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色王朝校对版作者红焖七月》第183/184页


  蒙芊卉其实也始终在极力的寻找着更合适的话,试图让这次谈话的气氛多少缓和一点,可惜,平素以智慧聪敏见称的“荧屏才女”“语言专家”搜肠刮肚般的翻找了好久,竟然也没能从浩若烟海的汉语词汇中找到更合适的一种说法,只是用了最简单直接的两个字做出了听起来冷硬的回答,或许只有那隐藏在冷硬之后不为人察觉的那一点点声音中的颤抖,才能让人对出言者的真是情绪,做出一个真正的判别。但,隔桌而坐的何访能听得出这仅有的差别吗?
  答案当然是,能!
  只是,“能”又能怎样?
  “能”可以变成另外一个可能吗?
  何访定定的坐在那里,找不到另一个可能变成现实的通道,就像他现在同样找不到一句合适的话,或者说,是一句可以不算做废话的话。
  沉默!
  曾经有前人说过,不是在沉默中死亡,就是在沉默中爆发,可惜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沉默只能是一种无奈,以及无奈之后的淡去。
  “芊卉走了。”
  “嗯。”
  何访似乎无动于衷。
  “我说,芊卉走了!”
  唐凝少见的大声叫了起来,但她换来的却仍是一声不轻不重的回应。
  何访的反应也出奇的平静,甚至连赶去机场的举动都没有做出来。只是找出来一部当年自己第一次获奖时,其他电视台拍摄的记录片子,一个人默默的看着。只有悄然旁观的钱正明才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抽一支!”
  钱正明暗中叹了一口气,从怀中掏出一盒烟,隔着桌子递给何访。
  像公司里的大部分人一样,钱正明早就察觉到了何访与蒙芊卉之间关系的疏淡,但是和那些同事多年,亲眼见到何、蒙两人走到一起,曾经献出无数祝福的朋友同事期盼着能有扭转的机会不一样,钱正明早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局――尤其是当何访重新把两人最早合租的公寓当成自己日常居室的时候。
  拿着那支香烟,看着上面曾经非常熟悉的流水音标记,何访心中又是一阵波澜,因为蒙芊卉的原因,自己这两年似乎已经彻底戒掉了这个玩意儿,就连这小楼也变成了一个无烟办公区,害得钱正明这样的“大烟鬼”每隔一会儿就要跑到屋顶平台上去“偷食”。
  现在?
  何访不自觉的把手中的香烟放到了嘴边。
  “啪,啪!”
  钱正明像往常一样拿出当年何访第一次挣到“大钱”之后买来送给自己的珍藏版ZIPPO打火机,用最潇洒的连贯动作打着后,递到何访的面前。
  “嗯?”有些失神的何访被跃动的火苗惊醒,却没有把手中的烟凑到火焰之上,反而是摇了摇头,“还是不了,现在这样,挺好。”
  一语双关,还是无意之言,钱正明在何访的脸上盯足了好一阵,几次口唇蠕动,却终是没有说出什么来。
  能说什么呢?
  作为最好的朋友,或许陪在这里,是就是最好的选择。
  沉默,又是一场沉默,只不过这一次原本有些凝重的空气,却随着沉默的继续而渐渐飘散。
  如果沉默之中蕴藏下太多的思虑与缅怀,那么,沉默过后,未尝不会是一种解脱。
  似乎是为了验证,当初成立时何访在内部宴会上的一句话――“我们就是要证明不管是离开了谁,我们都能生存下来,甚至过的更好”――楚河影文前进的脚步,并没有因为一个人的离去,而有过哪怕半步的迟疑。
  迟疑的或许只属于那些隐藏的很深的心中的一面。
  渐渐在公众面前展开全图的楚河的电影全面侵入计划,露出了锋芒的一面,在此之前,各个单独领域中的领先者都不曾真正用心对待过这个“不知深浅”的新来对手,而等到此时,却已经发现自己所面对的已经完全不是一个同等量级的对手了,楚河影文早就变编织好了一张覆盖着左右相邻各个主要领域的巨大的网,当他们再想要倾尽全力对抗这个经过完善计划整合为一的“巨无霸”的时候,对抗,已经更变成了一种挣扎。如果不是何访深深了解一个私营公司在传媒领域试图垄断所要付出的代价太过沉重的话,那这样的一种挣扎,也早就接近了垂死的边缘。
  时间如水流过,就在楚河人依然在非主流影视世界的海洋中尽情畅游的时候,一封特殊的信件出现在了楚河的办公室中。
  “咦?我们新大股东?刚刚第一期分红完毕,老太太难道有什么不满的地方吗?难道还真的传说中的宝贝?”
  唐凝一边看着信封上面的一边走到何访的办公桌前,把信交给了他,神情怪怪的眨了眨眼。
  何访看在眼里,露出一个有些无奈的苦笑,唐凝话有所指的玩笑,他当然明白。
  自从一年前在校园电影巡礼上的见面之后,在深入的交谈之中,特别是席菲的同时出现,让作为主要嘉宾参与到活动中的孔黛终于回想起了当年被撞后送自己到医院的两个年轻人,也正式为了当年的防备道了歉。接下来的日子里,年纪如同祖孙的两人之间,随着孔黛基金会不断加大对“青春视界”计划的投入,接触也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好,到了后来,竟然真的变成了祖孙相称,关系恰如血亲一般。待到老人因为身体的原因,暂时放下大陆的事务,重新回到加拿大的家中之后,两人也经常保持着联络,甚至最近何访还部分的负责起原来属于老人基金会中与“青春视界”相关的项目管理。
  这一切,按照楚河公司里一些人私下里的说法,这是老太太将来要把自己的遗产转赠给何访的预兆,甚至就连唐凝、钱正明这些最亲近的朋友也常把这个当成有事没事拿来调笑何访的材料,对此何访只能苦笑以对。
  “怎么是机打的?”
  何访看着信封上的文字,不觉轻谓了一声,虽然信封用的是孔黛基金会的标准样子,发出的地址也是孔黛在加拿大的家中,但所有的名址却都是用打印机打印出来的,这和老人一向只喜欢用笔墨的习惯大相径庭。
  何访心中没来由的一沉,上一次老人来信的时候,就提到过身体最近一直不太好,难道是出了什么事情吗?他没有去拿桌上的裁信刀,而是直接用手将信撕开。
  “啪――”的一声,不等何访把信封整个撕开,一件东西从信封里掉落了出来,何访捡起来一看,却是一张做工精致,信用卡相同大小,也一样有着磁条的卡片。
  一是看不出这卡片的用处,何访把它先放到一边,有从信封中抽出一张厚厚的纸来,已经出入过孔黛基金会中国办事处几十次的他,一看就知道这是基金会专门提供给负责人和贵宾使用的高级专用信纸,这让他的忧虑更增加了几分,因为孔黛写信给自己用的都是上好的书信用宣纸。
  站在对面的唐凝马上就察觉出了何访的异样神情,而且看上去那神情也变得越来越沉重,她没有出声询问,而是轻轻绕过桌边,走到何访座椅的侧后,越过何访的肩膀,把目光直接投向那张开始有些微微颤动的信纸。


第三百零七章 得失(下)
  “怎么,怎么会这样?老人家就这么走了?”
  同样身为公司的负责人之一,唐凝和孔黛间的交往虽然比不了何访,却也一直都是非常的融洽,唐凝的机灵乖巧深得老太太的喜爱,而老人家如同对待自家人般的宽厚慈爱也让唐凝觉得温暖,此时看到信纸上用有些公式化的语言宣告了老人的离去,震惊的同时,也是一阵哀伤用上了心头,将要淌出的泪水,却终于还是被她硬生生的凝在眼眶之中,因为她知道自己如果只有一份哀伤,那坐在哪里一言不发的何访就会有十倍的感觉,而她如果就这样流出眼泪,只能会在让十倍的悲伤变得更多。
  “还是让他自己走出来吧。”
  在心中选择了保持默然,唐凝轻轻的把手按在了何访的肩头,山一般凝然的肩头,好一阵子,她才感觉到坐在身前的男人轻轻动了一下,一双大手紧紧的盖在了自己的手背上。
  “凝儿,你把事情安排一下,我要去香港走一趟,你和我一起去吧。”
  沉默良久的何访终于开了口,他的神情也似乎回复了正常,只是眼光似乎在眺向远方。
  三天后,何访来到香港,来到了半山脚下的一栋依旧打扫整洁却显然久未有人居住过的房子――孔黛的故居。那里有孔黛最灿烂的足迹,爱恨交织、悲欢离合的真实故事。
  看着眼前的一幕幕黑白、彩色交织而成的照片、资料、奖杯,何访就像是陷入到了一段曾经辉煌绚烂确突然间噶然而止的历史之中,触碰间、呼吸间,随时都可以感受到一个绝世丽人被光影人群环绕的场面。不知不觉中,何访原本带来的悲伤被缅怀冲淡,继而缅怀又被释成了欣赏和崇拜,直到最后,变成一种向往和欣然。
  “啪!”
  同样徜徉在这种氛围之中的唐凝,被一声响指打断了缅怀的追思,她不解的看着身边那个脸上正堆着兴奋的男人。
  “怎么了?你又想到什么了?”
  一个“又”字在唐凝的嘴里变得特别重,何访得意的一笑,没有在意那里面少许被打断的埋怨,就在刚才,他的脑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或者不能说是冒出来,他有一种感觉,一种难以言明的与那个已逝的老人之间的一种灵通,他隐隐感觉到,那一封信和一把钥匙专门留给他,或许就是一种指引,而这一个念头,正是指引的必然结果。
  这种感觉相当玄妙,可是当何访把这中感觉毫不隐瞒的完全告诉给唐凝,后者却出乎他意料的点起了头。
  “传奇?传记!这个想法我觉得很好,而且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这就是一种特别的心灵感应,如果说,这种感应让你觉得有些玄妙,那我想,这样的一种感觉,或许正是来源于当初在孔黛生前的时候,你们形同祖孙的感情交融。这真的就是一个指引,嗯,我相信!这样的一部戏,一定会成功!”
  唐凝像是为了加重自己的口气,很笃定的重重点了点头,这让何访的嘴一时间张得好大,他实在有些难以相信这样的一段话,竟然是出自一直接受西方教育,平时又凡事都相信真理实据的她的口中。不过,就像以往一样,这样的一个评价,很快就变成了一个切实的行动。
  以留存在孔黛香岛旧宅之中的一本陈年日记为缘起契机,由楚河独家投资超过8000万港币的电影《含黛日记》,力邀国际知名换人导演担纲,有三位影后、两位影帝加盟,号称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文艺电影,在何访到访孔黛故居的三个月后正式开镜。
  “二十年前,一部《阮玲玉》醉倒万千影迷,国内海外获奖无数,成就了一位女星一代天后的地位;二十年后,一部同类题材《含黛日记》,穿越时空续写传奇,打开了的却是一段几乎被尘封的动人往事,以今天首映礼所得到的掌声与喝彩来看,这部汇聚了两岸三地天皇巨星,由曾经拿到过十几尊国际电影大奖的知名华人导演执导,制作精良的传记电影获取与前辈相同甚至更加辉煌的成绩,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这是影片公映之前,来自于香岛最有影响的一位电影评论家的一段话,在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也成为了各大媒体中被引用最多的一段话,被很多人当作了《含黛日记》的专属注释。甚至于当几个月后《含黛日记》在亚洲某个岛上赢下属于自己的第一座有分量的国际电影大奖的时候,这样的一段话也再一次评委会的主席所提及,而这一次的获奖正是对这段话一个最好的验证。
  而这一座奖杯,却只是一个更加辉煌的旅程的起点,首先是正式公映的影片大获成功,屡屡创下文艺类电影的最高票房记录,同时影片获奖的脚步也再继续,从最为人所关注的欧洲的海滨、水城,到南美、澳洲的小型影展,《含黛日记》在短短几个月之中,竟然拿下了十几座金灿灿的奖杯。
  这是一份超出预想的成绩单,不但超出了外人的预测,也超过了操作者楚河人的估计,就算是始作俑者的何访自己也没有想到这无心之柳竟然会像最繁盛的鲜花一样开遍五洲,而由此带给他和他的楚河的,除了荣誉以外,更多的是对一个身居中国大陆的私营影视公司的关注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获利前景。
  与此同时,已经做到第三届“青春视界”开始出现盈利,从其中辐射出去的“新人电影扶植计划”也步入正轨,以十几部纪录片和纪录短片以及三部低成本故事片为契机,逐渐在欧美传媒发达地区,找到了较为稳定的播映和发行渠道。而作为四步走中间投入最大的两个项目,“一起看”社区和加上楚河自己一直在不断发展壮大的主营电视业务,楚河影文终于在成立的五年之后,取得了何访梦寐的踏足国际传媒舞台的资格。
  已经借助于那场引发了全国媒体界风暴的版权官司和同时几套引进改编权重新制作的经典综艺节目,把上海分公司打造成为一个在东部和南方地区举足轻重的媒体巨头的谷致华,也在这个时候,被重新调回了总部,而她的新任务,正开拓境外业务,这正好足以发挥出她原本最强的一面。
  谷致华果然不负何访的期待,她先是以香港为基地建立了楚河第一个海外分支,出任设立于此的楚河海外的总裁。耳后,在三年之内占领香港市场5%以上的电视份额和将近3成的广播份额,成为仅次于TVB和亚视之后,全港第三大媒体运营商。紧接着,利用之前在天宇集团亚洲区总部和东南亚分公司的工作经验和人际关系,成功的将触手伸入到了缺乏本土媒体巨头的东南亚地区,楚河终于在海外站稳了脚跟,并且在亚洲的部分市场中,初步赢得了和那些国际传媒巨鳄互掰手腕的资格。
  何访脚步并没有因此停止,反而更进一步,利用手中不断累积的资金,加上在朱少中等人帮助运作下,陆续被吸引过来的国际投资,以电视和网络核心为核心,以电影和其他文化产业为外延,海内海外同步发展,把楚河建设成了一个庞大的传媒帝国,亲手打造出一个金钱与影视交相辉映的银色王朝,实现了自己还有那个引领着自己走上这条道路的男人共同的梦想。

当前:第183/18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