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的呼唤》第1/191页



第一章 空荡荡的孤村      
小说网 www.
[一]

  眼前一片美丽景色,四面群峰耸立,海拔都在一千公尺以上。峡谷深邃,群山叠嶂,秀
丽的林木遮掩着重峦,清湛的流水穿林绕树。

  高原上一大片清一色的白桦树,山坡上落叶松林蒙着一层淡淡的紫色。峡谷间现出一个
小小的村落,有五、六户人家。这里,平坦的耕地极少,都是在山坡上开出的梯田,种着稗
子、豆子。梯田越往上越陡,直到山顶才算是有了很小的一块平地。

  那看上去富于诗情画意的风景也好,爬山越岭担肥上山的种田人的辛苦也好,对于过路
人来说,都无非是一种触景生情的想象罢了。

  山坡过于陡峭,不从下面埋上桩子支撑住,梯田的土就会朝下流。耕种这种斜坡地需要
熟练地使用镐头,要摆出一种独特的姿势,攥着短镐头的把儿,弯下腰。这看上去似乎算不
了什么,可是,让不熟练的人去干,土就会全部坍落下来。在这里。只有会在梯田上抡镐
头,才被看作是个够格的农民。

  朝阳的好地都开成了田,住房全被挤到低洼背阴、或摆弄不好的赖地上去了。房屋几乎
全都是杉树皮铺顶,小窗户。这样开窗户。似乎根本就没有考虑到采光。

  一条小溪从屋旁穿过,以这条溪流为动力的水动捣谷机啪嗒、啪嗒地重复着单调的声
音。

  村里就像没有人住似的了无声息。不过,从杉树皮屋顶上升起的一缕缕淡淡的轻烟来
看,村里似乎还是有人的。可是,村子四周看不到哪里拉着电线。

  从全国来说,这一带也是人口密度最低、人烟极其稀少的地区。年轻人对这么个连电都
没有的村子,再也不抱什么希望,不断地离开这里,因而人口过稀的趋势一年比一年地严重。

  年轻人没有那种热情――凭自己的力气,把眼看就要荒废了的故乡维护一下,把它变成
一个新村。

  村子太荒凉、太闭塞了,以至对它不能再抱幻想,也看不出有任何前途。实际上,一年
之中,它有大半年埋在雪里,既没有电,也没有姑娘嫁到这儿来。这样的村子实际上已经不
可救药了。

  只要不死守着这块贫瘠的上地,而是跑到城里去,就能轻而易举地赚到钱。在城市里,
可以得到物质文明的享受,还有女人、美酒,以及其它形形色色包装精美的、陈列在橱窗里
可以满足欲望的商品。

  不管买得起买不起,总归可以看看花样。闻闻味道。于是他们就从那即将沉没、空荡荡
的废船上,换乘到不知开往何处、拥挤不堪的“城市”这趟列车上去。

  乡村中美丽的大自然、辽阔的旷野、新鲜的空气,以及未被公害污染的水,这一切的一
切。都没有挽留青年人的力量。

  年轻人流入了城市,村里只剩下老人、孩子。这些孩子长大成人以后,也都会抛弃这个
村庄。

  老年人几乎都有病,不是高血压,就是半身不遂、心脏病、肠胃病、肝炎等等。长年累
月地过度劳累,以及恶劣的饮食条件,从内部摧残着他们那成天土里滚、太阳里晒的躯体。

  尽管村里人减少了,但只要这个村子还在,就得维持。修整堤坝、渠道、桥梁、道路,
打扫公共建筑上的积雪,在村道上耙雪开路等等,当地的这些官差全都落在留下人的肩上,
多走一个,就得多摊一份。

  即使是拖着衰老多病的身子来勉强维持,也终归有限,村子眼瞅着荒废下去。

  耕种的面积,已经减到只能糊口的程度。为了节省灯油。天一黑,人们就早早人睡。

  这里是个穷山窝,就连高度发达的现代物质文明也单单地绕开了这个地方。“就因为这
一点,城里人倒觉得此地很珍贵,因此,除了冬天交通断绝的时期以外,时常有些旅行者,
借“寻找日本原来的样子”这股风;从城市闯到这里来。

  这些旅行者并不了解这个村子面临的严重事态。而且也没有必要了解。城市的生活他们
已经厌倦,只要能在清新的大自然中浸润一下身心,就已心满意足了。

当前:第1/19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