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笑傲行》第1/210页


声明:本书为【网】(www.)的用户上传至其在本站的存储空间,本站只提供TXT全集电子书存储服务以及免费下载服务,以下作品内容之版权与本站无任何关系。
---------------------------用户上传之内容开始--------------------------------
《锦衣笑傲行》
作者:普祥真人
楔子
  万历十年,衡州府衡山县内。
  这几日,衡山县内正有一件大热闹。本县士绅刘正风刘大官人,要办金盆洗手大会,据说帖发了一千多张,连府城的厨师,都请来准备席面。衡山群玉院的姑娘们,这几日加班加点应付各方豪杰,保本县民女平安。
  说到什么叫金盆洗手,衡山百姓也高不大清爽,只知道城里配刀悬剑的外地人越来越多,生意倒是好做了。此时空细雨纷飞,一间茶馆之内,座无虚席,大多是带着兵器的江湖豪杰。
  这些人坐到一处,自是高谈阔论,以显渊博。一个矮胖,正自说着衡山派秘辛。刘正风刘三爷,如何深明大义,委屈求全,不与师兄争夺。又是如何武功高强,能一剑落五雁,莫大先生只落得三雁。说的活灵活现如同亲见。
  他说到这里,忽然间门口伊伊呀呀的响起了胡琴之声,有人唱道:“叹杨家,秉忠心,大宋……扶保……”嗓门拉得长长的,声音甚是苍凉。众人一齐转头望去,只见一张板桌旁坐了一个身材瘦长的老者,脸色枯槁,披着一件青布长衫,洗得青泛白,形状甚是落拓,显是个唱戏讨钱的。那矮胖喝道:“鬼叫一般,嘈些甚么?打断了老的话头。”那老者立时放低了琴声,口仍是哼着:“金沙滩……双龙会……一战败了……”
  有人问道:“这位朋友,刚才你说各门各派都有贺客到来,衡山派自己却又怎样?”方才说话的矮胖道:“刘三爷的弟们,当然在衡山城到处迎客招呼,但除了刘三爷的亲传弟之外,你们在城可遇着了衡山派的其他弟没有?”众人你瞧瞧我,我瞧瞧你,都道:“是啊,怎么一个也不见?这岂非太不给刘三爷脸面了吗?”
  那矮胖向那身穿绸衫的汉笑道:“所以哪,我说你胆小怕事,不敢提衡山派的门户之争,其实有甚么相干?衡山派的人压根儿不会来,又有谁听见了?”
  忽然间胡琴之声渐响,调门一转,那老者唱道:“小东人,闯下了,滔天大祸……”一个年轻人喝道:“别在这里惹厌了,”拿钱去罢!”手一扬,一串铜钱飞将过去,拍的一声,不偏不倚的正落在那老者面前,手法甚准。
  那老者道了声谢,收起铜钱。
  那矮胖赞道:“原来老弟是暗器名家,这一手可帅得很哪!”那年轻人笑了笑,道:“不算得甚么?这位大哥,照你说来,莫大先生当然不会来了!”那矮胖道:“他怎么会来?莫大先生和刘三爷师兄弟俩势成水火,一见面便要拔剑动手。刘三爷既然让了一步,他也该心满意足了。”
  那卖唱老者忽然站了起来,慢慢走到他身前,侧头瞧了他半晌。那矮胖怒道:“老头干甚么?”那老者摇头道:“你胡说八道!”转身走开。矮胖大怒,伸手正要往他后心抓去,忽然眼前青光一闪,一柄细细的长剑晃向桌上,叮叮叮的响了几下。那矮胖大吃一惊,纵身后跃,生怕长剑刺到他身上,却见那老者缓缓将长剑从胡琴底部插入,剑身尽没。原来这柄剑藏在胡琴之,剑刃通入胡琴的把手,从外表看来,谁也不知这把残旧的胡琴内竟会藏有兵刃。那老者又摇了摇头,说道:“你胡说八道!”缓缓走出茶馆。众人目送他背影在雨消失,苍凉的胡琴声隐隐约约传来。
  忽然有人“啊”的一声惊呼,叫道:“你们看,你们看!”众人顺着他手指所指之处瞧去,只见那矮胖桌上放着的七只茶杯,每一只都被削去了半寸来高的一圈。七个瓷圈跌在茶杯之旁,茶杯却一只也没倾倒。
  茶馆的几十个人都围了拢来,纷纷议论。有人道:“这人是谁?剑法如此厉害?”有人道:“一剑削断七只茶杯,茶杯却一只不倒,当真神乎其技。”有人向那矮胖道:“幸亏那位老先生剑下留情,否则老兄的头颈,也和这七只茶杯一模一样了。”又有人道:“这老先生当然是位成名的高手,又怎能跟常人一般见识?”那矮胖瞧着七只半截茶杯,只是怔怔发呆,脸上已无半点血色,对旁人的言语一句也没听进耳。那身穿绸衫的年人道:“是么?我早劝你少说几句,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眼前衡山城卧虎藏龙,不知有多少高人到了。这位老先生,定是莫大先生的好朋友,他听得你背后议论莫大先生,自然要教训教训你了。”茶杯都能削断,刺雁又有何难?因此他要骂你胡说八道了。”
  就在此时,只听外面传来一个年轻人的声音道:“莫大先生,不含糊啊,这又是李陵碑,又是三娘教,听这意思学的是余叔岩吧,别说,真有点味儿。”
  听口音,是一口地道的京片,那胡琴声方才还是时断是续,可是年轻人说完这两句不知所谓的言语,那胡琴声戛然而止,再无动静。
  茶馆内众人显然是没听懂,李陵碑倒是知道,但是三娘教是什么东西?余叔岩又是哪派高手?怎么堂堂衡山掌门莫大先生要学起他来?
  正在此时,只见门帘掀动,十几个汉走进茶馆之。见这些汉,头戴斗笠,身穿蓑衣,雨水顺着蓑衣流到地上。生的身形魁梧,鹰视狼顾,目光扫射之下,直让人感觉如同利刃加身,甚是难受。
  茶馆之内,坐的多是江湖好手,本就是无事生非的人物,又加之在同道面前,不愿失了威风。那穿绸衫的汉道:“几位朋友,是哪门哪派的?相逢即是有缘,还是坐下说话为好。”
  那些汉里为首一人冷笑一声,将蓑衣闪下,交给身后的人,露出了里面那一身明黄飞鱼服,接着在腰间伸手,将那腰牌举起,对那绸衫汉道:“认字么?读来听听。”
  那绸衫汉见了这明黄飞鱼服,已是吓的汗不敢出,待等看了腰牌上的字样,“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署卫事”,已然是吓的面无人色。这面黄杨木腰牌虽无什么分量,却可令大豪倾家,名门覆灭,绝不是他这种小角色能惹的起的。
  那锦衣千户只一撇嘴说了句:“滚!”
  那绸衫汉不敢多说,当下会钞离开,其他江湖豪杰,也知这锦衣卫不是好相与。尤其这衡山县本地仅有小旗所,便是衡州城也只有百户所。那千户必然是外地来的,又是一口京片,分明是京师来的人物。莫非是刘正风牵扯到什么谋反大案之,锦衣卫前来拿人?这种事沾上死,碰上亡,挨边一溜皮,自己可万万不能牵扯期间,便是连宴都不能赴了。因此出了茶馆,便各自回转家乡,竟是因此,错过了一场武林的大戏。
  林平之有心告状,便留下没走,那千户见这丑驼不识趣,手按绣春刀柄,就待发作,此时却见外面又走进来一人,边走边道:“老孙,你这差使是越当越回去了。这大雨天,你让我在外头淋的跟孙似的,你在这里头耍威风,很好玩么?”
  听声音,正是方才说出余叔岩、三娘教的那位年轻人。在他身后,又进来几条大汉,看模样也是十分剽悍。
  那姓孙的千户却没了方才的威风,急忙施礼道:“国舅爷千金之体,可不能受了什么损伤,我这不是怕有匪人惊了您么?等我把这丑驼赶走就是。”
  那国舅爷脱了蓑衣、斗笠,说道:“那也不必了,左右是在这避雨,也用不着那么小心。再说那么多人,要是防不住一个驼,还是乖乖回家种地吧。”


第一章雨夜入衡山

  彼时,正是万历十年,民间俗语所提及的“大事问大张,小事寻小张”二位张阁,张居正、张四维均已作古,大明朝进入了太平宰相申时行的时代。
  在这一年里,驽儿哈赤娶哈达部贝勒扈尔干之女哈达那拉氏阿敏格格,开始了他一统建州五部女真的步伐;日本征夷将军足利义昭出家,宣布室町幕府时代正式走向灭亡;以地球球主自居的西班牙人,正在动员他们的无敌舰队,准备对英吉利发动战争;大明朝那位坐镇蓟辽多年,打的图门汗闻风丧胆不敢进犯的戚继光戚少保终于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于贫病交加,与世长辞。
  这一年,大明朝的国库里还有存银二百万两有奇,内帑还有近千万两白银,不至于因为付不出犒赏,干出赏勤王大将纹银四十两,八千战兵每人五钱这种事,因此江山稳固,四海升平,纵有一二跳梁小丑,也难以动摇国本。
  皇宫之内,郑贵妃独得圣宠,荫及亲眷,其家族人丁单薄,彼此之间情谊极深,郑贵妃得宠后,不但自己的父亲兄弟得以一步登天,便是几个族人,也都得天厚赏。如这位年轻公郑国宝,本是郑承宪大哥郑承章之,只因父亲早丧,一直随堂叔生活,打小与几个弟妹关系相处甚好,如今便靠着那堂妹的关系,封锦衣卫指挥使,治北镇抚司事。
  大明朝的锦衣卫,其高大上程度自不必多说,但是这个机构十分复杂,既是个所谓的情报机关(实际不是那么回事),同时也是个养老机构。大批勋贵弟,在锦衣卫内挂个职位,不去干活,而只拿饷,即所谓恩荫寄禄之所在。换句话说,皇帝想对谁嘉奖,怎么办?荫一锦衣,这个不是让你儿真去当缇骑,是让他有地方开工资,以及好定标准。想当年嘉靖爷从钟祥王府来到京师,坐了金銮殿,便将一众潜邸旧人,不问是花匠画师还是侍卫长随,都封了锦衣。概因锦衣卫是天亲军,并无定员,大可做手脚。
  至于说谁是有权的锦衣,就看是否有治某某事,或署某某事,如果没有这些后缀的,那锦衣身份就是个粮票而已,有了那几个字,便是可以左右人生死存亡的要害人物。尤其锦衣卫内指挥使固然是最高长官,可是南北镇抚司,各有一方大印,可以越过指挥使,直接对皇帝进行奏报,权柄之大不问可知。
  而南北抚司里,南镇抚司属于宪兵机构,即管理锦衣卫的锦衣卫,如果有犯法的锦衣,则由南镇抚司派人捉拿,治罪。同时,南镇抚司又负责军械制造,衣甲备办,马厂,田地,训象等诸多工作;北镇抚司则负责访查奸佞,缉拿不法。
  因此郑国宝年纪轻轻担此重责,难免引起百官强烈反弹。尤其是许多臣联想起当年成化爷在位时,宠信万贵妃,就让她那废物弟弟万通做了锦衣卫指挥使,搞的乌烟瘴气。如今郑贵妃虽然不像万贵妃那么跋扈,但也相去不远,她娘家人若是也一般窃居高位,日后岂不更加难治?
  因此弹劾郑国宝的奏折如雪片般传入内阁,几乎压塌了通政司的公案,万历天朱翊钧在后公则捧腹大笑,不住夸赞怀那位半点观音郑贵妃手段高明,这一个移花接木,就转移了朝臣视线,让他们只盯着自己的大舅,而忽略了,郑贵妃的儿朱常洵,自己也总算可以清净几天,好好盘算盘算,如何废掉大儿朱常洛,让常洵成为太。
  至于风口浪尖的当事人郑国宝,只能先行派到南京公干,避避风头,省得万一碰到一群激进的人,被堵住揍一顿,可就大为不妙,毕竟大明朝是一个臣比武将更热衷打群架的时代,连堂堂锦衣卫指挥使都被官打死在金殿上,北镇抚司说实话,也不太保险。
  从大通桥上船南下时,郑国宝身边带着二十名精挑细选的锦衣伴当,朝着皇宫方向,小声嘀咕了一句:“堂妹,谢谢。”又在心里大喊了一声:“菁姐,我来找你了!”
  他一路到南京后,与魏国公为首的众勋贵盘桓几日,便乘船南下,直奔衡山县城,谁想赶上了大雨,只好先到这茶馆避一避。
  那林平之听说这位与自己年龄差不多的俊朗公,竟然是当朝国舅,心思暗转:我爹爹妈妈被青城恶贼擒住,凭我的武艺万难救他们脱险,更别说找青城派的恶人报仇了。既然这人是国舅,不如去求他相助,只要他肯出手,青城派再强,也绝不敢抵抗皇亲国戚。
  想到此,他忽然跪倒道:“小民林平之有天大冤枉,还望国舅为我做主!”
  锦衣千户孙大用一见林平之跪地高喊冤枉,只觉得脸上仿佛挨了一记耳光般火辣辣的难受。国舅爷没说错啊,我这差事真是越当越回去了。他本是世袭的锦衣,祖传几代的差事。如今能吃这碗饭的,除了功臣弟恩荫得官外,主要有替补、佥充、投充三种方式。
  替补,就是孙大用这样世袭的锦衣军户,承父业,不过,父亲是百户,儿世袭百户,却未必能真掌一所,往往也是有衔无权。或是高衔低配,比如挂副千户衔,实职百户。甚至父亲是百户,儿却得从小旗、总旗干起,也不奇怪。
  佥充,本指官府在民户选择良家进入锦衣卫。但自明世宗嘉靖以来,主要则是大臣保举有功之人。比如一场大仗打下来,官帽不够分怎么办?干脆,您老人家去锦衣卫吧,好歹有份工资拿,比在兵部拿钱塞狗洞等实授要强。这样的情况,基本一要看荐官的面大小,二要看被保举者本人所历的功劳多少,据此来定级别。但通常来说,这种程序授的衔,不会超过百户。
  投充,则是在民间自愿成为锦衣卫的人员选择录用,类似于后世公务员面向社会招考。投充来的,都是从基层干起,比起前两种方式的要艰苦得多,通常是从力士、军余开始混,也即是所谓的临时工。
  孙大用这种祖传锦衣,与祖传老医一样,都有让人生不如死的手段。如今虽然不是缇骑四出,乱捕忠良的时代,但是锦衣卫这三个字一样可以止得小儿夜啼。一般正经人看见锦衣卫都躲着走,这怎么就出来演拦轿喊冤的了?莫非我老孙长的就那么像好人,弄的这驼背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只见孙大用手点绷簧,“仓郎”声响,雪亮的雁翎绣春刀出鞘半尺,只待国舅一声令下,就将这不知死活的驼拿下,拉到外面剁了!
  哪知郑国宝道:“算了。这雨一时半会也停不了,就听听他说什么,全当解闷也好。”


第二章设计报冤屈

  孙大用只得纳刀入鞘,对林平之断喝道:“驼,你家祖坟冒烟,国舅爷肯听你说话,有话快说!”
  林平之本来是衣食无忧的大少爷出身,没想到今日却落的被人吆来喝去的地步,自己家灭门之祸,对别人来说,难道只是一个笑话?他想到此,只觉得胸膛发闷,眼前发黑。只是多日来颠沛流离,倒是磨练了他的性格,不似以往那般不知天高地厚。
  强压怒火道:“国舅容禀,小民实在是有天大的冤屈!”说着便将福威镖局灭门之祸,一一分说明白,更解下那包裹呈现上去。
  他当初看他爹林震南结交官府,也明白些起码的规矩,这一包裹金银珠宝价值虽高,可比起全家性命,灭门大仇,却又算不得什么。
  郑国宝对那些金银倒是不怎么在乎,等到打开那锦匣,见了那对羊脂玉马,却生了兴趣。拿在手,反复看了半天,才咋嘴道:“这东西做的不错,可惜啊,是个赝品。”
  林平之武功平平,但对珍宝可不外行,那对玉马怎么看也不是假的啊。正待分辨,孙大用已道“不错,卑职看着,也像赝品,这家伙连驼都冒充,显然不大老实,身上带假古董,也属寻常。咱还是按老规矩办吧。”
  “恩,按老规矩办,赝品没收,另外罚款。”
  “对,罚款!罚款!”一众锦衣一听罚款二字,个个两眼放光,便把那些金银开始分堆,郑国宝道:“我那份,给这位林少爷,算他的路费。其他的,你们分了。”
  林平之见这些人瓜分财物,毫无替自己出头之意,只觉得心如死灰。暗想:自己还是太过年轻,不识真假人,非但救不的父母,白白失了这许多宝物。
  郑国宝看着林平之道:“林公,你也别那么难过,你到大兴扫听扫听就知道,我郑某轻易不拿人东西,若是拿了人东西,就要有点报答。你不就是为了救你爹娘么,这事我给你想办法就是。另外我再问你,你可知你家这次为什么倒霉?”

当前:第1/21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