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全集.net》第18/339页


  好事成双,凌云进屋帮高丁检查了遍身体,高丁恰在此时醒来,虽然因为失血过多还有些虚弱,可确确实实是醒来了,而且情况不错。醒来后的高丁还是第一次听说小姐嫁了人,也第一次见到这个新姑爷。听说自己的命是新姑爷救下的,这位彪悍的壮汉嘴巴张了张,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出来,只是对凌云点了点头。
  凌云拉着高丁的手微笑着道:“醒来就好,能醒来就表示没事了,接下来只要安心休养,凭丁哥的身体,用不了多久就能完全恢复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另外,丁哥也不用操心其它的事情。跟你一起的客人和兄弟,都没有事情。那天只是一群贪心的胥吏偷袭而已,恰好有位萧公子相助。现在客人和丁哥你的手下兄弟都在萧公子庄上暂时休养,过几天就会回来。”
  高丁听完,终于长松一口气。
  “你好好歇着,我去告诉娘子和高伯钱叔他们已醒来了。”凌云拍了拍高丁的手安慰道。
  ps:跪求推荐票票,还有赞!


第27章 缺口

  青莲接了凌云的吩咐,自然不会直接去茶庄。她是浅雪的贴身侍女,如今也算是新姑爷的半个房里人,平时都是在内院走动,出外送信跑腿这样的小事吩咐一个小厮就好。不过青莲虽然觉得新姑爷不错,不过遇事还是先去了西院找小姐汇报。做为一个合格的贴身侍女,就得是小姐的眼睛和耳朵,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都告诉小姐。
  这方面,青莲这丫头就做的比木兰要好。木兰平时总是大大咧咧的,这些事情小姐若不问她就不知道主动汇报。高浅雪早上回来之后,就一直在忙着庄内事务,正和管家高伯和帐房张伯一起清帐,高家庄也算是家大业大,名面暗里各种各样的田庄和商铺众多,尤其是暗里的走私渠道,更是相当繁琐。高家要在江南拉拢南方的豪强大族,这钱是必不可少要花的。而只凭高家庄明面上这些庄园商铺的钱财是明显不够的,几人正在清帐盘查,准备从北方的秘密走私渠道中调集资金南下。张伯虽然是高家的总帐房,不过如今年纪已大,绝大多数的财务方面的事情还是慢慢转移到了高明月的手中。高明月虽然不是高浅雪的清姐妹,但因为其父亲高保宁也是北齐皇族,而且高保宁当年忠心拥齐抗周,在北齐孤臣们的心中很有威望。更何况,高保宁当年可是上表拥立高绍义登基称帝元佐,更是高绍义亲拜的北齐流亡朝廷的丞相。这些年从小与高浅雪一起长大,情同姐妹。上上下下,对高明月与高浅雪都是一般看待,刚过二八之年的高明月比高浅雪少了几分成熟稳重和大局观,可却天生丽质,而且有算术的天赋。
  此时西院的厅中,高明月坐在书桌前,两只纤细白嫩的手,麻利的摆动着面前用象牙做成的一个个小棒子,通过这些华贵的算筹迅速的对照着面前摊开的账本。账面上有点纰漏,她就很快发现,然后再指出来与张伯、高伯、浅雪他们一起重新核对。此时的她,丝毫没有往日里那灿烂而又活泼的少女模样,有的只是一股着如同高浅雪平时领导高家时的那种气质风范。在这个时代算术是很需要天份的,而且还需要有名师指点。特别是那些繁琐的帐目,更加麻烦。一些复杂的计算,只能通过和筷子差不多长的算筹来计算,方便无比的算盘还没出现,简洁实用的算术公式也没有,更别提记数方便的阿拉伯数字了。高明月的这套象牙棒算筹总有二百七十六枚,平时不管在家还是出行,总是用锦袋装着挂在腰上随上带着,计算的时候随时拿出来摆弄计算。在高家庄,高明月的算筹使的最好,即使是张伯这位曾经在大齐京师邺城任过民部官职的专业人才,早在三年前,摆算筹就已经摆不过高明月了。
  高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明里暗里的那些管事账房们一说起二小姐的算学之术,无不露出赞叹佩服的神色。
  将摆满了一地的算筹算出来的结果与账目上的数字核对过后,高明月抖了抖有些酸胀的手腕,微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恢复了平日那开朗少女的模样,“嗯,又对完了一本。这两年江南一带的产业添置了许多,可经营的却都不怎么好,好些都是不进不出的样子。姐姐打算这次从南边的各处产业上抽调出一大笔钱来,我看是不太可能了。眼下江南的产业多数都是勉强维持,若是从中抽调资金,只怕这些产业就要维持不下去了。也不知道这些管事怎么经营的,江南这些年安稳,商贸繁荣,这些产业应当很赚钱才对。就跟这些账房一样,好多账都做的有些乱七八糟的,还需多磨炼才行。”
  高伯和张伯都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这些账送上来后他们都第一时间过目,情况如何他们自然心中有数。帐做的乱七八糟,各处产业更是经营的大失所望。两位老人都是人精一样的人物,多少能猜出肯定有雇佣的江南管事们中饱私囊的情况。这账也可能并不是账房水平不够,估计是那些管事故意让账房把账做成这样,好掩饰他们的贪婪行为。只是他们想不到,高家二小姐高明月其实是一个算术高手,更是一个做账的高手。再难再复杂的账,她也能理的一清二楚。
  “若是要从北方调动大笔钱粮南下,只怕会很容易引起朝廷的注意。”眼下形势越来越严俊,已经到了关键之时。他们必须小心谨慎再小心谨慎,大笔的金银流动,是很容易引起官方警觉的。
  “嗯,这个事情再想办法吧。”高浅雪说道,其实下面的管事贪污的事情她并非不知道,多少是知道些的,只是水至清则无鱼,何况当初在江南置业,一来是留条后路,二来也是为了做一些身份掩护。所谓狡兔三窟,不外如此。高浅雪向来不吝啬,要想别人跟着你卖命,你又怎么能小气呢。不过如今有千载难逢的机会,报国仇家恨的机会,她不愿意错过。不过要办事,就需要钱,特别是他们即将要在江南办的事情,更需要大量的金银开路。“先准备一批珍玩之物,过两天萧公子会送陈公子和高丁的那队护卫一起来庄上,上次的事情咱们需要好好酬谢萧公子,不能失礼。”
  这时午饭时间将至,她也就顺便让人传膳,中午就与高伯等一起在西院用餐。看到青莲和木兰两个,便让木兰却叫凌云过来一起用餐。虽然凌云还不愿意现在就跟她们一起谋划着反隋之事,浅雪也不愿意逼的太紧。但现在两人已经算是夫妻,用餐自然还是一起最好。更何况,她也希望借这样吃饭的机会,让高伯张伯和明月等对他更多些了解。对她而言,高伯和张伯他们就是她的家人。如今凌云是她的夫君,那以后大家自然也就是一家人了。
  青莲等木兰离去后,便悄声把凌云要制茶的事情禀报给了高浅雪。
  “炒茶?”高浅雪微微笑笑,倒也没多在意,她想来,这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可能只是夫君的口味不同罢了。不过等她接过青莲递过来的凌云写给茶庄的那封信时目光却微微变了,充满惊讶。
  “这信是易郎写的吗?”
  青莲点点头,“奴和木兰磨墨,公子当奴面写的。”


第28章 掌权

  两人的话引得高明月转头过来张望,看到那封信也一下子惊讶了。
  确切的说,惊讶的不是信的内容,而是这张写着采茶技艺的信中的字。古代读书人自小习字,一般都会临贴。越是些大家出身的人,他们学习临摹的字帖也就更好,多是学习一些书法大家。
  高浅雪和高明月都是皇族,她们自小就是临摹名家书贴。因此她们都写的一手好字,而且还都识的诸多名家字体。凌云的这笔字,两人一下子就认出来了,这书法正是如今极有名气的一种书法,钱门限家法。学的就是一代书法大师智永大师的书法,智永是一名僧人,而且是还在世的一位僧人。不过他还有一个俗家身份,那就是书圣王羲之王右军的七世孙。智永潜心研究王羲之书法三十年,是当世一代书法大家。其最出名的代表作,就是真书千字文。南朝时期,梁武帝命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请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千字文》。智永的千字文贴,无数人临摹学习。当世的另三位书法大家智果、辨才、虞世南,就都是智永的门徒。
  这样的书法大家的字体,那是极有特点的。高浅雪姐妹一眼就认出来,这正是铁门限家法,也正是王右军一脉的书法。南北朝时代,读书人本就不多,读书子弟大部份不是世家豪强就是地主土豪出身,贫穷子弟是读不起书的。而还能学的一手名家字体,就更不一般了,这种多数都是那些大家族出来的。读书人的字,就好比武将的兵器,出手名家字体的,都出身不凡。和那些拿着马槊的武将一样,一看就是将门豪族出身,而写一手普通的字,就跟你配一把铁枪或者长枪一样,那都只是普通出身的标志。
  凌云一手王右军的字体,而且还是智永的铁门限家法,特别是看的出来,他的铁门限家法书法,已经十分出色,上佳水平。就算没有虞世南等那样的水平,可相差也不多了。高浅雪不由的想起,之前那次偶然听到凌云吟诵的那首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曲词。那样的才气,如此的书法,而且还会骑马,会击剑,这个丈夫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还会人口吸引溺水急救,甚至还会闻所未闻的输血手术。她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一点也不了解这位新婚的夫君。
  “这就是易郎说的采摘茶叶的新方法?”
  “嗯。”青莲点头。
  那封信上面只有采茶的方法,并没有其它,一时看不出这新的制茶有什么特别。不过高浅雪已经对丈夫要制的新茶有些期待了,“易郎说过具体要怎么制新茶吗?”
  “姑爷说他要炒茶,就是按这上面的方法摘下新茶后,他用特殊的方法炒制,让茶叶维持着摘下来的形状,到时茶叶就能直接冲泡,不需要煎烤煮,且味道更香浓。”
  “哦,是吗?”高浅雪若有所思的应了一声,目光中却充满着好奇。
  午饭的时候,凌云跟着高伯张伯等一起用的饭。虽说是一起用餐,其实还是分食制。每人一张餐几,饭菜也自然是各人分开来食用的。虽然凌云有些不太习惯一家人还要分的那么开的用餐,但好在伙食不错,几样菜做的都很精致,味道都很好。
  “易郎,奴听青莲说你打算用新法制茶?”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是食不言,饭后,高浅雪让人将刚煮好的茶汤分给众人,笑问道。
  凌云倒没有意外浅雪这么快就知道这事了,若是两个小丫头不把这事告诉高浅雪,他反而要奇怪了。毕竟,高家的主人是浅雪,而不是他。
  “嗯,确实,我打算炒点新茶,这种用炒青加工的茶叶,最适合泡茶,会更好的保留茶叶本身的浓香精华,不用加各种调料,就别有味道。”
  高浅雪笑着点点头,似乎完全相信凌云所描述的这种新茶的美妙滋味。“如果真能制出这样的新茶,相信一定会大受欢迎的。我们高家在江南就拥有不少的茶庄呢,说实话,刚刚盘帐时,明月还跟我说咱家的这些茶庄收益都不怎么样。这下正好,若是夫君的新茶制出来能受欢迎,那倒盘活了咱们的茶庄,还意外得一笔进项。正好夫君现在也没什么事,我看就把这些茶庄和各州县的茶铺一起都交给夫君来打理。也先适应下,等将来上手了,正好管理高家的事务。”
  凌云很有些意外,他原本只是因为喝不惯这隋代的重口味茶,所以想趁现在正好有新茶可以采摘,就弄点来制些新茶满足自己,另外,也算是好打发下时间,让自己也有些事干,不至于无所事事。却不成想,高浅雪不但不反对他的不务正业,相反,还竟然要把高家的诸多茶园和茶铺都交给自己来打理,这些茶园和商铺也许在高家来说,只是一个小小的产业。可这其中却是代表着高浅雪对他的信任,她没有强要自己跟着去商议那些他现在不想做的事情。
  “谢谢!”凌云认真的感谢,或许,他真的难把这高家的茶业做大做强,为高家为高浅雪,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茶叶在唐朝以后,一直都是由官府专卖,收取重税。但是在隋朝,茶叶还没有专卖,不过茶叶却一直是一项需求很大的商品。上至九王至尊,下到平民百姓,都有饮茶的喜爱。甚至茶叶还是与北方胡人之间的一项重要交易商品,茶叶能换回马匹皮毛等物。
  现在有了高浅雪的大力支持,又有这么好的外部环境,凌云相信,自己到了大隋之后的第一个项目,可以做的很好。
  高浅雪把高家遍布江南的三十多座茶园和一百多家开在各州的茶铺交给了凌云,直接吩咐下去,以后这些茶园和茶铺里,上到管事,下到伙计茶农等全都交给凌云管理了。甚至,还让木兰和青莲两丫头做他的项目助理,又从庄上拔了二十多个仆役小厮给他跑腿办事。一下子,凌云就有了自己的项目部和直属手下,看着东院里站着前来报道的这群手下,凌云忽然有种激情澎湃的感觉。


第29章 茶与故事

  有了浅雪的全力支持,人力物力上的全面配合,凌云的新茶制作的比预想中的还要顺利。不过头一批茶只是试验阶段,因此量也很少。凌云炒的第一批茶叶,全是从高家庄不远的茶庄新鲜采摘送来,完全是按照凌云的采摘要求采摘,而且都是只采用最高品质的一芽一叶。这些茶都是**山狮子峰茶园所产,不过并非什么当世名茶。凌云这几天也对此时的茶种做了些功课,找了几个茶铺的掌柜仔细询问。知道如今最有名的茶,是产自剑南雅州名山蒙顶山的蒙顶石花,次以浙江湖州的顾诸紫笋茶最为知名,宫廷以及贵族豪门,几乎都是用采用这些名茶。
  此时扬州淮南一带,在后世属于江苏和安徽地区,淮南此时虽然与蜀中和岭南同属三大产茶地,可却缺少顶级名茶。江淮一带的茶以寿州的霍山黄芽、六安茶、天柱茶,宣州雅山茶为出名。而**山所产茶虽在本地口碑不错,但在所有的茶中,却只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而已。不过在后世,与**山只隔江相对的南京雨花台山丘却出产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雨花茶。这在凌云看来,**的茶还是有不错的基础的,北面的寿州有霍山黄芽,六安茶,天柱茶等不错的上等茶,而南面又会有雨花茶这样的名茶,那么**山的茶缺的只是一个包装的机会而已。
  隋朝人会不会喜欢喝泡的茶?凌云看来这是肯定的,他们现在都喝煮茶,不过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喝过炒制的泡茶而已。
  把从狮子峰采摘下来的新鲜茶叶用马车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庄中,为摊晾这些茶叶,凌云还准备了数个大竹匾。
  当然,新茶最重要的还是炒制。为了炒茶,这几天高家庄雇佣了几个铁匠,日夜加工打造了三口大锅。这些锅都是凌云按照以前在姑妈茶厂里的样式制成。锅是铁锅,三锅并排,分成生锅、二青锅和熟锅,顺序操作。这些锅口直径约三尺左右,生锅稍微倾斜,锅台前方高一尺余,便于操作,后壁高三尺以上,与墙贴合。
  生锅杀青,等木柴火烧到将近两百度时,就可以开始炒了,一次最多投入一斤茶叶。用炒茶帚在锅中不停旋转炒拌,待青叶软绵后,用茶把尖收拢青叶,在锅中转圈轻揉裹条动作由轻、慢逐步加重、加快,不时抖动挑散,反复进行。时间大约两分钟后,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扫入二青锅内。二青锅起持续杀青和初步揉条的作用,锅温比生锅略低,操作时则需要用力更大。
  凌云当着木兰和青莲两个小丫头的面操作了一遍之后,她们就已经学会了。凌云便马上把炒生锅的工作交给了青莲,把需要更大力气的炒二青锅任务交给了力气明显更大的木兰。
  说起来,这个工作还真非木兰莫属。青莲炒生锅,木兰拼命的带劲炒二青锅,而凌云则只需要等木兰把茶叶在锅内旋转,搓卷成条,当叶片皱缩成条,有粘手感的时候,就可以扫入他操作的第三口锅熟锅内了。熟锅主要起进一步做细茶条的作用,锅温比二青锅更低些。此时叶子已经比较柔软,用炒茶扫帚旋炒几下,叶子即钻到把内竹枝内,有利于做条,稍稍抖动,叶子则又散落到锅里。这样反复操作,使叶子吞吐于竹帚内外,把杀青失水和搓揉成条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与炒青绿茶先杀青后揉捻的制茶技术显然不同,既可以利用湿热条件下叶子较柔软,可塑性好的机会,促进粗老叶成条,又可以克服冷揉进断梗、碎片、露筋等弊病。炒至条索紧细,发出茶香,约三四成干,即可出锅。
  第一批送来的新茶有差不多一百斤,一次只能炒一斤,一百斤茶整整需要炒上一百次。本来凌云还准备只炒个一两斤就算了,谁知道木兰和青莲两个丫头自品尝了第一杯用炒茶法新制后泡出来的茶后,就马上喜欢上了这种茶。而对于这种神奇而又先进的炒茶技术,她们俩比凌云自己还看的珍贵。跟个守财奴似的悄声跟凌云说这种技术绝不能外传,因此坚决要自己来炒。哪怕以后必然要交给下面的人来炒,那也得等找到了可靠之人以后再说。看她们那可爱的样子,凌云倒也觉得好玩。正好这炒茶的事情,也让他能想起以往年少读书时的生活,也就陪着她们一起坚持炒下去。
  一连数天,凌云的东院就成了一个机密重地,一主二仆一天到晚炒茶不停,其它的人根本不容进入。一时间,一主二仆间倒也忙碌不停,一边炒茶一边聊天玩笑,多数时候还是凌云给两个丫头讲故事。讲的也不是什么稀奇的故事,只是些后世的一些小故事,甚至有的是些童话故事稍稍改编了下,两个丫头哪听过这些,完全听的入了迷,以至每天早上一起来,两丫头就把凌云给拉到炒茶房里,三人并排一起站在锅边炒茶,一边追着让凌云给她们讲各种故事,什么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灰姑娘和王子,睡美人,甚至连葫芦娃这样的故事都听的津津有味。
  不过凌云不知道的是,每天晚上两个丫头都还会把白天从他这听到的各种故事,然后绘声绘色的再转述给高浅雪听。一开始的时候,只是木兰无意间和高浅雪说起,然后高浅雪觉得这些故事很有意思,都是些从没听说过的。便让青莲记下当天的故事,回来再讲给她听,然后高明月第二天晚上正好过来时听到了,听故事的人便又增加了一个。等到后面,听故事的人里又增加了高浅雪两姐妹身边的丫环婢女,到后来,一到晚上,高浅雪的北院屋里,就热闹非凡,一众女人早早迫不急待的在那里等着听她们今天讲听来的新故事了。
  故事总会有讲完的时候,一本格林童话讲完,甚至安徒生童话也讲完了,到后面,自然而然的也就不再局限于只讲童话故事了。凌云也会讲些其它的,比如西游记,封神榜,甚至是三国演义和红楼梦。虽然这些书凌云并不完全记得,讲起来有些地方也做了更改,可两丫头哪听过这个啊,一样的完全入迷。偶尔,凌云也讲一讲西厢记啊之类的故事,反正是收获了无数崇拜的目光。这让凌云也心中微微得意,开皇盛世再好,可隋人的见识又哪能和后世的相比。


第30章 龙舌

  现在每天晚上听故事已经成了高浅雪姐妹晚上不可多得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就好比是看剧听戏一样。而且随着凌云不再只讲童话故事之后,高浅雪也不再只是听过笑过而已。她开始找来几位能书会写的侍女,开始认真的把这些故事一一记起来,尤其是如三国这样的长篇故事。记录下来之后,高浅雪更加惊叹。她很难想象,凌云怎么知道这么多的故事。而且,这已经不仅仅是故事了。如果这些故事是早就有的,可见多识广的她却都从没有听说过,这只能说明凌云的见识比她更广,也间接的说明着凌云的身份绝不普通。而如果这些故事都是凌云自己想的写的,那就更加的了不得了。
  到后面,高浅雪已经不只把这些当作茶余饭后的消遣而已,她将其珍重的抄录编订起来,然后把这些书稿交给了高家的那几位大齐老臣们。曾经官至北齐散骑常侍高官的管家高伯第一眼看到这些书稿的时候,根本不相信这些是出自于凌云之手。散骑常侍是一个显贵的职位,是能常伴皇帝身边的皇家顾问。真正的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姑爷究竟是谁?”所有看过书稿的老人都不由的发出感叹,随即纷纷向高浅雪索要一份书稿。高浅雪抄书的侍女根本忙不过来,几个老人便开始自己找人来抄。高伯最喜欢的就是三国演义,虽然里面武将们单挑的情节让这位前皇家顾问觉得有些过于夸张,可里面的权谋兵法等却让他看的如痴如醉。帐房张伯则最喜欢的则是西游记,他是个信佛的,对于西游记中的西天取经的故事相当着迷。虽然这书里写的唐僧是一个他根本没听说过的唐朝和尚,可这也不妨碍他如获至宝的天天翻看。而庄中的大夫钱叔最喜欢的则是封神榜,其实钱叔信道,因此封神榜对他简直就如神书。养伤的高丁这些天也迷上了看书,他本是个禁卫校尉出身,平时舞刀弄剑,骑马开弓,最不喜欢的就是看书,一看到书他就觉得头晕。可自从听来看望他的高乙讲了一小段水浒传后,马上就为那伙在宋朝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赞叹不已,虽然他以为那个宋朝是南朝刘宋。
  不过让这些读者书迷郁闷万分的是,这些书真的很好看,可就是都没有完整的书稿。多数只有十来二十章,刚看到过瘾的时候,后面就没有了。他们跑去找高浅雪抄书的侍女,可侍女们又哪有完整的书稿,她们也是记录下木兰青莲转述的故事而已。可凌云讲故事也不可能一天讲上许多,不过是今天这书讲点,明天那书又讲点。这个结果就是,如今高家庄凌云的那些故事迷如高伯他们,一个个整天都在快乐并痛苦着。那些抄录的手稿都快翻烂了,可有时一天也不会增加一章新的内容。

当前:第18/33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