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全集.net》第38/195页


  相比而言,最近刚刚搬到兰州的党zhōng yāng对此倒是看得较开,毕竟胡卫东的提议也是出自公心,而且这个时空的地方实力派与历史上同期相比,实力弱了不少,其中受到胡卫东建议影响较大的也就川军与老西北军的一些部队,即便真的记仇,实力空前强大的红军也不怕他们......
  虽然胡卫东似乎有些突兀的建议可能引起了一些自己没有想到的负面后果,但对于红军的抗rì改编却起到了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原本老蒋一直斤斤计较,不肯给红军太大的编制,但这个提议一出,zhōng yāng军得利的同时,红军也可以在较小的编制内塞进较多的兵力,双方谈判中的分歧自然相对来说就小得多了。
  此外,老蒋发现就连德国也催他尽快与赤sè党方面谈妥后态度进一步软化,又念及胡卫东这次“帮忙”以及当初西安事变时主张不杀老蒋(**的谍报在侦查敌情方面还是不错的,差劲的只是反间谍能力。)的旧事,授意谈判代表作出了较大的让步,而赤sè党方面也急于将胡卫东买回的那些大型设备运进苏区,态度也不似谈判初期那样强硬。双方再次各让一步之后,谈判顿时变得轻松很多......(未完待续。。)
  p


第一百六十三章 红军改编(上)

  1937年5月下旬,两党终于达成正式协议,内容也不仅仅限于红军改编一事,甚至就连德国与苏联也牵涉其中。而胡卫东的提议也落实了一半,历史上解放战争时期才出现的“整编师”概念在这个时空提前出现了......
  与三旅六团编制的原**最强师级部队“甲种师”相比,三旅九团编制的“整编师”基本兵力就要明显多出很多,而且师部还可以直辖一个特务团与最大为团级编制的炮兵、辎重兵、工兵、防空部队、装甲部队等“特种兵”部队最多每样一支,理论上最强的一个“整编师”下辖有9个步兵团与直属于师部的炮兵团、防空团、特务团、工兵团、辎重团、装甲团各一个,此外还有电讯大队、战地医院以及特战队等等,总兵力三到五万人,能把鬼子一个常设师团爆出翔来,但以中国目前的国力,给师级部队配属装甲团、防空团乃至辎重团与工兵团都是奢望,能够有炮兵团就算是jīng锐中的jīng锐了,按军委会紧急制定出来的最低标准,一个师只要有9个步兵团与一个特务团和至少一个连、12门火炮的炮兵部队,班一级有自动武器、重机枪装备到连、迫击炮装备到营、步枪够用,总兵力不少于2万人。就可以称为整编师了......
  之所以说是落实了一半,是因为老蒋藉此裁撤杂牌军番号的尝试遭到了各个地方派系的坚决抵制,比如出自西北军的庞炳勋第40军说是一个军,其实下面只有一个师(后来庞炳勋升任军团长后,下面还是只有一个师......),若按整编师的编制来算,他其实只能当个旅长。可要庞炳勋这个陆军中将去当旅长,他怎么能够接受?因此自然坚决反对,而别的地方军阀态度也差不多。只有29军这支既不缺钱也不缺人的(其他如滇军缺人、川军缺钱、西北军之中的大部分更是既缺钱又缺人。)表示了支持,因为宋哲元可以招兵买马将部队的编制补满、甚至进一步扩编。而zhōng yāng军方面,其实老蒋也一样没财力将一百多万人全部按整编师的方式扩编。因此原有的甲种师、乙种师与丙种师编制最终还是保留了下来,但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甲种师为3旅6团制,人数1万2-1万5;乙种师为2旅4团制,8千到1万2千人;丙种师则不设旅,下面直辖3个步兵团,5千到8千人。
  在**当中,被扩编为整编师的有第36师、第87师、第88师这三个历史上的“德械师”,以及胡宗南的第1军第1师,土木系的核心第十八军的两个主力师――第11师和第14师,后来合并为第74军的第51师与第58师。以及同样是zhōng yāng军嫡系的第2师、第3师、第4师,一共9个师,总兵力超过30万人。杂牌军里则只有29军的第38师改编为整编师,加起来一共十个。此外zhōng yāng军校教导总队与税jǐng总团这两支特殊的部队虽然没有改编成整编师,但是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都并不弱于一般的整编师。
  在**的十个整编师中,几乎全部装备了德式武器的第36师是装备最好的,但由于老师长陈明仁意外地回归,第88师在孙元良执掌期间迅速下滑的军纪与训练迅速改善,一跃成为zhōng yāng军之中战斗力最强的师级部队。
  最令人扼腕的要数原本国内数一数二的jīng锐部队税jǐng总团,孙立人被红军释放后虽然没有受到太大为难。但此时的税jǐng总团却已经被老蒋夺走了控制权,并委派他的亲信黄杰担任总团长,从此税jǐng总团的状况便一rì不如一rì。好在孙立人并未因此气馁,竭尽所能地训练他回归前才刚刚重建的第4分团,使之很快成为一支jīng锐部队,而且因为孙立人被俘期间战略战术水平的长足进步,这支部队现在已经比他当初的那个第4分团更加强大。
  而赤sè党方面,按照协议,陕甘宁青与晋察冀根据地的红军主力被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也称为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总指挥、副总指挥与政委的人选与历史上相同,下辖4个师,除了历史上的那3个师(人事安排基本与历史上相同,只有129师因为张浩调到十五军的缘故,邓公提前成为了该师政委。),还多了一个125师,人员主要是红军这几个月里收编的部分原马家军、十七路军与东北军官兵,但骨干还是一千多经过长征考验的老红军,师长为徐向前,副师长为肖劲光,政委为谭政。
  这4个师都是整编师的建制,此外老蒋还给了第十八集团军5个保安旅的编制(保安旅基本上是每省一个,人数未必比丙种师少,但军饷全靠省内自筹,军委会是不会负担的。),八路军的总兵力也因此超过了十五万人,看似是乙种集团军的编制,其实兵力比大多数的甲种集团军更多,战斗力就更不用说了......
  注1:历史上陈明仁还得冷藏一年多才能再次出山带兵,而且还是降级使用,但是这个时空因为**高级将领被胡卫东干掉不少,出现了很多空缺,现在又正是用人之际,深知陈明仁军事才能的老蒋便将这个桀骜不驯的家伙送回了他的老部队。话说老蒋对陈明仁一直是很赏识的,但是这家伙太能得罪人了,老蒋从早到晚听到的都是他的坏话,这才导致陈明仁老是起起落落,很难得到重用......(未完待续。。)
  p


第一百六十四章 红军改编(中)

  江南根据地的红军以及长江以南各省的红军游击队则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下辖4个相当于丙种师编制的支队,总兵力3万余人,无论从哪个方面相比都比历史上初建时的新四军更强,但由于军领导还是历史上那个组合,加之组建时的兵力就存在很大差距,发展空间也比历史上小了很多,在抗战中前期赤sè党的三支主要武装力量当中,新四军的实力远比另外两军弱上很多。
  而中原根据地的红三方面军主力则改编为**第十五军,下辖17师、42师与94师(本来是当初镇嵩军和十七路军的番号,这两支部队不复存在后,老蒋就将这些空出的番号给了十五军,而八路军几个师的番号则是得自东北军。)这3个整编师和1个保安旅,全军一共十万余人,而且武器装备优良,官兵训练有素并久经战火考验,仅论战斗力的话,**任何一个军都根本无法与之相比。该部军一级的领导人选很快就定了下来,军长为胡卫东,副军长为粟裕,政委为张浩,参谋长为高敬亭,四人都被授予**中将军衔,每月还有240块大洋的军饷可领......
  不过,师一级的干部却令胡卫东有些犯愁,要知道现在的一个师可能一两年后就会变成一个军甚至一个集团军,如果指挥官能力不足的话。必然会严重影响队伍的发展壮大。而且之前的华北抗战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其间也多次暴露出部分中高级军事指挥员能力不足的弱点,虽然在艰苦的战斗中不断有出sè的人才脱颖而出,但数量上却暂时还不能满足十五军现在的要求,为此胡卫东四管齐下,才终于将这个问题妥善地解决......
  首先是内部调整,将一些可堪大用的人才破格提拔。以填补较高职位上的空缺,比如装甲旅旅长胡琏便被升调至94师担任师长。胡卫东这样做是因为华北抗战时胡琏虽然多次立功,却也暴露出他相对来说不擅进攻的弱点。而装甲部队天生就是用来进攻的,让他这个守强攻弱的人来带,怎么看都有些不合适。而且胡琏最擅长的是野战防御。在土木工事的运用方面更有着独到之处,当了装甲兵指挥官后这个长处就根本没机会展现出来了。再说,装甲部队的专业xìng是很强的,胡卫东之前让胡琏来带其实也只是应急而已,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装甲部队迟早还是要交给专业的装甲兵指挥官来带的。
  胡琏虽然对离开威风八面的装甲部队有些遗憾,但能够成为其实相当于一个军的整编师的师长,一直都想着建功立业的他心底里还是很高兴的。而胡卫东对胡琏的再次提拔,客观上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是令**方面基本死了将胡琏拉回去的心。胡琏在赤sè党一方已经做到了整编师的师长,想再拉他回去至少也得一个集团军司令的位子,而这是老蒋不可能给的,胡琏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从此愈发死心塌地;二是令包括**将领在内的国内人才看到了赤sè党的唯才是举。从而大大增强了赤sè党对他们的吸引力,而胡卫东更是毫不客气地利用这一点对**展开了挖角,这也正是他解决十五军人才短缺的第二个办法。
  当然,胡卫东不会蠢到去挖**的高级将领,不但几乎没有得手的可能,还容易触及老蒋的逆鳞。到时候背上一个破坏统一战线的罪名可就划不来了,不过团级乃至职位更低的中低级军官,如果只是挖那么几个的话,还是不妨事的,zhōng yāng军校一年毕业那么多人,老蒋也不会特别在意。
  虽然胡卫东计划中的那些目标仅仅是团级、甚至团级以下的中低级军官,但由于抗战爆发之前一大批无能的老资格占着较高的位置,历史上的不少**名将到现在仍未有出头的机会,这些人就成为了胡卫东下手的主要目标。
  胡卫东首先联络的一个,正是当初为了守信而无奈释放的孙立人,但是此君虽然目前有些郁郁不得志,可极好面子的他却并不愿吃回头草,委婉地拒绝了胡卫东的邀请,胡卫东只得暂时放弃,但他却并没有完全死心,如果孙立人将来的命运还像历史上那样的话,他半年后便要陷入人生之中的最大的一次困境,到时候胡卫东还有机会。
  而针对其他目标的挖角也基本都以失败而告终,意识形态的分歧远比胡卫东这个穿越者以为的更难忽视,而且在旧中国正统观念的影响也实在很大,即便有胡琏这个例子摆在那里,胡卫东也许诺给他们更好地施展才能的机会,**将领也基本上都宁可继续当他们的团长营长,耐心等待晋升的机会。最终胡卫东只挖到了一个人,但仅仅这一个人就令胡卫东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就是历史上充满争议的**名将方先觉......
  如果只考虑双方的战损对比,衡阳之战无疑是历史上抗战期间历次战役中战绩最好的一次,方先觉也因此一举成名,但在死守孤城47天,外围的30万友军却无一来援后,方先觉自认为“我们对得起国家了,但国家却对不起我们。”,又被部下死劝,最终率部向rì军投降,此举究竟应该如何评价见仁见智,但方先觉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再说人民军队里面也不会出现类似这种一部被围而友军却见死不救的情况,所以方先觉还是很值得挖角的。而且方先觉现在不过是个小小的副团长,挖到的可能xìng相对大得多,胡卫东自然不会放过,早早地就向其伸出了橄榄枝。
  注1:历史上淮河以南的红军游击队都编入了新四军,连带着抗战期间新四军与八路军也是以淮河为界各自发展根据地。而本书中却因为十五军的横空出世,仅有长江以南的才编进新四军,抗战后也一样只负责长江以南,这便令新四军的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未完待续。。)
  p


第一百六十五章 红军改编(下)

  黄埔出身的方先觉应该说对老蒋还算忠心,但是或许是因为xìng格与际遇的原因,从军十年来方先觉虽然屡立战功,现在却还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副团长,因此当他得知自己竟然可以成为威震天下的十五军一个整编师的副师长并兼任一个八千余人的主力旅的旅长后,立刻就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而第三个办法,自然是向zhōng yāng伸手了,不过从大局出发,胡卫东要人有四个优先,一是资历浅职务低的优先,这样自己指挥起来要方便一些,对兄弟部队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二是历史上在抗战中牺牲的优先,这些人来到十五军后看到抗战胜利那一天的可能xìng怎么也得比留在原来的岗位上要大一些吧?第三自然是要在历史上有过出sè战绩,胡卫东可清楚得很,自己被人称誉的所谓“识人之明”里面到底有多少水分。第四则是反正的旧将领优先,十五军的政治气氛较其他部队宽松一些,来这儿受委屈的可能xìng要小一些......
  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四位,一是红军中难得一见的军事治政双优的杰出人才彭雪枫;第二位则是原杨虎城麾下首席大将、历史上在抗战中屡立战功的孙蔚如;第三位则是原东北军团长、历史上的抗战名将吕正cāo;第四位是原红三十二军军长、历史上英年早逝的罗炳辉,军事与政工都很擅长,在四人中资历最深、原来的职务也最高。
  此外。胡卫东本来还想将毛泽覃要回来的,但是太祖一开始出于避嫌的考虑没有同意,直到后来毛泽民再次出国后,他才同意胡卫东的请求,将毛泽覃派回了老部队......
  至于第四个办法,其实还是向zhōng yāng伸手,只不过不是要有职务在身的干部。而是在老蒋依照协议释放的几万政治犯中“淘金”。这些人中很多现在不过是青年学生,zhōng yāng自然无有不允,但他们中间其实不乏后世大名鼎鼎的厉害人物。胡卫东这下可是捡到了大便宜。不过,这些政治犯中的历史名人以文职干部为主,胡卫东记得的历史名将只有包森一人。但这也没什么,反正中原边区zhèng fǔ同样需要大量的行政等各种文职人才,而且这些人普遍文化水平较高,就算当不好干部,培训成技术人员也比文盲快得多......
  第十五军师一级的人事安排直到6月中旬才完全确定下来,第17师师长由副军长粟裕兼任,副师长为方先觉,政委为戴蔚侠;第42师的师长为林维先,副师长为孙蔚如,政委由军参谋长高敬亭兼任;第94师的师长为胡琏。副师长为彭雪枫,政委为罗炳辉。中原边区**旅的旅长为陈先瑞,副旅长为吕正cāo,政委为毛泽覃。
  除了三支大部队之外,**还给了红军驻疆部队一个乙种师的番号。驻藏部队一个丙种师的番号。
  由此,红军改编后正规军的兵力由40多万被压缩到30万左右,这个让步自然是有条件的,国民zhèng fǔ方面答应的是赤sè党武装拥有军事指挥的完全自主权,但对于赤sè党武装只负责敌后抗rì的要求,老蒋却不能完全接受。历史上抗战改编时红军实力有限,而且确实缺乏正面攻防战的经验与装备,老蒋自然不会指望八路军新四军能在正面战场帮什么忙,可是现在有华北抗战的例子摆在那里,这是自诩为擅长正面作战的**都做不到的,老蒋自然不会放过不用。
  经过两党交涉,赤sè党方面同意在必要时出动装备最好、攻坚与防御作战经验也最丰富的十五军进入正面战场配合**作战,其他部队仍以敌后抗战为主要对rì斗争方式,而国府则同意彻底放开对各大根据地的封锁,胡卫东在国外先后花费了一亿多美元的巨款采购来的无数机器设备与原料器材终于可以运回根据地了,其中超过九成都运到了中原边区,使其迅速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工业区,其中军工科研与生产能力更是突飞猛进,而且原料供应至少在品种上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这对于未来艰苦的抗战历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德国也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钨,虽然晚了一点,但由于国府的长期封锁,闽赣粤边区尚有不少存货没能卖出,一下子全被德国派出的代表高价收购,这还不算,为了弥补时间的损失,德国方面甚至还派出技术人员帮助闽赣粤边区的钨矿与炼钨厂提高产能,同时要求国府将国统区采出的钨砂也全都运到闽赣粤边区至少炼成钨jīng粉后再统一装运回德国,这样可以大大节约有限的运力和时间,客观上这种合作多少还促进了两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钨的解决足以冲抵那笔订金,因此胡卫东继续故技重施,要求德国像当初一样再次先给钱,直到协议中约定的那批设备机器中的一部分运到中原边区后,胡卫东才将青霉素的相关技术转让给德国,而那笔一千五百万美元的定金则要等到那些设备机器全部送来之后才会归还,以免德国赖账。
  希特勒对此自然十分生气,但是青霉素只要在开战前搞到手就可以了,其实也并不是很急,而那一千五百万美元,对于国力强盛的德国来说,其实也不过是九牛一毛,所以德国方面最终还是忍住没有发作。不过,这件事还是暂时绊住了德国,使得他们最终选择与rì本结盟比历史上晚了很多,**方面也因此受益,从德国买到了比历史上更多的武器弹药......(未完待续。。)
  p


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 风

  与德国相比,苏联在两党和谈中所起的作用更大,牵涉也更多,老蒋那边还好说,放蒋经国回中国、要苏联援助武器弹药这两个条件都在斯大林的计划内,因此都答应得很爽快,只需要就援助的细节商谈一下就没问题了。但赤sè党一方却要麻烦得多,他们普遍认为,既然苏联要支援中国抗rì,那么就不能只是支援南京zhèng fǔ,国际共运的“老大哥”有钱支援代表大地主和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zhèng fǔ,却反而一丝一毫都不肯支援中国同志,这真是岂有此理!所以周公代表赤sè党理直气壮地向苏联方面要求获得物资与技术的支援......
  除了物资人员,和谈期间胡卫东还提出要打正面战斗可以,但一定要有空中支援,即便抢不到制空权,也不能任由鬼子的飞机肆虐,否则就是让指战员们白白送死(不管是历史上还是这个时空,赤sè党对于**正面抗战的态度都是“这种打法不对”,而非“**负责正面战场,我们负责敌后战场。”,但是老蒋为了维护他的正统形象,硬着头皮非要在正面战场硬拼,赤sè党也没办法。不过说老实话,以**的组织xìng纪律xìng,真要打运动战游击战,估计未战先溃的可能xìng更大......)。可是中国的空军目前还远远不足以和rì军抗衡,所以暂时只能求助于苏联......
  历史上苏联可以无视赤sè党的意见,但这个时空赤sè党的力量已经不可小觑。尤其是他们还控制了苏联与国统区之间的交通路线,就算不好明着拦阻,暗地下绊子也很令人忧虑,因此这援助还真不能一点不给,但是为了安抚老蒋,苏联方面对其承诺说绝不支援或出售武器以及军工设备给赤sè党,派到赤sè党一方的苏援抗rì航空队人数也保证不会超过支援**数量的三分之一。并且不会派出现役飞行员,才总算让双方都能接受,促成了两党合作抗rì及红军改编等多项协议的最终签署......
  殊不知此事其实是伟人的声东击西之计。他一面派周公与弟弟毛泽民和国府代表孙科一起前往莫斯科与苏联方面商谈援助事宜,吸引苏联人的注意力,一面却利用红军改编的机会。将国际派的势力彻底从军队中清除了出去。而当胡卫东外购的机器设备与引进的技术人才不断运进苏区后,苏联可能的扶持对于赤sè党来说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对其心理上的依赖自然就随之降低,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整风运动由此提前五年开始了。
  由于此时康生仍未归国,运动的烈度并没有历史上那么高,而且国内两党还处于暂时的蜜月期,使得整风运动未受两党矛盾等其他因素影响,可以针对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前期一系列左倾错误,专心排除苏联多年以来的不良影响,进展也因此要快得多。等到苏联方面发现问题,于当年10月急急地将王明派回中国时,大局已定......
  整风运动之所以提前开始,一是因为胡卫东的出国之行使得赤sè党可以真正自力更生,而不必再仰人鼻息。而人民军队不断增强的凝聚力和实力也令伟人有了更足的底气;二是因为中原局书记张浩突然建议zhōng yāng给林育南、何孟雄、李求实等二十余人平反,重新做政治结论,推翻王明强加的不实罪名,从而引起了赤sè党高层的激烈争论,太祖正好因势利导,将王明路线的不良影响一扫而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太祖的威望地位比历史上同期更为巩固,看不到东山再起希望的张国焘比历史上更早地叛变出逃,却因为此时两党关系比历史上38年时好得多、红军实力也强得多而被不敢与赤sè党撕破脸皮的老蒋拒之门外,最终绝望地自杀......
  虽然张浩是整风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但他主持的中原边区整风却是最为温和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之前胡卫东打下的良好基础,中原边区一直都坚持太祖的正确路线,因此本就不必花多大气力整风;另一方面则也因为张浩其人确实大公无私,他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但更不会冤枉一个好人,这令胡卫东十分敬佩。其间还有一件喜事,张浩的妻子涂俊明在报纸上看到了有关十五军的报道后知道了张浩的下落,带着儿子千里迢迢赶到了洛阳,本来都以为对方已经牺牲的这对夫妻意外地团聚了,场景颇为感人......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自恃战争准备基本完成的rì本军部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扩大对华侵略,而此时已无退路的老蒋终于息了妥协求和的念头,虽然出于某些小九九而没有正式对rì宣战,但还是在庐山发表了抗战讲话,“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惟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
  注1:历史上是临死前才向zhōng yāng提出的,这也是整风运动的导火索,这个时期赤sè党的处境比历史上好得多,而张浩不但地位更高,身体也健康得多,利用抗战爆发前的短暂和平解决这个心病,是理所当然的事......
  注2:涂俊明是一位不识字的农村妇女,当初两人结婚也纯粹是因为父母之命,婚前双方连面都没见过,但张浩却没有像同时期的很多五四青年那样以追求婚姻zì yóu为名另娶他人,一直不离不弃,还引导她走上了革命道路,这令胡卫东对张浩十分尊敬,那些五四青年追求婚姻zì yóu或许本身并没有错,但在旧社会极度保守的文化氛围下,那些被他们抛弃不管的发妻又怎么还能再嫁得出去呢?大家都在鼓吹个xìng解放,又有几个人为这些可怜的女子考虑过呢?(未完待续。。)
  p


第一百六十七章 数据流

当前:第38/19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