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云翘传》第19/25页



大书在门上。攀缘上树,引绳而下。月色朦胧,背了包裹往西就走。一路地僻人静,行至天明,渐有人走动。心中着慌,抬头忽见“招隐庵”三字,翠翘大喜道:“此安身之处也。”叩庵门,多时,一道婆念佛而出,开门见翠翘是道扮,便问道:“菩萨从那里来的,怎恁般早得紧?”翠翘道:“云游至此,见宝刹清净,特借一随喜。”那道婆道:“我是做不得主的,道菩萨自去问当家的便是。”翠翘随道婆而入。

在中堂坐了两个时辰,走出一个尼姑。年纪虽半老,却是道骨仙风,替翠翘和南了道:“仙姑从何处到此?”翠翘道:“一言难尽。小道从师父云游至此,要到招隐庵访一道友,一路同行。不知那里错了路头,一时找寻不着。小道见宝刹上题‘招隐庵’,我师父不知曾在这里否?”那尼姑道:“〔令〕师尊号?我小道名叫觉缘,令师可是寻我的么?”翠翘便接口道:“正是觉缘师父。我师父道名硗水。”觉缘道:“莫不是镇江的恒水师兄么?”翠翘道:“正是。”觉缘道:“几年不见,却在何方?”翠翘道:“一位夫人带往京中,住了几载。小徒也是北京收的。今备有几件供佛物件送与师叔,师父不来怎么处?”尼如听了有物件送他,就象苍蝇见血的道:“〔令〕师既要望我,必然寻来。你年幼路生,那里去寻他,不如坐我庵中,等他便是。”翠翘连声多谢,取出金钟,银磬送上觉缘,觉缘大喜。问翠翘尊号,翠翘道:“小道名濯泉。”叙话时即整素斋。自此后就在招隐庵中居住。

等了几日,不见师父来,翠翘故意道:“莫不是还有个招隐庵留住了么?”觉缘道:“出家人,安得身处便是家。令师不来,在我庵中住了便是,不须又起他念。上人不弃,愿拜为世外姐妹。”翠翘听得此言,将计就计,便拜了觉缘为道兄。两人甚是莫逆。

一日登玉皇阁,翠翘抚景兴怀,高咏一律。诗曰:

帝阁凌空上,登临豁达心。

索纤分水次,空阔辨山林。

法语钟声度,无颜香气侵。

瞻依方半晌,万念尽沉沉。

觉缘道:“不知道兄善诗如此,我必须要请教。翠翘道:“这个不难。”又题《宿招隐庵》。诗曰:

风烟迷四野,林木已萧然。

鸟散青天外,诗成绿水前。

心随秋神射,榻共暮云连。

莫问家何在,凝神看白莲。

季春,觉缘偕翠翘、肇空、不瑕,四人夜坐升仙桥。觉缘道:“美景良宵,不可无咏。我辈俗肠,辜负此景。濯泉道兄无惜珠玉,染翰豪吟,无令山水笑人不韵。”翠翘笑而允之,乃题三律。

其一:

仙桥长话夜,明月印疏林。

鹭宿河沙暖,鱼翻藻荇深。

临风开慧想,止水定禅心。

万虑从兹净,蛙声杂梵音。

其二:

凉月映池水,好风吹我怀。

兴随佳境发,诗就慧心裁。

喜共良朋集,因之笑口开。

游鱼闻曲听,仿佛去还来。

其三:

一时多胜事,千古仰风流。

池水通仙境,山云覆画楼。

□禽时静听,队鲤尽空游。

子夜歌声发,莲渠荡小舟。

大家一齐道:“濯泉道兄真是好才,可惜我们都是村肠俗腑,不能一和。当满引大白,以为上人谢。”于是角胜争奇,飞篇传斝,直至五鼓方罢,此后习以为常。正是:

半榻禅单消白日,一联佳咏度清宵。

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七回 盂兰会突遇魔头遭堕落 烟花寨重施风月遇英雄

词曰:

藏瞒漏泄,逃亡失陷,真个不由人。羞杀荆钗,痛伤裙布,依旧画眉新。一朝盼入英雄眼,冷暖忽相亲。甲兵十万,相迎归去,壮气始能申。

当前:第19/2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