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全集.net》第187/195页


第八百零四章 残酷的战争

  ps: 感谢书友“望云山人”的再次慷慨打赏^_^
  但是喷气式战斗机与水滴形潜艇与活塞式发动机和船形潜艇的差异太大,装备部队后要想形成战斗力,都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在此之前,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依然节节败退。而且美军取得重大突破的,并不仅仅是太平洋战场......
  当盟军占领亚速群岛和马德拉群岛之后,很快就完全控制了大西洋上的制海权,事实上已经立于不败之地,眼见这种局面,当初在德军帮助下赢得独立的南非政府为了免遭盟军清算,很快就放弃了中立加入了盟国的阵营。虽然南非与德国之间的海上贸易线路在亚速群岛陷落后就已经被盟军切断,但是南非的入盟依然产生了重大的国际影响,尤其是盟军在非洲南端获得补给点后,得以再次派出舰队进入印度洋作战,向东可以增援目前深陷战乱的英属印度,向北则能够威胁到阿拉伯联邦统治相对薄弱的中东地区及其军事实力最强的盟友埃塞俄比亚。
  而在此之前,盟国对非洲部分新独立国家的进攻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战果,到1946年底的时候,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克里姆帮助下独立的其他所有国家已经全部沦陷。虽然当地的游击队对盟国占领军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但在世界大战的局面下,盟国对于迄今为止全加起来也不到10万人的伤亡是根本无所谓的。
  而更重要的是,“非洲二次殖民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穆斯林虽然作战勇猛,但是组织纪律性极差,黑人尤其如此,一旦没了克里姆这种天才统帅的直接指挥,他们完全就是一些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于是盟军的高层很快就决定先从克里姆鞭长莫及的那些地区下手,令其兵源枯竭,再对克里姆统治的核心区域发起总攻......
  而且除了直接的军事打击,盟国还非常擅用外交手段对敌人分化瓦解,克里姆最重视的盟友埃塞俄比亚在盟国的威逼利诱、特别是承认埃塞俄比亚周边数块意大利殖民地均为埃塞俄比亚领土的巨大诱惑下,最终于1946年9月宣布退出伊斯兰国家联盟并随即加入了盟国阵营。给了克里姆很大的打击。
  虽然埃塞俄比亚皇帝害怕遭到克里姆的报复和被西方人用作炮灰。而一直不肯对阿联宣战、也不允许西方的地面部队登上埃塞俄比亚的土地或者是利用埃塞俄比亚境内的机场来轰炸阿拉伯联邦,但仅仅是他们给盟军舰船提供补给这一点,就使得盟军可以绕过克里姆统治的核心区域北非,而直接登陆其统治相对薄弱的中东地区。
  但盟军高层没有想到的是。克里姆居然不管不顾地抛下家乡摩洛哥来到了西亚统筹指挥当地的部队。顿时给在阿拉伯半岛登陆的盟军带来了灭顶之灾。更麻烦的是。虽然埃塞俄比亚入盟后,进攻西亚的盟军可以就近获得淡水和食物的补给,但是需要量更大的武器弹药却还是得从美国本土运来。这需要横穿大西洋后再绕过大半个非洲,补给线之长世所罕见,德国潜艇的威胁也相应地增加了何止十倍?即使以美国天下无双的海上运力,一时间也有些吃不消了,只能在减少部队规模和降低补给标准这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
  登陆部队如果少了,自然很难击败克里姆亲自指挥的阿联西亚军团,因此一向财大气粗的美军这次也只得降低了补给标准来保证投入到西亚战场的部队兵力,但这却不可避免地严重影响了战斗力。而美军多次战败之后,本就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阴影,再次初战大败后信心愈发不足,越打越是不济,结果几十万盟军被克里姆亲临一线指挥而士气大振的阿联军队打得全军覆没,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而与此同时,盟军自以为觅得了机会而对摩洛哥再次发动的攻击,也因为隆美尔得到克里姆授予的全权而同样遭到了惨痛的失败。
  两条战线上的损失全加起来,盟军永久性减员的人数竟然超过了70万人,虽然阿拉伯联邦军民的死亡总数超过百万,但阿拉伯联邦毕竟不是轴心国的核心德国,与他们拼掉这么多人命,无疑是极其划不来的,罗斯福也因此再次遭到了国会的质疑......
  二战打到现在,各国的损失之大都已经远远超出了历史上的程度,如果将二战期间某些国内内战和饥荒造成的死亡人数也算进去,自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之后至今,全世界非正常死亡的总人数已经不下8000万人,而历史上二战结束的时候总死亡人数也没这么多,而且还必须考虑到的是,这个时空中国抗战早早就取得胜利而结束了战争,即使加上其后的内战和对英战争,军民死亡总数也就500多万,而历史上中**民的死亡总数却超过了2000万(也有说法是1000多万,但是那种统计方法下全世界的死亡总数只有5000万,比例其实差不多。),这也就是说,本时空其他国家的损失肯定比历史上大得多,尤其是盟国方面,损失更是远非历史上可比。
  例如,英国历史上二战期间军民总共死亡人数不到40万,而本时空二战还没打完,英**民的死亡总数就已经接近600万人,几乎是历史上的15倍;美国历史上军民死亡总数不到27万,而本时空却已经多达360余万,是历史上的13倍还多,也难怪以罗斯福的威望,总统宝座在战争期间也始终是摇摇晃晃了......
  而经济损失方面,本时空除中国以外的其他主要参战国就更是付出了远远超过历史上的巨大的代价,战争打到1946年,即使是各国之中状况最好的美国,经济发展也陷入了停滞,再见不到战争初期一度令人惊讶的繁荣景象,而其他国家就更不用说了......(未完待续。。)


第八百零五章 纸老虎

  在如此惨痛的损失面前,参战各国的军民无不盼望着能够早日结束这场该死的战争,但因为这个时空轴心国无论是实力还是表现都比历史上更强,使得盟军迟迟无法将其彻底打败,直到1946年11月,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一声巨响之后,世界的和平才重现曙光......
  虽然当初那次“严重事故”对美国“曼哈顿计划”的影响比重水工厂被炸对德国原子弹研制的影响更大,但是美国的国力和投入的资源都远非德国可以比拟,加之德国虽然获得了部分中国技术、但却因此决定直接研制可以用弹道导弹运载的小型化原子弹而增大了研制的难度,因此最终还是被美国人抢在了前面将原子弹搞了出来......
  不过,很多参与“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却都反对美军使用原子弹来对付美国或者日本,当初建议罗斯福拨款研究原子弹的科学家西拉德认为原子弹用于对付军队的话,一颗投下去甚至还干不掉一个充分展开的装甲师,以其高昂的造价,效费比远远不如常规武器,而如果用来轰炸敌人的城市,则杀伤的主要是平民,那无疑是严重的人道主义罪行,因此西拉德强烈反对美国政府将原子弹用于战争,而希望其只将原子弹作为将来德日研制出原子弹以后的一种反制手段。
  罗斯福自然不会将这些和平主义者的话放在心上,但现在的原子弹重量不小于4吨。只能利用战略轰炸机来投掷,而盟军又仍未夺取西欧大陆上的制空权,被敌人拦截和击落的概率很高,至于太平洋美军的前线与日本本土之间的距离更是远远超出了美国任何一种战略轰炸机的作战半径,因此想要将原子弹投入实战,难度着实不小。
  所以,罗斯福决定先把首颗原子弹爆炸的录像对外公开并大肆宣传其可怕的威力,看看能不能逼迫德日两国政府有条件地投降。
  这个年代还没有后世的ps技术,影视拍摄中的做假手段对于内行来说,是很容易看出问题来的。所以美国首颗原子弹爆炸录像公开后。各国政府很快就确认了它的真实性,而不可避免地对其生出了不小的恐惧。
  虽然与德日两国进行的秘密谈判因为双方的条件差距太大(注1)而以失败告终,但是轴心国阵营的其他国家却纷纷慑于原子弹的威力而心生二意,仅就这个结果来说。罗斯福的决定还是收到了一定成效。同时。因为顾忌伤害平民、没有立即使用原子弹轰炸轴心国的城市。也令美国比历史上差了许多的国际形象变得更加正面。
  但罗斯福没有想到的是,就在美国政府公开原子弹爆炸全过程录像之后的第三天,中国的新华社就全文刊出了太祖亲自撰写的社论《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里面第一次公开阐述了他“决定胜负的不是一两件先进武器,使用武器的人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的思想,同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原子弹只有在使用之前,才能起到最大的效果,如果真的将其用于战争,以其超高的造价和极低的产量,效果甚至还不如常规武器。为了证明社论中的观点,而社论的后面还附上了一篇由胡卫东撰写的关于原子弹机理、杀伤方式和防护手段的科普文章,文中甚至还估算出了美国原子弹的当量、造价和年生产能力......
  德日都有世界一流的核专家,一看就明白胡卫东并未凭空乱猜、而且经过仔细推算得出的结果,对他在文中的观点也不觉相信了七八成。而得知美国目前的原子弹重量太大、只能用轰炸机来空投后,德国立即全面加强了低地三国和本土的防空力量,而日本方面,由于美军的战略轰炸暂时还不能威胁到日本本土,所以他们更是完全无需调整防御策略。
  而胡卫东在文章中指出美国目前手里最多只剩3颗原子弹(历史上美国第一批造了5颗,但这个时空被王子才搞掉了至少够造一颗原子弹的钚。)、并且即使以美国的雄厚国力,也不可能继续像这批试验性的原子弹一样采用代价无比高昂(即使是工业化生产,一颗原子弹的造价也十分恐怖,光是核材料,按照1960年代末的国际市场价格,一枚早期的铀弹就超过了60亿美元,即使按照购买力换算,也至少相当于1947年的10亿美元......)的实验室制法,可若是要工业化生产,最快也得再等一年半(历史上是20个月)才能有新的原子弹造出来,轴心国阵营对于原子弹的恐惧由此大大减轻,同时各国政府纷纷开始在首都等重要城市大建人防工程,以防范可能遭到的核攻击。
  在这种情况下,别无选择的罗斯福只能顶着国内外的舆论压力,下令对德国鲁尔区的几个主要工业城市投掷原子弹,以逼迫轴心国早日投降,减小盟军、特别是美军的伤亡。
  但罗斯福没有想到的是,德国人研制的第二种喷气式战斗机――最大飞行速度接近音速的高亚音速喷气战斗机me.p.1099已经于不久之前研制成功并开始装备部队,同时由于飞行员熟悉新型号的喷气式飞机远比当初由活塞式飞机改乘喷气式战斗机要快得多,所以很快就形成了战斗力,使得盟军好不容易夺回的英吉利海峡上空的制空权再度失去......
  而且和历史上一样,美军在运输原子弹的过程中出了问题,一架携带原子弹的b-29在飞越大西洋的途中出现机械故障而意外坠海,致使美国白白地损失了一颗原子弹,盟军的核攻击计划还没真正开始,就已经蒙上了一层阴影。
  当第一架挂载着原子弹的b-29从英国的机场起飞时,包括这颗在内,美国已经只剩两颗原子弹了,而新的原子弹最快也得再等一年半才能制造出来,可想而知这两颗原子弹的珍贵。然而,令美国政府吐血的是,这架b-29还没飞到西欧大陆上空,就碰上了德军的新型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结果这架b-29和它的大部分护航战斗机都被击落了......
  注1:有了原子弹之后,美国政府的要求更加苛刻,罗斯福只同意德国保留入侵波兰之前的地盘,而对于日本,则更是要求其放弃侵占的全部土地,德日两国政府自然不可能接受。(未完待续。。)


第八百零六章 利物浦遭袭

  ps: 感谢书友“我对本书读后感”的再次慷慨打赏^_^
  无奈的美国人只得再次发动攻击,这次运气稍好一点,总算是平安地飞到了西欧大陆上空,但还是在进入德国本土之前被德军的飞机拦截了下来,原子弹在荷兰鹿特丹市郊外爆炸,只炸死了不到1000人,其中德国人不到20人,还强烈地激发了荷兰人的反美情绪,这根本就是得不偿失......
  而在此期间,东线的苏联空军则抓住德国空军和防空部队在美国原子弹的威慑下几乎全被调回西线加强防空的机会,大幅度提高了出击的频率,迅速夺回了前线的制空权,为地面部队的大反攻扫平了障碍。
  但是令苏联人没有想到的是,在他们全面进攻开始之前,德国人就因为兵力不足而主动退到了第聂伯河以西,让他们的这记重拳打在了棉花上而没能发出力来。更让苏联人吐血的是,因为德国人是有组织地撤退,所以临走前来得及大肆破坏东乌克兰的工业与交通设施、带走当地绝大部分的存粮,并将战俘营和集中营里的苏联人屠杀殆尽......
  结果,当苏联红军收复东乌克兰的时候,这里已经是满目疮痍,受此拖累,苏军被迫暂停追击,而将主要精力用于帮助当地重建和调运物资,否则不但当地恐怕会饿死几百万人,苏军自身的补给也肯定是跟不上的。
  而等这一切都基本弄好的时候,早已经到了1947年的春天。乌克兰一带的冻土已经开始融化了,泥泞难行的道路令苏军再度发动的攻势举步维艰。而德军则利用苏军后勤补给跟不上的机会,利用防守反击成功地挫败了苏军的进攻,其间击毙和俘虏苏军的总数超过40万,但苏联人终究还是成功地光复二战爆发以前的全部国土,而德军不下15万人的永久性减员更说明了德军战斗力的优势已经不再明显......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苏联的人力也已经近乎完全枯竭,而德国人于1947年6月对英国利物浦发射的一枚核导弹,更对苏联政府产生了不小的威慑。为了避免德国人输急了将核导弹打向莫斯科和列宁格勒。苏联红军只得暂时在老国境线上停下了进攻的步伐,准备等盟军开辟第二战场拉走仇恨后再发动全面进攻......
  由于得自中国的技术,德国虽然没能抢在美国之前炸响第一颗原子弹,但也没有慢上多少。而起点则高了许多。虽然由于国力和投入的限制。德国武器级铀和钚的产能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但有了小型化原子弹技术,德国原子弹对于核燃料的利用率更高,因此威力更大(而如果是铀弹的话。用量也只需要不到一半,钚弹的话对于核燃料用量的节约程度有限,只是核弹本身的体积可以大幅缩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数量的不足。
  更重要的是,小型化的原子弹可以装在德国的弹道导弹上,用以攻击远距离的目标,而且远比飞机要难拦截得多,1947年初,德国人新研制成功的v-3弹道导弹最大射程已经达到了3000公里,这就意味着苏联的列宁格勒、莫斯科都在其攻击范围之内。但小胡子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先打英国来杀鸡儆猴......
  这一方面是因为v-3导弹的可靠性和精度暂时还不能令人满意,攻击莫斯科那样遥远的目标时甚至很难确保其落入市区范围内,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目前德国最大的威胁其实是美国,在v-3依然攻击不到美国本土的情况下,攻击英国以迫其退出战争,让美国人失去最主要的前进基地,这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此外,这也因为小胡子深知以苏联人的坚韧不屈,即使莫斯科和列宁格勒被炸,他们也不可能因此向德国投降,反而会鱼死网破地跟德国拼命,而如今的德国人力又日渐枯竭,难以承受长期的地面战争。与其如此,还不如引而不发,利用原子弹的威慑力来喝阻苏联的反攻更好一些......
  与当初不列颠空战时不同,小胡子并没有选择伦敦作为核打击的目标,因为原子弹杀伤范围极大,如果真的打到伦敦,很可能直接将邱胖子乃至英国王室一窝端掉,到时候谁来代表英国投降?在德军没能力登陆英国本土的情况下,如果摧毁掉英国的统治中枢,只会导致其完全落入美国的控制,这对德国显然是十分不利的。
  伦敦不能打,小胡子又想让苏联人了解到自己的导弹可以打到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所以特意在英国的主要工业城市当中选择了距离较远的利物浦。虽然由于导弹精度不佳,德国人发射的核弹没能准确地落入利物浦市的中心区域,杀伤人数因此比历史上的广岛和长崎少得多,即使加上一个月内陆续死去的人数,也不到1万人。但是因为爆炸中心相当靠近利物浦皇家海军造船厂的缘故,威力无比的冲击波将这座英国重要的造舰基地严重破坏,而爆炸造成的放射线沾染则又严重妨碍了这座造船厂的修复,这对仍然远未恢复实力的英国皇家海军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打击......
  虽然这次核导弹攻击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却并没有令英国政府屈服,而小胡子也很快意识到,如今英国的命脉全都被美国人控制,因此他们已经不可能撇开美国与德国私下媾和,所以想要结束战争,必须得让美国人屈服才行。
  可是德国现在并没有能够打到美国本土的弹道导弹,而且由于加工工艺和材料方面的限制,恐怕这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德国依然是造不出来。但在这种看似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小胡子丰富的想象力却再次得到了展现,他提出海军可以设计一款以原子弹作为战斗部的特种鱼雷,然后派潜艇带上它去攻击美国的海港......(未完待续。。)


第八百零七章 雷击造船厂

  原子弹小型化的技术令小胡子的想法有了实现的可能,为了确保攻击成功,德国的科学家将剩下的3颗原子弹都改装到了潜射重型鱼雷上。由于原子弹惊人的爆炸威力和海港目标的巨大,哪怕偏离一公里,攻击的效果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所以精度方面无需太过担心。
  潜艇只要没有发动攻击,航行途中是很难被敌人发现的,尤其是隐蔽性极强的水滴形潜艇,即使盟军在大西洋上的反潜力量已经比之前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强大,三艘装有核鱼雷的德国潜艇之中依然有两艘平安地抵达了美国的东海岸......
  小胡子虽然疯狂,但他并没有下令攻击美国的民用目标,在他眼中美国的四大造舰基地才是最有价值的目标,因为小胡子很清楚,美国之所以能够在那么不利的情况下反推回来,靠的就是他们那无以伦比的造舰能力,而美国能够建造5万吨以上级别主力舰的巨型船坞一共也就7个,分布在那四个海军造船厂内,如果能够摧毁其中两个,美国造舰能力的优势就会大打折扣,轴心国便有扭转局势的可能了。
  然而,美国的四大海军造船厂选址都很恶心,潜艇在远距离发射鱼雷的话,沿途大片的浅水区会让鱼雷直接触底而提前引爆,因此只能让潜艇冒险靠近目标后再射出鱼雷,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与自杀没有什么区别。但德国潜艇部队的官兵本来就以勇敢而著称。从中选出三艘潜艇来执行自杀性攻击的任务,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首先遭到攻击的是纽约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虽然由于很早就被敌人发现而不得不仓促射出鱼雷,结果鱼雷航行途中便碰到较浅的河底而提前引爆,杀伤效果因此大幅削弱。但即便如此,不下2万吨当量的巨大爆炸威力依然对这座美国重要的造舰基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就连岸上内陆的建筑也遭到了核爆产生的冲击波肆虐洗礼而不同程度地受损,其中超过2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建筑遭到了严重损毁,甚至在200公里以外,城镇街道上也到处能够看到被震碎的玻璃碎片......
  美国政府后来解密的文件显示。在这次核爆炸中。有超过1万名美**民当场死亡,如果加上此后一个月内死亡的人数,则要接近3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10亿美元。而间接经济损失则更是难以用数字来估算(此后半个世纪美国政府为了这次核爆遗留问题而累计花掉的美元超过5000亿)。
  虽然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很惊人。但对于还在打世界大战的美国来说。这些代价还是承受得起的,反而是纽约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所受的严重破坏对美国的影响更大,据海军的一些技术专家估计。纽约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想要完全修复,最快也要再过一年时间,而哪怕不顾工人身体可能遭受到的辐射损害拼命赶工,船坞中一艘本来已经建好了一大半的中途岛级巨型航母也得比预定计划晚上五六个月才能完工,而另一艘受损更加严重的则更是需要七八个月......
  几乎在纽约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遇袭的同时,美国费城的海军造船厂同样遭到了德国核鱼雷的攻击,而且这次德国人的核鱼雷幸运地避过了美军的搜索,而开到了相当靠近的位置射出鱼雷,因此这条核鱼雷所造成的破坏远比第一条大得多,不过也正因为这样,核爆炸将来不及撤离的德国潜艇也一并给干掉了......
  但这几十名潜艇官兵的牺牲换来了令小胡子满意的战果,费城海军造船厂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专家预计得要两三年才能完全恢复到遇袭前的生产能力,这已经接近于重建一个新的造舰基地所花的时间了。而造船厂内在建的众多舰船自然也都受到了严重破坏,包括两艘中途岛级巨型航母在内的相当一部分舰船都失去了修复并重造的价值而被终止建造,这对于美国海军来说无疑是一大噩耗。
  此外,这次核爆中死亡的总人数超过了10万人,这同样远非纽约的损失可比。说起来还多亏当初王子才搞的特种作战锻炼了美国国内民众的心理承受力,否则一直处于和平环境中的他们突然遇到这样的大难,天知道会被吓得干出什么来,事实上即使已经经受过一次锻炼,这两次核爆依然引起了美国国内前所未有的恐慌......
  美国与德国先后炸响了原子弹之后,中国不必也不能再为了韬光养晦而继续推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的时间了,毕竟有些重要数据必须在原子弹炸过之后才能获得,如果为了保持低调而导致核武器的整体研发进度大大滞后的话,那可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了。因此,在1947年7月初,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终于炸响了,新华社也一反之前拼命贬低原子弹作用的论调,高度评价了中国原子弹研制成功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
  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的消息令世界列强无不为之震惊,不知不觉间,当初那个任人欺凌的“东亚病夫”已经发展成为了无人敢于轻视的世界强国,虽然按人头平均下来跟那些老牌列强相比还是穷得可以,但现在可是世界大战期间,两国交战的时候总量才是王道。当然,前提是政府得有那个组织动员能力,这一点当年的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都是不具备的,但现在领导中国的可是赤色党......

当前:第187/19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