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全集.net》第2/195页


  “再过两天就满二十了,但总有人以为我还是小孩子......”,胡卫东只得尽量将年龄说大,但考虑到这句身体还在发育,也不敢编得太过头。二十岁的话,虽然胡卫东的表现依然很了不起,但至少还在一般人可以接受的“合理”范畴之内。而有了这个勉强过得去的解释,刘海之后就知趣地没有再问,现在乡亲们需要胡卫东这个jīng神寄托与组织带头人,小节上就没必要太过斤斤计较了......
  发现相同的兴趣后,两人的关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更令胡卫东惊喜的是,“老刘”当年还是官田兵工厂里最主要的几个技术负责人之一,正好可以帮助他尽快与这个年代的军工科技水平接轨,否则他脑子里的知识再多,不能转化成实际的产品,也是毫无意义的......
  刘海对胡卫东军工知识的jīng深广博感到十分惊讶,尤其是他年纪轻轻却显然又有着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更是令他难以置信。对此胡卫东只得推说自己在国外学了不少,回国后还进上海兵工厂实践了几个月,而且他也并不否认自己是这方面的天才,令刘海大感“后生可畏”......
  两人一时间谈得高兴,居然忘了时间,直到刘海的老伴过来叫两人吃饭,胡卫东才突然一拍大腿,叫道,“差点把正事忘了,老刘啊,刚才我想到一个办法,你听听看......”
  “你是说咱们的民兵换上那些团丁的衣服,伪装成还乡团?来蒙那些白狗子?”,刘海蹙眉道,“只怕不成,他们久不回去,县城迟早会再派人过来的。”
  “那又怎么样?”,胡卫东自信地答道,“他们就算来了,看见咱们的装束,一时半会儿只怕也搞不清状况吧?而咱们却是一开始就知道他们是敌人,完全可以打他们一个冷不防,即使白匪兵力比咱们多,我们也照样可以吃下去。而如果实在太多,咱们有消息树报jǐng,又熟悉这里的地形,至少也可以跑嘛!”
  “有道理,而且咱们还可以穿着这些衣服出去偷袭敌人,他们恐怕更加没有防备。”,刘海顿时高兴了起来,不时补充着自己的意见。
  “化装只是特种战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让人防不胜防的奇招,别看咱们现在人少,这些战术用好了一样可以让敌人焦头烂额。”,胡卫东笑道,却不曾想这时屋里已经人满为患,大家都很好奇,于是他只得大费唇舌,将其粗略解释了一下。
  那些年纪大的还好,年轻人一个个都听得心痒难挠,纷纷表示要学,胡卫东本就有这个意思,当即同意在基本训练完成后就从民兵当中挑选出优秀分子强化训练,使之成为合格的特战jīng英,小伙子们顿时欢声一片。
  此时,对于这个刘家村将来的斗争方法,胡卫东已经差不多考虑成熟了,“以后民兵队就一直伪装成反动民团的样子,村里也不打任何标语......这样一来,敌人不进村子仔细调查根本发现不了问题,但他们如果毫无防备地进入村子,咱们一个突然袭击就能将他们打趴下......”
  大家顿觉眼前一亮,对胡卫东也愈发佩服起来。
  “现在我们最紧要的,还是扩充实力,目前应以还乡团为首要打击对象,一是因为他们为害大,二是因为他们战斗力不如正规军,我们可以通过歼灭他们来逐步壮大自己的力量。饭要一口一口地吃,等到我们有几百人枪之后,再调整策略也不迟。总之,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能够争取中立的尽量争取、首先打击我们当前最主要的敌人,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胡卫东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堆,见大家均无异议,将手一挥道,“好了,大家都饿了吧,先吃饭吧。”
  本来村里这会儿是很缺粮的,但那队畜生来这儿之前已经抢光了好几个村子的存粮,结果反倒便宜了这里的村民们,总算是可以吃一顿饱饭了。不过,村民们吃得开心,但胡卫东刚刚夹起一筷子野菜放进嘴里,眉头就立刻皱了起来,“菜里怎么没有放盐?”


第五章 模范县

  胡卫东这话刚一出口,就发现大家都以奇怪的目光看着自己,顿时明白过来,“我都忘记封锁这回事了,盐也是禁运物资之一,看来《闪闪的红星》里这一点倒是很写实的......”
  “大娘,缴获里不是有一些盐吗?为什么没有加进去?”,胡卫东对刘海的老伴问道。
  “以后的rì子还长着呢,这盐得省着点吃。”,刘海老伴的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但胡卫东却不以为然,“加进去,不吃盐怎么有力气训练和战斗?咱们的实力上来了,自然可以缴获更多的盐,只有快速发展壮大,早一点打破敌人的封锁线,大家才有好rì子过啊!现在只顾着节省,结果大家没有力气打仗,只能看着敌人为所yù为,大家一直过着苦rì子无法翻身......”
  “特派员是见过大世面的,我们听你的,老婆子,将盐加进去,大家也过过洋荤。”,刘海拿出了一家之主的气派,结果他老伴还是只舍得小心翼翼地在锅里加了小半勺,令胡卫东感慨不已,看来比起武力杀戮,老蒋的封锁政策对于根据地民众的祸害或许更大......
  晚上胡卫东本想开个夜校,让村里的青少年、尤其是民兵们学点文化知识,却惊讶地发现大家多少都识些字,反倒是他却因为不怎么会写繁体字被小小地鄙视了一把,只能推托说回国后才学写的汉字,所以很多时候不得不用同音字来替代,大家对此都表示了谅解。
  据刘海说,长冈乡的几个村识字率更高,12-18岁年龄段的青少年基本上达到了百分之百,他们这里七八成的识字率已经算是偏低的了,胡卫东这才想起记忆里兴国县可是苏区的“模范县”,这个独一无二的称号看来并不光光是因为兴国县的百姓最革命而已,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兴国县都是zhōng yāng苏区最好的。不过仔细说来,在江西苏区最兴盛的那几年,除了边缘县份和游击区,苏区青少年的入学率都相当地高,这是国统区那些受到外国资助搞出来的试点地区都没有做到的。在这件事上,如今还在长征途中的“人民教育家”徐特立居功至伟......
  不管怎么样,村里的青少年大多识字肯定是一件大好事,胡卫东对他们也愈发期待,甚至现在就早早教起了他们外语(注1),以备将来抗战之用。更令人高兴的是,刘海还告诉胡卫东一个秘密,原来当初红军离开时,兵工厂的大部分设备以及一门“重炮”因为无法带走,上面是要兵工厂将其炸掉的,但兵工厂上下却怎么也不舍得,另外也不想浪费有限的炸药,便将其中较有价值的那部分偷偷埋了起来,并告诉了刘海这个留下的老人,以便将来红军杀回苏区后可以取用。
  虽然胡卫东考虑到现在人手不足,而不急于将那些宝贝起出来,但不管怎样,知道这件事后,胡卫东便开始在民兵中间暗自留心,以期从中找出一些值得培养的军工人才,身为顶尖军工专家的他很清楚,虽说历史上的人民军队主要是靠缴获的方式取得武器弹药,但赤sè党的军工系统也绝对功不可没,而且随着自身的发展壮大与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其贡献是越来越大的,像三大战役这种双方兵力加起来超过百万的大战,若没有兵工厂生产的弹药支持,光靠缴获是根本打不起的......
  次rì,胡卫东便带着部分民兵出村与乡里的另外几个村子取得了联络,发现其中只有两个村庄被白匪军破坏之后,大家心里多少松了口气,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各村都同意加入胡卫东倡导的联防体系,青少年们更是踊跃报名参加民兵队。这令胡卫东颇为感慨,“模范县就是模范县,不必等到刀架到脖子上才知道抵抗(甚至有些人刀架到脖子上都不会反抗),但也还是需要我首先带个头。中国人只要有人带头,就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更勇敢无畏,可一旦没人领头,中国人就立刻成为了外国人眼中的‘羔羊’,难怪当年一直要宣传‘主人翁意识’......”
  考虑到敌人有可能刚好在民兵队主力出来的时候打到刘家村,胡卫东在出村前就作出了相应的安排,即准备三株消息树,敌人数量少于50就放倒一株,胡卫东看到便会马上回村救援,敌人已经接近村子就放倒第二株,民兵们必须加快速度、急行军赶回村子,而如果三株消息树都放倒了,那就说明敌人数量众多或者武器jīng良,村民们会自行钻山沟躲避,民兵队也就不要回村送死了,先派人摸清楚情况再决定下面怎么办......
  正因为有了这种简单方便的远程通讯方式,胡卫东他们才敢一路向外,足足走出了数十里远,结果却又发现了一个遭到袭击的村子,这次大家到晚了一步,村子已经全毁了,死不瞑目的村民举目可见,数以百计的妇女和儿童被团丁们像牲口一样串成了几十米长的队伍,大概是准备带到外地去卖掉,除此之外村里大概已经没有幸存者了。看到这一幕惨绝人寰的景象,民兵们无不义愤填膺,但胡卫东还是立即示意大家沉住气,以免被敌人看出破绽。这个还乡团实力比上次那个强得多,不但人数足有四五十个,而且居然还有两挺轻机枪,如果硬来的话就算民兵队人数增加十倍也未必是人家的对手。
  注1:rì语里的“缴枪不杀”人人都得说溜了,方便将来抓俘虏,至于更高的程度嘛,只要愿学,胡卫东就肯教,不愿学也不强求,毕竟外语固然重要,也不需要人人都当翻译。除了rì语,胡卫东还教大家英语和俄语,由于他一个人忙不过来,不得不让学到半桶水的民兵们互相学习,这种特别适用于师资匮乏时的学习方法也由此萌芽并在长期的实践中rì臻成熟,为中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六章 初战告捷

  胡卫东眼珠一转,立刻有了主意,反正大家现在也是民团的打扮,他就模仿当初见到的那个矮胖子的做派慢悠悠地走向那队刚办完事正准备离开的禽兽,没好气地叫道,“娘的,来晚了,让你们抢了先,还有活着的娘们吗?分几个给兄弟们也泄泄火!”
  “滚粗,老子们还指着她们换钱呢,万一给你们这群丘八弄死了谁赔我?”,那个还乡团的头头不客气地回道,“不过嘛,只要你们出得起钱,这些娘们尽管带走,那边还有几个没开封的雏儿......”
  “哦?说个价吧。”,胡卫东回头朝队员们使了个眼sè,右手伸进怀里假意取钱,却猛然抽出一把驳壳枪来,枪管死死地顶住那个还乡团首领的太阳穴,同时奋起一脚踢飞身旁的机枪手,伸出另一只手将机枪握在手里,大喝一声,“都不准动!”
  “想黑吃黑啊?没门!跟他们拼......”,想不到那个还乡团的首领虽然贪财,却也有着狠辣果断的一面,但他才刚要挣扎,就被胡卫东一枪爆了头......
  说时迟,那时快,胡卫东一个娴熟的滚翻动作避开敌人shè来的最早几颗子弹,手中的机枪却已经火力全开,敌人的另外那个机枪手立时被打成了筛子,连他身边的三位也都糟了池鱼之殃被胡卫东一并解决。
  一开打就拔除了对民兵队威胁最大的两个火力点,胡卫东却并没有半点放松,他在倒地躲避敌人反击的同时,顺手从机枪手的尸体上搜出了几个机枪的弹匣,随即麻利地换上,向后一个铁板桥避开几颗shè向自己的枪弹,侧身端起机枪就打,立刻就是个长点shè过去,团丁一下子又倒下了好几个,而这时民兵们也都已经举起长枪发起了攻击,虽然枪法还需锤炼,但架不住人多兼且距离太近,一轮shè击就打翻了多人。打出子弹后,民兵们随即按照胡卫东的教导反手掉转枪身(之前没缴获到刺刀),以枪托狠狠地砸向敌人,虽然这支民团实力真心不弱,但这年头的大部分中**队一般都很畏惧刺刀见红的白刃战,现在又是群龙无首,顿时在民兵们凶狠的白刃战打法面前土崩瓦解,再加上胡卫东手中那挺机枪的威慑,很快就丧失了斗志,纷纷弃械投降。
  这次战斗耗时很短,而且只有三人受伤,那些绑在一边的妇孺当中也只有一人不幸地误中流弹而亡,令胡卫东颇为满意,这支还乡团装备很好、人数又多,对于大都没什么战斗经验的民兵们来说,能够全歼敌人就已经相当不错了,何况还是如此的完胜?
  这个村子并不比刘家村小多少,但现在村里的男丁却几乎都已经被杀光了,或许村民们还应该感谢这队还乡团的贪财,至少没有能力反抗的妇孺基本都苟延残喘地活了下来,尽管如果不是民兵队刚好碰上,他们将来的遭遇或许比死了更惨......
  “大家不要怕,我们是**派来的红军,穿成这样是为了行动方便。”,胡卫东好言劝慰着那些妇孺,并让队员们赶快给他们松绑。他既然已经知道了伟人在兴国县的崇高威望,自然乐得以此迅速安定人心,反正骗一次是骗,骗一百次也是骗,他是虱子多了不痒......
  “你们怎么才来啊?我们好苦啊!”,大家顿时痛哭失声,只有一些几岁大的小孩子还茫然地滴溜着脑袋左看看右看看,完全不明白大人们为何哭泣。而这时那三十多个俘虏也通过将其分开看管后让其相互检举揭发的方式进行了甄别,其中伤重难治的三人与九个罪大恶极的都被处死,其余的二十一人则将被押回刘家村进行思想改造,争取转化为民兵队的战士,毕竟他们好歹受过一点军事训练,又多少有些战斗经验,只要思想改造成功,“解放战士”的战斗力其实是要比现在这些新招的民兵更强的,当然,那些不识时务、或者心怀二意的,胡卫东也不会有妇人之仁,后来除了那些“真心悔过”跟着胡卫东干的15个人,其余六个先后都被胡卫东下令处决,反正即使是其中相对罪行较轻的,按照和平时期的法律也足够判处死刑了,胡卫东给他们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居然还不感恩,那就只好杀掉一了百了以免将来再次祸害人民......
  由于这个村子已经基本上没了青壮劳力,总数达到一百七十余人的妇孺留下来只怕也无法生存,胡卫东只得就此结束今天的任务,带着他们回到刘家村定居下来,为了掩藏行迹,胡卫东让自卫队员们将这些被救的妇孺再绑起来,装作是带着战利品满载而归的还乡团,以免在路上遇到阻截,结果一路上果然毫无阻碍,其间遇到一队还乡团,对方也是远远地说了几句荤话,并没有过来纠缠......
  这次战斗缴获颇丰,包括四把驳壳枪、四十支做工不错的汉阳造88式步枪和两挺令大家笑开了花的轻机枪,而或许是因为有两挺机枪的缘故,那个还乡团的子弹着实带了不少,共计有步枪弹三千多发、机枪弹近两千发、手枪弹两百多发......
  除了武器弹药,钱财与物资民兵队也缴获了不少,加上刘家村初战的缴获,民兵队现在手头有价值两千多大洋的各种国统区货币、4根小黄鱼(即小号的金条,一两一根,合现在的31.25克,能够兑换30-40块大洋。)、金银首饰十余件、铜器几十斤、粮食3万多斤、大牲畜上百头,甚至还有一块这个年代颇为珍贵的怀表,只是想到其中大部分都是那些畜生抢来的,为此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命,胡卫东实在是开心不起来。不过他也不会蠢到一个个去寻找失主,对于现在的民兵队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因此缴获里的一千余块现大洋、4根小黄鱼等硬通货和对民兵队来说很快就用得上的物资都被胡卫东留了下来,而其他的缴获则都被他拿来向分给幸存的乡亲们......


第七章 子弹复装

  武器弹药多了,胡卫东马上毫不犹豫地扩了军,将之前那些参加民兵队却被他刷下来的少年都征召了进去,使得民兵队的兵力爆增到七十多人,只是别说新兵了,连民兵队的所谓“老兵”也都普遍缺乏训练,胡卫东虽然已经严格要求,但要将他们训练成型,还需要很多时间......
  依靠着胡卫东和民兵们的共同努力,其后的三天里民兵队又进一步扩大了活动范围,将超过两个乡的区域纳入到联防体系中来,辖下总人口第一次突破了万人大关,其间民兵队共消灭五支反动民团,毙俘266人,迅速发展成为拥有民兵374人(另有56个伤兵和82个还未转化过来的俘虏)、手枪12支、步枪286支、轻机枪4挺的的强大(相对来说)武装力量,并在大家的支持下整编为更加正式的民兵连,下辖三个排九个班,实力大大增强。更重要的是,在一次次战斗胜利之后,全军的凝聚力也大为增强了,即使那些由俘虏转化过来的战士也都开始以身为民兵连的一员为荣,而乡亲们也开始真正地将其视为依靠,而非像一开始那样只是纯粹因为他们需要一个jīng神寄托,这一点从大家开始叫胡卫东“胡连长”而非以前的“特派员同志”就可以看出来了......
  民兵排扩编成为民兵连后,刘海之前提过的红军兵工厂所埋的设备与“重炮”顿时变得重要起来,但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胡卫东看到那堆高级垃圾后,不禁一阵无语。首先,那所谓的重炮其实不过是门老式的75mm野战榴弹炮而已,这也就罢了,最要命的,是它根本没有炮弹......
  据刘海说这门“重炮”是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缴获的,但主力红军开始长征的时候实在想不到办法带着这门两千多斤的大家伙跟上队伍,最后只能放弃,若非兵工厂的干部和员工都舍不得毁掉这门红军炮兵部队建立以来威力最大的火炮,它现在已经是一堆废铁了......
  “可是没有炮弹的大炮,就算威力再大,也还是废铁!”,胡卫东毫不客气地说道。
  刘海解释说,红军的兵工厂其实是能够制造炮弹的(尽管生产效率与质量都惨不忍睹),这里没有炮弹是因为这门野炮的炮弹是可以与山炮通用的,所以自然它的炮弹都被带走给那些可以随军行动的山炮使用了。胡卫东一听这话,开始的时候还高兴了一下,但刘海马上又说那是以前的兵工厂,但现在大部分的设备都没有了,要么被红军带走,要么被炸毁了,就凭这里保存下来的这么点设备,想要造出75mm的榴弹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照这么说,这还是废铁......”,胡卫东不禁一头黑线,果然正如当年的爷爷所说,老一辈干军工的,都是小气鬼,一直以来穷怕了,哪怕是破烂也舍不得扔掉......
  但胡卫东毕竟是世界级的军工天才,对我党的军工发展史也十分了解,在花了足足半天时间完成了对那些残存军工设备的检修与测试后,胡卫东发现它们也不是毫无价值,至少他可以利用这些设备拼凑出一条利用空子弹壳复装子弹的生产线来,生产效率可以达到每个工人每月1000发以上,如果能够再弄到一台功率较大的发动机并获得稳定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将来甚至可以完全自主生产子弹......
  “每人每月1000发?还至少?小李你可别信口开河,当年咱们兵工厂有几百号人,两年时间也不过就复装了40多万发子弹......”,刘海不信道。
  “我可以立下军令状,只要老刘你能给我弄到需要的材料,另外,这条生产线拆卸、搬运和装配都十分方便,即使敌人来袭,也可以迅速转移,而不会落入敌手。”,胡卫东自信地笑道。
  其实,胡卫东想到的办法就是山寨历史上“中国保尔”吴运铎在新四军二师兵工厂搞出来的那种子弹复装生产线,由于家世与职业的便利,吴运铎那套生产线的各种细节胡卫东都十分清楚,以现有的设备搞一套完全没有难度。而且刚才为了不吓着刘海,胡卫东其实已经将数字说小了,事实上吴运铎当年设计的子弹复装生产线可以让八个工人组成的生产小组每年复装60万发子弹,尽管现实中因为子弹壳与发shè药常常不能足额供应,兵工厂又由于敌人的威胁而不得不频繁转移,而且后来又被分配了制造迫击炮弹、平shè炮等需要攻关的课题而占用了大量人手,平均下来一年也就能够生产十几万发子弹,但光是大大节省人工、与设备易于拆卸搬运这两点,就可以完暴刘海原来工作过的zhōng yāng红军官田兵工厂了......
  “子弹壳不难搞,发动乡亲们到以前的战场去捡估计都能捡几万个回来,就是火药麻烦一点,除非降低要求,用黑火药......”,刘海犯愁道。
  “黑火药不行,对枪管的损害太大,而且shè程短、威力小、jīng度差,最要命的是开枪之后还得清理枪管......”,胡卫东不禁摇了摇头,改变了原来的打算,“炸药我想办法去从敌人那里缴获,在此之前咱们先试着把这样东西弄出来......”
  “这难道是......刺刀?嗯,不错,样子虽然有些古怪,但确实是杀人的利器......”,刘海看着胡卫东所画的草图赞叹道。
  对于子弹不足的民兵连来说,近战是无法避免的,考虑到**大多畏惧白刃战,有时民兵连甚至要主动进行白刃战,可缴获自那些还乡团的步枪又基本上都没安装刺刀,所以只能自己造了。但这也未必是一件坏事,三棱军刺的杀伤力可比这年代通行的剑形刺刀大多了,而且还不易损坏,若能大量装备部队,一定可以发挥出很大的作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这个年代中国战场上白刃拼刺仍然十分常见,而将来拼刺的主要对手rì军所用的三八式及其配备的剑形刺刀又特别长,在拼刺中优势很大,为此胡卫东特地将原版的三棱军刺加长了不少,这在后来的对rì作战中发挥了奇效......


第八章 别动队

  “老刘,想办法将这门野炮熔了,造刺刀正好。”,胡卫东吩咐道。炮钢、尤其是炮管用钢都是好钢,尤其是这门野炮还是德国产的,即便老了点,做刺刀也绝对没问题,怎么着也比历史上八路军兵工厂用硬度严重不足的轨道钢造出来的要好得多吧?

当前:第2/19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