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全集.net》第4/195页


  思来想去,胡卫东决定将那些有潜质、但暂时还达不到他的要求的手枪队员定为“预备队员”,只有考核通过并在实战中得到自己与大家的认可,才能成为正式的“手枪(特战)队员”,于是原来的那些手枪队员一下子全都降了级......
  此后民兵连上下的学习与训练热情空前高涨,态度更是难得地认真,再加上多了龙飞豹这个出sè的格斗与shè击教官,包括预备队员在内,民兵连四百余名指战员的军事素养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不过,胡卫东也不准大家练得太累,毕竟敌人随时可能来袭,如果刚好大家练得jīng疲力竭,那可就晕菜了,电视电影和小说等文艺作品中让士兵们练到浑身脱力、乃至受伤骨折的做法,只有在不易遭到敌人攻击的后方基地才可行,现在的民兵连也那样做的话就太蠢了......
  但是,对于动脑较多的战术训练,胡卫东却提出了近乎苛刻的严格要求,这使得他所知的众多先进战术得以更早地应用于实战,而他也很快就不必每次都亲自带队了。先进科学而又灵活多变的战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民兵连单兵战斗力的不足,并逐渐成为其根深蒂固的传统之一。而文化教育胡卫东也一直没有放下,尤其是其中那些被他认为有潜质的少年,更是被挑出来亲自给开小灶,这为不久之后三大流动学校的创立做好了铺垫......
  虽然对于训练工作十分抓紧,但胡卫东却并不认同“将没有训练好的士兵带上战场,是对他们生命的不负责任。”这种说法,因为现在并不是他不打出去敌人就不会打过来。如果一直只顾着训练,队伍就不能迅速扩充,当敌人优势兵力打来时,民兵连还是只有那么点人,那不是等死吗?
  胡卫东以为,只要有较大的把握取胜,并且得大于失,那么就要毫不犹豫地开打,通过“以战代练”,既锻炼了队伍,更能缴获到武器弹药以武装更多的部队,才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也是实力弱小的民兵连在强敌环伺下唯一的生存之道。至于怎么在实力不强的情况下保证胜利,那就得靠他、乃至民兵连上下在刻苦训练学习的同时多动脑筋了......
  由于上一战的缴获,民兵连的火力大增,尤其是手枪队得以大幅度扩编,能够伪装成区队规模的便衣队,装备有二十响八十余支,在胡卫东的指挥下,只要在较近距离内获得先手,对付几百名正规军都易如反掌,袭击矿点顿时难度骤减,在其后的二十几天里,除了靠近兴国县城的两个矿没敢去碰,县内矿工超过五十人的大矿全被民兵连洗劫了一遍,前后共毙俘护矿队、别动队乃至正规军共计八百多人,解救矿工五千多人,还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主要有:
  步枪六百多支,
  手枪73支(其中二十响12支),
  18支花机关,
  捷克式轻机枪4挺,
  水冷式马克沁重机枪2挺,
  60mm迫击炮2门及60发炮弹,
  国造木柄手榴弹八十余颗,
  刺刀103把......
  此外民兵连还缴获了大量物资,其中包括:黄金三百多两、大洋五千多块、粮食二十多万斤、食盐五吨多、骡马数百匹、大车上百辆、黄铜三百余斤、粗铅五百余斤、净钨砂两万多斤、煤炭三十余吨、硝铵炸药(抗战前后xìng价比最高的炸药,威力嘛,至少比黑火药强多了......)十余吨、烈xìng炸药(TNT、硝化甘油等等,也包括以其为主的混合炸药。)四百余斤、雷管三万多支,另外有价值的工矿设备、乃至零配件都被胡卫东让人拆下带走,甚至还带走了上万斤“废”钢和“废”铁......
  对于内部主要实行配给制度、又尚未有什么外部交易渠道的民兵连来说,那些钱财、以及目前只有变现成金钱这唯一用途的某些物资(比如钨砂),只能留作将来之用,但炸药、雷管、机器设备、铜、铅、钢铁等战略物资的价值就完全不同了,尤其是那几万支雷管就更是弥足珍贵......
  有了这些物资,复装子弹所需的几种材料便都齐了,雷管的主药雷汞可以制成大量的子弹底火、铜和铅则是制造弹头的主要材料。虽然目前兵工厂还严重缺乏熟练工人,但有了当年吴运铎的经验教训作为参考,胡卫东并未花上多大力气就成功地搞出了一条生产效率颇高而又可以方便地拆解组装的子弹复装生产线。1935年1月中旬,第一条复装子弹生产线开始投产,当月复装子弹一万多发,而且据用过的战士反映,装填了复装子弹后,步枪的shè击jīng度也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100米内几乎感觉不出差异,至于更远的距离嘛,目前民兵普遍都是等到敌人逼近到200米以内后才会开枪(1月底的一次考核中,100米距离shè击人形固定靶的平均命中率约为六成,200米与移动靶的成绩就更不能看了,尽管考虑到民兵连现在的恐怖扩军速度,大量新兵拖了后腿,能够练到现在的水准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影响并不是很大。
  这证明了胡卫东制定的兵工厂管理章程对于提高产品质量确实有着很大的帮助,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他的兵工厂都已经明显超过了历史上吴运铎在新四军时所搞出的生产线,而且随着工人们技艺的rì趋熟练,复装子弹的产量与质量还能进一步提高。只是令他有些遗憾的是,这些复装子弹的质量虽然已经相当不错,但毕竟还是半手工的产品,无法完全做到标准化,如果安到弹匣或者弹链里用于自动武器,很容易出现卡壳的情况,因此一般情况下只能用于步枪,而且只能一发一发地装填。


第十三章 军工的起步(下)

  另外,这个年代枪弹的通用xìng很差,步枪、轻机枪、重机枪的子弹哪怕完全一样,也往往由于供弹方式不同而不能通用。为了保证机枪的火力,兵工厂不得不抽出人手将步枪子弹一个个安到打空了的弹匣和弹链里,为此耗费的人工居然比复装子弹还多......
  无奈之下胡卫东只得要求机枪手们尽量节约,能够短点shè的,就不要玩长点shè。另外,那些基本上用不到二十响连shè功能的基层指挥员,也只能眼馋地看着手枪队员与突击队员(武器为花机关一支、单发手枪一支和一把大刀,花机关的弹匣与二十响可以通用。)们独吞了所有的原装毛瑟手枪弹......
  不管怎么样,子弹能够复装总不是什么坏事,再加上缴获的设备与材料又有不少的富余,而且当初红军主力离开后留下打游击、而且幸存下来的十几个原官田兵工厂技工陆续来投,令兵工厂的技术力量大大增强,于是胡卫东便在刺刀与复装子弹之外,又很快开发了几样生产工艺较为简单的新产品,即木柄手榴弹、爆破筒、迫击炮弹和地雷......
  木柄手榴弹的结构与抗战期间最常用的巩造手榴弹类似,威力则因为以便宜的硝铵炸药为主药而稍稍逊sè,但因为胡卫东的极端重视(他甚至将十分珍贵的怀表交给兵工厂用于测试,)和严格得近乎苛刻的管理制度,兵工厂所造的手榴弹质量一直十分可靠,其导火索的引爆时间误差不超过0.2秒(2.8秒-3.2秒),使得士兵投掷时可以大胆地等待两三秒再掷出,令手榴弹尽可能地在空中爆炸,大大增强了对敌军的杀伤力,实战中反而比巩造、晋造的手榴弹表现更好,rì后主药改为TNT等威力更大的猛炸药之后,优势就更大了。试验成功后,胡卫东取主席的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其命名为“星火”式手榴弹......
  爆破筒在后世基本上是被淘汰了,但直到抗美援朝期间,这都是一种很实用的武器。在设计思路上,胡卫东借鉴了抗战时期rì军所用的九八式爆破筒,不但可以由爆破手使用,而且可以当成60mm迫击炮的炮弹来用(为了增加威力,甚至可以外挂手榴弹、乃至爆破筒,杀伤力十分惊人,只是shè程和jīng度坑爹了点,但对付密集冲锋的敌群和躲在工事里的敌人却有奇效。),装药3公斤,外壳为全钢结构,爆炸威力比75mm炮弹还大,只是由于钢材不足,暂时还不能大量生产......
  迫击炮弹技术含量与材料需求都不高,以兵工厂的的人才设备加之胡卫东的指导,造出来并不难,只是生产速度就令人蛋疼了,但是胡卫东对一门迫击炮进行的平shè改造,还是令刘海赞叹不已。有了平shè炮,民兵连以后攻坚的时候难度就小多了,而且民兵连的炮兵除了常规的迫击炮弹之外,还有比普通迫击炮弹威力更大的爆破筒可用呢,理论上来说,只要不是能防重炮的钢筋混凝土永固工事,民兵连都可以轻易摧毁......
  地雷的制造就更简单了,只要有足够的材料,甚至手工作坊也可以大量生产,不过胡卫东却并没有要兵工厂生产多少,因为部队现在是以进攻为主,何况还有以手榴弹、爆破筒乃至步枪子弹临时制成的各种诡雷可用。但为了尽早开始技术储备,兵工厂所产地雷的门类却很齐全,什么绊雷、踏雷、反工兵雷、反坦克(车辆)雷、延时雷、石雷(包括以瓷罐等各种民用容器作为外壳的土地雷,胡卫东自己不会怎么用,只是提早为rì后的根据地武装做个示范而已。)是应有尽有......
  到了35年1月下旬,民兵连已经控制了兴国县内超过八成的乡村与接近三成的城镇,辖下人口6万多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并从控制的村镇以及救出的矿工当中获得了大量的兵员。更重要的是,数十名侥幸逃过敌人捕杀隐藏到各个村子里的红军战士和党团员陆续来投,对于手头人才奇缺的胡卫东来说,这无疑是雪中送炭。正是有了这些骨干的加入,加之缴获到的海量武器弹药,胡卫东的部队虽然疯狂扩编,战斗力却不降反增,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从原来的一个连变成了一个团.....
  依靠历次战斗的缴获,这时的民兵团已经拥有1236支步枪(其中包括汉阳造88式在内的7.92mm口径德系步枪1184支),3挺重机枪,10挺轻机枪,22支冲锋枪、99支二十响,104支单发手枪。步机枪弹合计5万多发、手枪弹1万多发、手榴弹一百多颗、刺刀356把,在编2549人,另有156个正在恢复的伤兵和127个还需思想教育的俘虏。而兵工厂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干部职工合计132人......
  虽然胡卫东一直没有亮出红军的旗号,但兴国县的土地事实上已经几乎都被占光了,若县城里的那些老爷们还没察觉,他们也未免太迟钝了。但即使如此,胡卫东的韬光养晦还是收到了效果,以为民兵团只是一支土匪武装而且人数有限的**保安旅长担心别动队的支队长趁机把自己彻底架空,只肯给派出一个团跟着他下乡剿匪,那个支队长虽然有些不满,但他以为手下有四百多个训练有素而且装备jīng良的别动队员,以及一个保安团千余人,再加强些冲锋枪、机枪和迫击炮,战斗力比正规军的一个团都强,就算那支土匪再怎么厉害,应该也可以轻松搞定。
  但是,民兵团控制范围的扩大,不光代表着收入与兵源的增加,也意味着情报网络更大更密,尤其是如今民兵团还缴获了一些马匹,各村镇之间传递起消息来就更加快捷方便,因此那个**的加强团才刚刚进入民兵团的控制区,胡卫东就得知了这个消息,并好整以暇地设下了一个伏击圈......


第十四章 无双炮术

  “打!”,随着胡卫东一声令下,民兵团主力一千多人同时开火,密集的子弹从四面八方shè向浑然不知自己进入了伏击圈的敌人。这时民兵团的自动火力已经相当强大,如果连二十响也算上,足有134支,而且在胡卫东的布置下,这些自动武器形成了杀伤效率极高的密集交叉火力,走在队列前面的别动队立刻遭到了灭顶之灾......
  不得不承认,35年的别动队战斗意志还很顽强,在一下子损失了上百人后,他们依然在残存军官的指挥下奋勇冲锋。然而,这个年代**的冲锋队形实在太过密集(注1),这令民兵团的交叉火力发挥出了令人瞠目的效果,只是一会儿的功夫,原本多达四百余人的别动队就已经再没一个还能站起的了。
  见到敌人如此凶悍,白军保安团长大惊失sè,可还没等到他想出办法来,一颗迫击炮弹突然jīng准地落在他的身前,“轰”地一声就将他炸得不chéng ZEi8。net电子书形......
  “团长,你这炮怎么打的?太神了!”,被胡卫东抢走战斗岗位的炮兵难以置信地叫道。
  “你们只要认真训练,也能到这个水准的。”,胡卫东笑着勉励道,但他心里却清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胡卫东当年刚进特种部队的时候其他成绩都只算是中下水平,能够立刻成为小队长,却无人提出异议,靠的就是他无以伦比的炮术,他甚至像某些神枪手有所谓“枪感”一样具有类似的“炮感”,对于肉眼可见的目标,哪怕是他此前没用过的大炮、甚至是第一次接触到的新型号,他最多也只需打两发测试一下xìng能,后面的便都能达到百发百中的程度。
  而且更难得的是,胡卫东不仅是自己炮打得准,他更能轻松地估测出相当jīng确的炮击参数,在进攻的时候,只要照着胡卫东报出的数据调整火炮,就算炮兵是个新手,也能具备相当高的命中率,而若是敌人的炮弹打来,胡卫东只要听到开炮与炮弹爆炸的声音,就能藉此推算出敌人所用的火炮类型及其所在方位,并立即得出参数指挥炮兵反击,简直就像是自带火控雷达和反炮兵雷达,对于普遍缺乏经验的民兵团炮兵来说,帮助之大可想而知(PS:金手指出现了,是不是很有新意?)......
  之所以胡卫东能够拥有这种匪夷所思的特长,与他的家庭背景是分不开的,别人小的时候玩的是炮仗,他胡卫东玩的是大炮。在上辈子几十年的经历中,胡家以为国家测试和检测各种火炮和弹药的名义(不过也确实是在测试和检测火炮弹药),让胡卫东从小时候开始,数十年中打炮三十余万发(主要是因为测试为了了解极限xìng能,经常会打到炮管发红的地步,一般的炮兵训练与战斗却很少这样。),而且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火炮类型他都玩过,这是任何一个专业炮兵所望尘莫及的,再加上他又长期研究火炮和与火炮密不可分的弹药学,可以说火炮简直已经融入了他的灵魂......
  保安团的战斗意志远不能与别动队这样的党国死忠相比,现在团长又被击毙,自然纷纷缴械投降,民兵团只损失了区区十几个人,就成功全歼了将近2000人而且装备jīng良的一个加强团,取得了自胡卫东拉起队伍以来最辉煌的一次胜利。此战民兵团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其中包括结构完好以及可以修好的制式步枪986支(由于重火力与辅助兵种的增加,部队编制越大,步枪的比例就越低,师级单位的jīng锐部队一般是每2人一支步枪,只有连级以下的小部队才能人手一枪。)、二十响391把、单发手枪33把、冲锋枪(花机关和汤普森)71支、轻机枪22挺、马克沁重机枪5挺、82mm迫击炮4门、60mm迫击炮11门,步枪弹和机枪弹各十余万发、手枪弹十万余发、手榴弹五千多颗,刺刀874把,钢盔411顶......
  这样巨大的收获几乎令民兵团火力倍增,大家伙儿简直乐疯了,但身为团长的胡卫东却并很快就打断了大家的欢庆,战场还没有打扫完毕,他就将龙飞豹叫了过来,“豹子,手枪队所有队员立即伪装成败兵混进县城......”
  龙飞豹没想到团长的野心如此之大,居然这一战才刚刚打完就想着趁势拿下县城了,心中不禁一阵兴奋。胡卫东虽然一直都没公开亮出红军的旗号,但他在处事的大原则上却始终都与主席的主张相一致,这令龙飞豹的疑虑渐渐消除,再加上毛毛现在得到了很好的照顾,更比以前要安全得多,龙飞豹便暂时息了寻找师长重新归队的想法,反正在哪儿不都是干革命吗?何况师长他们的处境凶险,即便多了他一个人,也未必有什么帮助,还不如在这里好好干,说不定反而可以牵制敌人兵力,给师长他们赢得更大的活动空间呢。有了这样的认识,即使这个任务危险重重,龙飞豹还是毫不犹豫地接了下来。
  在红军初创时期,太祖意识到红军武器低劣且弹药不足,既不擅长攻坚、也不利于守城,因此每打下一个城镇,都会尽可能将城墙拆掉,这样就算丢了,以后想再抢回来也不难。这一两年里红军的军事路线虽然有了很大变化,但那些早被拆掉的城墙他们也没那个财力和闲工夫重新修起来,其中兴国县的治所潋江镇作为较早成为苏区的县城,自然也是如此,而**夺回兴国不久,自然也来不及修复城墙,因此现在的兴国县城是没有城防的......
  注1:这个问题在抗rì战争前期同样存在,国内第一流的王牌部队――桂军钢七军在淞沪会战中以密集队形冲击敌方阵地,被rì军猛烈的炮火瞬间打残,一个敌人没干掉,自己就死掉了上万人,简单来说,就是怕飞机、怕重炮、怕机枪......


第十五章 民兵制度

  一支两千多人的三流**部队(保安旅下辖两个团,现在一个被全歼,还剩旅部和一个团,而且保安旅这种部队缺额十分严重,加上城里的jǐng察也不到三千人。)守卫一个没有城防的镇子,想要抵挡上万敌军(为了给守军施加压力,十二岁以上的男人胡卫东全带上虚张声势了。)的进攻,从常识来看是根本不可能的,再加上龙飞豹他们在城里大肆宣扬“匪军”的强大,那个保安旅长顿时失去了抵抗的意志,民兵团还没开始攻城、手枪队也没使出大杀着,这家伙就派人出来求和了......
  那个保安旅长本来还提出一大堆的要求,诸如民兵团必须放他和城里剩下的那个保安团离开,而且不能缴他们的械之类,胡卫东担心这是对方在试探自己的虚实,当即拒绝并下令全军准备强攻县城。谁知见到“匪军”态度如此强硬,那个保安旅长反倒彻底熊了,不等民兵团开始攻城,就带着十几个心腹乘夜从民兵团尚未合拢的包围圈里逃了出去......
  敌人的实力看上去明显要比自己这边强得多,老大这时却将大家抛弃了,守城的白军顿时失去了抵抗下去的最后一点勇气。结果民兵团刚一发起进攻,县城的守军就纷纷弃械投降,胡卫东几乎是完整无缺地接收了兴国县城潋江镇......
  尽管自认为已经相当乐观,但潋江镇的缴获之大却还是令胡卫东大吃一惊,原来兴国县城居然是老蒋二十万闽浙赣“剿匪”大军补给物资的重要中转站点之一,储备物资之丰富让胡卫东差点笑掉了下巴。
  之前野战的缴获不算,民兵团光在潋江镇就接收了三千多支步枪、五百多支手枪、冲锋枪一百八十余支、轻重机枪五十余挺、迫击炮二十余门,而弹药方面就更是令人惊喜,光是各种子弹就有500余万发,另有手榴弹8万多颗,迫击炮弹五千余发,以民兵团现在的兵力,用几年都没问题......
  此外刺刀、钢盔、水壶、有线电话、无线电台等军用(或军民两用)装备也多少缴获了一些。其中还有一部几乎可以覆盖到大半个中国的大功率电台,理论上完全可以与远在云贵的zhōng yāng红军联系上,但问题是胡卫东不知道通讯密码,所以只能先放着了......
  至于药品,胡卫东虽然对其中某些古老的品种不太了解,但光看数量,就知道足够他的部下受七八次重伤之用......
  此外,民兵团还缴获了大量金银财货和生活物资,包括几百万斤粮食、八万多斤食盐、大洋三十多万块等等,原来穷得跟叫花子一样的民兵团一下子就发财了。县城里居然存着这么多的物资,那个保安旅长大概是不甚清楚的,否则他哪还敢弃城而逃,想想老蒋对待韩复渠的手段,胡卫东不禁对那个让他占了大便宜的倒霉蛋稍感歉意......
  占领县城之后,兴国境内的其他城镇以及县城周边的乡村也很快都归于民兵团的控制之下,总人口超过了十万人,民兵团因此有了进一步扩军的基础。此外,两千多个俘虏至少也能转化一千多人过来,民兵团又从县城的监狱里救出了一些还没被弄死的的红军战俘、党团员和革命群众,他们的加入不但直接增加了民兵团的兵力,而且也提高了官兵的平均素质,尤其是一百多名伤痕累累的老红军,只要等他们养好伤,在民兵团这样的新军之中至少当个连排级的军官是绝对没问题的,有了他们作为骨干,民兵团的战斗力必然会更上一层楼。
  兵力增加而又不缺装备,胡卫东很自然地再次起了扩军的念头,但考虑到兴国县的青壮本就已经严重不足,胡卫东只敢将(常备军)征兵比例控制在总人口的百分之一左右,也即是一千来人的动员兵,加上转化的战俘与陆续来投的老红军,总兵力有三千多人,按照“三三制”原则编成了一个主力团,其中团部直辖一个重机枪连(18挺重机枪)、一个迫击炮连(12门82mm迫击炮、24门60mm迫击炮。)、由原来的手枪队升格成的特战队(连级)“毒牙”以及全员装备冲锋枪或冲锋手枪的突击队“狼牙”(连级),使得民兵团的火力超过了抗战之前几乎所有的**团级单位......
  有了这支强大的武装,胡卫东自信只要派来“剿匪”的**不超过一个旅,他都足以应付。何况,除了一个团的“正规军”,胡卫东还建立了一支或许更加可怕的武装――民兵。为了让老百姓在主力跳到外线作战的时候仍有能力保护自己、至少要有能力对付那些禽兽不如的别动队与还乡团,胡卫东效仿新中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兵制度,要求在工作与学习的间隙,兴国县所有12-65岁之间、身体健康的居民都必须参加军事训练,尤其是农民因为有农闲的机会,就更应该利用起来。没过多久,人口不过十万多人的兴国县竟然有了三万多个民兵,并按照“县大队――区小队――村小组”的三级体系组织起来,由原来的一盘散沙变成了一支不可侮的力量。
  而对于五千余名基干民兵,胡卫东就更加重视,甚至发给了他们几千支步枪,因为他们不但是民兵的骨干,也是主力团获得兵员补充的直接来源。而且在必要时,胡卫东会将他们也拉出来壮大一下声势,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喜,这次兵不血刃拿下县城不就是这样吗?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军中赤sè党员和青年团员的逐渐增加,主力团已经实现了“支部建在连上”,就连基干民兵里面也至少建立起了团支部,而且在胡卫东的支持下,都渐渐具备了自我发展的能力。而靠着连战连胜带来的巨大威望,胡卫东已经不再需要“特派员”这张虎皮来当大旗了,而大家也都知道了胡卫东其实根本就没加入组织,但部下与群众不但没有因此离心,反而对胡卫东愈加感激,因为他是在根本没有义务帮助大家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了大家啊!


第十六章 统一思想

当前:第4/19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