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全集.net》第168/195页


  不过,尼米兹的高兴也只持续了短短一瞬,因为发现预警机这种新式武器虽然值得欣喜,却对解决眼前的危机没有任何帮助。尤其可虑的是,尼米兹之前为了保证反击的效果,将绝大部分战机都派了出去,现在留下保护舰队的舰载战斗机全加起来也才五六十架......
  其实当时尼米兹这么做也不是没有道理,由于在日军第一波攻击中美军的舰载机损失巨大,如果留下看家的飞机太多,那么反击的力度就完全不够了,搞不好根本炸不沉几艘日军航母,而让那些飞行员白白牺牲。而且以那个时候尼米兹的认知,美军舰队即使没有太多战斗机保护,也依然是相当安全的......
  在当时的尼米兹想来,如果有日本侦察机靠近到机载雷达能够侦测到美军舰队的位置,美国战斗机会在第一时间冲上去将它们干掉,虽然一般被派来侦察的零式战斗机已经是日方各式飞机中速度最快的,但美国任何一种新式战斗机的速度都要比它更快,而且加速性能也更好,因此日军的侦察机一旦出现就是一个死字,连逃都逃不掉。因此尼米兹才放心地将大部分舰载机都派了出去,因为只要他下令撤退,按理说日军的飞机是很难再找到并盯住己方舰队的,他哪儿知道会有预警机这种新式武器出现呢?但是现在说什么也没有用了,只能殊死一战......
  在战斗开始之前,恢复了冷静的尼米兹下达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命令,那就是要求仅剩的那些战斗机飞行员要注意保存自己,尽量使用交换比更好的一击脱离战术,即使因此导致下面的美军舰艇遭到日军机群狂轰滥炸也没有关系。
  尼米兹很清楚,只要那些战斗机还在,对于日军的轰炸机而言就是极大的威慑,一旦它们全被击落,日军的俯冲轰炸机与鱼雷轰炸机就可以从容地进行更加精细的战术配合,比如先用俯冲轰炸机炸坏军舰某一侧的防空火炮,然后鱼雷机再放心地盯准这一面发起攻击,就不会遭到近防火炮的攻击,这样不但更加安全,还因为可以尽量放慢飞行速度,命中精度也会提高很多。若局面变成这样的话,日军机群就能以极低的损失给予美军舰艇以沉重的打击(历史上马来海战中日军仅仅损失3架飞机就击沉英国一艘战列舰和一艘战列巡洋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甚至将这上百艘舰船统统留下都不是毫无可能的......(未完待续。。)


第七百二十六章 毫无希望

  ps: 感谢书友“羽翼王698”投出的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尼米兹的命令得到了坚决的执行,美军战斗机尽量回避与日军战斗机之间的正面战斗,只是利用一次次的俯冲攻击,一架架地消灭日军的轰炸机。虽然一击脱离战术的杀伤效率偏低,但是由于战斗持续的时间很长,因此美军数量不多的战斗机取得了不小的战果,而交换比更是刷新了太平洋战争以来的新纪录。
  不过,只靠时不时的偷袭难以阻止日军轰炸机群对美军航母的轰炸,但是能够一直对其保持威慑,让它们没法肆意妄为,就已经是巨大的成功了。但是日军指挥官的应变也是极快,他要求鱼雷轰炸机不必冒险靠近施放鱼雷,而可以在较远距离发起攻击,以打乱美军舰队的防空队形为主要目标,主攻的任务交给俯冲轰炸机来完成,反正敌人的下场已经注定,用俯冲轰炸机炸沉美军航母可能需要多攻击几次,但是损失却肯定要比攻击时如同靶子一般的鱼雷机小很多,日本已经死了太多的优秀飞行员,能够少损失一个也是好的......
  本着这种想法,日军机群的指挥官自然将那些时不时下来偷袭、想要灭掉却又追不上的美军战斗机视为了眼中钉,于是他突然心生一计,传令要求担当主攻的俯冲轰炸机也不必急于炸沉所有的航母,而应该以损坏美军航母的飞行甲板为主要目标。目的是要让那些讨厌的美军战斗机没法降落......
  航母的防御再怎么坚固,飞行甲板也是相对脆弱的,尤其是第二波日军机群当中携带1.6吨超重航弹的飞机比例更高(大部分来自于中途岛机场,由于飞机总数减少了,所占比例自然就提高了。),这么大的尺寸摆在那里,无论是哪种弹型,只要挨上一枚,航母都得遭受重创,更不要说是区区的飞行甲板了。事实上。也正因为这种超重炸弹威力太大。明明日军轰炸机此时的目标只是破坏美军航母的飞行甲板,却依然还是炸沉了三艘......
  原因很简单,标准排水量也不过10000吨出头的独立级轻型航母根本承受不住这种超级重磅炸弹的摧残,而且即便目标只是破坏飞行甲板。为了在敌方密集近防炮火的保护下确保命中。日军也至少会对每一艘航母投下数枚炸弹。而俯冲投弹只要能将炸弹丢下去,命中率至少也有七八成,因此命中的大都不止一枚。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贝露森林号与蒙特利号这两艘航母各自中了两枚,舰体当场就被炸得完全变形,连5分钟都没撑到就先后沉入了海底,而她们的姊妹舰科本斯号虽然幸运地只中了一枚,但一样遭到了重创,最终因为大火引爆了弹药库而步了另外五艘独立级航母的后尘。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空美国只改装了6艘独立级轻型航母,因此科本斯号航空母舰的沉没也就意味着世界上再也没有独立级轻型航母这个型号了......
  而三艘埃塞克斯级重型航母虽然因为舰体庞大、而且抗沉性设计更加出色(独立级轻型航母毕竟是用轻巡改装而成的,设计上与埃塞克斯级这款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重型航母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没有一艘沉没,但也都受到了不小的创伤。其中“勇猛”号受创最重,不但飞行甲板上多出了两个浓烟滚滚的大窟窿,动力系统也遭到了严重破坏,航速几乎完全失去,无奈的尼米兹只得下令驱逐舰发射鱼雷将其击沉,以免她在战后成为日本人的战利品。而这支舰队的旗舰“埃塞克斯”号和“提康德罗加”号也同样受创不轻,好在要害部位没被伤到,舰上官兵损管也够及时,因此还能勉强跟上舰队的航速,只是那面目全非的飞行甲板无论如何都没法让天上的那些战斗机平安降落了......
  达成目的之后,日军机群并没有继续趁热打铁,而是直接丢下没有投出的炸弹就全都撤退了,明摆着是想等着美军的战斗机因为没法降落而耗尽燃油坠机,之后再来收拾失去战斗机保护的美军舰队。
  尼米兹自然看得出日军的意图,但却根本想不出什么积极的对策,能够做的只是让那些战斗机追击敌人再多咬一口罢了。而即使是这个目标,也没能完全实现,在日军战斗机的拦截下,美军战斗机没法一边玩着交换比极高的一击脱离战术,一边死死咬住敌人全速撤退的轰炸机群,最终只是击落了区区几架轰炸机和留下断后的二三十架日军战斗机便完全失去了目标,最终先后因为油料耗尽而坠海。
  虽然那些跳伞的飞行员大都被附近等候着的美军舰艇救起,但是包括尼米兹在内,大家心里都很清楚,没了这些战斗机的保护,这支舰队规模再大,也不过是死路一条,飞行员们被救到舰上,搞不好也就能够多活一两个小时罢了......
  有人向尼米兹提议分散突围,却立即被他否决了,就像他之前否决派战斗机搜索敌人预警机一样,全都只是无用功而已。大型飞机虽慢,但经过特别改造的话,最多也就比战斗机慢三成,而侦测距离却远了一百公里以上,只要它们有意躲着(虽然美军的舰载雷达能够发现疑似的预警机,但是战斗机一靠近,人家必然会迅速撤退,本来距离就相当远,很容易就能退出舰载雷达的探测范围。),是根本找不出来的,反而会大大削弱舰队的防空力量。而现在如果分散突围,舰艇的速度比飞机慢了那么多,敌人又有预警机指引,根本不可能摆脱敌人的追击,反倒会因为分散了防空火力而被敌人以极低的损失各个击破......
  但是有个建议尼米兹还是接受了,那就是离开肯定会成为日军下一波攻击主要目标的“埃塞克斯”号航空母舰,改乘一艘相对不那么起眼的舰艇,以免早早挂了导致舰队失去统一指挥......(未完待续。。)


第七百二十七章 一片哀鸿

  日军的第三波攻击终于来了,目标果然集中在那三艘残存的美国航母身上,虽然美军官兵竭力抵抗,但是没了飞机保护的三艘航母还是很快就被日军的炸弹与鱼雷送入了海底,而日军飞机被击落的频率还不到先前美军舰队有战斗机保护时的三成......
  既然损失不大,日军飞机自然不会见好就收,而是理所当然地继续扩大战果,先后炸沉美国大小舰船数十艘,尤其令美国人痛心的是,搭载了差不多两个师陆战部队的众多运兵船几乎全被日军机群炸沉,而急于北逃的美军舰队也不可能停下来耐心搜救,致使超过2万名美国海军陆战队精锐葬身鱼腹......
  得知成功炸沉美军全部12艘航母的山口多闻欣喜若狂,他一边勉励舰载机部队和中途岛上的陆基航空部队战胜疲劳、连续作战、彻底消灭美军的太平洋舰队,一边兴奋地给国内翘首等待消息的崇仁天皇和山本五十六报喜。但令山口多闻始料不及的是,山本五十六在电报里竟然要求他终止原定计划,不再继续轰炸美军的舰艇,理由是炸沉美国的全部航母已经足以消除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威胁,没必要斩尽杀绝,免得堵上和谈的大门......
  山口多闻接到这个命令后气得当场破口大骂,他知道山本五十六心底里对美国十分恐惧,但却没想到他竟然会有如此天真的想法,“他难道没有听说过中国那位伟人的名言‘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吗?只有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彻底消灭米国太平洋舰队,让米国海军在三年内都恢复不了元气,才有可能逼着他们求和;如果放虎归山,让这些有经验的海军官兵和众多的辅助舰艇回到美国,以美国的庞大工业产能,只是12艘航母的损失,要不了多久便能补足的,他们怎么可能会求和?最多以这个拖延一下时间罢了!”
  但是在如今的日军当中。“下克上”的做法已经是极大的忌讳。即使是如今已经战功赫赫的山口多闻也不敢公然抗命,再加上飞行员们连续作战后已经疲惫不堪,而且损失也非常巨大,山口多闻只能不甘地在墙上狠狠地捶了一拳。坐视美军残余的舰船安然北返......
  虽然山口多闻没能砍下那最后一刀。但这次中途岛海战中美国海军的损失还是大得让罗斯福的脑溢血提前发作。根据美军战后统计,此役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一共有6艘重型航母、6艘轻型航母、3艘轻巡、25艘驱逐舰和38艘非作战舰船(一大半是运兵船和补给舰)被日军击沉,803架飞机被击落或炸毁、600多名优秀的舰载机飞行员遇难。包括舰队护送的登陆部队在内、美军死亡和失踪的人数超过了5万之众,这实在是美国海军历史上空前、甚至很可能也将是绝后的大惨败......
  消息传开后美国上下一片哀鸿,而美国人对日本人的愤恨也进一步激化,各个集中营里关押的日裔普遍受到了更加严苛的对待,甚至还有集中营发生了小规模的屠杀。身为总统的罗斯福虽然知道这样不对,但眼见民情汹汹,也不好强硬地弹压,最终导致了后来更大的悲剧发生。
  这场大败令盟国在太平洋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被动之中,虽然流水线造船法的推广大大加快了美国建造军舰的速度,但是航母这样的主力舰再快也得接近两年时间才能完工入役,这12艘航母刚刚形成战斗力就被全灭,也就意味着美国海军的舰载航空兵部队最快也要等到1944年底才能完全重振旗鼓,考虑到日本海军在此期间肯定会有新的航母下水,而德国的五艘航母至今尚在,那时的美国海军舰载航空兵部队充其量也不过能够与轴心国勉强抗衡而已,想要彻底扭转战局,要么必须在战场上打一次大的翻身仗,要么就得再等下一批主力舰下水形成战斗力,那可就还得再等2年啊!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罗斯福只能进一步加大动员力度,尤其是航母的建造受到了他更大的重视。除了之前就已经在建的10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之外,还下令将两艘即将完成的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改装成轻型航母应急,这就是后来的塞班级轻型航母,由于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的尺寸比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大得多,再加上美国航母设计建造能力的持续进步,这款轻型航母的性能比一战尽没的独立级轻型航母强得多。
  此外,罗斯福还紧急终止了在建的7艘(有2艘已经完工)依阿华战列舰中排序最后的3艘的建造计划,将其占用的资源腾出来用于建造满载排水量接近60000吨的超级航母中途岛级。这也就是说,美国同时在建的舰队航母数量达到了令人目瞪口呆的15艘......
  而在此之外,美国还有50艘护航航母正在建造之中,而且这款被称为博格级的护航航母是用比自由轮更大的商船改装而成,因此无论是排水量/载机数还是续航力等其他各项性能都比此前改装的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强得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美国弹射器技术的持续进步,博格级护航航母上起降飞机的限制也大大减小,虽然依然不足以与舰队航母抗衡,但至少已经不再是完全没有还手之力了,如果运气好碰到没有飞机保护的其他敌舰,它们甚至还有可能冒充一把舰队航母来逞逞威风......
  本来罗斯福还想将四艘蒙大拿级战列舰的建造计划也废止掉改造航母的,但一个噩耗的传来却令他打消了这个主意。一开始是准备返回东海岸封存起来、结果在中途岛战败后接到新的命令前往南大西洋反潜(注1)的美国航母突击者号以及包括三艘战列舰在内的三十余艘随行舰艇在通过麦哲伦海峡的时候遭到了德国魏格纳舰队的伏击......
  注1:中途岛战败后,美国政府已经明智地暂时放弃了太平洋战场,毕竟实力已经处于绝对劣势,硬要强争的话,只会令已经损失巨大的海军无谓地继续大量失血。(未完待续。。)


第七百二十八章 潜力和实力

  ps: 感谢书友“我对本书读后感”的打赏,继续求推荐票t-t
  虽然利用中途岛海战的良机说服了阿根廷政府秘密入轴,令德国人得以成功地设下了陷阱,但是麦哲伦海峡地处风暴常年肆虐的“西风带”上,当时正好风浪大作,这固然导致美国的侦察机没法出动,也同样让德国的5艘航母只能旁观,结果原本主力舰是8:4的巨大优势就变成了2:3的不利局面,至少当时的美国人是这么看的,他们当时甚至还信心满满地想要利用难得的恶劣天气痛扁德国人,以挽回中途岛战败带来的阴影,但是战斗的结果却完全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自建成以后第一次真正参加海战的两艘兴登堡级战列舰显示出了令人胆寒的可怕威力,在两艘巨舰18门406毫米口径巨炮(当然胡卫东设计的新型穿甲弹的功劳也同样很大)的猛轰下,应该还算是比较先进的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防御简直如同纸糊一样脆弱,短短几分钟过后,身中6弹的它就因为侧弦大量进水而永远地沉入了海底......
  比起强大的攻击力,兴登堡级的防御力更是强悍无比,其中遭到三艘美国战列舰围攻的兴登堡号战列舰挨了十几发大口径炮弹、其中包括4发与自己主炮口径相当的406毫米穿甲弹,更有3发打中了要害,2发命中主炮塔、1发击中舷侧水线附近,却都被其坚厚的装甲直接弹开。没有受到任何伤害,那些口径更小的炮弹就更是没什么效果了......
  三艘战列舰中最先进的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都不堪一击,另外两艘就更别提了,两艘兴登堡级战列舰只付出了1人死亡、5人受伤的微小代价就将这两艘老式战列舰同样送下了深达上千米的海底。其间美军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曾经试图冲过来发射鱼雷,但是两艘兴登堡级战列舰上总计多达48门的128mm高平两用炮却以其惊人的射速和不错的精度粉碎了美国人的妄想,而那18门巨炮对这些“小船”更是打中了就足以致命。在先后有1艘轻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被击沉后,美军舰队终于放弃了无意义的抵抗,纷纷调头撤退。
  巡洋舰和驱逐舰速度快,至少理论上还有希望逃掉,毕竟真正令其感到无法抵抗的只有那两艘巨型战列舰。可问题是美军现在仅存的那艘航母突击者号其实只是一个失败的作品。最大航速居然还比不上兴登堡级战列舰,再加上恶劣海况对航母的影响比对战列舰大得多,因此虽然它在美军舰艇中最早开始后撤,但终究还是没能摆脱德国人的追击。最终魏格纳在劝降无果后下令开炮将其击沉。由此美国海军进入了长达一年半的没有舰队航母在役的黑暗时期......
  最终。麦哲伦海峡一战以德国人的完胜告终。魏格纳舰队以总共死伤11人、没有一艘军舰实质性受损的微末代价,先后击沉了美军3艘战列舰、1艘航母、1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7艘驱逐舰和15艘非作战舰船,并俘获了7艘补给舰、缴获到了大批军需物资。美军阵亡、失踪和被俘的人数几近万人。此役显示出了超级战列舰的巨大威力,以及在海况较差时相较于航母的优越性,美国海军高层当中推崇战列舰的守旧人士乘机鼓噪,再加上蒙大拿州始终都没有一艘以其冠名的战列舰建成,因此出身该州的人也大多好事地坚决支持,最终促使罗斯福放弃了废止蒙大拿级战列舰建造计划的想法......
  除了4艘蒙大拿级超级战列舰,美国还同时有4艘依阿华级战列舰在建,而这些还是建立在美国同时还在建造或改装15艘舰队航母和50艘护航航母、并且辅助舰与商船每月下水量都超过世界其他所有国家总和的前提下,可见其造船工业的可怕实力。
  不过,做到这种程度,也已经是美国在不过分透支国力的前提下所能做到的极限了,这个时空盟国远比历史上难看得多的战局,终究还是给美国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不知不觉间,胡卫东当初的布局已经开始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必须说明的是,与受限于大型造船厂数量、并且新建较为耗时的造船工业不同,美国生产坦克飞机等其他军火的能力还远未达到极限,尽管1943年3月美国光作战飞机的产量就超过了5000架。然而,对现在的美国来说,这些都只能算是潜力,想要变成最急需的实力,还需要不短的时间,而敌人却未必会给......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短时间内连续被人两次伏击成功,这终于令尼米兹确认了自己在中途岛战败后就产生的怀疑,“我们的密码一定被人破译了!”。虽然美国的电讯专家都很自信,但在严酷的现实面前,还是不得不承认尼米兹的判断很有道理。于是美军乃至政府部门所用的密码全都进行了彻底的更换,而且为了避免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美国政府决定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就再大改一次,以致于中国制造出晶体管计算机后那超越时代的电码破译能力对其也无可奈何了。
  但是,在战争期间全面地改变电讯密码绝对是一件伤筋动骨的大事,美军虽然基本摆脱了密码再被破译的风险,但是为此付出的代价甚至比中途岛战败还来得更大......
  电讯系统的短暂混乱令澳洲盟军本就已经十分困难的补给供应愈发难以保证。但这时的日本海军却还在舔舐伤口。原来中途岛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虽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胜,但自身也付出了相当惨痛的代价,当场沉了5艘航母不说,更损失了近600架飞机、培养不易的舰载机飞行员阵亡和失踪了整整272人。而日军舰队回航的路上又不小心碰到了一群美国潜艇而遭到了突袭,结果本就有伤在内的“伊势”号航空母舰(即日军珍珠港事变后捞起修复的美国航母“企业”号)先后被3条重型鱼雷命中而沉入大海,此外还有1艘驱逐舰被击沉,5艘舰船不同程度地受伤,可谓是“乐极生悲”......(未完待续。。)


第七百二十九章 转折的曙光(上)

  正因为这样,日本海军直到中途岛战后的次月才能够护送地面部队对新西兰发起进攻,但因为魏格纳舰队进驻阿根廷后完全切断了澳新盟军的补给线,使其、特别是新西兰的盟军陷入了极其困难的境地。再加上失去舰队保护后,新西兰南北两岛的守军相互之间无法应援,最终被日军各个击破。结果日军以十分有限的代价就全歼了新西兰的三十余万盟军,并乘胜对澳大利亚发起了两面夹击,之前占据了澳大利亚西北部和北部地区的二十万日军由于澳大利亚腹地人烟稀少、补给困难,只能负责牵制,主力则还是在海军众多舰艇的护航下从澳大利亚最精华的东南沿海强行登陆,很显然日本政府希望能像新西兰战役一样速战速决。
  然而澳大利亚却比没有什么工业的新西兰难啃得多,虽然工业体系不全,但澳大利亚还是可以生产最基本的弹药,而粮食等生活必需品方面更是基本不必担心,因此即使补给线断了,也只是飞机坦克等烧油的重装备受到较大影响,但盟军的轻装部队依然具备了一定的战斗力,而且弹药充足。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澳大利亚盟军坚持抵抗了好几个月,才最终战败,但能够令日军付出永久性减员多达十余万的惨痛代价,麦克阿瑟即使最终投降了也还是被美国媒体捧为英雄......
  而令山口多闻感到好笑的是,骨子里深深畏惧美国的山本五十六一方面想要撇开其他轴心国与美国单方面媾和。另一方面之前却又不敢提出放弃进攻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占领两国后更是不敢提出放弃、甚至只是部分放弃,美国人能够同意有鬼了,即使美国人真的没有拒绝和谈,那也不过是做做样子争取时间罢了。
  如山口多闻所料,美国人果然派出了代表团与日本政府议和,但要价却高得离谱,怎么看都没有求和的诚意,可是急于停止战争的山本五十六却认为日本打到现在已经精疲力竭,哪怕不能达成协议。能够默契地维持事实上的停战、让全**民都休息一段时间、恢复一点元气也好。同时也有利于消化如今已经愈发广阔的占领区。
  山口多闻却对山本五十六的想法嗤之以鼻,他认为日本获得休息后固然可以恢复不少实力,但是庞大工业实力已经充分动员起来的美国实力增强的幅度肯定比日本更大,而且绝不只是大了一倍两倍。时间拖得一长。美国的军力必将实现反超。而且会迅速将双方的实力差距拉大到日本再也无法赶上的地步,因此山本的想法根本和等死无异。由此原本合作愉快的两人终于反目,但是比起对山本生出杀意的某人。只是在嘴上发发牢骚的山口多闻已经算是相当客气了......
  日军占领澳大利亚标志着他们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胜利达到了最顶峰,但在中国的伟人眼里,这却是“盛极而衰”的开始,即使不考虑政治和经济因素,单单只从军事角度来看也是如此。原因很简单,在永久性减员不下30万人、还有50多万人在医院里养伤的情况下,日本政府还必须将超过100万人的庞大部队分散到广阔的占领区成为没法调动的“死子”,使得日本现在可用的机动兵力愈发捉衿见肘,这简直与当初侵华战争局势逆转时的状况如出一辙......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苏德战场上,但是由于斯大林犯了“欲速则不达”的大忌,苏联的战略反攻很可能比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国来得更晚。考虑到完全入冬之后天气太过寒冷、来年春天又会因为化冻导致道路泥泞不利于进攻,加之石油开采受到了重创、在美援运抵苏联之前燃油储备只会越来越少,因此斯大林决定趁着当时还有一些油料库存发动一次大的反攻,不管如何也得收复一些土地,他的如意算盘是差不多等这次反攻结束,气候就会恶劣到双方都没法发动大的攻势,而且这个时间段将会长达好几个月。
  这样苏联就能安心地巩固收复的地盘了,同时耐心等待美援的送达,几个月时间内没有大的战役,足以让苏军的燃油储备恢复到可观的程度,这样春天化冻一结束,就可以立即发动全面的反击了。
  然而德军的抵抗却十分顽强,而日渐寒冷的气候也对进攻一方的苏军更加不利。最要命的是,苏联为了迅速恢复装甲部队的实力,让过多的汽车和拖拉机工厂转而生产坦克等装甲车辆,结果坦克数量相对于燃油和人员(训练需要时间)明显过剩、而汽车却严重不足,导致苏军的后勤补给、尤其是进攻时的后勤补给出了很大的问题。
  与此同时,这个时空的德军又比历史上更早地采用了多线防御战术,他们在抵挡苏联进攻时至少也会布置两条防线,在前沿布置一条,然后在其后8-10公里处再布置一条。而苏军两梯队进攻的衔接位置正好就在这第二条防线上,结果因为苏联运输手段严重缺乏,打到德军第二条防线的时候,一线部队因为重武器和补给运不上来,很难啃动这条防线,然后往往不得不提前动用战役包抄的第二梯队,结果就算能够将其攻破,自己也会元气大伤。再加上德军往往会留有装甲部队组成机动预备队,专门瞅准了苏军旧力已尽、新力未生的时候发起短促但迅猛的反击,给其造成了巨大的杀伤,而苏军严酷的军法又要求部队未得允许不准后退,这就进一步增大了伤亡。
  历史上这个问题长期困扰苏军,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才通过完善战术基本解决,而苏德战争反攻阶段则是多亏了在战火中重生的红色空军,光靠陆军继续这样死撞南墙的话,恐怕苏联在二战期间的损失还要大得多......(未完待续。。)

当前:第168/19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