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全集.net》第174/195页


  此外英国人在几乎陷入绝境的情况下终于学会了变通,也是其能够坚持下去的重要原因。考虑到战斗机依赖主要得从外部输入的燃油,在如今海上交通线极其不畅的状况下已经很难发挥作用,英国政府毅然决定将防空的重任托付给高射炮部队。英国本土虽然总体上讲资源十分匮乏,但是煤炭与铁矿的储量却十分丰富,而合金钢所需要的稀有金属数量也相较燃油少得多,占用的运力自然也小得多,航线再怎么不畅也能保证供应,所以英国本土的兵工厂完全爆得起高射炮。
  至于炮弹,英国的合成氨路线是以煤炭为基础的,所以炸药的生产也不会受到封锁的影响,而且即使需要量增加几倍,也不难满足。而近炸引信(吃过德军电子干扰机的大亏之后,如今盟国生产的近炸引信已经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并不需要特别的资源,英国的无线电技术又相当先进。因此也同样不需要美国的支援。
  确定了这个思路后,英国本土大部分的兵工厂纷纷进行生产线改造以转产高射炮,甚至为此停掉了大部分坦克和汽车的生产(反正缺油也用不起),1943年当年英国高射炮的产量就超过了德国,1944年更是达到了德国的两倍,而英国的国土又相对狭小(德国要防守超过半个欧洲大陆),因此高射炮部署的密度之大可想而知,平均超过了德国空防的二十倍,即使与德国本土相比,也有五倍以上的优势。再加上陀螺瞄准具和更新型炮瞄雷达的广泛应用。英国本土、特别是大不列颠岛的防空火力之强简直可以用丧尽天良来形容。也正是靠着如此恐怖的防空力量,加上数量同样激增的要塞重炮,英国人才能在失去制空权的不利形势下始终坚守本土......
  但是光能挨打无论如何也不能称为占了上风,西线陷入困境终究是不争的事实。而与之相比。东线的情况也同样好不了多少。由于美国政府开辟了极其危险的北冰洋航线。苏联一度几乎见底的物资储备有所恢复,但是莫斯科一带春季的化冻期还未完全过去,德国人就发起了1943年来的首次大规模进攻。而他们选择的突破点并非是苏联人以为的莫斯科或者列宁格勒,而是南线的斯大林格勒。
  其实,德国国防军的将帅们无不更想先将莫斯科拿下、给自己的军事生涯填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使小胡子个人认为南线战场更加重要,也难以违逆众意,但是苏联北部的化冻期还未过去而不利于德国机械化部队的进兵却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客观事实,小胡子巧妙地利用这一点说服自己的元帅和将军们同意先在南线打一仗,以进一步歼灭苏军的有生力量或者摧毁苏联残存的工业力量,减小之后进攻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时所可能遇到的阻力......
  与历史上久攻斯大林格勒不下结果被苏联调集大批军队包了饺子截然相反,这个时空德军的进攻顺利得不可思议,苏军统帅部的兵力集结还没完成,德军就已经完全占领了这座苏联人认为是不可能失守的坚城。后世史家在分析此次战役时,普遍认为德军第一次在苏德战场上大批使用的云爆弹以及斯大林格勒守军错误的战前部署是造成苏军大败的两个关键原因。
  虽然参与进攻的德军多达30万人以上、如果再算上盟国和仆从国的军队则更是超过50万,这个数字大大超过了斯大林格勒及其附近地域的苏军总数,然而斯大林格勒是一座有着光荣传统的英雄城市,如果充分动员民兵,苏军的兵力甚至可以占到上风,但是苏军主帅却没有与德军野战(这样打的话或许苏军还是会输,但是德军的伤亡肯定会增大许多。)的勇气,而选择将附近的部队都撤进斯大林格勒,在城内加强防御打一场巷战,谁知德国人却出人意料地拿出了数量惊人的云爆弹,尽管只是落后的第一代产品,对于固守城内建筑的苏联军民来说也绝对是灭顶之灾,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根本没有放出一枪一炮就被烧死或者闷死在了建筑之内......
  最终,德国以不到5万人伤亡的微小代价杀死苏联正规军和民兵不下50万,另有20多万没来得及转移出去的苏联平民死于火灾或者德军的屠杀(这是苏联方面的说法,德军说是误伤或者因为反抗而被击杀。),并攻占了斯大林格勒这座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政治意义都很重要的城市,但令小胡子意想不到的是,“斯大林的城市”沦陷不但没有摧毁苏联军民抵抗的意志,反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与敌人奋战到底的决心,俄罗斯民族骨子里的坚韧和顽强越是在这种困难的局势下,反而越发强烈......
  但是斯大林格勒的失守还是不可避免地令苏德战争的局面进一步向着不利于苏联的方向恶化,除了城市失守与人员伤亡之外,苏联此前唯一一个还能全速生产的大油田迈科普油田也被苏军在撤退之前炸掉,虽然这比落入德军之手要好得多,但也让苏联的石油供应愈发紧张起来。
  战争打到现在,苏联战前提供了石油总产量90%以上的三大油田之中,巴库油田还在恢复重建,第二大的迈科普油田被彻底破坏,格罗兹尼的石油生产也遭到了重创,以致于苏联石油产能一度下降到了历史最高值的40%不到,若非还有美国的大力支援,只怕斯大林真的得派军官来中国学习步兵战术改换打法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五十一章 哈尔科夫战役

  ps: 感谢书友“疯狂帝国”和“悠散人”投出的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德军成为继中国以后第二个大量使用云爆弹的国家,苏联政府自然立即就想到可能是中国政府偷偷向德国转让了技术,但自己请缨出来摆平此事的胡卫东却根本就不认账,理由是德国使用的虽然也是云爆弹,但却采用了不同的引爆方式,威力也比中国的差远了,分明是他们根据当初中国卖给他们的云爆弹进行了拙劣的仿制搞出来的残次品,还毫不脸红地指斥苏联政府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无故怀疑相同意识形态而且对苏联给予了无私援助的兄弟国家、并嘲笑其连残次品都山寨不出来......
  苏联政府手里的确是没有证据,甚至即使德国人出来帮他们作证,胡卫东一样可以说是德国人离间中苏关系,关键在于没有物证、也不可能有物证。原因很简单,当初胡卫东只是口头将一代云爆弹的设计思想告诉了那位在中国政府的默许下“暗中窃取”了多项技术机密的德国大使,若非德国的工业与科技基础实在很强,他们是决计不可能这么快就研制成功的。而没有证据的情况下,眼见中国政府这么一硬,苏联政府顿时心中没底了,兼之在对付德国都很吃力的情况下他们也不可能蠢到再跟中国交战,只得连忙道歉不迭......
  为了报复德国使用云爆弹,苏联一心想要以牙还牙。而美英两国也同样希望获得反制的手段。但是他们至今没能成功地仿制出云爆弹来,当初购买的数量又实在太少,仅仅是研究了解就用掉了大半,如今已经所剩无几。在中国政府严词拒绝转让技术之后,盟国方面提出再次购买云爆弹,而且数量比当初那次多得多,有钱不赚是傻子,而且目前盟军处于困境,即使只为了平衡二战局势,也应该给予支持。所以中国政府只是象征性地为难了一下抬了点价就很快同意了......
  由于目前运力紧张。三国没法提供足够数量的中国紧缺大宗物资(钾肥与铁矿石之类),在中国拒绝接受包括美元英镑在内的任何钞票的情况下,三国政府只能以容易运输的黄金、白金(以及其他的铂系金属)、白银等贵金属和铬、铍、锆等稀有金属(不一定是中国缺乏的,但都是价格极其昂贵的。)来支付。这笔交易的总金额不下10亿美元。被后世认为是历史上最大的单笔军火交易。付钱的主要是美国政府。但是使用这批大杀器的却主要是苏联......
  不过早在这批总量超过1万吨的云爆单基炸药(三国其他的都能仿制,只有这种超越时代的特殊燃料空气炸药不行,所以直接卖炸药就行了。)到货之前。苏军就已经发动了一次大的攻势,由于斯大林格勒没来得及救援,因此苏军统帅部干脆将突破点选在了乌克兰东北部的重镇哈尔科夫,只要能从这里撕开口子长驱直入,斯大林格勒的轴心**队与乌克兰德军的联系就将被切断,而苏军便可以获得将其歼灭的良机。
  由于德军也没想到斯大林格勒战役会那么快获胜,导致之前的制定的计划全被打乱,兵力部署出现了前后脱节的情况,苏军对哈尔科夫的进攻正好打在德军的软肋上,结果短短几天之内哈尔科夫就失守了,斯大林格勒一带的五十万轴心**队庆祝还未结束、就面临了菊花被爆的危险......
  但是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最高指挥官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元帅却敏锐地于危险中发现了反败为胜的机会,他硬着头皮顶住小胡子劈头盖脸的痛骂,向其提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的反击计划......
  而这时的苏军却因为天降大雨导致的道路泥泞而步履蹒跚,尤其是重型火炮没法及时推上前线极大地影响了苏军的攻坚能力,这一点在战后被认为是苏军失败的最直接原因。同时,因为小胡子亲临前线,乌克兰德军的士气极度高涨,空军司令部也以最快的速度将大批精锐的飞行联队调到了乌克兰,使得德国空军完全夺取了哈尔科夫及其周边地区的制空权,在德国空军的频繁轰炸下,苏军、特别是至关重要的后勤部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而苏联新兵训练和经验不足的缺陷也迅速暴露了出来。
  而在曼施坦因成功的诱导下,苏军的先头部队主动钻进了德国三个精锐集团军扎起的口袋,结果不出意外地遭到了全歼,而德军军事素质与作战经验在此次战斗中展现出来的压倒性优势、或者说是苏军在失去火力优势后表现出的糟糕战斗力令曼施坦因信心大增,他果断地更改了原定的计划,不再急于夺回哈尔科夫,而是命令装甲部队以最快的速度向苏军侧翼纵深挺进,他的目标是吃掉已经重建过一次的苏联西南方面军的全部主力......
  与此同时,拿下斯大林格勒的德国第6集团军也向北边的萨拉托夫发起了猛攻,有效地牵制了敌人。而苏军西南方面军主力则因为斯大林不肯认输而错失了突围的最佳时机,最终被曼施坦因的百万大军分割包围。虽然苏军官兵进行了殊死的抵抗,但最终还是难免全军覆没的厄运。 至此哈尔科夫战役以德军的再次大胜而结束,如果从苏联进攻哈尔科夫算起,苏军战死和失踪的总人数超过50万、另有不下20万人被俘,美国好不容易才送到苏联的技术兵器和补给物资也损失了大半......
  但是和苏德战争初期相比,苏军的抵抗意志明显增强了许多,从被俘比例的大幅下降就可以看出,尽管苏军还是一败再败,但双方的交换比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悄然起了变化。在哈尔科夫战役中,德军伤亡总数达到了20多万,令小胡子和曼施坦因等德军将帅都痛心不已,而这还仅仅是个开始......(未完待续。。)


第七百五十二章 莫斯科会战(上)

  ps: 感谢书友“望云山人”的再次打赏,继续求推荐票^_^
  除了歼敌数目,德军还在哈尔科夫战役中夺回哈尔科夫并乘胜攻占了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库尔斯克和莫斯科的南大门奥廖尔,通向苏联首都莫斯科的道路由此打通,而第6集团军北上攻占罗斯托夫后又有效地保障了德国南方集团军群侧翼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小胡子本人再怎么反对,眼看国防军的将帅们个个跃跃欲试,他也只得同意向莫斯科进军......
  但是这种关键时候,德军连续作战能力不行的弱点却再次暴露了出来,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在两大战役胜利后修整耗时太长,导致负责主攻莫斯科的古德里安中央集团军群也不敢孤军深入。这就给了苏联足够多的时间集结兵力拱卫首都,甚至还来得及在莫斯科外围构筑了三道防线,野战工事虽然防御能力相对较差,却可以削弱云爆弹的作用,在已经对其产生心理阴影的苏联高层看来,这很可能会成为莫斯科保卫战获胜的关键。
  然而德军对云爆弹的运用之妙却超出了苏联人的预料,诚然在相对开阔的野外战场上云爆弹的杀伤半径比普通的榴弹都差一截,但是绝对杀伤半径却远非后者可比,因为榴弹杀伤敌人主要靠的是飞溅的弹片,总会有人幸运地逃过一劫,而云爆弹则是利用没有死角的高温、高压与窒息来杀人,在其杀伤范围内的所有敌人。即使不死也会陷入昏迷而失去反击能力。
  也就是说,如果炮群用高爆榴弹对敌方阵地火力覆盖,或许单发炮弹的杀伤效率更高,但要将炮击覆盖区域的敌人全都干掉却是几乎不可能的,而只要阵地上还有少数人幸存下来,就多多少少可以阻滞一下之后步兵的进攻,如果后方的部队速度够快,完全有可能给予阵地及时的增援,而让这次进攻无功而返,阵地战很容易形成拉锯就是因为这个。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有经验的将领在面对敌军的优势重火力时。往往会采取“前轻后重”的兵力部署,以减小在敌人炮火急袭下的人员伤亡。
  然而,云爆弹的出现却改变了这种情况,虽然在野外使用会令它的杀伤效果大打折扣。但是利用它在敌人的阵地上撕开一道口子却还是轻而易举的。由于被攻击区域的敌人全灭。使得德军的机动部队能够以近乎于行军的超高速度抢在敌人的援兵之前插进缺口,从而瓦解苏军的防御体系,并对侧翼的苏军形成包夹之势。如果他们撤得慢了,德军甚至还能包几个饺子......
  在云爆弹产生的战术优势下,苏军自认为十分坚固的防御阵地纷纷失守、伤亡数字也不断增加,但就在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主帅古德里安期待着冲进莫斯科展开一次屠杀的时候,德军之前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云爆弹已经几乎消耗殆尽,虽然后方正在拼命生产并不断运到前线,但因为产能有限(云爆弹的生产与至关重要的合成橡胶冲突,还要消耗石油。)加之运力不足,德军很难再维持之前那么大的用量。
  而就在这个时候,苏军统帅朱可夫也找出了对付德军战法的办法,“侧翼攻击是无法破解的,但是德国法西斯一样害怕侧翼攻击,他们有云爆弹来突破阵地,我们红军一样也有,而且更多、更好!”
  在斯大林咬牙同意将花大价钱买来的云爆弹大量投入使用后,古德里安果然同样对此束手无策,很快就被迫将之前攻占的阵地又都还给了苏联红军,不过由于德军的战术不像苏军那样死板,见势不妙时他们的撤退要比之前他们进攻时的苏军坚决得多,因此较少被人围歼,损失也相对小得多。
  这个时候,因为负责掩护而暂时没有卷入战局的曼施坦因却因为旁观者清率先抓住了莫斯科会战胜负的关键――“制空权”,“只要苏军的飞机没法升空,他们的云爆弹就扔不下来、炮群也同样只是我军轰炸机的猎物......”
  小胡子当即要求戈林将尽可能多的飞机和优秀飞行员派往前线,并将有限的运力最大程度地向航空汽油倾斜。但是斯大林也同样看出了制空权的意义,为了守住莫斯科,他甚至甘冒目前几乎提供了苏联全部石油产量的巴库再次遭到大规模轰炸的风险,亲自下令将高加索军区的空军精锐紧急调到莫斯科一带,而美国的运输船队也在北冰洋航线上来回穿梭,不计成本地将一桶桶珍贵的航空汽油万里迢迢运到苏联。两大阵营决策层相同的判断以及全力的投入,使得莫斯科会战不但如历史上一样有着惨烈的陆战,同时也出现了被后世史家称为“王牌之殇”的超级大空战......
  在莫斯科会战期间,除了德国海航的王牌飞行员之外,两国大部分的空军王牌都参加了战斗,即使是被斯大林严令不得亲自升空作战的波克雷什金也由于极大的防空压力而多次违令出战(注1),甚至还被敌人击落了一次,所幸跳伞落在了本方阵地上,要不然宁死不当俘虏的波克雷什金就得为国捐躯了。斯大林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不但削了波克雷什金的军衔,还将自己的一个警卫员派过去专门看住他,波克雷什金才彻底没了亲自驾机作战的机会......
  虽然其间被击落一次,但波克雷什金的表现依然无愧于世界顶级空战王牌的称号,出战15次击落19架敌机并干掉(击毙或被苏军地面部队俘虏)6名(如果算上成功跳伞逃生的则为9名)德军王牌飞行员的惊人战绩令其“王牌杀手”的威名飞出苏联传遍了世界。
  注1:由于这个时空苏联的战局更加紧张,那些王牌飞行员不可能像历史上那样安心退到后方培训菜鸟,而往往必须继续在前线坚持战斗,这导致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没能活到战争结束,但另一方面,苏联飞行员的击坠数纪录也因此远比历史上高得多。(未完待续。。)


第七百五十三章 莫斯科会战(下)

  ps: 感谢书友“nqm”、“爽爽的程程”、“龙族大元帅”、“yuzhishui”、“qxg”投出的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不过在莫斯科会战期间表现最为抢眼的还是在援华抗战期间就已经名声鹊起的格里戈里.安德烈耶维奇.列奇卡洛夫,在持续时间超过半年的莫斯科会战期间,他平均每天升空作战3次以上、出勤率丝毫不逊于德国同行,更难得的是几乎没有一天空手而归,共计击落敌机225架,在击坠数方面彻底拉开了与高升较早而很少再有机会亲自出战的波克雷什金与阔日杜布两人的差距,巩固了他苏联红军、乃至盟军头号空战王牌的地位......
  当然,“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格里戈里.安德烈耶维奇.列奇卡洛夫在莫斯科会战期间也多次被德机击落,但他却每次都能平安跳伞而毫发无伤地回到部队继续作战。而苏军的第三王牌阔日杜布虽然击坠数要少一些,但自己却从未被击落过哪怕一次,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两人到底谁才是盟军最强的空战王牌,也成为了后世各大军事论坛经久不衰的议题。另外,由于格里戈里.安德烈耶维奇.列奇卡洛夫在他的军旅生涯中先后被击落八次,后世的军迷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做“九命猫妖”......
  除了这三位老王牌,莫斯科会战期间还有大量新锐飞行员涌现出来。其中有一位名叫尼古拉的年轻小伙子参战时还是没有参加过一次空战的新手,会战还没打完就已经成为了世界级的王牌(击坠数超过40架),可惜他最终牺牲在了这次会战之中,如果能够成长起来,未必日后就没有挑战三大王牌击坠数纪录的可能......
  牺牲在莫斯科会战期间的苏联王牌飞行员远不止尼古拉一人,包括战役期间成为王牌的苏联飞行员在内,苏联的王牌战斗机飞行员在莫斯科战役期间损失了一半以上,战况之激烈残酷可见一斑。
  而另一方面,德军的情况也差不多,同样有很多飞行员一战成名。挂掉的也同样很多。而且因为是德军主攻、苏军主守,德军飞行员跳伞后落到苏军阵地的概率要高于落到己方阵地的可能。这也导致莫斯科会战期间虽然德国空军飞机的交换比上占优,但是飞行员的损失反而比苏军更大,当然苏军作为防守方。地面有更多的高射炮防空也同样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德军虽然空军王牌基数更大。但也损失了超过三分之一,无论是德国空军司令戈林还是小胡子自己都痛心不已。而德苏两国空军的损失之大,也刷新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录。并且这个新纪录不但是空前的,也几乎肯定是绝后的......
  根据战后统计,苏联空军在莫斯科会战中一共有11954架飞机被击落或炸毁,7583名飞行员和机组人员战死、失踪、被俘或者重度伤残;而德国空军的损失也同样大得惊人,一共有9403架飞机被击落或炸毁,其中被敌方飞机干掉的超过5000架,而飞行员和机组人员之中永久性减员的人数更是超过了10000人。如此惨烈的空战,再加上那么多王牌飞行员浴血长空,也难怪后世会将莫斯科会战称为“王牌之殇”了......
  要知道德国后备飞行员数量比苏联查了老大一截,而且需要面对的敌人远不止苏联一个,这么消耗下去实在是太亏了。因此虽然心有不甘,但是小胡子还是要求空军中止对地支援任务,转而以防空任务为主,伤亡数字这才降了下来。
  可是这样一来,德军地面部队的进攻就受到了很大影响,而苏联某位基层指挥官激励部下士气时所说的“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经无路可退,身后就是莫斯科!”更是通过电台激励了整个苏联,莫斯科的苏军个个舍身忘死,甚至明知在云爆弹的攻击下连一丝生还的机会都不会有,依然顽强地死战不退,而此时的德军已经不可能再像斯大林格勒战役时那样一下子拿出那么多的云爆弹来了,他们同样只能以自己的生命投入到这场空前残酷的“血肉磨坊”之中......
  古德里安不是不知道这样拖下去对德军不利,但是局势有利时往往看上去似乎再加一把劲就能彻底压倒敌人杀进莫斯科而不愿放弃机会,局势逆转后又没法从容撤退,他又迟迟下不了壮士断腕的决心,不知不觉间,1943年的冬季到来了......
  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下,德军的战斗力和士气都大幅下降,看到了胜利希望的苏军趁机大举反攻。但是斯大林与朱可夫却疏漏了一点,苏军指战员的确远比德国人更加适应酷寒的天气,然而这种冰天雪地的环境对于进攻的阻碍却也远远超过了防御,使得苏军的反击并没有如他们期望的那样很快取得胜利。
  其间还有一个细节值得一提,德军步兵战斗力的核心mg42机枪在酷寒的天气下如鱼得水,其枪管容易过热的缺陷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防御作战又消除了步兵弹药携行量有限而经不起它高速消耗的隐忧,使其无以伦比的超高射速得以完全发挥出来,给训练与实战经验都普遍不足的苏军步兵造成了惊人的杀伤,有不止一挺mg42击毙了超过1000名敌人,“撕布机”由此愈发凶名赫赫......
  虽然初期的反攻中苏联红军的损失极其惨重,但斯大林仍以其钢铁般的意志顶住了足以让普通人崩溃的压力,他几乎是不顾一切地从所有可能调来援军的地方调拨部队增援莫斯科,而他对朱可夫的命令则是“不要说伤亡数字,我只要胜利!”,使得苏军虽然步履艰难,但攻势始终都未断绝。而更重要的是,莫斯科一代地势平坦、四通八达,可以从各个方向获得援军,兵力简直是源源不绝,在消耗战的局面下,苏军几乎已经立于不败之地......(未完待续。。)


第七百五十四章 不落之城

  而此时德军的机动兵力却被占领区牵制住了很大一部分,原本可以提供增援的南方集团军群又因为苏联高加索方面军与草原方面军突然合力攻向斯大林格勒而被迫回援,虽然曼施坦因成功地再次获胜并毙俘苏军十余万人,但古德里安的中央集团军群却因此没能坚持到1944年春季化冻,懊丧的古德里安不得不向小胡子承认“我们输掉了战争”,这位“闪电战之父”也由此一度遭到闲置......
  不过古德里安最后的撤退组织得还算不错,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另外也得感激苏军的训练不足和缺乏经验。饶是如此,德军阵亡人数也还是超过了10万,另外还有七八万人当了俘虏,如果算上仆从军,总损失则超过了30万,至于受伤人数更多,而且德军攻占莫斯科的战略意图也没能实现。因此德军在这次莫斯科会战中遭到失败是无可辩驳的,尽管只论损失的话,苏联方面反而更大......
  在莫斯科会战中,苏军永久性减员的人数接近40万,而受伤的人数则超过了50万,这甚至比历史上的同名战役还大。此外,苏军储备的油料和弹药也消耗了大半,这直接导致苏军在莫斯科会战最后阶段的追击后劲不足、放跑了大批德军......
  不过即便如此,莫斯科战役的胜利还是给了苏联军民乃至整个盟国阵营以极大的鼓舞,罗斯福甚至预言它将成为苏德战场的转折点。然而现在的苏军显然还夸不起。不久之后由朱可夫亲自策划的“火星战役”(这是战役的代号,苏联当时喜欢用九大行星来给大战役命名,比如历史上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代号就是“天王星战役”。)在德军出色的机动防御战术面前一败涂地,苏军战死、失踪和被俘的人数超过20万,另有不下30万人受伤,而德军的永久性减员仅有区区4万人,当然,仆从军乃至盟友军队的伤亡德国人是从来不统计入内的......

当前:第174/19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