州,在我军夺回制空权或者出现极佳歼敌良机之前不要轻动,以免遭到rì军机群的集中空袭。虽然锦州同样在rì军飞机的作战半径之内,但攻击距离每远一点飞机的作战效率就要下降一分。
  而更重要的是,作为东北的门户,锦州的地位原本就十分重要,三个中国目前最为jīng锐的重装师(华北野战军主力进入东北后,其直属的重炮旅升级为中国第一个炮兵师,为此还从已经没有进攻作战任务的中原野战军抽调了部分重炮。)进驻后,其价值更是进一步提升,这就让伟人可以按照胡卫东提出的“要地防空”战术思想,将目前一切可以抽调出来的防空部队都集中布置到锦州,于是继上海的解放军第一高shè炮师之后(之所以放到上海而不是青岛,是因为青岛有海军舰上的大量高shè炮协防。),第二个高shè炮师也由此组建,全力负责锦州上空的防卫工作。该师拥有各种口径的高shè炮总计不下七十门,并有专属的雷达与探照灯部队,防空能力十分强大。
  即使如此太祖还怕不够保险,又调派了整整一个飞行团的I16战斗机进驻锦州机场,虽然该型飞机在面对rì军陆航的新式战斗机时rì益暴露出xìng能上的劣势,但配合强大的地面防空力量,中国的飞行员们还是有信心让来袭敌人吃不了兜着走的。
  不得不说伟人将华北的防空力量和整整一个飞行团的战斗机集中到锦州是一招妙棋,虽然以rì军新型飞机的航程,完全可以像从前那样越过锦州轰炸西边的铁路线和平津这两个大城市,可是鬼子很快就发现他们返航时经常遭到锦州飞行团的拦截(有雷达与各地人防人员的报告,鬼子机群的动向根本瞒不过锦州的防空指挥部。),这时rì机燃油必定不多,又怎敢恋战?
  结果rì军战斗机空有xìng能上的优势,却一次次地被锦州飞行团撵着打,更要命的是,rì军战斗机的设计思路是一切以机动xìng为优先,因此即便提前出现的rì本陆航九九式战斗机比I16战斗机先进了一代,但速度上却没有太大优势,中国的战斗机飞行员们只要按动喷水加力开关短时间加大发动机功率,I16战斗机的速度在短时间内甚至可以反超对手,因此鬼子就算不想恋战,想要逃掉也不容易
  其实,rì本在获得美国提供的技术支援后同样掌握了喷水加力技术(这项技术就是一个思路,对科研实力和工业基础没多高要求,历史上没美国支援,鬼子后来也自己研究了出来并在后期的机型中应用。),但问题是这种办法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飞机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但也会令其寿命明显缩短,如果频繁使用的话,一台发动机甚至只能用上几十个小时就得报废,因此rì军航空部队要求飞行员除非必要,轻易不得使用这个开关,以致于很多飞行员第一时间并没想到这个功能,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往往自己已经被敌人缠上而难以摆脱了。
  而中国的战斗机飞行员却没有这个顾虑,胡卫东已经明确告诉他们,I16战斗机在不久之后就会被咱们自产的新机型全面取代,而且不久之前还临时决定从德国采购600架最新型的bf109战斗机应急,这款飞机虽然存在不少的缺陷,但比起I16来说还是强了不少,因此大家按起喷水加力开关来毫无心理障碍(未完待续。。)

当前:第103/19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